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种方法处理后纳米氧化钛对硅橡胶赝复体遮色性能影响

段风;赵星;刘仙玲;郭烨

关键词:遮色剂, 纳米氧化钛, 遮色性能
摘要:目的 研究两种处理方法下纳米氧化钛对硅橡胶试件遮色能力的影响,寻找适合于口腔硅橡胶赝复体遮色剂的处理方法,为临床口腔颌面部赝复体的选色、配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分光光度计分别在黑(L--22.0,a=-1.0,b=-6.2)、白(L=92.7,a=-0.9,b=-2.0)色背景下测量不同处理方法下的纳米TiO2硅橡胶试件的颜色参数L、a、b.根据公式ΔE=[(ΔL)2+ (Δa)2+ (Δb)2]1/2计算在黑、白背景下的色差值,即表示该遮色剂的遮色能力.结果 添加2种处理方法后的纳米TiO2质量分数小时,色差值没有明显差别,但随着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硅铝包覆的纳米TiO2的色差值明显高于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TiO2.结论 硅铝包覆处理纳米TiO2的分散性能明显优于硅烷偶联剂处理.两种方法处理后的纳米TiO2在添加质量分数较小时,遮色能力没有明显差别,但随着添加纳米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TiO2的遮色能力明显优于硅铝包覆处理.
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NKYLOS种植系统不翻瓣二期手术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ANKYLOS种植系统不翻瓣二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6月青岛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植入ANKYLOS种植体需要进行二期手术的患者107例,实施不翻瓣二期手术.结果 经过术后2日、7日及冠修复后6月的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第2日肿痛不明显,术后7日术区牙龈点彩恢复,牙龈袖口基本成型.冠修复后半年,种植体没有发生明显的软硬组织缺损.结论 不翻瓣二期手术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痛苦小,术中及术后基本不出血,不需要缝合,牙龈袖口形成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

    作者:郭吉来;崔传江;刘艳艳;刘鑫;陈宁;杨筱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硅对牙体早期龋影响的研究进展

    硅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食物、饮料、硬水中,在人体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于含硅药物、医学生物材料及牙膏中.近年来发现硅在预防和治疗早期龋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硅对牙体早期龋影响的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娟;程敏;童辉燕;李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牙体疾患影像学失真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牙体疾患影像学失真的表现和应对策略.方法 收集根尖片或曲面断层片影像学诊断失真的牙体疾患病例14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牙拔除,2例患牙完善根管治疗,1例摘除骨瘤.结论 牙体疾患影像学失真表现复杂,对于无法确诊的病例应组织会诊讨论,避免盲目拔牙,尝试多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作者:于鸿滨;霍迎春;殷凌云;周静;杨向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纤维夹板松牙固定术对重度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索纤维夹板松牙固定术对重度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重度牙周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以及纤维夹板松牙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牙周基础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基线检查时、治疗后3、6、12个月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通过组间比较来进行可比性分析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SBI、PD、AL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L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尤其是下前牙牙槽骨吸收大于根长1/2的患者,建议给予纤维夹板松牙固定术,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作者:桂湧;冯琛琛;沈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人工老化强度对氧化锆陶瓷粘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 评价氧化锆陶瓷经几种表面处理后在不同强度的人工老化实验条件下的粘结耐久性.方法 制备4组氧化锆陶瓷/树脂粘结试件128个,各组试件氧化锆陶瓷按照以下方式处理并使用不同种类的树脂水门汀.组A,摩擦化学法硅涂层+硅烷偶联剂;组B,氧化铝喷砂;组C,氧化铝喷砂+应用氧化锆涂底剂Z-Prime Plus;组D,氧化铝喷砂+应用氧化锆涂底剂Z-Prime Plus.组A和C使用传统Bis-GMA基光固化树脂水门汀,组B和D使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各实验组再分为4个亚组接受不同的人工老化.不接受人工老化(a),水储40 d(b);冷热循环1 200次(c);水储40 d后冷热循环12 000次(d).测试各组剪切粘结强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摩擦化学法硅涂层和氧化铝喷砂的氧化锆陶瓷表面以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能谱分析.结果 不论接受或不接受人工老化,4种表面处理间对氧化锆陶瓷的粘结强度值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各实验组单独来看,仅有人工老化方式d时粘结强度值都出现了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人工老化强度对氧化锆陶瓷粘结强度的影响不同.

