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麦门冬汤治验举隅

邵雷

关键词:麦门冬汤, 干燥综合征, 萎缩性胆囊炎, 慢性尿路感染, 临床应用
摘要:麦门冬汤是清润肺胃、降逆下气的代表方剂.通过临床应用发现干燥综合征、萎缩性胆囊炎、慢性尿路感染等疾病凡病机属津液不足而致皮毛官窍失润者可用之滋养肺胃以润表,胆气不舒者可用之濡养胆汁以利胆,膀胱燥热者可用之养阴利水以涤热,加减用之能取得良好疗效,并举验案数例为证.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激素在克罗恩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对克罗恩病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胃肠激素与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克罗恩病的认识,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岳美颖;贾波;李晓红;钟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元教学法在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水平,针对中药专业的自身特点,结合用人单位及执业药师考试需要,连续3年在中药专业开展多元教学实践.通过调整教学大纲,采用以启发、讨论为主,群体教学模式、三多教学模式、前置教学模式等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教师也得到了较好的教学评价,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全世建;黎同明;于洋;施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血液黏度、TXB2、6-keto-PGF1α、ET、NO、SOD及MDA的影响

    目的:研究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给药2w.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灌胃30 min后,于0℃~4 ℃冰水中游泳3 min~5 min.末次游泳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 U/kg,24 h后颈总动脉采血,检测血液黏度、TXB2、6-keto-PGF1α、ET、NO、SOD及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乌头赤石脂丸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ET合成分泌、全血、血浆黏度(P<0.01,P<0.05),乌头赤石脂丸中、高剂量组TXB2、NO的水平增加(P<0.01),高剂量组6-keto-PGF1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的水平提高(P<0.05).结论: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缺血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扩张血管物质、抑制ET缩血管物质产生,从而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来实现的.

    作者:黄仕文;戴启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补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近况述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多采用补肾方药治疗,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关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分析近10年来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模型以及补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机制研究文献,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卞玉群;李超;谭峰;樊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AI模拟案例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评价方剂学教学中运用CAI模拟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同一老师授课的、学时相同的两个班级,班级1为实验班,运用CAI模拟案例教学法,班级2为对照班,按常规课堂面授.用期末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结果:班级1平均分要高于班级2,两个班级成绩的等级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I模拟案例教学法比一般课堂面授教学效果好.

    作者:王正引;马少丹;苑述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李东垣制方用药特点及其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十年来有关李东垣方药配伍规律、临床运用等文献的查阅学习,从制方用药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李东垣学术思想整理、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其研究进展,为系统研究东垣制方和临证经验提供新资讯,并试图通过文献整理研究进一步探索发现东垣遣药组方和临床运用的新观点、新进展,以期达到丰富东垣学术内涵、传承其学术思想、提高用方和诊疗水平的目的.

    作者:杨攀;袁振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方剂学课程综合型实践教学探索

    通过对方剂学课程综合型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经验的总结及其与临床型实践教学、实验型实践教学的比较分析,探索方剂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和意义,以期解决方剂学教学中实践性教学薄弱的问题.

    作者:冯泳;杨卫平;梅颖;云雪林;何前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从“毒邪”论治恶性肿瘤

    祖国医学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对于“毒邪致癌”机理认识的深入,解毒类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方剂中的配伍应用日益广泛.根据初步统计,在治疗常见恶性肿瘤方剂中配伍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者达30%以上[1],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中配伍使用攻毒祛邪类中药者近40%[2].

    作者:李超;樊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

    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故产后病治疗重在补虚化瘀祛邪,产后调养以药膳为佳.纯补纯攻均非产后病所宜,因为补虚有留瘀之弊,化瘀有伤正之忧.补虚当以气血为重,然气血之虚,有轻重缓急之异,故用药须分主次.攻邪务辨邪之属性,谨守平和.化瘀不但要善于选用既能活血,又能兼顾脏腑生理解剖特点的引经报使药物,而且应注意攻逐不能太过.产后用药,还应注意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亦当削伐有度,清热慎用芩连,温里谨投桂附,消导之品不可重用.

