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婧;廖国平;汪艳;贺帅;张忠义
以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黄芩苷、绿原酸为受试样本,以豚鼠为对照,通过观察BN大鼠(brown norway rats)过敏反应的特异性来建立中药注射液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并对两者在评价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中的适用性进行比较.本研究以中药注射液为致敏原,直接对BN大鼠进行致敏和攻击后,通过观察过敏症状、过敏反应率、过敏反应程度、组胺释放量、靶器官病变率和病变程度的变化,来评价BN大鼠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结果显示中药注射剂致敏后,BN大鼠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血清和组织中组胺含量明显增加,肺组织和气管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同时以青霉素和天花粉蛋白为阳性对照,也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表现;BN大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程度、靶器官病变率和病变程度均显著高于豚鼠.试验结果说明BN大鼠为评价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的适宜动物模型,且其敏感性高于豚鼠.
作者:郭姗姗;王意忠;金亚宏;张毅;高英杰;时宇静;崔晓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建立类过敏反应的Beagle犬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一次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根据注射后Beagle犬的行为及血压变化,判断类过敏反应.结果 磷酸组胺注射液静脉注射可引起Beagle犬产生典型的类过敏反应,高剂量组的反应明显强于低剂量组.结论 Beagle犬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能够模拟临床类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以作为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模型,用于评价中药注射剂及其组成成分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实验研究.
作者:王志国;王丹巧;于友华;李贻奎;隋宇;崔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药典》是国家保证药品质量,保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法典,药品标准由药学标准和医学标准2部分内容组成.《中国药典》成方制剂医学标准主要包括处方、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4项内容.作者对成方制剂医学标准修订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白晓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HPLC-ELSD内标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 采用人参皂苷Rb2为内标物,Agilent TC-C18 (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72 28)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柱温30℃,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75℃,以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为雾化气体,压力为172.4 kPa.结果 黄芪甲苷在进样量0.5624~5.624μg,进样量的常用对数与对照品峰和内标峰峰面积比值的常用对数成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为0.98%.结论 建立的内标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是控制黄芪药材质量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裴彩云;王宗权;贾继明;宋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大蒜新素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ie)、早期(e)和晚期(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大蒜新素抗HCMV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HCMV AD169株(MOI =2.5)感染细胞和大蒜新素(9.6 mg·L-1)处理感染细胞模型,并用相应剂量(2.3 mg·L-1)的更昔洛韦(GCV)作比较,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感染后0.5,2,4,6,12,24h病毒u1122,ul123,ul54,ul83 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蒜新素处理组ul122,ul123 mRNA的表达量始终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P<0.05),而更昔洛韦处理组ul122 mRNA在0.5 ~6 h与病毒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大蒜新素对AD169 ul122,ul123 mRNA的抑制率在感染后24h分别为75.2%,70.4%.2药物处理组ul54 mRNA表达量始终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大蒜新素和更昔洛韦对ul54 mRNA的抑制率在感染后24h分别为45.4%,27.2%.在感染后6h各组ul83 mRNA表达明显增多,以病毒感染对照组变化为明显.大蒜新素和更昔洛韦对ul83 mRNA的抑制率在感染后24h分别为45.9%,26.2%.结论 大蒜新素可显著抑制HCMV AD169毒株ie基因(ul122和ul123)的转录,导致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对e基因(ul54)和l基因( ul83)转录水平亦有所抑制,表明病毒ie基因可能是大蒜新素抗HCMV作用的主要环节.
作者:张菊;向稚丹;刘兴楼;王慧;李革;方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采用SRAP标记技术对通江百合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SRAP标记对通江百合10个天然群体100个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1.32和NTSYS-pc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选择15对引物共扩增出170个位点,多态位点163个,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5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0.2631,Shannon's信息指数I0.3661;遗传分化系数Gst0.3672,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021~0.5749.结论 通江百合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表现出明显相关性.
作者:智丽;滕中华;刘旭;李名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的致敏性.方法 采用类过敏及过敏实验方法,观察CA对Beagle犬及豚鼠的行为学变化,检测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变化,判断CA的致敏性.结果 CA没有引起Beagle犬及豚鼠产生典型的行为学变化,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亦没有变化.结论 CA未引起犬及豚鼠发生明显的类过敏及过敏反应.
