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藏胡黄连抗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建强;李仪奎

关键词:西藏胡黄连, 保肝作用, 动物, 实验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西藏胡黄连抗肝损伤的作用.方法:测定西藏胡黄连提取物对肝损伤模型动物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西藏胡黄连提取物能够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能够明显降低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黄疸性肝损伤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能够明显降低卡介苗加脂多糖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力.结论:西藏胡黄连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半数.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笔者采用思密达、消炎痛、654-2、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10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泄泻的辨证施治体会

    泄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以夏秋季发病率为高.本病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排出稀水样或蛋花样大便,有时夹有黏液或食物残渣.病情严重者,可致伤阴、伤阳和阴阳两衰,如病情迁延不愈,可致营养不良而成疳症.

    作者:王黎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药雾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探讨

    中药雾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中医外治法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引起非菌性炎症及免疫反应和所形成的机械性压迫等机理的分析,探讨中药雾化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对经络穴位的运行疏通作用和对神经血管的兴奋扩张作用,进一步阐明中药雾化疗法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郑世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注射缝扎法治疗直肠前突46例疗效分析

    经排粪造影检查、结肠传输试验检查及直肠指诊对确诊顽固性便秘患有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46例行直肠黏膜注射加缝合结扎术,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云;任建国;韩丽君;魏峰明;张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88例疗效观察

    受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的影响,慢性胃炎患者近年来逐渐增多,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胃脘痞满胀痛,胃脘疼痛,痛处不移,嗳气呃逆,纳呆等症状,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疗效不够满意,本病常因病程长,治疗不当而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我们从1998年~2002年对本院门诊和住院88例慢性胃炎病人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的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于下.

    作者:魏爱翔;安玉兰;蒋跃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CT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诊断子宫颈病变

    目的:CCT对妇女子宫颈涂片筛查,异常者配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癌变的诊断率.方法:采用CCT、巴氏分级系统,对1335例妇女行宫颈涂片检查,异常者配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1335例子宫颈涂片中,CCT异常290例(不包括萎缩性和普通炎症改变)占20%,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94例(7.0%),不典型腺细胞(AGUS)18例(1.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5例(2.0%),其中HPV感染18例,占LSIL的72.0%,占筛查人数的1.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例(0.3%),子宫颈鳞癌3例(0.2%),滴虫性阴道炎48例(3.6%),霉菌性阴道炎79例(6.0%),疱疹病毒感染1例(0.1%).

    作者:韩雅菲;潘玉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与中药补肾活血汤合用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有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60例患者,于月经周期的第5 d,给克罗米芬连用5 d,月经第5 d~13 d同时加服中药补肾活血汤,定时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有效率为96.67%,受孕率为63.33%.结论:克罗米芬与中药补肾活血汤合用是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曹智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柔肝祛风汤治疗小儿抽动症48例

    小儿抽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小儿单个或多个动作或言语有明显规律或无明显规律的不自主超常出现为特征.余于临床中,利用四物汤与牵正散为主方,化裁组成柔肝祛风汤,治疗小儿抽动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48例病例,分析疗效如下.

    作者:杨永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中药分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62例(66眼)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36眼)和对照组(30例,30眼).治疗组以活血化瘀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对照组以西药尿激酶为主治疗.结果: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活血化瘀中药对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疗效显著.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分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明显.

    作者:马芬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防治是当今肝病治疗的难点之一,因而也成为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近10余年来中药抗肝纤维化取得了不少进展,尤为可喜的是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宋晓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气虚证患者血中ET、CGRP、NO和NOS含量变化

    目的:从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角度探讨血管活性物质与心气虚证的关系,促进心气虚证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酶法等观测60例心气虚证患者血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变化.结果:胸痹心气虚组与心痹心气虚组血中的ET、CGRP、NO、NOS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这两组与胸痹心阴虚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T、CGRP、NO、NOS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临床诊断心气虚证的客观参考指标.

    作者:刘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四物汤加味治疗痛经78例临床观察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症,系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者,亦称行经腹痛.由于痛经病因复杂,容易反复,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在1999年6月~2003年7月间,应用四物汤加味,对78例痛经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宝平;王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1例

    重症肌无力(MG)是随意肌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虚劳和痿证的范畴,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四肢无力,重者可见肌无力危象.目前对MG尚缺乏根本的治疗方法,笔者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残髓炎的疗效观察

    牙髓组织病变经干髓术、活髓切断术等治疗后,如根管内残留活性牙髓组织则在继发感染后形成残髓炎引起疼痛,且由于残留牙髓的部位不同,其症状也不尽相同,疼痛轻重不等,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我科共治疗72例残髓炎患者,经6个月~1.5年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郭丽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推进山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

    入世后,我国的中医中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在分析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的产业政策,提出了推进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作者:武怀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秦汉时期中医实践医学的发展

    1973年冬至1974年春在长沙附近的马王堆发掘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的墓葬品,其中发现了<五十二病方>等一批医学资料.据考证,其抄写年代不会晚于秦汉之际,从内容来看,可以肯定是<内经>以前的作品.<治百病方>是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发掘的汉墓中发现的简牍.

    作者:刘润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复肝宁对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A、LN、CIV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复肝宁对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肝宁和肝泰乐等保肝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A、LN、CIV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复肝宁治疗后的患者血清HA、LN、CIV含量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含量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复方复肝宁对降低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A、LN、CIV的含量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语平;刘光炜;杨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地图舌探析

    地图舌指舌苔斑块状剥脱,状若地图,舌苔多块剥落称为花剥苔,是小儿临床常见的舌象,西医称之为游走性舌炎.现代医学谓其无特殊临床意义,中医认为乃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笔者对其成因、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其病理意义,以指导临床施治.

    作者:薛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半夏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配伍作用

    在<伤寒杂病论>所载诸方中,用半夏者共有四十八处之多.本文仅就<伤寒杂病论>对半夏的配伍运用规律,探讨如下,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作者:闫敬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附子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附子中毒所致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3例附子中毒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中毒患者均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且均在窦房结功能受抑制的基础上出现,其中1例严重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学改变,但CPK-MB正常.结论:附子中毒可以引发复杂多样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室颤.阿托品与利多卡因联用可有效控制,必要时可紧急采用电复律方法以抢救生命.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及指征,延长煎煮时间是防止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曹国栋;牛惠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