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规范《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的建议

高学敏;张伯礼;钟赣生;张德芹

关键词:中国药典, 药材及饮片, 临床标准, 建议
摘要:为了搞好<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规范及相关配套书目<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药材及饮片)的编写工作,作者在分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规范<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订建议.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罗汉果品种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变化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净光合速率(P_n)与罗汉果品质的关系.方法:以永青一号和野红一号2个生育后期的罗汉果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CI-31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生育后期的净光合速率;用HPLC测甜苷V.结果:永青一号的光补偿点低于野红一号,光饱和点相同.在整个生育后期永青一号的Pn、干果重和甜苷V含量均高于野红一号.结论:净光合速率可作为评价罗汉果品质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翟勇进;马小军;赖家业;王海英;马静;莫长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大黄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大黄5种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AgiIent TC-C_(18)(2)柱,流动相乙腈-一1%冰醋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4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2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较好(r>0.999 8),测定范围分别为0.017 44~0.348 8,0.084-1.68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2%,97.87%.结论:大黄炮制过程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生片、酒片、醋片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熟片、炭片含量较生品下降明显,大黄不同饮片蒽醌苷类成分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张村;李丽;肖永庆;林娜;刘春芳;田国芳;陈东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大鼠胃溃疡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固体分散体(SDS,姜黄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质量比1:8)对大鼠胃溃疡的作用.方法:大鼠设为模型组、姜黄素SDS低、中、高剂量(含姜黄素10,30,90 mg·kg~(-1))组,阳性对照雷尼替丁(27 mg·kg~(-1))组.每组10只.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连续口服给药14 d后,取血测定血清NO、血浆ET,测定胃溃疡指数;制备幽门结扎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给药3 d后禁食36 h麻醉条件下施幽门结扎术,16 h后解剖收集胃液,测定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小鼠口服给药3 d后禁食24 h,第5天皮下注射利血平10 mg·kg~(-1)制备胃溃疡模型,6 h后处死测定胃溃疡指数.结果:乙酸致胃溃疡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溃疡指数5.87±0.48,血清NO(23.63±5.73)mmol·L~(-1)相比,口服姜黄素SDs中、高剂量组大鼠溃疡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为4.59±0.96,3.33±0.93(P<0.01),大鼠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29.75±5.90)mmol·L~(-1)(P<0.05),(39.63±12.73)mmol·L(-1)(P<0.01);与模型组血浆ET(163.65±63.84)ng·L~(-1)相比,姜黄素SDS高剂量明显降低大鼠的血浆ET水平(104.22±63.84)ng·L~(-1)(P<0.05).幽门结扎胃溃疡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溃疡指数相比,姜黄素SDS高剂量能够显著降低大鼠溃疡指数(P<0.01);与模型组胃液量、胃酸分泌以及胃蛋白酶活性相比,姜黄素SDS中、高剂量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胃液量,分别为(12.68±1.46)mL(P<0.05),(9.99±0.79)mL(P<0.01),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胃酸分泌(77.62±8.34)mmol·L~(-1)(P<0.05),(65.77±8.19)mmol·L~(-1)(|P<0.01),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胃蛋白酶活性(358.13±37.44)U·mL~(-1)(P<0.05),(292.13±41.93)U·mL~(-1)(P<0.01).利血平诱导胃溃疡模型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溃疡指数相比,姜黄素SDS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利血平诱导胃溃疡的溃疡指数,分别为3.88±0.40,3.03±0.64(P<0.01).结论:通过多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证明:姜黄素SDS具有明显的抗胃溃疡作用,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胃液的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溃疡面愈合,达到抗胃溃疡效果.

    作者:梅雪婷;许东晖;王胜;许实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蒙古黄芪中不同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中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对蒙古黄芪的总黄酮、总皂苷以及总多糖于1.25×10~(-3)~25×10~(-3)g·L~(-1)的浓度检测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蒙古黄芪的不同提物部位对3种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而且都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强,不同纯度的总黄酮(55.48%TFA,0.59%TFA和0.36%TFA)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_(50)分别为0.654 2,4.654 4,6.055 2 g·L~(-1),清除羟基离子的IC50分别为0.060 5,0.254 4,0.4930 g·L~(-1),清除过氧化氢的IC_(500分别为0.010 4,0.156 0,0.224 0 g·L~(-1).结论:蒙古黄芪对过氧化氢、羟基离子的清除能力明显强于超氧阴离子.总黄酮是蒙古黄芪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总皂苷和总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较弱.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纯度的增高而增高,相反,总皂苷、总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纯度的增高而下降.

    作者:卞云云;李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RP-HPLC测定白屈菜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白屈菜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甲醇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乙腈-1%三乙胺溶液(25:75)(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8 nm.结果:白屈菜红碱进样量在0.051 6~0.516 0μg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n=6)103.0%,RSD 1.2%.供试品溶液在8 h内稳定,用不同色谱柱分析耐用性好.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专属性强,结果可靠、准确.

    作者:孙楠;于黎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银翘散加减治疗甲型H1N1流感31例体会

    今年4月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肆虐中,已蔓延至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截至7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共有13450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816例~([1]).

