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减压术的临床护理

魏晓芳

关键词:胃肠减压,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减压效果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胃肠减压术患者的护理,对此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密切的观察及准确及时和娴熟的护理对策可以大幅度降低常见故障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 心理护理及置管后护理是影响胃肠减压成败的关键所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芦荟胶治疗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芦荟胶外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26例接受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致药疹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作对照研究.治疗组应用芦荟胶涂抹皮疹处,对照组应用莫匹罗星.结果 治疗组药疹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芦荟胶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

    作者:张艳玲;刘东英;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84例小于8个月室间隔缺损患儿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28例,月龄2.7~8个月,平均(6.2±1.8)个月,体质量3.8~10.5 kg,平均(6.1±1.3)kg.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6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43例.本研究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术中膜肺平衡超滤,体外循环停机后改良超滤.结果 早期死亡4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2例,切口哆开感染死亡1例,心内膜炎死亡1例.各种并发症33例,以肺部并发症、低心排、肺高压危象多见.随访早期疗效好.结论 对小于8个月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外科直视修补手术切实可行,是救治重症患儿的重要方法,重点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及时正确的术后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严格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患者中毒症状改善后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9~12个月,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神经损害恢复、脊柱后凸矫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获得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矫正,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且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朝伟;和桓德;赵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济源市人民医院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密切观察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病情变化,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31例脊髓损伤患者经良好的观察和护理后治愈5例,好转24例,病危出院2例.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苗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对气压止血带反应的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等对气压止血带反应的效果比较.方法 使用气压止血带的四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Ⅰ(右美托咪定)、Ⅱ(瑞芬太尼)、Ⅲ(不用任何镇静药物)组,每组50例.以止血带下及以远部位疼痛不适作为评价的止血带反应的标准,比较三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呼吸抑制例数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Ⅰ、Ⅱ组与Ⅲ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组明显优于Ⅲ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因其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对气压止血带反应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传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中治愈14例,好转21例,死亡7例,放弃2例.结论 尽早发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可提高疾病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玉玲;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前列腺癌的常用且简便的标志物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随着对PSA的认识深入,人们发现其用于PCa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埋想,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王志贤;马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并测IL-4、INF-γ 、ECP和LTE4.病情控制后,干预组给予孟鲁司特钠4 mg,每晚1次,和丙酸氟替卡松1喷,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病情控制3个月后)复查各指标.并随访1年,观察各组患儿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例数和1年内喘息发作≥3次例数.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IL-4、ECP、LTE4水平和IL-4/IFN-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INF-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或0.01).干预组患儿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例数和1年内喘息发作≥3次例数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减少(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有效控制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发作.

    作者:郝珉;宋文;任泽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高血压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点人群,了解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及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年龄不是降血压治疗的障碍,老年高血压也需要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可获得大的治疗收益.

    作者:胡翠芬;周少坤;何秉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193例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92例和奥美拉唑组101例,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症状积分、食管黏膜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症状缓解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P<0.05).雷贝拉唑组患者的胃镜下食管黏膜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积分明显降低,食管黏膜愈合率及总体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用药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但雷贝拉唑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对GERD有更显著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食管黏膜改善率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侯锦乡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效果.方法 将205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快速康复护理组113例,传统护理组92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快速康复护理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传统护理组效果好(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

    作者:李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与整脊疗法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脊柱小关节紊乱的发生机制,提高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减慢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15~45岁年龄组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颈、胸、腰背部酸痛患者的脊椎X线平片或CT平扫或MRI资料.结果 脊柱小关节紊乱主要是姿势不当、长期慢性劳损或脊柱或小关节发育畸形致脊柱侧弯畸形或先天椎小关节不对称造成小关节病变所致,有其典型椎小关节不对称、关节面笔样增生硬化及周围软组织非特异炎性改变等影像学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小关节病变加重.结论 脊柱小关节紊乱在影像学上可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X线检查仍是检查诊断椎小关节紊乱的重要手段,CT及MRI可以更清楚显示椎小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还可以鉴别椎间盘突出性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患,对整脊治疗有良好效果.

    作者:余任辉;林家伟;王晓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6例中髌骨内侧支持带形态异常2例,信号异常16例,髌骨内侧缘及股骨外侧髁外侧缘骨髓水肿16例,髌股对合关系异常6例,关节内积液7例,半月板撕裂4例.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异常表现,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贻民;熊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30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方法 统计分析30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分离病原菌159株中G-杆菌118株(74.2%),G+球菌34株(21.4%),白假丝酵母菌7株(4.4%).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ESBLs阳性菌16株来自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G+球菌呈上升趋势,临床应积极开展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产生.

    作者:曹珂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早期湿敷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西药联合湿敷对静脉炎的发生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留置针穿刺固定后输液的同时使用高糖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硝酸甘油联合湿敷,对照组未进行湿敷,两种方式输液完毕,用10 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用100 U/ml肝素稀释液4~5 ml封管.结果 观察组西药联合湿敷后静脉炎的发生低于对照组(X2=10.269,P<0.01),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t=3.228,P<0.05).结论 使用静脉留置针方式输液时早期护理干预、西药联合湿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作者:刘春珍;向艳;王芬;朱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三种排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充气排痰法、手法振肺法与传统的叩背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充气排痰组、手法振肺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种方法中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肺部湿啰音及痰量变化情况.结果 传统叩背法各项指标与充气排痰法、手法振肺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振肺法与充气排痰法均优于传统的叩背排痰法.

    作者:张曲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粒细胞肉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回顾4例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过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心灵关怀、PICC、消化道、粒缺期及预防出血的护理,4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生存期.结论 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轻患者惧怕化疗的心理压力,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马春霞;白献红;刘东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临床分析

    目的 从临床角度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的内在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COPD患者83例,根据氧疗方法分为有创通气组(27例)、无创通气组(22例)和常规吸氧组(34例)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肺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63.0%,无创通气组31.8%,常规吸氧组14.7%,x2=15.545,P<0.01).经方差分析及q检验(Newman-Keuls法),三组影响左心功能的基础疾病计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1).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38,P<0.01).结论 NT-proBNP综合反映了多种因素对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功能和病情的影响,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张奕威;苏月南;陈咏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2例为肺癌,共39个病灶;18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癌11例为肝癌,5例为肠癌,2例为乳腺癌),共24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8 cm (1.0 ~6.3 cm).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为7~45粒,中位粒子数27粒.粒子活度为29.6 MBq,粒子间距0.5 ~1.0 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MPD) 120~ 140 Gy,观察局部控制率及并发症.结果 4 个月后评价,40例共63个病灶,完全缓解(CR)31个,部分缓解(PR) 21个;无变化(NC)8个,进展(PD)3个,总有效率(CR+ PR)为82.5%;术中患者均有肺内少量渗出,4例出现气胸,肺部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1周内痰中带血19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术后2周内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轻度下降,术后4个月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粒子游走3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效果好,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清亮;焦德超;韩新巍;袁启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徐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