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寡糖(oligosaccharides of hyaluronan,o-HA)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而引起血管新生,单位数量不同的o-HA 促血管新生效应存在差异,近年来研究发现了 o-HA 促血管新生的主要作用路径以及相关的重要细胞因子,本文就 o-HA促进血管新生作用及其相应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佳男;卢海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缺氧肿瘤微环境调节侵袭性口腔癌细胞的入侵(英)/Tep-po S…//Exp Cell Res.-2013,319(4).-376-389侵袭是癌症的一种重要特征,涉及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缺氧,是一种低氧水平,在许多癌症中均与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增强相关。本研究探讨缺氧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侵袭的影响和一种新的三维肌瘤器官侵入模型在缺氧实验中的适用性。我们研究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原发性口腔癌细胞 UT-SCC-43A,复发性口腔癌细胞 UT-SCC-43B 和侵袭性舌癌细胞 HSC-3)在常氧、缺氧及在氯化钴低氧模拟环境下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如预期结果,复发性 UT-SCC-43B 细胞较原发性口腔癌细胞更具侵袭性。相反,舌癌细胞 HSC-3在转移或侵袭实验中对缺氧条件反应较轻,说明缺氧对癌细胞侵袭潜能的影响具有细胞系特异性。通过漂洗组织清除各种潜在的可溶性因子,可改变HSC-3细胞的侵袭模式和缺氧刺激产生的效果。在洗脱后的组织中,缺氧状态可显著提高侵袭性,但在原有完整组织中未发现侵袭性的改变。这说明可溶性因子对侵袭模式和缺氧反应极为重要。缺氧调节赖氨酰氧化酶(LOX)作为一种转移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存在于肌瘤组织中,但可经漂洗清除。LOX 的抑制可缩小侵袭范围,但对浸润深度的缩小影响非常有限。据此认为,LOX 可能对侵袭模式的调节具有一定作用。另一个缺氧相关预后不良标志物碳酸酐酶9(CAIX),是由低氧暴露条件下的 HSC-3细胞及在常氧条件下侵入组织内的侵袭性 HSC-3细胞所诱导的。总之,完整肌瘤器官模型可提供佳缺氧环境,是极好的人类肿瘤微环境模拟物。
作者:马姝(摘译);于金华(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辅助性 T 细胞17(T-helper 17 cell,Th17)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加重牙槽骨破坏等作用,其主要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则可以分泌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抑制炎症反应,并能通过细胞-细胞接触的方式抑制 Th17细胞的功能。目前认为 Th17/Treg 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 Th17/Treg 失衡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Th17细胞、Treg 细胞对牙周炎的作用以及 Th17/Treg 失衡对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孙文韬;束蓉;谢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在成功分离培养正常同龄人牙囊细胞(dental follicle cells,DFCs)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 CCD)患者牙囊细胞(DFCs-CCD)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体外生物学特征,包括增殖、克隆、成骨及破骨能力。方法:采用 BrdU细胞增殖实验与倍增法研究两种来源 DFCs 增殖能力;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培养12 d 的两种 DFCs,分析其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成骨诱导液诱导两种 DFCs 成骨,用 Western blot 和茜素红染色法分析成骨能力,用实时定量 PCR 方法研究其破骨基因表达差异。结果:DFCs-CCD 的 BrdU 阳性率高于 DFCs,同时 DFCs 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834±0.093)d,而 DFCs-CCD 的则为(1.394±0.0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FCs-CCD 的克隆集落多于 DFCs,但 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 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而其茜素红染色所示钙化结节同样较少;同时,DFCs-CCD 高表达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破骨相关基因(P <0.05),而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相比 DFCs,DFCs-CCD 具有更强的增殖、克隆能力和更弱的成骨能力,而破骨基因表达紊乱。
作者:戈杰;张娟;郭松松;傅瑜;江宏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年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可促进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牙本质向分化,有关牙本质再生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开展。本文就辛伐他汀促进牙本质再生修复的机制、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祝雪芳;王东苗;刘茜;梅予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头颈部 RMS 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51岁,中位年龄25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痛性或无痛性肿块,组织学分型:胚胎型8例,腺泡型3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结蛋白、波形蛋白;肌调节蛋白(MyoD1)、生肌蛋白(myog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45%、55%;2例表达突触素,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广谱角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及 S-100。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2例死亡,4例复发,2例转移。结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作者:李扬;宋国新;张智弘;曹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于2014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全国40多个口腔院校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徐骏疾;范志朋;王松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3.丙戊酸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使人牙髓干细胞和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下调:为 HDAC2参与这一过程提供依据(英)/Paino F…//Stem Cells.-2014,32(1).-279-289由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如牙髓干细胞)可向多种组织特异性细胞分化(尤其是成骨细胞向分化),因此研究者们将这些干细胞用于组织工程研究。近年来,干细胞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特定的组蛋白改变和修饰酶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丙戊酸(VPA )是一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的选择性抑制剂,研究表明,VPA 可增强成骨细胞向分化,但骨钙素作为分化后期标志,其表达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 VPA 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低浓度的 VPA不会降低细胞活力、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但它足以通过上调骨桥蛋白和骨涎蛋白的表达,使基质矿化明显增加。与之相反,在转录水平上来看,骨钙素水平降低,这与 HDAC2受到抑制密切相关。事实上,通过 shRNA 介导的 HDAC2沉默对成骨细胞相关标记物表达的影响与 VPA 刺激的影响相类似。我们得出结论,VPA 不会诱导成骨细胞的终末分化,但可刺激不完全成熟细胞的产生。此外,通过 RNA 干扰可特异性抑制单个 HDAC,从而使成骨向分化能力增强,表现出一种选择效应。
