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于黎明
目的:建立白及药材中白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制备供试品溶液,以0.2%蒽酮-硫酸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在0.036~0.18 mg线性关系良好,本法稳定,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 2.7%(n=9),人工栽培的白及药材中多糖含量差别不大,较为稳定.结论:所建立方法准确,简便,可为作为白及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作者:王爱民;王永林;郑林;李勇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测定17种药用石斛的rDNA ITS全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在分子水平对待检种进行鉴别,为石斛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石斛叶片DNA,PCR扩增rDNA ITS区全序列,产物回收纯化后直接测序,运用Bioedit,MEGA 4.0等软件分析石斛属植物的rDNA ITS序列的特征.结果:建立了17种药用石斛rDNA ITS区碱基全序列数据库,其中,ITSl的长度为228~234 bp,GC量为45.7%~53.0%,变异位点167个,占总位点67.34%,信息位点106个,占总位点42.74%;ITS2长度为241~247 bp,GC量为44.8%~55.7%,变异位点165个,占总位点66.27%,信息位点115个,占总位点46.18%.属间的遗传距离为0.295,石斛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种内各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结论:利用17种石斛的全序列数据库及遗传分析软件,通过对待检种rDNA ITS区进行序列测定,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石斛不同种质进行鉴别,为石斛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刘静;何涛;淳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对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荜茇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萃取,对氯仿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0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6个酰胺类生物碱,3个倍半萜,2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类对香豆酰哌啶(coumaperine,1),N-5-(4-hydroxy-3-methoxyphenyl)-2E-pentenoyl piperidine(2),胡椒内酰胺A(piperolactam A,3),1-[1-oxo-5(3,4-methylenedioxyphenyl)-2E,4E-pentadienyl]-pirrolidine(4),1-[1-oxo-5(3,4-methylenedioxyphenyl)-2E-pentenyl]-pirroli-dine(5),1-[1-oxo-9(3,4-methylenedioxyphenyl)-2E,8E-nonadienyl]-pyrrolidine(6),姜黄酮[R-(一)-turmerone,7],octahydro-4-hydroy-3α-methyl-7-methylene-α-(1-methylethyl)-1H-indene-1-methanol(8),(+)-aphanamol I(9),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10),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荜茇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文峰;江志勇;陈纪军;张雪梅;马云保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SPE-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透皮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方法:Kromasil C_(18)(4.6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四氢呋喃-冰醋酸(51:48:1:0.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35℃,以氯氟舒松为内标溶液,崮相萃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浆浓度.结果:透皮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吴茱萸碱主要药动学参数Ka 224 h~(-1),Ke0.114 h~(-1),C_(max).0.211 mg·L~(-1),L~(-1),T_(peak)6.132h,吴茱萸次碱主要药动学参数K_a0.220 h~(-1),Ke0.118 h~(-1),C_(ma)×0.272 mg·L~(-1),T_(peak)6.102 h.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透皮给药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殷文光;李曼玲;刘淑芝;康琛;王彦礼;周钟鸣;仝会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斑马鱼是一种用于生长发育和遗传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过去10余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毒物的监测,已经被用于环境中许多化学物质如有害重金属、农药以及卤代芳香烃化合物等致癌物的累积效应和毒性研究.近年来,该模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药物筛选和毒理学研究.斑马鱼具有活体、高通量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中药混合物的药效和毒性筛选,在中药新药研究领域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作者:梁爱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栽培和加工方法等对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hermo ODS-2 Hypersil色谱柱(4.6 min×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一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6℃,进样量20μL.结果:6个主要黄酮,黄芩苷(1)、千层纸素A苷(2)、汉黄芩苷(3)、黄芩素(4)、汉黄芩素(5)和千层纸素A(6),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6.6%~103.0%,RSD均小于5.0%(n=9).结果:不同产区黄芩质量差异很大.传统道地和传统非道地黄芩药材中黄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现在道地与非道地、传统道地与现在道地黄芩药材之间化合物1,2以及6个黄酮含量之和存在较显著差异;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影响不是特别显著,但一、二年生药材中的黄酮含量稍高;春季采收比秋季采收的黄芩黄酮含量高;野生与栽培药材中的黄酮含量除化合物3,6外,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药材比较商品饮片中黄酮苷的含量较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则较高.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芩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作者:周锡钦;张庆英;梁鸿;蒋亚杰;王璇;王邠;赵玉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瘤果黑种草子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NG)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国外果黑种草子N、sativa(NS)、黑种草子N damascena(ND)比较,对水蒸气蒸馏法(hydrodiStillation,HD)提取NG挥发油中百里醌定量.方法:采用HD与SFE-CO2萃取从NG提取挥发油,用GC-MS对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与NS,ND挥发油比较;用气相色谱外标一点法对挥发油中百里醌定量.结果:3个种属挥发性成分比较,NG,NS主要成分为间一伞花烃,分别是33.75%,61.48%,ND为β-榄香烯73.24%,NG,NS,ND百里醌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73%(HD),3.80%(HD),0.08%(HD),SFE-CO_2主要成分为亚油酸(66.36%),间-伞花烃较低(0.93%);NG挥发油百里醌定量1.58%.结论:NG挥发性成分与NS,ND有较大差异.
