学术投稿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陈朝伟;和桓德;赵刚

关键词:胸腰椎, 结核, 前路手术,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严格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患者中毒症状改善后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9~12个月,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神经损害恢复、脊柱后凸矫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获得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矫正,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且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检测指标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泳;陈月婵;王晓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卧床患者排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卧床时排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喉癌患者术后卧床时排便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进行总结.结果 45例使用一般的护理干预,7例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结论 对喉癌术后卧床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预防了由于排便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周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尿胰蛋白酶原-2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67例胰腺炎患者按病情分为重症组30例和轻症组37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检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lRP和PCT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和PCT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尿胰蛋白酶原-2第7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CRP的峰值在第1天出现,重症组在第3天出现,且重症组第1、3、7天的血清CRP值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CT值在第1、3、7天均明显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在第7天仍处于高峰,而轻症组峰值在第3天.结论 动态监测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和预后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不同保温措施,选择3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从7个方面观察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引流量、寒战、躁动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比较,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h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并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风玲;吴洪霞;潘庆华;范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眼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以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tμg/kg微量泵输注,时间>10 min,之后以0.4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微量泵输注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 (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手术结束(T4)时Ramsay、镇痛评分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Ramsay评分两组间比较,D组在T1 ~T4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间比较,D组在T1 ~T4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两组间比较,在T1~T4时间点C组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T1~T4时间点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两组间比较,在T1 ~T4时间点C组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T2-T4时间点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两组间比较,C组T1 ~T4时间点明显快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在T1-T4各时间点较TO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以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微量泵输注,以0.4 μg/(kg·h)剂量维持辅助局部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眼科手术.

    作者:张斯;王艳萍;马民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遵医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秀玲;王雪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高血压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点人群,了解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及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年龄不是降血压治疗的障碍,老年高血压也需要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可获得大的治疗收益.

    作者:胡翠芬;周少坤;何秉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193例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92例和奥美拉唑组101例,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症状积分、食管黏膜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症状缓解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P<0.05).雷贝拉唑组患者的胃镜下食管黏膜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积分明显降低,食管黏膜愈合率及总体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用药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但雷贝拉唑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对GERD有更显著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食管黏膜改善率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侯锦乡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集体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集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和干预效果.方法 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其中40例为集体心理干预组,40例为常规治疗组.分组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判,然后每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次评判.结果 一段时间的集体心理干预后,集体心理干预组的SDS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也较常规治疗组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并测IL-4、INF-γ 、ECP和LTE4.病情控制后,干预组给予孟鲁司特钠4 mg,每晚1次,和丙酸氟替卡松1喷,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病情控制3个月后)复查各指标.并随访1年,观察各组患儿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例数和1年内喘息发作≥3次例数.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IL-4、ECP、LTE4水平和IL-4/IFN-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INF-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或0.01).干预组患儿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例数和1年内喘息发作≥3次例数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减少(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有效控制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发作.

    作者:郝珉;宋文;任泽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腹部闭合伤患者151例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早期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误、漏诊27例,误诊率17.9%,15例经剖腹探查确诊,12例经动态观察及辅助检查确诊;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12例,治愈24例,3例死亡,病死率约11.1%.结论 在患者合并严重多发伤、昏迷、生命征不稳、查体不合作等情况下,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出现一定比例误诊难以避免,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准确评估,动态观察病情,减少误、漏诊发生,提高诊治效果.

    作者:李同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手术患儿呼吸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脊柱侧弯手术的患儿60例,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n=30)和异丙酚组(n=30).分别于术前(T0)、唤醒前(T1)、唤醒后(T2)、术毕(T3)各时点取桡动脉血样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呼吸指数和肺内分流率.于To~T3时点记录VT和气道平台压(Peat)和PEEP,计算肺动态顺应性.结果 两组T2与To、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和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手术患儿呼吸动力学影响都较轻,都可安全地应用于脊柱侧弯手术的患儿.

    作者:陈超;李志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

    目的 探讨护理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 对24例患者均采用Muhifiltrate多功能血液净化仪行CRRT治疗.结果 24例患者肾功好转16例,过渡到维持性透析4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 CRRT治疗过程中护理相当重要,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仪器功能,按患者体征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透析护理的关键.

    作者:杜兰玉;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几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早产儿常规处理,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NRDS的发生比例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发生NRDS 13例,需机械通气治疗9例,闭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例;对照组分别为27、9、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病死率较高.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NRDS有明显疗效,所以对胎龄小、体质量轻的早产儿应尽早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NRDS的发生.

    作者:谷广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恢复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

    目的 探讨恢复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94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内护理及出院随访;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恢复早期护理干预,采用SAQ、SDS评分对两组患者出院2、12周机体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出院2周两组患者SAQ、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恢复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王立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上尿路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1例患儿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围手术期的密切观察及护理,总结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1例患儿手术顺利,结石取净率高,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微创泌尿外科技术在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恢复快、结石取净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儿家属所接受.

    作者:赵春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徐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免疫型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比较

    目的 评价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IEN组(免疫肠内营养组)和SEN组(标准肠内营养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4、9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ALB、PA、TF)、免疫指标(IgA、IgG、IgM)和炎症指标(C3、C4、CRP),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EN组感染并发症少于SEN组.术后第9天,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N组的IgA、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SEN组,而IEN组C4、CRP水平显著低于SEN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IEN能维持营养状态、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彭胜祖;张羽捷;闫润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家族性黑斑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目的 观察对家族性黑斑息内病内镜下治疗进行合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通过胃、肠镜对家族性黑斑多发息肉治疗,结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2例患者均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而全面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术后尽早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申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和体会,分析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护理策略.结果 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状况与普通产妇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点.结论 通过强化认知干预、创造良好待产氛围、加强产褥期指导、提供随访支持等策略,能够为独生子女孕产妇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

    作者:李波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