作者:刘根霞(摘译);于金华(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树脂与陈旧性树脂间的微拉伸强度差异。方法:制备可乐丽菲露 AP-X 树脂样本30例,浸泡于37℃蒸馏水1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研磨后随机分为3组:A 组涂布粘结剂后与可乐丽菲露 AP-X 新鲜树脂粘结;B 组涂布粘结剂后与3M Z250新鲜树脂粘结;C 组涂布粘结剂后与登士柏 TPH 新鲜树脂粘结。制备试件后,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间的微拉伸强度。结果:B 组微拉伸强度大,C 组次之,A 组小,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陈旧性树脂缺损的修复可以不要求使用同种树脂,使临床应用简洁化。
作者:刘晨晨;张光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口腔鳞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proteinases,MMPs)表达以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用佛波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株 THP-1促其形成 TAMs,收集其上清液作为 TAMs 条件培养基培养口腔鳞癌细胞,应用实时定量 RT-PCR、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TAMs 条件培养基作用前后口腔鳞癌细胞 MMPs 表达的差异,应用 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结果:THP-1细胞在 PMA 和 M-CSF 作用后贴壁生长,分化成 TAMs。口腔癌细胞在 TAMs 条件培养基作用48 h 后,MMP-2、MMP-9、MMP-13 mRNA 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相同条件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TAMs 条件培养基作用24 h 后的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显著增强。结论:TAMs 可以上调口腔鳞癌中 MMPs 的表达并促进其侵袭转移。
作者:何梦颖;许小会;杨聪翀;周美玲;刘来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根管感染中产甲烷古细菌的多样性,建立基于功能基因--甲基辅酶 M 还原酶(methyl coenzyme M reduc-tase,MCR)基因α亚基(mcrA)的系统发育树。方法: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选择性扩增感染根管中产甲烷古细菌的 mcrA 片段,在此基础上建立 mcrA 克隆文库。通过蓝白斑筛选的方法,筛选出阳性重组克隆子,进一步通过基因测序获得重组克隆子中的插入片段 mcrA 序列。利用 Clustalx 和 Mega 4软件包分析 mcrA 序列,对其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4例根管样本的其中1例检出了产甲烷古细菌;构建了基于 mcrA 序列的系统发育树。随机选出的8个 mcrA 克隆片段高度同源,均为类口腔甲烷短杆菌序列型。结论:本例根管感染中产甲烷古细菌的多样性局限于类口腔甲烷短杆菌序列型。
作者:韦艳霞;郑纪伟;杨锋;刘佃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人舌鳞状细胞癌荷瘤裸鼠模型早期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李艳芬…//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3).-273-277传代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 Tca8113细胞,接种于18只裸鼠舌体内(不过中线),建立人舌癌荷瘤裸鼠下颌下淋巴结转移模型。接种6周后,处死裸鼠,解剖下颌下淋巴结,将同一淋巴结分为两份。一份作石蜡包埋半连续切片,行 HE染色和 IHC 检测;另一份即刻液氮冷冻,制作冰冻切片行QDs605-CK(AE1/AE3)荧光探针检测。分别计算3种方法检测出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微转移率。结果: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出裸鼠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率为66.7%,其中微转移率为38.9%;IHC 染色检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1.1%,其中微转移率为33.3%;HE 染色检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7.8%。经统计学分析,3种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和 IHC 检测都优于 HE 染色,但是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和 IHC 染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量子点标记的QDs605-CK(AE1/AE3)免疫荧光探针能准确定位于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发出红色荧光,其特异性强,分辨率高,背景清晰,能够用于淋巴结转移灶及微转移灶的检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分离大鼠颌下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ZO-1、Occludin、Claudin-3和 Claudin-4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n-3表达于涎腺腺泡上皮及导管上皮,与 Occludin 及 ZO-1共表达提示位于紧密连接处。Claudin-4只表达于导管,腺泡中不表达。结论:Claudin 在鼠颌下腺中表达具组织特异性。
作者:葛良玉;李宏卫;祁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上颌快速腭扩展可有效地扩大上颌牙弓,其不仅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也可成功地用于成人上颌牙弓狭窄的矫治。本文介绍了年轻成人与儿童各自应用上颌快速腭扩展术的生物学基础、存在的各种分歧、扩弓过程中磨牙及腭弓形态变化的差异、难易程度及其长期的效果与稳定性的差异、各自优势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杜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上皮间质转化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转化成间充质细胞的过程。在创伤愈合的复杂过程中,表皮细胞经历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进行创口的再上皮化,其间涉及多种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等,本文就上皮间质转化与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谢柳萍;杨聪翀;何梦颖;周美玲;刘来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外源性拮抗人舌癌细胞 SCC9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蛋白对人舌癌细胞 SCC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及实时定量荧光 PCR(real-time RT-PCR)分别从蛋白水平及 mRNA 水平检测小分子肽 ATWLPPR(A7R)对 SCC9细胞 NRP-1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拮抗 NRP-1蛋白后对SC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A7R 拮抗后 SCC9细胞 NRP-1的 mRNA 水平下降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下降,同时对 SCC9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而对 SCC9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外源性拮抗 NRP-1可促进 SCC9细胞凋亡。
作者:查霖;吴煜农;郑灏;宋晓萌;唐子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口腔生物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