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用大黄素、黄芩苷对牙周炎大鼠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陈军

关键词:牙周炎, 大黄素, 黄芩苷, 炎症因子, 大鼠
摘要:目的 观察大黄素、黄芩苷联用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钢丝结扎配合高糖饮食喂养法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替硝唑治疗组、黄芩苷治疗组、大黄素治疗组、黄芩苷与大黄素联用组.分别于实验第4、8周处死,取牙龈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TNF-α、IL-6含量.结果 大鼠建模后牙周炎症状明显,组织TNF-α、IL-6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显著,联用组在4、8周时间点牙龈组织TNF-仪和IL-6含量均较大黄素组明显降低(P<0.05),而与黄芩苷组比较,在早期(4周时间点)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8周时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黄素和黄芩苷联用可明显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TNF-α和IL-6含量,其疗效优于单用大黄素或黄芩苷.
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医学模式转变谈社会心理因素对牙周病的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牙周病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就近年来社会心理因素和牙周病关系研究,从医学模式转变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对牙周病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的影向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牙周病的关系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路惠捷;陈铁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半固定式铸造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半固定式铸造间隙保持器应用于乳磨牙早失后缺隙保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铸造技术制作半固定式间隙保持器,对36例42颗乳磨牙早失后的缺隙进行维持,并追踪观察至其后继恒牙萌出.结果 36例患者配戴半固定式铸造间隙保持器后,无不良反应,未出现缺隙变小及对颌牙伸长等现象,咀嚼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后继恒牙均顺利萌出.结论 半固定式铸造间隙保持器制作方便,固位良好,造价低廉,能有效地保持间隙并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

    作者:刘文;刘定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门诊1064例藏族人牙列缺损和修复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藏族人的牙列缺损及修复状况.方法 对2007年-2010年到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初诊藏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结果 牙列缺损人数占总人数的78.8%,年龄越大缺牙率越高,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率28.4%,固定桥修复率18.7%.结论 门诊藏族人牙列缺损较严重,修复率低,对义齿修复的认识不足,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规范的修复治疗.

    作者:杜启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1例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是一种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发育受累而引起的牙齿发育异常的疾病.我们发现1例区域性牙齿发育异常患儿,该患儿主要受累牙为右上颌恒牙,下颌恒牙未受累及.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张广德;盛芳;靳霞;徐宁;孙树强;张宝军;熊世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BCT技术在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医学影像技术,可直观地显示颅面部器官的三维立体结构,是目前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比较理想的技术.该文就CBCT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埋伏牙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陆胜男;张玉宁;陈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Vitapex联合派丽奥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应用体会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预后常不佳,临床多拔除患牙.我科采用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加派丽奥局部应用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共计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3 ~53岁,中位年龄31岁.所有患牙均有典型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和牙周炎症状;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病史在6个月以上;患牙有真性牙周袋,附着丧失>2 mm,牙周袋深3~10 mm,牙齿松动Ⅰ~Ⅱ度;能按要求准时复诊配合治疗.排除:牙周袋深度10 mm以上、松动Ⅲ度以上、牙体缺损1/2以上或隐裂患牙;患有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者及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对四环素类药物有过敏者、有长期服用引起牙龈增生或影响牙龈组织恢复的药物史及长期服用抗生素者.

    作者:林赛飞;戴杰;王文敏;丁华峰;马雪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例罕见的眶部——颌下联合电击伤

    颌面部电击伤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我院1例涉及右侧眼眶部、颧面部及左侧颌下区的电击伤,患者右眼失明,在清创术中被摘除眼球.右侧眼眶部创面用左侧上臂内侧游离皮瓣修复,之后取左侧大腿内侧中厚皮片覆盖左侧上臂内侧皮瓣供区及左侧颌下区创面.1个月后随访,患者右侧眶部外形恢复良好,左侧颌下区创面亦无继续感染迹象.

