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林环新;石鸿金;钟贤春;丘玉琼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 喉罩,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13岁,ASA Ⅰ~Ⅱ级,体质量12 ~45 kg;根据建立通气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和B组(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02)、呼吸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0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记录诱导前安静状态(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后即刻(T4)及拔管后5 min(T5)6个时点.记录A组喉罩插入和拔出后循环各参数变化及B组气管插管和拔管后循环各参数变化,观察A、B两组的通气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漏气、呛咳、反流、误吸、喉痉挛、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部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两组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A组患儿的MAP、HR在置入喉罩前后和拔除喉罩时变化不明显(P>0.05);B组MAP、HR在气管插管前后和拔管时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三个时点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麻醉后机械通气效果满意,SpO2均在正常水平,无CO2蓄积,两组间PETCO2、VT、P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手术期间均未出现气道梗阻、反流、误吸、喉痉挛、低氧血症等并发症.A组患儿漏气例数高于B组,但术中呛咳、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咽喉不适例数B组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心血管的不良刺激小,安全可行且值得推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胸外伤60例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 对60例严重胸部损伤患者,男45例,女1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6例,开胸手术24例,对合并肋骨骨折、颅脑损伤者按一般常规处理.结果 60例严重胸外伤患者中治愈5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创伤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 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和周密的护理是提高严重胸外伤患者治愈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荣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前列腺癌的常用且简便的标志物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随着对PSA的认识深入,人们发现其用于PCa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埋想,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王志贤;马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不同保温措施,选择3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从7个方面观察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引流量、寒战、躁动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比较,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h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并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风玲;吴洪霞;潘庆华;范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阿托品与长托宁不同时机联合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品、长托宁在不同治疗时机联合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9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开始联合组(43例)及阿托品化联合组(46例),开始联合组在入院后即行阿托品、长托宁联合治疗,阿托品化联合组应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与长托宁联合,维持阿托品化状态.动态观察胆碱酯酶(CHE)活力变化,记录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中间综合征发生数、死亡数、阿托品化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阿托品化联合组与开始联合组比较阿托品化时间、CHE活力恢复50%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化时间:(54.6±18.3) min比(65.3 ±23.1) min,(P<0.01),CHE活力恢复时间:(4.2±1.9)d比(5.3±2.6)d,(P<0.05),住院时间:(15.1±5.6)d比(18.2 ±6.8)d,(P<0.05)],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中毒反跳:2.1%比13.9%,阿托品中毒:4.3%比18.6%,P均<0.05),两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用阿托品快速达阿托品化后,小剂量长托宁联合阿托品维持阿托品化状态治疗重度AOPP疗效优于开始联合治疗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张随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倍他乐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9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12.5 ~ 25 mg,每日1次,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CHF患者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F心功能分级、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作者:余根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家族性黑斑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目的 观察对家族性黑斑息内病内镜下治疗进行合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通过胃、肠镜对家族性黑斑多发息肉治疗,结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2例患者均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而全面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术后尽早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申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徐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84例小于8个月室间隔缺损患儿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28例,月龄2.7~8个月,平均(6.2±1.8)个月,体质量3.8~10.5 kg,平均(6.1±1.3)kg.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6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43例.本研究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术中膜肺平衡超滤,体外循环停机后改良超滤.结果 早期死亡4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2例,切口哆开感染死亡1例,心内膜炎死亡1例.各种并发症33例,以肺部并发症、低心排、肺高压危象多见.随访早期疗效好.结论 对小于8个月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外科直视修补手术切实可行,是救治重症患儿的重要方法,重点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及时正确的术后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中治愈14例,好转21例,死亡7例,放弃2例.结论 尽早发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可提高疾病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玉玲;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12年4月,对86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行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和预防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 86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83例(96.5%)治愈,3例(3.5%)死亡.结论 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运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要对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的活动、合理调整饮食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规范的静脉溶栓治疗和积极的护理配合,治愈23例,好转18例,有效率89.13%.结论 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溶捡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专科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作者:宋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外侧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目的 探讨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2年,平均14个月.手术切口平均长7.5 cm,手术出血量平均约325 ml,术后引流量平均约150 ml.平均术后13d出院,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1年后Harris评分在90分以上,符合优良标准.结论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关节稳定性好、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要求专科医生熟练掌握小切口技术并严格选择好适应证.

