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戴思恭郁证、痰饮证治学术思想探析

龙玲

关键词:戴思恭, 郁证, 痰饮, 学术思想
摘要: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诸暨)人.少时“从朱丹溪先生游”(《医史》),先生见其颖悟倍常,爱其才敏,遂“尽以医术授之”(《明史》).原礼既得真传,医术精湛,名噪浙西,洪武年间曾入朝为御医.撰有《金匮钩玄》、《推求师意》、《类证用药》等,均为阐发师旨、传播丹溪学说而作.他在杂病辨治方面亦继承和发展了丹溪的学术思想,于郁证、痰饮的论治尤见心得.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

    运用文献研究法辅以计算机统计方法,对263首古方与自拟方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用药特点,为临床诊治哮喘及研发新药,提供文献参考资料.

    作者:李文清;叶品良;周晶;贾尚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金匮肾气丸制方原理探析

    金匮肾气丸为中医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历代医家关于其制方原理各持见解,现代历版方剂学教材中有关其论述也多有异.基于方证相关的学理,通过对肾气丸主治病证的病机和对丹皮药味的性能作用的分析,对其制方原理提出独特见解.

    作者:李聪;谢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方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现实中的事物从一种层面看具有异质性,从另一种层面看又具有同质性,是异质性和同质性的统一体.同理,多种多样的方剂也是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统一.正确理解方剂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对于认识方剂的本质,对方剂进行分类和比较,进而指导方剂的组方配伍和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都广礼;陈德兴;文小平;陈少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药教育是中医在南非发展的基石

    南非有应用草药治病的悠久历史,是早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国家.针灸在南非深受百姓欢迎,中成药也在南非医药市场突显其需求量,以上皆表明中医药在南非面临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时机,促进中医药在南非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医药教育是中医在南非发展的基石.

    作者:袁振仪;雷玉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治法与功效的关系

    功效和治法是方剂学中两个重要概念.认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治法和功效概念的源流演变、二者在方剂分类史中的角色变化及其在“药-方-效-证”中的逻辑联系等,探讨治法和功效的概念内涵、两者相互关系及其辨识意义.

    作者:赵荣华;谢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缪希雍临证运用石膏剂规律浅析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其学术观点、治病经验、用药心得多不泥于古,善能化裁,且独树一帜.其在外感热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医学外感热病论治的发展过程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缪氏在创造性地提出外邪从口鼻而入基础上,临证善用石膏剂清解阳明之火,运用出神入化,为治疗伤寒、温病、痧疹开拓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析中药药剂学和方剂学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的学科关系.方法:从方剂学和中药制剂学的概念范畴、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发展的条件和方剂学是中药药剂学得以发展的基础几个方面来探讨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结果:方剂学和中药药剂学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得以发展的条件,方剂学是中药制剂学发展的基础.结论:药剂学与方剂学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两个学科.

    作者:蒋时红;刘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黄元御六气治方思想探析

    方剂本质乃基于病机、药性基础上的药物选用,病机之本本于五运六气,病机明、药性谙,则百病莫逃.黄元御认为六气之变为百病之纲,六气应人又有标、本、中气之别,故治疗宜明六气之标本中气之从化.以《四圣心源》中所载方剂为例,结合《素问》等经典论著疏明黄元御六气治法的遣方择药思想.

    作者:胡谦;方向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结合制方医家学术思想,探讨“火郁发之”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火郁发之”即对于火郁病证要采取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张仲景、李东垣、刘完素、朱丹溪、吴鞠通、王清任等医家都对此有理论阐述与名方传世,我们试结合制方医家学术思想,以探讨“火郁发之”理论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四妙散加味治疗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6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治疗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以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四妙散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妙散加味治疗下焦湿热型的尿路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卫平;黄敏;夏滨祥;董发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中医药物命名的文化特色

    探究事物命名的根源,古人称之为“名物训诂”.中医药物的命名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与规律,其中不少传递着古代文化的信息,反映了古人的智慧.通过阅读古代本草、方书,发现大量的药名、方名或依故事、传说、成语典故命名,或据儒、道、释命名,或为避俗雅化命名,或按比类取象命名,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作者:蔡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梓葛冻干粉针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组方梓葛冻干粉针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氧糖剥夺(Krebs液)方法建立缺氧-复氧模型以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梓葛低、中、高剂量组,复氧时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余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后,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值、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MDA和NO含量以及LDH释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Bax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梓葛低剂量组A值显著升高(P<0.05);梓葛低、中剂量组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梓葛低剂量组NO含量显著降低(P<0.05);梓葛冻干粉针剂的各剂量组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Bcl-2/Bax均显著提高(P<0.05,P<0.01);梓葛中、高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梓葛冻干粉针剂可显著拮抗缺氧-复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细胞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能力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张聪聪;马强;薛强;陈刚;徐晓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BL在中医方剂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PBL的关键要素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改变教学主体,明确教学目标,是应用PBL的基础和前提;PBL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涵括方剂学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评价理念和评价工具,建构科学、客观、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是PBL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欣;韩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方剂配伍关系研究

    方剂学教学应注重讲授配伍关系,方剂配伍关系涉及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药物与病邪之间的关系.其中,药物与药物配伍关系包括泻中寓补、补中寓通、涩中寓通、散中寓收、去性取用;药物与机体配伍关系包括阴阳互求、补肾泻浊、健脾祛湿、清镇与疏养、涩肠调气;药物与病邪配伍关系中包括行气与祛邪、清热与疏风.

    作者:刘宏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CBE的中医主干课程无纸化考试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在CBE(计算机辅助教育)基础上,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设计与实现了中医主干课程无纸化考试平台.测试结果表明,无纸化考试平台具有维护简单、使用方便、可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罗成宇;袁振仪;贺又舜;龙玲;文乐兮;欧阳建军;胡方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心部药对探讨

    《素问》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身之血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而病理上,亦离不开血液的生成与运行障碍以及情志思维的异常.

    作者:徐小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通脉灵治疗冠心病理法方药探析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治疗方面,中西医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特别是中药因其疗效佳,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作者:庄媛;黄亦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麦门冬汤治验举隅

    麦门冬汤是清润肺胃、降逆下气的代表方剂.通过临床应用发现干燥综合征、萎缩性胆囊炎、慢性尿路感染等疾病凡病机属津液不足而致皮毛官窍失润者可用之滋养肺胃以润表,胆气不舒者可用之濡养胆汁以利胆,膀胱燥热者可用之养阴利水以涤热,加减用之能取得良好疗效,并举验案数例为证.

    作者:邵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张聿青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之经验

    通过对清代张聿青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配伍规律研究,分析其灵活化裁仲景方的理论依据与具体用药经验,以期对现代临床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连暐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方剂学》教学与测评模式改革研究

    临证思维的培养是中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兴趣是学好中医的主要动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证思维,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期中口试(背诵方歌)、阶段测验(病案分析)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测评模式.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大提升学生辨证论治能力,激发了其学习方剂乃至中医的兴趣与信心,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姚凤云;丁舸;辛增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