    作者:程谷;马锴;王彦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联用大黄素、黄芩苷对牙周炎大鼠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黄素、黄芩苷联用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钢丝结扎配合高糖饮食喂养法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替硝唑治疗组、黄芩苷治疗组、大黄素治疗组、黄芩苷与大黄素联用组.分别于实验第4、8周处死,取牙龈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TNF-α、IL-6含量.结果 大鼠建模后牙周炎症状明显,组织TNF-α、IL-6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显著,联用组在4、8周时间点牙龈组织TNF-仪和IL-6含量均较大黄素组明显降低(P<0.05),而与黄芩苷组比较,在早期(4周时间点)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8周时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黄素和黄芩苷联用可明显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TNF-α和IL-6含量,其疗效优于单用大黄素或黄芩苷.

    作者:陈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上海市长宁区3岁沪籍与非沪籍儿童乳牙龋病1259例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3岁沪籍与非沪籍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方法 按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645名沪籍、614名非沪籍3岁儿童的乳牙龋病进行调查.结果 本区3岁沪籍儿童乳牙患龋率26.98%,龋均0.87,龋面均1.51;非沪籍儿童乳牙患龋率47.07%,龋均1.76,龋面均3.08.两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3岁儿童中,非沪籍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本区沪籍儿童,因此更需加强非沪籍儿童龋病的防治.

    作者:蔡蔚;蒋宝凤;张莲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Sofreliner.MS软衬材料在上颌单侧游离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Sofreliner.MS软衬材料在上颌单侧游离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上颌单侧游离缺失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热凝树脂材料制作可摘局部义齿,试验组应用Sofreliner.MS自凝硅胶软衬材料制作义齿.分别对两组患者义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吸光度值为0.51±0.02,对照组患者吸光度值为0.29 ±0.03.两组患者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疗效和对义齿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ofreliner.MS软衬材料可以提高上颌单侧游离缺失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袁甬萍;柴璐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翡翠藻酸盐印模不同灌注时间点尺寸的变化

    目的 对藻酸盐印模不同灌注时间点的尺寸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将藻酸盐印模材料糊剂置于直径为9.5 cm的红色打样膏顶盖中振荡均匀后,把底部密封的回收必兰注射液空瓶垂直插入糊剂中制取印模并置于相对恒定环境留存10、40、80 min后,每一时段的印模都用普通石膏、硬石膏、超硬石膏灌注.1h后脱模,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精度0.005 mm)测量各组石膏模型的尺寸变化,数据(x)±s进行方差分析(α=0.05).结果 印模留存10 min普通石膏灌注组、硬石膏灌注组、超硬石膏灌注组的石膏模型表现收缩为主趋势,而在印模留存40 min和80 min普通石膏灌注组、硬石膏灌注组、超硬石膏灌注组的石膏模型表现膨胀为主趋势.此外,随印模留存时间延长,3种石膏灌注组模型尺寸变化量平均值逐渐增大,各组间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藻酸盐印模不同时间点其尺寸变化因材料的渗润和凝溢随时间延长表现为先膨胀后收缩且均值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曹天艳;周怡;张庆鸿;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定量光激发荧光技术检测乳磨牙窝沟封闭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定量光激发荧光技术(quantitative light-induced fluorescence,QLF),评价树脂EMBRACE WetBond及玻璃离子GC FujiⅦ在隔湿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幼儿窝沟封闭半年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成都市3~5岁1 14名幼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树脂EMBRACE WetBond及玻璃离子GC FujiⅦ2种材料对幼儿乳磨牙(牙合)面窝沟封闭.所有检查者拍摄封闭前、封闭后、3个月和6个月的QLF照片,对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105名儿童完成了6个月的临床试验,共计封闭牙齿201颗.两组儿童封闭牙齿绿色荧光总荧光损失量(△Q)封闭后、3个月及6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封闭牙齿红色荧光总量(R)除3个月与6个月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191),其余各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QLF能够有效地评价乳磨牙窝沟封闭效果,可作为预防龋齿的手段之一.

    作者:沈红;胡德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应用釉质成形预防性树脂修复年轻恒牙畸形中央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釉质成形预防性树脂修复法预防年轻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折断的临床效果,并与一次性磨除间接/直接盖髓后树脂修复法作一比较.方法 选择口内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对称性萌出且未达咬合平面的患儿20例,6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釉质成形预防性树脂修复组(即树脂加固组)和一次性磨除间接或直接盖髓后树脂修复组,每组各31颗患牙,随访观察1年.结果 釉质成形预防性树脂修复组未发现有失败病例,一次性磨除组31颗患牙中有4颗失败,成功率为87.1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畸形中央尖患牙,并在其未达咬合平面之前应用釉质成形预防性树脂修复方法加固畸形中央尖,可以有效预防畸形中央尖的折断,保证其牙根正常发育.