    作者:廖楚航;田鲲;朱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涎腺唾液液体分泌的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

    唾液分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及物质的调控,并相互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涎腺唾液分泌的调控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一评述.包括主要离子通道对Na+、K+、Cl-的转运作用,以及Ca2+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另外,还对较少研究的旁分泌途径,目前的研究热点水通道蛋白5和辣椒素等其它新近发现的受体在涎腺唾液分泌中的作用作了相关阐述.该文对目前的唾液分泌相关机制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涎腺液体分泌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作者:冷秀梅;魏睦新;魏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Livin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检测46例口腔鳞癌标本中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临床标本中,Livin阳性表达29例(63.0%).Livin表达与口腔鳞癌转移(P=0.012)、病理分级(P=0.005)密切相关,但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112).结论 Livin的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吴金华;杨细虎;刘振中;丁晓军;许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右下颌第二乳磨牙牙齿固连伴深龋1例

    牙齿固连是牙齿萌出异常的一种,多见于乳磨牙.临床上患牙整个(黯)平面低于邻面牙龈的固连牙齿少见.本文报道1例右下颌第二乳磨牙完全固连于牙龈下方并伴有(糌)面深龋.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做相关介绍.

    作者:狄丽莎;方铁钧;苏葵;区泳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细胞角蛋白在牙龈鳞癌颈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K-AE1/AE3)在牙龈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7例牙龈鳞癌患者病理报告为阳性的28枚淋巴结及139枚阴性淋巴结重新切片,应用广谱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作为免疫标志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抗体在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167枚淋巴结中,28枚HE染色阳性的淋巴结CK表达均为阳性;另有11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CK表达为阳性,其位于Ⅰ区6枚,Ⅱ区5枚,共分布在9例患者中.结论 采用CK(AE1/AE3)作为免疫标志物的免疫组化法检测牙龈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较传统HE染色法更为准确,有利于早期发现微转移灶,从而为牙龈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岳琨;贾暮云;段青云;袁荣涛;王科;卜令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桥蛋白影响矿化液诱导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矿化液诱导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并优化其诱导条件.方法 矿化液培养DPSCs作为对照组,在矿化液培养基础上添加适宜浓度OPN作为实验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的DPSCs形态变化;应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RCR)分别检测DPSCs骨涎蛋白(BS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蛋白(OCN)、Ⅰ型胶原(Col-1)等骨源性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茜素红染色显示诱导培养28 d后两组均出现矿化结节,且实验组的数量和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7d后两组DPSCs骨源性基因表达均成阳性,且实验组中BSP、Runx-2、Col-1及OCN等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OPN能增强矿化液诱导DPSCs成骨分化的能力.

    作者:史欣;张鹏飞;孙玉芬;袁梦桐;刘明月;胡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全景片及CBCT对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上颌中切牙根吸收的诊断研究

    目的 采用全景片及CBCT测量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上中切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正畸患者27例分为3组:T0(不拔牙组)、T1(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和T2组(第二前磨牙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全景片和CBCT,对各组上切牙根吸收进行测量.结果 3组患者正畸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现象.CBCT测量显示,T1和T2组的中切牙牙根吸收较T0组显著.而T1组的根吸收量大于T2组(P<0.05);全景片测量表明,T0组和T2组根吸收差异不显著,T1组的根吸收量大于T0组.CBCT与全景片测量比较,T1和T2组差异无显著性,T0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不同的拔牙模式会对上切牙的根吸收产生不同的影响.CBCT测量的灵敏度要大于全景片.

    作者:孙坚峰;吴燕燕;魏丹;李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钴铬合金表面掺铁二氧化钛膜对变形链球菌抗菌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掺杂Fe3+的二氧化钛(TiO2)薄膜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钴铬合金表面制备纯TiO2薄膜和Fe3+不同掺杂量的TiO2薄膜,然后以未制备TiO2膜的钴铬合金为对照组,采用贴膜法测试纯TiO2薄膜和Fe3+掺杂的TiO2薄膜分别在紫外光、荧光灯、黑暗条件下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并测定佳抗菌活性时Fe3+掺杂量.结果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纯TiO2薄膜组和Fe3+掺杂的TiO2薄膜组的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紫外光和黑暗条件下薄膜佳抗菌活性时Fe3+/Ti的摩尔比为2%,荧光灯下为1.5%.结论 掺Fe3+的TiO2薄膜抗菌活性高于未掺杂Fe3+的,且在黑暗中也可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通过调整Fe3+的掺杂量控制其抗菌活性.

    作者:杜劲英;穆锦全;万乾炳;李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种方法处理后纳米氧化钛对硅橡胶赝复体遮色性能影响

    目的 研究两种处理方法下纳米氧化钛对硅橡胶试件遮色能力的影响,寻找适合于口腔硅橡胶赝复体遮色剂的处理方法,为临床口腔颌面部赝复体的选色、配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分光光度计分别在黑(L--22.0,a=-1.0,b=-6.2)、白(L=92.7,a=-0.9,b=-2.0)色背景下测量不同处理方法下的纳米TiO2硅橡胶试件的颜色参数L、a、b.根据公式ΔE=[(ΔL)2+ (Δa)2+ (Δb)2]1/2计算在黑、白背景下的色差值,即表示该遮色剂的遮色能力.结果 添加2种处理方法后的纳米TiO2质量分数小时,色差值没有明显差别,但随着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硅铝包覆的纳米TiO2的色差值明显高于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TiO2.结论 硅铝包覆处理纳米TiO2的分散性能明显优于硅烷偶联剂处理.两种方法处理后的纳米TiO2在添加质量分数较小时,遮色能力没有明显差别,但随着添加纳米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TiO2的遮色能力明显优于硅铝包覆处理.

