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阳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

王泽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 导流杂交
摘要:目的 探讨阳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凯普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阳泉地区576例妇科患者进行生殖系统21种HPV型别感染筛查,分析常见感染亚型和分布特点.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35.2% (203/576),以单一感染为主,高危感染占32.6%,低危型感染占5.7%,多重感染占10.6%;感染率高的是HPV 16,前五位为HPV 16、HPV 52、HPV 58、HPV 11和HPV 68;HPV感染年龄段主要分布在30~50岁(132例,68.0%),40~44岁年龄段感染率高(43例,22.2%).结论 阳泉地区HPV16、52、58感染率较高,常见亚型总体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特区域分布特点.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芦荟胶治疗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芦荟胶外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26例接受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致药疹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作对照研究.治疗组应用芦荟胶涂抹皮疹处,对照组应用莫匹罗星.结果 治疗组药疹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芦荟胶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

    作者:张艳玲;刘东英;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表浅性膀胱癌TURBT术后即刻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估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 RBT)后行即刻膀胱灌吡柔比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即刻膀胱灌注组(A组,n =57)和常规膀胱灌注组(B组,n=45),A组于术后6h内应用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两组术后1周均行吡柔比星常规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A组复发8例(14.0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5个月;B组复发15例(33.3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0个月.两组比较,A组复发率低于B组(P<0.05),复发时间推迟(P<0.05).膀胱灌注后共27例患者出现膀胱炎、血尿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率,延迟复发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跃曦;田凯;王宜林;柳其中;姚大强;郭冠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士在PET-CT检查中的辐射防护

    目的 探讨PET-CT的辐射防护问题.方法 对PET-CT检查中的辐射途径进行分析,并对辐射防护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PET-CT检查中的辐射问题是可以防护的,跟踪监测分药/注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无一人超标.结论 只要提高认识、重视防护用品,遵守放射防护原则,工作人员的受照计量不会超标,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作者:韩慧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检测指标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泳;陈月婵;王晓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EI)和工作绩效现状,并分析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52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情绪智商量表(EIS)和护士工作绩效量表.结果 临床护士总EI均分为(3.9±0.4)分,总工作绩效均分为(3.3±0.5)分.情绪智力总分及四个维度得分与工作绩效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他人情绪管理、自我情绪管理、情绪知觉能够预测工作绩效总变异的32.6%.结论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影响其工作绩效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临床护士情绪智力的培养.

    作者:董悦芝;宋亚男;孙致敏;杨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52例

    目的 探讨西药常规治疗+补肾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中药治疗,疗程均为1~3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提高疗效.

    作者:宿仙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 6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康复出院56例,死亡4例.结论 加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房汝敏;关丽丽;赵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36例X线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这一传染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6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 36例患儿中重症14例,X线表现为正常16例,双肺纹理增粗、模糊15例,双肺渗出病灶4例,肺水肿1例.复查18例,好转16例,加重2例.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胸部X线表现多样,临床表现与其胸部X线表现并无明显相关性.如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常变化突然,应及时行床头X线摄片及短期复查,有利于了解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作者:朱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与整脊疗法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脊柱小关节紊乱的发生机制,提高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减慢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15~45岁年龄组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颈、胸、腰背部酸痛患者的脊椎X线平片或CT平扫或MRI资料.结果 脊柱小关节紊乱主要是姿势不当、长期慢性劳损或脊柱或小关节发育畸形致脊柱侧弯畸形或先天椎小关节不对称造成小关节病变所致,有其典型椎小关节不对称、关节面笔样增生硬化及周围软组织非特异炎性改变等影像学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小关节病变加重.结论 脊柱小关节紊乱在影像学上可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X线检查仍是检查诊断椎小关节紊乱的重要手段,CT及MRI可以更清楚显示椎小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还可以鉴别椎间盘突出性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患,对整脊治疗有良好效果.

