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董悦芝;宋亚男;孙致敏;杨晓霞

关键词:临床护士, 情绪智力, 工作绩效
摘要: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EI)和工作绩效现状,并分析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52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情绪智商量表(EIS)和护士工作绩效量表.结果 临床护士总EI均分为(3.9±0.4)分,总工作绩效均分为(3.3±0.5)分.情绪智力总分及四个维度得分与工作绩效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他人情绪管理、自我情绪管理、情绪知觉能够预测工作绩效总变异的32.6%.结论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影响其工作绩效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临床护士情绪智力的培养.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吲达帕胺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1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口服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对照组单独口服依那普利.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均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压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1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苏玉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严格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患者中毒症状改善后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9~12个月,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神经损害恢复、脊柱后凸矫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获得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矫正,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且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朝伟;和桓德;赵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麻醉诱导对三尖瓣环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对三尖瓣环速率(TAV)的影响.方法 12例选择性心脏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进行组织多普勒检查,9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检测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压(PAP)、心脏指数(CI).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偏移(TAPSE)采用M-型超声测定,S波(收缩)速率和等容加速(IVA)应用彩色组织多普勒检测(TD),所有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 麻醉诱导后,MAP由(105±14)mm Hg下降至(79±9) mm Hg,HR诱导前(67±13)次/min与诱导后(67±9)次/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后平均PAP和CI分别为(20±6)mmHg和(2.3±0,4)L/(min·m2),诱导前IVA(1.63±0.61 m/s2)与诱导后IVA(184±0.83 m/s2)、诱导前S波(8.80±1.23) cm/s与诱导后S波(9.0±1.92) cm/s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TAPSE(21±4) mm较诱导前(23±4) mm显著降低(P<0.05).所有的诱导前超声心动图变量手术组较对照组均低.结论 麻醉诱导心脏手术不改变右心室功能的速率参数,TAPSE稍有下降,手术患者的TD参数较正常对照组低.

    作者:周晓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钙磷乘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钙磷乘积的影响.方法 以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前患者应用1.7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3个月以上,进入观察后改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连续透析3个月.观察前后检测患者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记录单次透析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调整透析液钙浓度3个月后,患者单次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钙磷乘积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在透析过程中血压的控制,并改善钙磷代谢.

    作者:陶娟;李涛;陈永华;赵新生;黄绍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度洛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5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均给予盐酸度洛西汀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VAS(74.1±9.9)mm,治疗4周后VAS(17.08±6.21) mm,治疗后较治疗前VAS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91.11% (41/45);出现恶心1例,眩晕1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盐酸度洛西汀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曾有儒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集体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集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和干预效果.方法 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其中40例为集体心理干预组,40例为常规治疗组.分组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判,然后每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次评判.结果 一段时间的集体心理干预后,集体心理干预组的SDS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也较常规治疗组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卧床患者排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卧床时排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喉癌患者术后卧床时排便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进行总结.结果 45例使用一般的护理干预,7例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结论 对喉癌术后卧床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预防了由于排便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周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明确诊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38例,采用护理干预非手术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用效果良好.

    作者:许红梅;张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6例中髌骨内侧支持带形态异常2例,信号异常16例,髌骨内侧缘及股骨外侧髁外侧缘骨髓水肿16例,髌股对合关系异常6例,关节内积液7例,半月板撕裂4例.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异常表现,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贻民;熊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84例小于8个月室间隔缺损患儿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28例,月龄2.7~8个月,平均(6.2±1.8)个月,体质量3.8~10.5 kg,平均(6.1±1.3)kg.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6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43例.本研究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术中膜肺平衡超滤,体外循环停机后改良超滤.结果 早期死亡4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2例,切口哆开感染死亡1例,心内膜炎死亡1例.各种并发症33例,以肺部并发症、低心排、肺高压危象多见.随访早期疗效好.结论 对小于8个月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外科直视修补手术切实可行,是救治重症患儿的重要方法,重点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及时正确的术后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与整脊疗法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脊柱小关节紊乱的发生机制,提高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减慢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15~45岁年龄组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颈、胸、腰背部酸痛患者的脊椎X线平片或CT平扫或MRI资料.结果 脊柱小关节紊乱主要是姿势不当、长期慢性劳损或脊柱或小关节发育畸形致脊柱侧弯畸形或先天椎小关节不对称造成小关节病变所致,有其典型椎小关节不对称、关节面笔样增生硬化及周围软组织非特异炎性改变等影像学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小关节病变加重.结论 脊柱小关节紊乱在影像学上可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X线检查仍是检查诊断椎小关节紊乱的重要手段,CT及MRI可以更清楚显示椎小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还可以鉴别椎间盘突出性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患,对整脊治疗有良好效果.