    作者:段风;赵星;刘仙玲;郭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功能矫治器下颌前伸髁状突改建的研究进展

    骨性Ⅱ类错(黯)畸形是临床常见的错(黯)畸形,早期应用功能矫治器矫治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文就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改建中骨改建的佳治疗时机、骨改建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了解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改建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莫士诚;赵春洋;王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种方法固定外伤松动牙的疗效比较

    目的 本研究比较玻璃纤维树脂夹板、钢丝树脂夹板两种方法固定外伤松动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恒前牙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玻璃纤维树脂夹板固定,对照组使用钢丝树脂夹板固定,分别固定外伤松动牙23颗.观察使用两种固定方法2周后拆除夹板时以及3个月后的外伤牙松动度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固定方法所需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外伤松动牙经过固定治疗后松动度均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效果.两种固定法在这两个时间观察点时患牙松动度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P>0.05).实验组所需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 在短期疗效上来看,两种固定方法都能达到固定外伤松动牙的效果,但玻璃纤维树脂夹板临床操作时间更短.

    作者:郭一波;朱亚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基化终产物对人牙周膜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在体外培养坏境下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of products,AGEs)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发生自噬现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正畸治疗而拔除的前磨牙,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用不同浓度的AGEs处理hPDLCs,以单纯DMEM完全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培养0、1、3、6、9h,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数量的变化和形态,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蛋白LC3表达的改变,检测在体外培养坏境下AGEs对hPDLCs发生自噬现象的影响.结果 AGEs处理hPDLCs 0、1、3、6、9h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显著变化;与0h比较,1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噬水平都明显下降,随时间变化对照组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在3h时达到高峰,并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3h时电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检测到实验组细胞胞浆内自噬体数量增加.结论 AGEs能够提高hPDLFs的自噬水平.

    作者:王威栋;李璐;林丹萍;夏鑫钰;徐玲玲;徐艳;孙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良修复体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清细胞因子分析

    目的 探讨不良修复体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体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关系及与慢性牙周炎临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2例不良修复体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1B、IL-2、IL-6、TNF-α和IL-10浓度.结果 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显著升高(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显著降低(P<0.05).牙周炎患者外周血IL-1β与牙周炎临床评价指标正相关,而IL-10与牙周炎临床评价指标负相关.结论 不良修复体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的平衡被打破,促炎细胞因子发挥主导作用,参与慢性牙周炎疾病发展.

    作者:陶晓玉;于月红;陈玮;孙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主动、被动自锁托槽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Quick主动和Damon被动自锁托槽系统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病例后牙弓宽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19例骨性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青少年病例,进行非拔牙矫治.随机分为2组:10例采用Quick自锁托槽矫治系统,9例采用Damon自锁托槽矫治系统.对治疗前和牙列排齐整平后的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牙列排齐后,Quick组上、下颌前磨牙的宽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Damon组上颌前磨牙宽度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锁托槽矫治系统能有效的通过增加牙弓宽度,成功达到非拔牙矫治的目的.牙弓宽度增加的效率在主动、被动自锁矫治系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蔡颖;陈辉;王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呼和浩特市高校正常(殆)人群牙冠凸距的测量研究

    目的 测量分析呼和浩特地区汉族及蒙古族正常(殆)冠凸距数据,对比研究牙冠凸距值蒙汉族人群及性别的差异性.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5所高校普查筛选,选出80名正常(殆)志愿者,其中蒙汉族学生各40名,男女各一半,用GE64排螺旋CT机进行上下颌骨的扫描,对扫描图像进行测量,并配对t检验比较左右侧、民族间、性别间的差异.结果 ①建立本地区蒙古族、汉族男性与女性的冠凸距的均数与标准差.②男性间比较蒙、汉族在U1、U4、U6、L4、L5的冠凸距测量值具有显著差异,女性间比较蒙、汉族在U2、U6、L1、L7的冠凸距测量值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正畸治疗中,应根据蒙、汉族患者间的差异适当调整矫治量,不可一概而论.

    作者:张丽媛;刘汝平;乌兰其其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露龈笑伴深覆殆患者15例,平均年龄(19.7±5.4)岁,在位于12,22近中根尖处颌骨内各植入1颗微种植钉,在方丝12,22近中置游离拉钩,向微种植钉做弹性牵引,每侧加力0.6N,平均加力压低的时间为(6.2±1.6)个月.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相关软硬组织指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牙垂直压低的量及切牙牙冠长度明显减少(P<0.01),磨牙伸长量不显著.前牙的覆殆与覆盖均矫治达到正常范围.结论 微种植体做支抗压低上前牙、纠正深覆黯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露龈笑.

    作者:刘名燕;任娟;周斌;冯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