    作者:朱英;陈旭;陈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康复训练的护理

    目的 探讨舌癌患者手术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训练的患者的语言功能,使患者在术后达到正常发音的目的.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因舌恶性肿瘤在我院行手术的100例患者(观察组)资料,从分析舌癌对患者口腔系统的影响及手术对口腔组织结构的影响人手,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比观察此组患者与舌癌术后未进行语音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术后发音对比观察.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率为64%;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率为87%.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维持患者术生命体征较为平稳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从唇训练、张口训练到舌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因疾病及手术照成的对发音的影响.舌癌患者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发音情况.

    作者:朱海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带台阶和双向骨螺纹的牙体修复固位钉、桩系统

    目的 设计一种生物力学功能更好的牙体修复固位钉、桩系统.方法 分析固位钉、桩系统在口腔中实际受到的生物力状态,设计新的钉、桩结构,并在离体牙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所设计的带台阶的双向骨螺纹中0.75的固位钉能提高固位力30 ~ 140 N,台阶能再提高抗咀嚼力20 ~50 N.结论 该钉、桩系统能增加抗咀嚼力值,降低金属弹性模量高对牙体牙本质的损伤,使修复固位疗效改善、寿命延长.

    作者:王国庆;叶艮应;曹征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关于前牙根管治疗后修复问题的探讨

    冠修复作为根管治疗后的常规修复方法,其诸多并发症随着近年病例的增加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就前牙这一特殊对象,对其根管治疗后抗折性能、变色问题、切角缺损、冠折等冠修复常见原因展开讨论.

    作者:唐哲;于金华;张光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氟保护漆对正畸牙釉质脱矿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含氟保护漆对正畸牙齿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 选用临床需拔牙正畸患者(至少拔除2颗前磨牙者),同一患者的前磨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其托槽周围牙面涂布含氟保护漆,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85 ~ 95 d后,临床观察实验牙有无脱矿,同时,拔除受试牙,显微硬度计测定釉质脱矿的程度,偏光显微镜观察釉质脱矿病损的分布并测量龋损深度,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改变.结果 实验组脱矿率为11.1%,对照组脱矿率为44.4% (P <0.05);观察组显微硬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样本出现明显的釉质脱矿,龋损的平均深度为(80.35 ±5.42) μm,而实验组中龋损的平均深度仅为(40.24 ±2.76) μm,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对照组出现了典型的脱矿结构,表面呈现孔隙凹坑的不规则外形,而处理组表面较为完整.结论 氟保护漆能有效地防治正畸治疗中釉质的脱矿.

    作者:包胜华;高珊;王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冠延长术在外伤前牙龈下残根桩冠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冠延长术在外伤致前牙根面达龈下患者桩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158例患者216颗前牙因外伤造成冠折腭侧达龈下2~5 mm患牙进行了完善的根管治疗术、冠延长术、桩核冠修复术.结果 随访1颗中切牙半年后根折,2颗前牙腭侧1年后发生牙龈退缩,其余患牙修复后无脱落、龈炎及松动,患者均感到满意,X线片示牙周及根尖周情况良好.结论 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前牙外伤至龈下的患牙效果理想,可广泛应用于残根的保留.

    作者:任艳萍;黄青;李歆;王津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冲洗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超声冲洗后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的18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情况分组,其中对照组84例采用常规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实验组102例采用超声冲洗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术后7d疼痛情况和1年后X线片检查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比对照组轻,x2 =6.751,P =0.034;实验组患者1年后X线片复查疗效比对照组好,x2=6.44,P=0.040.结论 超声冲洗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好,术后疼痛小.

    作者:钱成霞;陶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上海市长宁区845例孕妇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上海市长宁区怀孕中期孕妇口腔卫生状况及患病情况.方法 对2009年4月-2010年8月来本院产检的845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结果 孕妇患龋率43.67%,牙龈炎发病率84.38%,牙周炎的发病率8.28%,孕前口腔保健率22.2%.食物软垢和牙结石是引起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加强孕前及怀孕期间的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孙韶波;唐维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