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46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杜曾庆;罗云娇;王艳春

关键词:恙虫病, 脑炎, 多器官损伤, 焦痂, 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选择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住院的46例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46例患儿均给予多西环素片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短期应用激素治疗,血小板过低者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过低者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2例呼吸衰竭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 经积极有效治疗,除1例就诊晚入院不足4h死亡外,其余45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恙虫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易引起多器官损伤及并发脑炎.由于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出现误诊.焦痂对诊断具意义.多西环素是治疗该病的特效用药,早期诊断、治疗是减轻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伤及病死率的关键.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并测IL-4、INF-γ 、ECP和LTE4.病情控制后,干预组给予孟鲁司特钠4 mg,每晚1次,和丙酸氟替卡松1喷,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病情控制3个月后)复查各指标.并随访1年,观察各组患儿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例数和1年内喘息发作≥3次例数.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IL-4、ECP、LTE4水平和IL-4/IFN-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INF-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或0.01).干预组患儿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例数和1年内喘息发作≥3次例数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减少(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有效控制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发作.

    作者:郝珉;宋文;任泽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效果.方法 将205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快速康复护理组113例,传统护理组92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快速康复护理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传统护理组效果好(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

    作者:李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表浅性膀胱癌TURBT术后即刻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估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 RBT)后行即刻膀胱灌吡柔比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即刻膀胱灌注组(A组,n =57)和常规膀胱灌注组(B组,n=45),A组于术后6h内应用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两组术后1周均行吡柔比星常规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A组复发8例(14.0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5个月;B组复发15例(33.3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0个月.两组比较,A组复发率低于B组(P<0.05),复发时间推迟(P<0.05).膀胱灌注后共27例患者出现膀胱炎、血尿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率,延迟复发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跃曦;田凯;王宜林;柳其中;姚大强;郭冠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患者无过量饮酒史且除外其他肝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类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及NASH相关肝硬化.NAFLD在发达国家较普遍.近年我国NAFLD发病率明显上升[1].NAFLD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S)症状并存.临床上根据NAFLD的可能致病机制可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病患,其中包括饮食控制、维持理想体质量、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及降血脂药.但截至目前对于NAFLD本身的治疗尚未有一个为临床医师所公认的治疗标准.本研究对目前NAFLD主要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进行总结,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NAFLD的药物治疗.

    作者:田景绘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手术患儿呼吸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脊柱侧弯手术的患儿60例,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n=30)和异丙酚组(n=30).分别于术前(T0)、唤醒前(T1)、唤醒后(T2)、术毕(T3)各时点取桡动脉血样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呼吸指数和肺内分流率.于To~T3时点记录VT和气道平台压(Peat)和PEEP,计算肺动态顺应性.结果 两组T2与To、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和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手术患儿呼吸动力学影响都较轻,都可安全地应用于脊柱侧弯手术的患儿.

    作者:陈超;李志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84例小于8个月室间隔缺损患儿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28例,月龄2.7~8个月,平均(6.2±1.8)个月,体质量3.8~10.5 kg,平均(6.1±1.3)kg.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6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43例.本研究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术中膜肺平衡超滤,体外循环停机后改良超滤.结果 早期死亡4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2例,切口哆开感染死亡1例,心内膜炎死亡1例.各种并发症33例,以肺部并发症、低心排、肺高压危象多见.随访早期疗效好.结论 对小于8个月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外科直视修补手术切实可行,是救治重症患儿的重要方法,重点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及时正确的术后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钙磷乘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钙磷乘积的影响.方法 以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前患者应用1.7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3个月以上,进入观察后改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连续透析3个月.观察前后检测患者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记录单次透析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调整透析液钙浓度3个月后,患者单次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钙磷乘积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在透析过程中血压的控制,并改善钙磷代谢.

    作者:陶娟;李涛;陈永华;赵新生;黄绍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高血压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点人群,了解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及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年龄不是降血压治疗的障碍,老年高血压也需要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可获得大的治疗收益.

    作者:胡翠芬;周少坤;何秉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胸外科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和总结206例重症胸外科患者术后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206例患者术后身体各项功能都得到了及时且有效的恢复,好转及痊愈204例,并发症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全面提高胸外科重症患者的术后护理质量,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在术后的恢复.

    作者:付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12年4月,对86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行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和预防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 86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83例(96.5%)治愈,3例(3.5%)死亡.结论 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运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静脉起源房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目的 探讨肺静脉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速的患者50例,根据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肺静脉房速(PV-AT,第一组)、肺静脉相关的房颤(第二组)、其他房速组(第三组).结果 第一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4)岁,较第二组的(57±9)岁及第三组的(58±12)岁小(P<0.05).第一组左房的内径(38±4) mm,较第二组的(48 ±7)mm及第三组的(49±5)mm小(P<0.05).总之,肺静脉起源的房速的心动过速的周期较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心动过速的周期分别为(289±45) ms、(300±48) ms,第三组额心动过速的周期为(392±106) ms.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的窦P变宽并有切迹的房速起源于肺静脉.

    作者:田丽晓;楚英杰;董淑娟;吴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吲达帕胺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1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口服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对照组单独口服依那普利.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均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压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1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苏玉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粒细胞肉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回顾4例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过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心灵关怀、PICC、消化道、粒缺期及预防出血的护理,4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生存期.结论 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轻患者惧怕化疗的心理压力,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马春霞;白献红;刘东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不同保温措施,选择3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从7个方面观察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引流量、寒战、躁动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比较,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h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并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风玲;吴洪霞;潘庆华;范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尿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片段的水平,探讨CK19片段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45份膀胱癌患者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泌尿系良性疾病组及其他肿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尿CK19平均值为(125.0±12.6)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9) μg/L和泌尿道良性疾病组[尿路感染组(6.6±2.4)ug/L、肾炎组(3.3±1.4) μg/L、前列腺炎组(1.8±0.5)ug/L]及其他肿瘤组(4.0±1.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3.9 ng/ml为临界值,尿CK19对膀胱癌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2.7%,阴性预测值高达97.7%.结论 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因其具有灵敏、快速、无痛性的优点,适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和术后复发的监控.

    作者:高玉强;张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胃肠减压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减压效果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胃肠减压术患者的护理,对此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密切的观察及准确及时和娴熟的护理对策可以大幅度降低常见故障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 心理护理及置管后护理是影响胃肠减压成败的关键所在.

    作者:魏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中治愈14例,好转21例,死亡7例,放弃2例.结论 尽早发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可提高疾病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玉玲;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32例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前经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肾癌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肾癌患者(栓塞组)介入前经B超、CT、MR检查确诊后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插入患侧肾动脉,进行DSA造影观察肿瘤供血动脉,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再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近肿瘤动脉供血支进行化疗、栓塞,然后行手术治疗.以26例未行介入治疗直接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栓塞组外科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0±51) ml,手术时间平均为(85±23) min;对照组出血量平均为(400±74)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30±30) 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 外科手术前经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是一种可用于中晚期肾癌术前辅助治疗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新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徐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遵医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秀玲;王雪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