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MRI表现

吕贻民;熊鹏飞

关键词:磁共振, 髌骨, 内侧支持带, 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6例中髌骨内侧支持带形态异常2例,信号异常16例,髌骨内侧缘及股骨外侧髁外侧缘骨髓水肿16例,髌股对合关系异常6例,关节内积液7例,半月板撕裂4例.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异常表现,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济源市人民医院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密切观察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病情变化,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31例脊髓损伤患者经良好的观察和护理后治愈5例,好转24例,病危出院2例.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苗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胃肠减压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减压效果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胃肠减压术患者的护理,对此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密切的观察及准确及时和娴熟的护理对策可以大幅度降低常见故障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 心理护理及置管后护理是影响胃肠减压成败的关键所在.

    作者:魏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外侧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目的 探讨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2年,平均14个月.手术切口平均长7.5 cm,手术出血量平均约325 ml,术后引流量平均约150 ml.平均术后13d出院,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1年后Harris评分在90分以上,符合优良标准.结论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关节稳定性好、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要求专科医生熟练掌握小切口技术并严格选择好适应证.

    作者:许万洲;高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手术患儿呼吸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脊柱侧弯手术的患儿60例,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n=30)和异丙酚组(n=30).分别于术前(T0)、唤醒前(T1)、唤醒后(T2)、术毕(T3)各时点取桡动脉血样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呼吸指数和肺内分流率.于To~T3时点记录VT和气道平台压(Peat)和PEEP,计算肺动态顺应性.结果 两组T2与To、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和异丙酚麻醉对脊柱侧弯手术患儿呼吸动力学影响都较轻,都可安全地应用于脊柱侧弯手术的患儿.

    作者:陈超;李志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遵医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秀玲;王雪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与整脊疗法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脊柱小关节紊乱的发生机制,提高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减慢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15~45岁年龄组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颈、胸、腰背部酸痛患者的脊椎X线平片或CT平扫或MRI资料.结果 脊柱小关节紊乱主要是姿势不当、长期慢性劳损或脊柱或小关节发育畸形致脊柱侧弯畸形或先天椎小关节不对称造成小关节病变所致,有其典型椎小关节不对称、关节面笔样增生硬化及周围软组织非特异炎性改变等影像学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小关节病变加重.结论 脊柱小关节紊乱在影像学上可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X线检查仍是检查诊断椎小关节紊乱的重要手段,CT及MRI可以更清楚显示椎小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还可以鉴别椎间盘突出性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患,对整脊治疗有良好效果.

    作者:余任辉;林家伟;王晓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眼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以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tμg/kg微量泵输注,时间>10 min,之后以0.4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微量泵输注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 (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手术结束(T4)时Ramsay、镇痛评分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Ramsay评分两组间比较,D组在T1 ~T4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间比较,D组在T1 ~T4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两组间比较,在T1~T4时间点C组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T1~T4时间点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两组间比较,在T1 ~T4时间点C组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T2-T4时间点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两组间比较,C组T1 ~T4时间点明显快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在T1-T4各时间点较TO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以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微量泵输注,以0.4 μg/(kg·h)剂量维持辅助局部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眼科手术.

    作者:张斯;王艳萍;马民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早期湿敷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西药联合湿敷对静脉炎的发生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留置针穿刺固定后输液的同时使用高糖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硝酸甘油联合湿敷,对照组未进行湿敷,两种方式输液完毕,用10 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用100 U/ml肝素稀释液4~5 ml封管.结果 观察组西药联合湿敷后静脉炎的发生低于对照组(X2=10.269,P<0.01),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t=3.228,P<0.05).结论 使用静脉留置针方式输液时早期护理干预、西药联合湿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作者:刘春珍;向艳;王芬;朱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46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选择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住院的46例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46例患儿均给予多西环素片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短期应用激素治疗,血小板过低者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过低者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2例呼吸衰竭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 经积极有效治疗,除1例就诊晚入院不足4h死亡外,其余45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恙虫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易引起多器官损伤及并发脑炎.由于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出现误诊.焦痂对诊断具意义.多西环素是治疗该病的特效用药,早期诊断、治疗是减轻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伤及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杜曾庆;罗云娇;王艳春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中治愈14例,好转21例,死亡7例,放弃2例.结论 尽早发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可提高疾病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玉玲;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 6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康复出院56例,死亡4例.结论 加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房汝敏;关丽丽;赵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卧床患者排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卧床时排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喉癌患者术后卧床时排便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进行总结.结果 45例使用一般的护理干预,7例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结论 对喉癌术后卧床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预防了由于排便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周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检测指标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泳;陈月婵;王晓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双管喉罩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全麻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ASAⅡ~Ⅲ级.将其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ET组)和双管型喉罩全麻组(PLMA组),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毕清醒拔管时间、术中麻醉药及降压药用量、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患者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插管前(T2)ET组显著低于PLMA组(P<0.05),在气管插管即刻(T3)、拔管即刻(T5)两个时点ET组显著高于PLMA组(P<0.05).PLMA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所需麻醉药量均较ET组少(P<0.05),PLMA组硝普钠用量显著少于ET组(P<0.05),PLMA组患者术后清醒恢复快(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双管型喉罩全麻用于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良好,麻醉的可控性大大增加,麻醉风险降低,较传统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有很大的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李明勇;巩继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集体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集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和干预效果.方法 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其中40例为集体心理干预组,40例为常规治疗组.分组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判,然后每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次评判.结果 一段时间的集体心理干预后,集体心理干预组的SDS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也较常规治疗组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静脉起源房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目的 探讨肺静脉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速的患者50例,根据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肺静脉房速(PV-AT,第一组)、肺静脉相关的房颤(第二组)、其他房速组(第三组).结果 第一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4)岁,较第二组的(57±9)岁及第三组的(58±12)岁小(P<0.05).第一组左房的内径(38±4) mm,较第二组的(48 ±7)mm及第三组的(49±5)mm小(P<0.05).总之,肺静脉起源的房速的心动过速的周期较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心动过速的周期分别为(289±45) ms、(300±48) ms,第三组额心动过速的周期为(392±106) ms.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的窦P变宽并有切迹的房速起源于肺静脉.

    作者:田丽晓;楚英杰;董淑娟;吴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家族性黑斑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目的 观察对家族性黑斑息内病内镜下治疗进行合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通过胃、肠镜对家族性黑斑多发息肉治疗,结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2例患者均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而全面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术后尽早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申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阳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

    目的 探讨阳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凯普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阳泉地区576例妇科患者进行生殖系统21种HPV型别感染筛查,分析常见感染亚型和分布特点.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35.2% (203/576),以单一感染为主,高危感染占32.6%,低危型感染占5.7%,多重感染占10.6%;感染率高的是HPV 16,前五位为HPV 16、HPV 52、HPV 58、HPV 11和HPV 68;HPV感染年龄段主要分布在30~50岁(132例,68.0%),40~44岁年龄段感染率高(43例,22.2%).结论 阳泉地区HPV16、52、58感染率较高,常见亚型总体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特区域分布特点.

    作者:王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明确诊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38例,采用护理干预非手术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用效果良好.

    作者:许红梅;张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的实施,评价CQI在中心静脉置管(CvC)规范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患者行CVC置管后规范护理情况,比较CQI前后CV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对CVC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并发症的预见、处理情况.结果 实行CQI之后患者各类Cv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QI之前,患者对CVC知情率、满意度有所提高,护理人员对CVC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均优于CQI之前.结论 CQI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患者对CVC护理和技术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规范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丽;曹艳茹;齐雁;牛高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