作者:王志国;王丹巧;于友华;隋宇;崔海峰;张美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为解决中药饮片处方给付混乱现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9年印发了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各地医疗机构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但是,通知中认可由各医疗机构制定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会造成在处方给付上,各医疗机构仍然各行其是.北京市的《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也未能彻底解决处方给付医药业存在分歧问题.制定具有普遍性、科学性的法规,彻底解决处方给付问题,是政府、中医药界多年的夙愿,文章就处方给付问题存在的现象、对目前处方给付规定的思考、解决的方法展开探讨,认为制定推行国家、地方两级《饮片药品目录》、《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制度,为彻底解决处方给付提供法律保障,既能解决中药饮片处方在全国的异地统一调配,而且有利于保护地方医学流派用药特色、保护珍贵的地方特色炮制品种、有利于开发新药、有利于中医药学的科学化继承发展,是解决处方给付问题简单的可行的终极方式.
作者:黄宗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药注射剂相对于口服药物有起效快,作用强的优势,在治疗急性病、疑难病等方面发挥急救等优势,弥补了中药口服的不足,是现代制药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创新剂型,体现了中医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精神.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大,个别品种引发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甚至有人提出取消中药注射剂.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产生的背景、现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介绍了改进提高的要点,并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例,介绍了通过改进提高降低风险,达到安全用药的思路与方法,为中药注射剂改进与提高提供参考.
作者:李贻奎;张金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体外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对人血清补体和RBL-2 H3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清开灵注射液对人血清补体末端复合物SC5 b-9含量的影响.将不同批号、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与RBL-2 H3细胞共孵育,作用45min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脱颗粒,显色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度和ELISA法测定组胺释放量.结果 清开灵注射液能使人血清中SC5 b-9含量降低,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刺激RBL-2 H3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不能引起补体系统激活,可以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其在临床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为非补体激活相关的类过敏反应.
作者:陈莉婧;廖国平;汪艳;贺帅;张忠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观察忍冬11个农家品种叶的形态和表皮毛密度、大小等特征,为忍冬栽培品种的划分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直尺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在生物显微镜下计数不同农家品种忍冬叶表面非腺毛的密度,测量其长度、壁的厚度等.结果 叶片的长度、宽度以及长宽比,非腺毛的密度、长度、壁的厚度等,在忍冬不同农家品种间具有差异.结论 叶的形态特征,非腺毛的密度、长度、壁的厚度等,可以作为忍冬不同品种间鉴别的依据之一.
作者:郭庆梅;周凤琴;吴群;赵卫丽;张永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考察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的致敏性和体外溶血性.方法 分别以豚鼠和家兔为受试动物,给予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吐温80,观察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中是否有过敏反应;以家兔红细胞为标本,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该6种注射用吐温80是否有体外溶血作用.结果 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吐温80的ASA试验和PCA试验均呈阴性;3种注射用吐温80在观察的时间内溶血率超过5%,其余3种注射用吐温80的部分高浓度试管在观察的时间内溶血率亦超过5%.结论 本实验的条件下,6种不同来源的注射用吐温80不引起免疫介导的过敏反应,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血性.吐温80的溶血性可能并不完全是由杂质所引起,产品本身的理化特性和使用浓度失当与溶血性的产生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值得进一步探究.
作者:郭琰;李贻奎;吴翠萍;赵宜红;李寅超;刘学武;王乃捷;黄文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倒千里光碱的胚胎发育毒性.方法 采用小鼠全胚胎培养模型,将8.5d小鼠胚胎在含有倒千里光碱的即刻离心血清中培养48 h(倒千里光碱的终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 mg·L-1),观察倒千里光碱对胚胎生长发育(卵黄囊直径、颅臀长、头长、体节数)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卵黄囊循环、尿囊、翻转、心、脑、尾神经管、视听嗅系统、腮弓、颌突、肢芽)的影响.结果 倒千里光碱对胚胎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分化均具有明显的毒性影响.随倒千里光碱浓度的增加,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指标影响越来越严重,其中听嗅系统、腮弓、上下颌突、前后肢芽的影响为明显.结论 倒千里光碱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提示妊娠期暴露于该化合物对胎儿具有潜在的毒性.