    作者:余任辉;林家伟;王晓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的实施,评价CQI在中心静脉置管(CvC)规范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患者行CVC置管后规范护理情况,比较CQI前后CV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对CVC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并发症的预见、处理情况.结果 实行CQI之后患者各类Cv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QI之前,患者对CVC知情率、满意度有所提高,护理人员对CVC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均优于CQI之前.结论 CQI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患者对CVC护理和技术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规范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丽;曹艳茹;齐雁;牛高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中治愈14例,好转21例,死亡7例,放弃2例.结论 尽早发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可提高疾病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玉玲;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13岁,ASA Ⅰ~Ⅱ级,体质量12 ~45 kg;根据建立通气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和B组(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02)、呼吸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0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记录诱导前安静状态(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后即刻(T4)及拔管后5 min(T5)6个时点.记录A组喉罩插入和拔出后循环各参数变化及B组气管插管和拔管后循环各参数变化,观察A、B两组的通气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漏气、呛咳、反流、误吸、喉痉挛、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部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两组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A组患儿的MAP、HR在置入喉罩前后和拔除喉罩时变化不明显(P>0.05);B组MAP、HR在气管插管前后和拔管时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三个时点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麻醉后机械通气效果满意,SpO2均在正常水平,无CO2蓄积,两组间PETCO2、VT、P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手术期间均未出现气道梗阻、反流、误吸、喉痉挛、低氧血症等并发症.A组患儿漏气例数高于B组,但术中呛咳、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咽喉不适例数B组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心血管的不良刺激小,安全可行且值得推广.

    作者:林环新;石鸿金;钟贤春;丘玉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尿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片段的水平,探讨CK19片段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45份膀胱癌患者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泌尿系良性疾病组及其他肿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尿CK19平均值为(125.0±12.6)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9) μg/L和泌尿道良性疾病组[尿路感染组(6.6±2.4)ug/L、肾炎组(3.3±1.4) μg/L、前列腺炎组(1.8±0.5)ug/L]及其他肿瘤组(4.0±1.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3.9 ng/ml为临界值,尿CK19对膀胱癌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2.7%,阴性预测值高达97.7%.结论 尿液中CK19片段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因其具有灵敏、快速、无痛性的优点,适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和术后复发的监控.

    作者:高玉强;张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外侧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目的 探讨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2年,平均14个月.手术切口平均长7.5 cm,手术出血量平均约325 ml,术后引流量平均约150 ml.平均术后13d出院,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1年后Harris评分在90分以上,符合优良标准.结论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关节稳定性好、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要求专科医生熟练掌握小切口技术并严格选择好适应证.

    作者:许万洲;高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上尿路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1例患儿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围手术期的密切观察及护理,总结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1例患儿手术顺利,结石取净率高,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微创泌尿外科技术在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恢复快、结石取净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儿家属所接受.

    作者:赵春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尿胰蛋白酶原-2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67例胰腺炎患者按病情分为重症组30例和轻症组37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检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lRP和PCT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和PCT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尿胰蛋白酶原-2第7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CRP的峰值在第1天出现,重症组在第3天出现,且重症组第1、3、7天的血清CRP值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CT值在第1、3、7天均明显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在第7天仍处于高峰,而轻症组峰值在第3天.结论 动态监测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和预后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徐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表浅性膀胱癌TURBT术后即刻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估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 RBT)后行即刻膀胱灌吡柔比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即刻膀胱灌注组(A组,n =57)和常规膀胱灌注组(B组,n=45),A组于术后6h内应用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两组术后1周均行吡柔比星常规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A组复发8例(14.0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5个月;B组复发15例(33.3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0个月.两组比较,A组复发率低于B组(P<0.05),复发时间推迟(P<0.05).膀胱灌注后共27例患者出现膀胱炎、血尿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率,延迟复发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跃曦;田凯;王宜林;柳其中;姚大强;郭冠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