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

李波云

关键词:独生子女, 围产期,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和体会,分析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护理策略.结果 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状况与普通产妇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点.结论 通过强化认知干预、创造良好待产氛围、加强产褥期指导、提供随访支持等策略,能够为独生子女孕产妇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腹部闭合伤患者151例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早期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误、漏诊27例,误诊率17.9%,15例经剖腹探查确诊,12例经动态观察及辅助检查确诊;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12例,治愈24例,3例死亡,病死率约11.1%.结论 在患者合并严重多发伤、昏迷、生命征不稳、查体不合作等情况下,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出现一定比例误诊难以避免,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准确评估,动态观察病情,减少误、漏诊发生,提高诊治效果.

    作者:李同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几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早产儿常规处理,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NRDS的发生比例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发生NRDS 13例,需机械通气治疗9例,闭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例;对照组分别为27、9、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病死率较高.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NRDS有明显疗效,所以对胎龄小、体质量轻的早产儿应尽早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NRDS的发生.

    作者:谷广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三种排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充气排痰法、手法振肺法与传统的叩背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充气排痰组、手法振肺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种方法中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肺部湿啰音及痰量变化情况.结果 传统叩背法各项指标与充气排痰法、手法振肺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振肺法与充气排痰法均优于传统的叩背排痰法.

    作者:张曲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和体会,分析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护理策略.结果 独生子女孕产妇围生期的心理状况与普通产妇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点.结论 通过强化认知干预、创造良好待产氛围、加强产褥期指导、提供随访支持等策略,能够为独生子女孕产妇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

    作者:李波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芦荟胶治疗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芦荟胶外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26例接受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致药疹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作对照研究.治疗组应用芦荟胶涂抹皮疹处,对照组应用莫匹罗星.结果 治疗组药疹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芦荟胶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

    作者:张艳玲;刘东英;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济源市人民医院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密切观察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病情变化,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31例脊髓损伤患者经良好的观察和护理后治愈5例,好转24例,病危出院2例.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苗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要对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的活动、合理调整饮食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规范的静脉溶栓治疗和积极的护理配合,治愈23例,好转18例,有效率89.13%.结论 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溶捡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专科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作者:宋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 6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康复出院56例,死亡4例.结论 加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房汝敏;关丽丽;赵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临床分析

    目的 从临床角度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的内在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COPD患者83例,根据氧疗方法分为有创通气组(27例)、无创通气组(22例)和常规吸氧组(34例)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肺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63.0%,无创通气组31.8%,常规吸氧组14.7%,x2=15.545,P<0.01).经方差分析及q检验(Newman-Keuls法),三组影响左心功能的基础疾病计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1).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38,P<0.01).结论 NT-proBNP综合反映了多种因素对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功能和病情的影响,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张奕威;苏月南;陈咏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静脉起源房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目的 探讨肺静脉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速的患者50例,根据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肺静脉房速(PV-AT,第一组)、肺静脉相关的房颤(第二组)、其他房速组(第三组).结果 第一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4)岁,较第二组的(57±9)岁及第三组的(58±12)岁小(P<0.05).第一组左房的内径(38±4) mm,较第二组的(48 ±7)mm及第三组的(49±5)mm小(P<0.05).总之,肺静脉起源的房速的心动过速的周期较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心动过速的周期分别为(289±45) ms、(300±48) ms,第三组额心动过速的周期为(392±106) ms.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的窦P变宽并有切迹的房速起源于肺静脉.

    作者:田丽晓;楚英杰;董淑娟;吴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徐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集体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集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和干预效果.方法 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其中40例为集体心理干预组,40例为常规治疗组.分组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判,然后每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次评判.结果 一段时间的集体心理干预后,集体心理干预组的SDS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也较常规治疗组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预防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从化市中心医院2002年6月至20012年10月136例中低位直肠癌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直肠癌患者中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改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吻合器吻合后吻合口予以手工加固缝合等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刘鸿亚;汤骥骜;袁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2例为肺癌,共39个病灶;18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癌11例为肝癌,5例为肠癌,2例为乳腺癌),共24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8 cm (1.0 ~6.3 cm).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为7~45粒,中位粒子数27粒.粒子活度为29.6 MBq,粒子间距0.5 ~1.0 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MPD) 120~ 140 Gy,观察局部控制率及并发症.结果 4 个月后评价,40例共63个病灶,完全缓解(CR)31个,部分缓解(PR) 21个;无变化(NC)8个,进展(PD)3个,总有效率(CR+ PR)为82.5%;术中患者均有肺内少量渗出,4例出现气胸,肺部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1周内痰中带血19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术后2周内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轻度下降,术后4个月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粒子游走3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效果好,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清亮;焦德超;韩新巍;袁启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手足口患儿中皮疹65例,出诊率100%;口腔疱疹28例,发热37例,呼吸道症状明显10例.主要症状有精神差,拒食,发热,流涕,流涎,咽痛,咳嗽等.患儿经治疗后均在5~7d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病后早期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清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52例

    目的 探讨西药常规治疗+补肾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中药治疗,疗程均为1~3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提高疗效.

    作者:宿仙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193例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92例和奥美拉唑组101例,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症状积分、食管黏膜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症状缓解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P<0.05).雷贝拉唑组患者的胃镜下食管黏膜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积分明显降低,食管黏膜愈合率及总体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用药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但雷贝拉唑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对GERD有更显著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食管黏膜改善率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侯锦乡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序贯法测定甲氧明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小有效剂量

    目的 探讨能够有效预防产妇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小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30例ASA分级Ⅰ~Ⅱ级,单胎妊娠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麻醉方法均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物注射的同时即刻从静脉给予甲氧明4 mg,然后观察产妇手术中是否出现低血压,下一例产妇给予甲氧明的剂量由上一例产妇是否出现低血压而决定,相邻实验间隔为0.5mg.然后应用上下序贯法计算能够有效预防治疗产妇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小有效量.结果 能够有效预防治疗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低有效剂量为2.21 mg,其95%置信区间为1.96~2.98 mg.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在剖宫产手术低血压时指导选择合适的甲氧明的剂量.

    作者:夏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胸外科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和总结206例重症胸外科患者术后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206例患者术后身体各项功能都得到了及时且有效的恢复,好转及痊愈204例,并发症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全面提高胸外科重症患者的术后护理质量,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在术后的恢复.

    作者:付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粒细胞肉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回顾4例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过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心灵关怀、PICC、消化道、粒缺期及预防出血的护理,4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生存期.结论 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轻患者惧怕化疗的心理压力,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马春霞;白献红;刘东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