    作者:余任辉;林家伟;王晓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的实施,评价CQI在中心静脉置管(CvC)规范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患者行CVC置管后规范护理情况,比较CQI前后CV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对CVC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并发症的预见、处理情况.结果 实行CQI之后患者各类Cv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QI之前,患者对CVC知情率、满意度有所提高,护理人员对CVC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均优于CQI之前.结论 CQI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患者对CVC护理和技术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规范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丽;曹艳茹;齐雁;牛高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13岁,ASA Ⅰ~Ⅱ级,体质量12 ~45 kg;根据建立通气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和B组(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02)、呼吸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0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记录诱导前安静状态(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后即刻(T4)及拔管后5 min(T5)6个时点.记录A组喉罩插入和拔出后循环各参数变化及B组气管插管和拔管后循环各参数变化,观察A、B两组的通气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漏气、呛咳、反流、误吸、喉痉挛、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部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两组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A组患儿的MAP、HR在置入喉罩前后和拔除喉罩时变化不明显(P>0.05);B组MAP、HR在气管插管前后和拔管时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三个时点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麻醉后机械通气效果满意,SpO2均在正常水平,无CO2蓄积,两组间PETCO2、VT、P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手术期间均未出现气道梗阻、反流、误吸、喉痉挛、低氧血症等并发症.A组患儿漏气例数高于B组,但术中呛咳、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咽喉不适例数B组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心血管的不良刺激小,安全可行且值得推广.

    作者:林环新;石鸿金;钟贤春;丘玉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效果.方法 将205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快速康复护理组113例,传统护理组92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快速康复护理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传统护理组效果好(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

    作者:李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集体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集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和干预效果.方法 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其中40例为集体心理干预组,40例为常规治疗组.分组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判,然后每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次评判.结果 一段时间的集体心理干预后,集体心理干预组的SDS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也较常规治疗组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中治愈14例,好转21例,死亡7例,放弃2例.结论 尽早发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可提高疾病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玉玲;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术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行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B组(30例)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循环波动幅度、呼吸抑制程度、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及循环波动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程度B组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时间A组长,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循环平稳、呼吸抑制较轻、苏醒迅速及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军;茹六合;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30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方法 统计分析30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分离病原菌159株中G-杆菌118株(74.2%),G+球菌34株(21.4%),白假丝酵母菌7株(4.4%).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ESBLs阳性菌16株来自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G+球菌呈上升趋势,临床应积极开展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产生.

    作者:曹珂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静脉起源房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目的 探讨肺静脉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速的患者50例,根据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肺静脉房速(PV-AT,第一组)、肺静脉相关的房颤(第二组)、其他房速组(第三组).结果 第一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4)岁,较第二组的(57±9)岁及第三组的(58±12)岁小(P<0.05).第一组左房的内径(38±4) mm,较第二组的(48 ±7)mm及第三组的(49±5)mm小(P<0.05).总之,肺静脉起源的房速的心动过速的周期较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心动过速的周期分别为(289±45) ms、(300±48) ms,第三组额心动过速的周期为(392±106) ms.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的窦P变宽并有切迹的房速起源于肺静脉.

    作者:田丽晓;楚英杰;董淑娟;吴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阿托品与长托宁不同时机联合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品、长托宁在不同治疗时机联合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9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开始联合组(43例)及阿托品化联合组(46例),开始联合组在入院后即行阿托品、长托宁联合治疗,阿托品化联合组应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与长托宁联合,维持阿托品化状态.动态观察胆碱酯酶(CHE)活力变化,记录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中间综合征发生数、死亡数、阿托品化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阿托品化联合组与开始联合组比较阿托品化时间、CHE活力恢复50%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化时间:(54.6±18.3) min比(65.3 ±23.1) min,(P<0.01),CHE活力恢复时间:(4.2±1.9)d比(5.3±2.6)d,(P<0.05),住院时间:(15.1±5.6)d比(18.2 ±6.8)d,(P<0.05)],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中毒反跳:2.1%比13.9%,阿托品中毒:4.3%比18.6%,P均<0.05),两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用阿托品快速达阿托品化后,小剂量长托宁联合阿托品维持阿托品化状态治疗重度AOPP疗效优于开始联合治疗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张随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卧床患者排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卧床时排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喉癌患者术后卧床时排便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进行总结.结果 45例使用一般的护理干预,7例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结论 对喉癌术后卧床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预防了由于排便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周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尿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片段的水平,探讨CK19片段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45份膀胱癌患者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泌尿系良性疾病组及其他肿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尿CK19平均值为(125.0±12.6)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9) μg/L和泌尿道良性疾病组[尿路感染组(6.6±2.4)ug/L、肾炎组(3.3±1.4) μg/L、前列腺炎组(1.8±0.5)ug/L]及其他肿瘤组(4.0±1.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3.9 ng/ml为临界值,尿CK19对膀胱癌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2.7%,阴性预测值高达97.7%.结论 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因其具有灵敏、快速、无痛性的优点,适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和术后复发的监控.

    作者:高玉强;张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