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房汝敏;关丽丽;赵琳琳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 6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康复出院56例,死亡4例.结论 加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

    目的 探讨护理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 对24例患者均采用Muhifiltrate多功能血液净化仪行CRRT治疗.结果 24例患者肾功好转16例,过渡到维持性透析4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 CRRT治疗过程中护理相当重要,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仪器功能,按患者体征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透析护理的关键.

    作者:杜兰玉;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30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方法 统计分析30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分离病原菌159株中G-杆菌118株(74.2%),G+球菌34株(21.4%),白假丝酵母菌7株(4.4%).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ESBLs阳性菌16株来自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G+球菌呈上升趋势,临床应积极开展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产生.

    作者:曹珂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王开传染病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治疗2、4、8周分别检查外周血嗜性粒细胞和肝功能,对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肝功能异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生肝功能异常30例,占全部患者的27.03% (30/111),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6~47 c,平均(16±9)d,中位天数15 d,肝损伤发生率为8.11%(9/111);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0例,占全部肝功能异常患者的33.33%(10/30),肝功能正常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3例,占全部肝功能正常患者的16.05%(1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天数与肝功能异常出现天数基本一致(P>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呈正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9,P=0.047).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检测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特别是非剂量依赖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梁家银;张守贞;赵海英;张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检测指标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泳;陈月婵;王晓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预防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从化市中心医院2002年6月至20012年10月136例中低位直肠癌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直肠癌患者中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改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吻合器吻合后吻合口予以手工加固缝合等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刘鸿亚;汤骥骜;袁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患者无过量饮酒史且除外其他肝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类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及NASH相关肝硬化.NAFLD在发达国家较普遍.近年我国NAFLD发病率明显上升[1].NAFLD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S)症状并存.临床上根据NAFLD的可能致病机制可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病患,其中包括饮食控制、维持理想体质量、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及降血脂药.但截至目前对于NAFLD本身的治疗尚未有一个为临床医师所公认的治疗标准.本研究对目前NAFLD主要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进行总结,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NAFLD的药物治疗.

    作者:田景绘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麻醉诱导对三尖瓣环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对三尖瓣环速率(TAV)的影响.方法 12例选择性心脏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进行组织多普勒检查,9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检测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压(PAP)、心脏指数(CI).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偏移(TAPSE)采用M-型超声测定,S波(收缩)速率和等容加速(IVA)应用彩色组织多普勒检测(TD),所有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 麻醉诱导后,MAP由(105±14)mm Hg下降至(79±9) mm Hg,HR诱导前(67±13)次/min与诱导后(67±9)次/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后平均PAP和CI分别为(20±6)mmHg和(2.3±0,4)L/(min·m2),诱导前IVA(1.63±0.61 m/s2)与诱导后IVA(184±0.83 m/s2)、诱导前S波(8.80±1.23) cm/s与诱导后S波(9.0±1.92) cm/s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TAPSE(21±4) mm较诱导前(23±4) mm显著降低(P<0.05).所有的诱导前超声心动图变量手术组较对照组均低.结论 麻醉诱导心脏手术不改变右心室功能的速率参数,TAPSE稍有下降,手术患者的TD参数较正常对照组低.

    作者:周晓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上尿路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1例患儿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围手术期的密切观察及护理,总结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1例患儿手术顺利,结石取净率高,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微创泌尿外科技术在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恢复快、结石取净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儿家属所接受.

    作者:赵春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表浅性膀胱癌TURBT术后即刻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估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 RBT)后行即刻膀胱灌吡柔比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即刻膀胱灌注组(A组,n =57)和常规膀胱灌注组(B组,n=45),A组于术后6h内应用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两组术后1周均行吡柔比星常规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A组复发8例(14.0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5个月;B组复发15例(33.3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0个月.两组比较,A组复发率低于B组(P<0.05),复发时间推迟(P<0.05).膀胱灌注后共27例患者出现膀胱炎、血尿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率,延迟复发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跃曦;田凯;王宜林;柳其中;姚大强;郭冠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手足口患儿中皮疹65例,出诊率100%;口腔疱疹28例,发热37例,呼吸道症状明显10例.主要症状有精神差,拒食,发热,流涕,流涎,咽痛,咳嗽等.患儿经治疗后均在5~7d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病后早期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清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序贯法测定甲氧明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小有效剂量

    目的 探讨能够有效预防产妇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小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30例ASA分级Ⅰ~Ⅱ级,单胎妊娠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麻醉方法均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物注射的同时即刻从静脉给予甲氧明4 mg,然后观察产妇手术中是否出现低血压,下一例产妇给予甲氧明的剂量由上一例产妇是否出现低血压而决定,相邻实验间隔为0.5mg.然后应用上下序贯法计算能够有效预防治疗产妇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小有效量.结果 能够有效预防治疗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低有效剂量为2.21 mg,其95%置信区间为1.96~2.98 mg.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在剖宫产手术低血压时指导选择合适的甲氧明的剂量.