作者:耿东升;张淑锋;兰建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对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t.glabriusculum果实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柱色谱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inapyl 9-O-β-D-glucopyranoside(1),betulalbuside A(2),熊果苷(3),腺嘌呤核苷(4),3,5一二羟基苯乙醇-9-O-β-D-葡萄糖(5),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6),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7),小檗碱(8).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晏晨;汪冶;郝小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疗效确切,其有毒无毒的问题自古争论至今仍无定论.早期文献综述较多报道朱砂药效或毒性的作用结果,少有关于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探讨朱砂药理及毒理作用机制,以评价朱砂的安全性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药效学必要性.本文对2000年以来国内外朱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评述.
作者:周昕睿;王旗;杨晓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求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对不同条件下决明子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峰匹配的原理及依据.方法:样品用1.5 mol.L~(-1)盐酸液加热水解,用氯仿回流提取,利用不同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采用梯度洗脱技术进行HPLC分离分析.通过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对不同色谱条件下获得的决明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谱问峰匹配.结果:得到了不同色谱条件下的决明子的特征指纹图谱.结论:采用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可以准确地进行不同指纹图谱间色谱峰的匹配.
作者:邹纯才;鄢海燕;方洪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载药胃漂浮微丸.再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内溶胀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外控释层材料进行包衣制备胃漂浮定时释药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2%,15%,22%的包衣微丸,混均装入硬胶囊中,即得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均立即起漂,包衣微丸8 h漂浮率大于80%,并于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作者:张伟;宋洪涛;张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优选香附经SFE-CO_2萃取后药渣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方法:将香附SFE-CO_2萃取后的药渣,用均匀设计u_L(9~1×3~3)表,在煎提温度、煎提用水量、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相对分子质量≤1 000提取物、HPLC总面积、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其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3次煎提用水的pH依次为2.005 3,6.508 2,8.945 6,提取总时间为3.912 7 h.结论:结合生产实际,确定3次煎提用水的pH依次为2.0,6.5,9.0,提取时间依次为2.0,1.0,1.0 h.
作者:孙秀梅;时海燕;张兆旺;王英姿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作者:冯学锋;付桂芳;格小光;杨京玉;薛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对大黄5种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AgiIent TC-C_(18)(2)柱,流动相乙腈-一1%冰醋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4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2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较好(r>0.999 8),测定范围分别为0.017 44~0.348 8,0.084-1.68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2%,97.87%.结论:大黄炮制过程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生片、酒片、醋片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熟片、炭片含量较生品下降明显,大黄不同饮片蒽醌苷类成分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张村;李丽;肖永庆;林娜;刘春芳;田国芳;陈东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佩兰药材中石竹烯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溶剂超声提取样品、气相色谱法[DB-1701弹性毛细管柱(0.32 mm×30 m,0.25μm)]测定佩兰药材中石竹烯的含量.结果:石竹烯在0.002~2.0 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在96.8%~104.2%.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佩兰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东静;赵晓宏;薛健;陈士林;卞庆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为了搞好<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规范及相关配套书目<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药材及饮片)的编写工作,作者在分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规范<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订建议.
作者:高学敏;张伯礼;钟赣生;张德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淫羊藿5个黄酮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肠灌流液中淫羊藿各黄酮苷的含量,计算各黄酮苷的肠渗透系数.结果:5个黄酮苷在大鼠各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淫羊藿苷:6.365,5.349,1.004,0.601;朝藿定A分别为4.120,3.397,0.401,0.257;朝藿定B分别为:3.645,3.135,0.990,0.434;朝藿定C分别为:3.114,2.882,0.688,0.470;宝藿苷Ⅰ分别为2.324,2.398,1.529,1.045.淫羊藿苷在大鼠肠道会被水解产生2个代谢产物,朝藿定A,B,C各自会被水解产生1个代谢产物,宝藿苷Ⅰ无代谢产物.结论:5个黄酮成分在大鼠肠段不同部位吸收存在差异,各化合物的回肠和结肠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肠段,淫羊藿苷,朝藿定A,B,C的肠道代谢产物与其结构与肠黏膜上的酶相关,并且在十二指肠、空肠代谢较多;在回肠、结肠代谢较少.
作者:陈彦;谭晓斌;范晨怡;Hu Ming;HU Ming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堇菜属Viola植物天山堇菜Viola tiansha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聚酰胺柱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理化常数、UV,IR,ESI-MS,~1H-NMR和~(13)C-NMR等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天山堇菜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4)、山柰酚(5)、槲皮素(6).结论:除胡萝卜苷外,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于健东;戴忠;林瑞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海地区野生线叶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苷的含量.方法: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洗脱条件0.00~27.00 min,10%~17%A;27.00~45.00 min,17%~33%A;45.00~45.01 min,33%~100%A;45.01~55.00 min,100%~100%A;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25℃.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和异荭草苷均达到基线分离,分别在2.12~10.6,2.46~12.3,2.47~12.4,0.309~1.54 g·L~(-1)线性良好,r分别为0.999 4,0.999 7,0.999 2,0.999 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该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张小龙;张海涛;纪兰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今年4月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肆虐中,已蔓延至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截至7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共有13450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816例~([1]).
作者:邹旭;张鹏;张忠德;唐雪春;张文青;奚小土;罗文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