    作者:许万洲;高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32例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前经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肾癌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肾癌患者(栓塞组)介入前经B超、CT、MR检查确诊后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插入患侧肾动脉,进行DSA造影观察肿瘤供血动脉,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再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近肿瘤动脉供血支进行化疗、栓塞,然后行手术治疗.以26例未行介入治疗直接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栓塞组外科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0±51) ml,手术时间平均为(85±23) min;对照组出血量平均为(400±74)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30±30) 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 外科手术前经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是一种可用于中晚期肾癌术前辅助治疗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新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眼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以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tμg/kg微量泵输注,时间>10 min,之后以0.4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微量泵输注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 (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手术结束(T4)时Ramsay、镇痛评分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Ramsay评分两组间比较,D组在T1 ~T4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间比较,D组在T1 ~T4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两组间比较,在T1~T4时间点C组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T1~T4时间点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两组间比较,在T1 ~T4时间点C组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T2-T4时间点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两组间比较,C组T1 ~T4时间点明显快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在T1-T4各时间点较TO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以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微量泵输注,以0.4 μg/(kg·h)剂量维持辅助局部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眼科手术.

    作者:张斯;王艳萍;马民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锥颅血肿抽吸术在特急性外伤性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锥颅血肿抽吸术在特急性外伤性硬膜外及硬模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收治时间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7例特急性外伤性硬膜外/下血肿患者分为改进组及对照组,改进组26例,对照组31例.改进组为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患者,行锥颅血肿抽吸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改进组病死率30.8%,对照组为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采用ADL评分评定疗效,改进组优良率53.8%,对照组优良率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锥颅血肿抽吸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特急性外伤性硬膜外/下血肿,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秦晋忠;郭宁原;张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腹部闭合伤患者151例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早期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误、漏诊27例,误诊率17.9%,15例经剖腹探查确诊,12例经动态观察及辅助检查确诊;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12例,治愈24例,3例死亡,病死率约11.1%.结论 在患者合并严重多发伤、昏迷、生命征不稳、查体不合作等情况下,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出现一定比例误诊难以避免,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准确评估,动态观察病情,减少误、漏诊发生,提高诊治效果.

    作者:李同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检测指标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脏保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泳;陈月婵;王晓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 6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康复出院56例,死亡4例.结论 加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房汝敏;关丽丽;赵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序贯法测定甲氧明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小有效剂量

    目的 探讨能够有效预防产妇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小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30例ASA分级Ⅰ~Ⅱ级,单胎妊娠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麻醉方法均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物注射的同时即刻从静脉给予甲氧明4 mg,然后观察产妇手术中是否出现低血压,下一例产妇给予甲氧明的剂量由上一例产妇是否出现低血压而决定,相邻实验间隔为0.5mg.然后应用上下序贯法计算能够有效预防治疗产妇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小有效量.结果 能够有效预防治疗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甲氧明的低有效剂量为2.21 mg,其95%置信区间为1.96~2.98 mg.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在剖宫产手术低血压时指导选择合适的甲氧明的剂量.

    作者:夏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36例X线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这一传染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6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 36例患儿中重症14例,X线表现为正常16例,双肺纹理增粗、模糊15例,双肺渗出病灶4例,肺水肿1例.复查18例,好转16例,加重2例.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胸部X线表现多样,临床表现与其胸部X线表现并无明显相关性.如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常变化突然,应及时行床头X线摄片及短期复查,有利于了解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作者:朱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