作者:韩佳寅;梁爱华;易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环境因子与远志脂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18个产地的远志药材,分别用石油醚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经GC-MS分析;50%甲醇提取其水溶性成分并经LC-MS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查阅文献,获取远志生长地的环境因子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生态因子与远志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远志脂溶性成分含量与7月均温、1月均温呈线性关系;远志水溶性成分含量与年均气温、纬度、年均降水量呈线性关系.结论 对远志总脂溶性成分积累影响大的是7月均温,其次是1月均温;每个组分其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影响远志水溶性成分含量的主要地理气候因子是年均气温、纬度及年均降水量.该研究为远志栽培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房敏峰;吴洋;岳明;唐文婷;付艳婷;赵桂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雄黄的毒性特点,提出雄黄的相对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建议,为雄黄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测定LD50.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雄黄5,10,20,80,160 mg· kg-1·d-1(相当于药典剂量高限的1/2,1,2,8,16倍)剂量组,各剂量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个月,于给药后1,2,3个月和停药1个月,测定尿液定性、血常规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并观察肝、肾、心、脑等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确定无明显不良作用水平( NOAEL).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人群内对化合物的敏感性差异倍数(10)乘以药理学上按照体表面积折算大鼠与人剂量的倍数(约为6)作为安全系数(60),结合NOAEL估计不同用药周期内的相对安全剂量.参照我国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规定的1个月动物长期毒性试验支持临床试验用药周期2周的方法,估计雄黄相对安全的用药时间.结果 在雄黄中As2S2质量分数为90%,可溶性砷为1.696 mg·g-1情况下,给小鼠单次灌胃给药的LD50为20.5 g·kg -1(等于摄入可溶性砷34.8 mg·kg-1),相当于人日用量约12812倍.而给大鼠反复灌胃给药时,雄黄超过一定剂量用药达到2个月或以上时,可造成肾脏和肝脏病理损害,其中肾脏显示更为敏感.大鼠灌胃雄黄1,2,3个月的无明显毒性剂量(NOAEL)分别为160,20,10 mg· kg-1·d-1(累积摄入可溶性砷8.14,2.04,1.53 mg·kg-1).估计临床使用雄黄的相对安全剂量范围为10~160mg(依用药时间不同).结论 反复使用雄黄时,建议在可溶性砷≤1.7mg·g-1的条件下,雄黄用药1~2周时,剂量不超过160 mg;用药2~4周时,剂量不超过20 mg;如果降低剂量至10 mg或以下,则在用药6周内相对安全.
作者:梁爱华;李春英;王金华;薛宝云;李化;杨滨;王京宇;解清;Odd Georg Nilsen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对刮筋板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纯化,并利用1 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刮筋板全草70%丙酮水提取液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8-trans-4,5,9-trihydroxy-3,3',9'-trimethoxy-7 -O-5',8-O-4'-neolignan(1),7,8-trans -4,5,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7-O-5',8-O-4'-neolignan (2),malloapelin C (3),syringaresinol(4),2α,3β,24-trihydroxy-12-ursen-28-oic acid(5),11-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 (6),6-hydroxy-20 (29) -lupen-3-one (7),isolupenyl acetate (8),kaempferol(9),quercetin (10),apigenin( 11),catechin( 12),kamepferol-3 -O-β-D-galactopyranoside( 13),catechin(6-→8) catechin (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8为三萜类化合物,其他化合物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作者:胡疆;张兰春;赵勤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用HPLC同时测定蚊子草药材槲皮苷、山柰酚含量.方法 采用Ultimate C18色谱柱(4.6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波长254 nm,流速1.0 mL· min-1,柱温30℃.结果 对10个不同地区和采收时间的蚊子草中的主要及共有成分槲皮苷、山柰酚进行了HPLC定量研究.结论 建立的蚊子草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速,是控制药材质量的较好方法.
作者:于雷;严铭铭;杨智;田雨;于红威;万志强;展月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本文从P-糖蛋白的角度探讨了中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P-糖蛋白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的外排转运蛋白,对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产生影响.联合用药时,P-糖蛋白是许多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某些药物可以通过诱导或抑制P-糖蛋白而对与之合用的另一种药物发挥作用,结果可能为提高疗效或降低毒性,如果盲目联合用药则可能会产生毒性或不良反应,因此合理利用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深刻意义,以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
作者:王瑛蕾;梁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合法”中药、“合格”产品、“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出现的非预期症状,对人体有害的反应,而更常见的情况是“不合法”中药(假、冒、伪药)、“不合法”产品(劣药)、或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出现的毒副作用.
作者:李连达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