    作者:夏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46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选择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住院的46例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46例患儿均给予多西环素片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短期应用激素治疗,血小板过低者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过低者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2例呼吸衰竭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 经积极有效治疗,除1例就诊晚入院不足4h死亡外,其余45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恙虫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易引起多器官损伤及并发脑炎.由于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出现误诊.焦痂对诊断具意义.多西环素是治疗该病的特效用药,早期诊断、治疗是减轻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伤及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杜曾庆;罗云娇;王艳春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阿托品与长托宁不同时机联合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品、长托宁在不同治疗时机联合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9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开始联合组(43例)及阿托品化联合组(46例),开始联合组在入院后即行阿托品、长托宁联合治疗,阿托品化联合组应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与长托宁联合,维持阿托品化状态.动态观察胆碱酯酶(CHE)活力变化,记录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中间综合征发生数、死亡数、阿托品化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阿托品化联合组与开始联合组比较阿托品化时间、CHE活力恢复50%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化时间:(54.6±18.3) min比(65.3 ±23.1) min,(P<0.01),CHE活力恢复时间:(4.2±1.9)d比(5.3±2.6)d,(P<0.05),住院时间:(15.1±5.6)d比(18.2 ±6.8)d,(P<0.05)],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中毒反跳:2.1%比13.9%,阿托品中毒:4.3%比18.6%,P均<0.05),两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用阿托品快速达阿托品化后,小剂量长托宁联合阿托品维持阿托品化状态治疗重度AOPP疗效优于开始联合治疗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张随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作业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作业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42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电反馈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行peabody-2精细运动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peabody-2精细运动评估各项指标均有提高,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能促进偏瘫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发育.

    作者:杨美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尿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片段的水平,探讨CK19片段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45份膀胱癌患者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泌尿系良性疾病组及其他肿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尿CK19平均值为(125.0±12.6)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9) μg/L和泌尿道良性疾病组[尿路感染组(6.6±2.4)ug/L、肾炎组(3.3±1.4) μg/L、前列腺炎组(1.8±0.5)ug/L]及其他肿瘤组(4.0±1.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3.9 ng/ml为临界值,尿CK19对膀胱癌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2.7%,阴性预测值高达97.7%.结论 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因其具有灵敏、快速、无痛性的优点,适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和术后复发的监控.

    作者:高玉强;张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家族性黑斑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目的 观察对家族性黑斑息内病内镜下治疗进行合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通过胃、肠镜对家族性黑斑多发息肉治疗,结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2例患者均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而全面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术后尽早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申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钙磷乘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钙磷乘积的影响.方法 以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前患者应用1.7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3个月以上,进入观察后改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连续透析3个月.观察前后检测患者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记录单次透析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调整透析液钙浓度3个月后,患者单次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钙磷乘积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在透析过程中血压的控制,并改善钙磷代谢.

    作者:陶娟;李涛;陈永华;赵新生;黄绍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尿胰蛋白酶原-2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67例胰腺炎患者按病情分为重症组30例和轻症组37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检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lRP和PCT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和PCT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尿胰蛋白酶原-2第7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CRP的峰值在第1天出现,重症组在第3天出现,且重症组第1、3、7天的血清CRP值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CT值在第1、3、7天均明显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在第7天仍处于高峰,而轻症组峰值在第3天.结论 动态监测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和预后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济源市人民医院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密切观察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病情变化,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31例脊髓损伤患者经良好的观察和护理后治愈5例,好转24例,病危出院2例.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苗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临床分析

    目的 从临床角度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的内在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COPD患者83例,根据氧疗方法分为有创通气组(27例)、无创通气组(22例)和常规吸氧组(34例)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肺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63.0%,无创通气组31.8%,常规吸氧组14.7%,x2=15.545,P<0.01).经方差分析及q检验(Newman-Keuls法),三组影响左心功能的基础疾病计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1).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38,P<0.01).结论 NT-proBNP综合反映了多种因素对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功能和病情的影响,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张奕威;苏月南;陈咏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