    作者:文乐兮;魏飞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活络效灵丹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佳的活络效灵丹颗粒剂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以颗粒流动性、溶化性、吸湿性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处方中加入辅料的种类及佳的成型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药粉与乳糖的比例为17:13,用95%乙醇溶液制颗粒.结论:确立活络效灵丹颗粒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黄云枫;张彤;韩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古今治疗焦虑症常用药物异同分析及比较研究

    对用于治疗焦虑症的264首古方(234味药)和141首现代方(164味药)的整理统计分析,发现古、今方剂中补益药、安神药和清热药使用频次分别在26%、18%和7%以上,故古今医家认为正气亏虚、心神不宁和心肝阳亢是焦虑症的常见证型,对临床治疗焦虑症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秦竹;杨晓丽;褚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合方用于方剂教学之探析

    方剂学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方剂的配伍理论,明确制方要旨,还要引导学生在方剂组方原则指导下,依据辨证施治的思维规律,对成方灵活运用,提高综合运用方药的能力.而合方是方剂加减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习和掌握合方应用,一定程度上领悟了方剂变化规律,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作者:许爱英;林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成方合用”治疗湿疹经验总结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皮疹具有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等特点,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占皮肤科门诊量15%~30%[1],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湿疹病因不一,表现多样,在治疗上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慢性湿疹,其病因不明,发病机理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外在因子如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外界刺激、食物、植物、化学物质、化妆品等会诱发湿疹的发生.内在因子主要是过敏体质,与遗传、系统性疾病和精神改变等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叶品良;李贞翠;王冬梅;苏金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从五行学说的起源看五脏五行属性演变及其意义

    五行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界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用以识别、归纳各种事物的自然属性.本文从探究五行学说的起源入手,把握五脏五行配属的演变脉络,揭示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以此说明五行学说对目前的中医临床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西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酵母发酵技术对黄芪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酵母菌发酵对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6.1 mg/g,产率为1.61%;微生物发酵法在发酵佳时间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8.4 mg/g,产率为1.84%,两种处理方法对黄芪多糖的产率影响相差0.23%.结论:酵母菌发酵黄芪药材对黄芪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且其产率与传统水煎方法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作者:郭羽;刘必旺;徐荣芳;薛慧清;李艳彦;闫润红;周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麻杏甘石汤对急性咽炎大鼠的镇咳、抗炎镇痛作用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对急性咽炎大鼠的镇咳、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杏甘石汤高剂量组、麻杏甘石汤中剂量组和麻杏甘石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制备急性咽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咳嗽潜伏期及大鼠在2 min、3 min、5 min内的咳嗽次数;并观察麻杏甘石汤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以及对醋酸致病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麻杏甘石汤各剂量组大鼠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IL-6和TNF含量显著降低(P<0.01);麻杏甘石汤高剂量组大鼠3 min内咳嗽次数以及5 min内咳嗽次数均减少,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率增高,小鼠扭体次数降低(P<0.05,P<0.01).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咽炎大鼠有一定的镇咳和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黎同明;邓敏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补中益气汤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立,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由李氏根据《内经》中“损者益之”之旨而制定,全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该方是李东垣研究脾胃学说的代表之作,体现了治劳倦内伤之法,也是补中益气法、甘温除热法、益气升阳法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中气下陷证和气虚发热证.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疗效显著.对于该方的研究,除传统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外,近年来,广大学者先后应用先进的药理、化学、计算机等新技术对该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施旭光;翟理祥;邓淙友;王闽予;吴美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扶正化瘀法调控脂联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配伍扶正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er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Re组、丹参酮ⅡA组、Re+丹参酮ⅡA组、对照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喂养2w后进行药物干预,共给药4w.观察各组动物体重增加量的变化,取血清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浓度.结果:各组间大鼠体重增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Re组、Re+丹参酮ⅡA组TG、CHO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丹参酮ⅡA组FFA、ADP水平接近正常组,优于其他组.结论:Re与丹参酮ⅡA联合使用,有改善IR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作者:王雨秾;吴春岚;孙敏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病案分析法”教学模式是以病案为载体,以探究过程为根本,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自主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遣药组方能力及知行统一能力的重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说明,“病案分析法”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临证处方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及提高教师水平方面效果颇丰,故可作为中医教学质量改革之参考.

    作者:毕珺辉;李冀;陈宝忠;赵雪莹;胡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方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现实中的事物从一种层面看具有异质性,从另一种层面看又具有同质性,是异质性和同质性的统一体.同理,多种多样的方剂也是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统一.正确理解方剂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对于认识方剂的本质,对方剂进行分类和比较,进而指导方剂的组方配伍和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都广礼;陈德兴;文小平;陈少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