    作者:邹旭;张鹏;张忠德;唐雪春;张文青;奚小土;罗文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佩兰药材中石竹烯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佩兰药材中石竹烯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溶剂超声提取样品、气相色谱法[DB-1701弹性毛细管柱(0.32 mm×30 m,0.25μm)]测定佩兰药材中石竹烯的含量.结果:石竹烯在0.002~2.0 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在96.8%~104.2%.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佩兰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东静;赵晓宏;薛健;陈士林;卞庆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用均匀设计优选香附SFE-CO_2萃取后药渣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

    目的:优选香附经SFE-CO_2萃取后药渣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方法:将香附SFE-CO_2萃取后的药渣,用均匀设计u_L(9~1×3~3)表,在煎提温度、煎提用水量、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相对分子质量≤1 000提取物、HPLC总面积、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其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3次煎提用水的pH依次为2.005 3,6.508 2,8.945 6,提取总时间为3.912 7 h.结论:结合生产实际,确定3次煎提用水的pH依次为2.0,6.5,9.0,提取时间依次为2.0,1.0,1.0 h.

    作者:孙秀梅;时海燕;张兆旺;王英姿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目的:建立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栽培和加工方法等对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hermo ODS-2 Hypersil色谱柱(4.6 min×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一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6℃,进样量20μL.结果:6个主要黄酮,黄芩苷(1)、千层纸素A苷(2)、汉黄芩苷(3)、黄芩素(4)、汉黄芩素(5)和千层纸素A(6),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6.6%~103.0%,RSD均小于5.0%(n=9).结果:不同产区黄芩质量差异很大.传统道地和传统非道地黄芩药材中黄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现在道地与非道地、传统道地与现在道地黄芩药材之间化合物1,2以及6个黄酮含量之和存在较显著差异;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影响不是特别显著,但一、二年生药材中的黄酮含量稍高;春季采收比秋季采收的黄芩黄酮含量高;野生与栽培药材中的黄酮含量除化合物3,6外,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药材比较商品饮片中黄酮苷的含量较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则较高.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芩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作者:周锡钦;张庆英;梁鸿;蒋亚杰;王璇;王邠;赵玉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天山堇菜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堇菜属Viola植物天山堇菜Viola tiansha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聚酰胺柱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理化常数、UV,IR,ESI-MS,~1H-NMR和~(13)C-NMR等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天山堇菜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4)、山柰酚(5)、槲皮素(6).结论:除胡萝卜苷外,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于健东;戴忠;林瑞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左归饮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及SPARC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阴理气中药左归饮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围绝经期大鼠动物模型,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左归饮(13.78,20.67,31.00 g·k~(g-)1)灌胃处理8周.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卵巢SPA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中、高剂量左归饮可有效降低其表达水平(P<0.01).围绝经期大鼠卵巢SPARC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中、高剂量左归饮可使其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VEGF和SPARC表达异常可能在卵巢衰老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滋阴理气中药左归饮能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上调SPARC的表达,从而促进衰老大鼠卵巢的血管生成,延缓卵巢衰老过程.

    作者:赵薇;温海霞;郑慧丽;孙世晓;倪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用于决明子色谱指纹图谱峰的匹配

    目的:探求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对不同条件下决明子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峰匹配的原理及依据.方法:样品用1.5 mol.L~(-1)盐酸液加热水解,用氯仿回流提取,利用不同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采用梯度洗脱技术进行HPLC分离分析.通过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对不同色谱条件下获得的决明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谱问峰匹配.结果:得到了不同色谱条件下的决明子的特征指纹图谱.结论:采用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可以准确地进行不同指纹图谱间色谱峰的匹配.

    作者:邹纯才;鄢海燕;方洪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秃叶黄皮树果实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t.glabriusculum果实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柱色谱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inapyl 9-O-β-D-glucopyranoside(1),betulalbuside A(2),熊果苷(3),腺嘌呤核苷(4),3,5一二羟基苯乙醇-9-O-β-D-葡萄糖(5),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6),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7),小檗碱(8).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晏晨;汪冶;郝小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补骨脂中化学成分

    目的:建立补骨脂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_(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5%甲酸水溶液一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DAD扫描范围190~400nm;检测波长246 nm.Finnigan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仪;正离子检测模式;ESI喷雾电压4 500 V;鞘气(N_2)流速60个单位;辅助气(N_2)流速20个单位;毛细管温度350℃;毛细管电压19 V,扫描范围m/z90~800.结果:补骨脂中化学成分获得了较好的分离和检测,共鉴定出2个香豆素苷,3个香豆素,8个黄酮和1个单萜酚类成分.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度好,适用于补骨脂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鉴定.

    作者:刘亚男;王跃飞;韩立峰;潘桂湘;王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淫羊藿不同黄酮苷的吸收代谢

    目的:研究淫羊藿5个黄酮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肠灌流液中淫羊藿各黄酮苷的含量,计算各黄酮苷的肠渗透系数.结果:5个黄酮苷在大鼠各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淫羊藿苷:6.365,5.349,1.004,0.601;朝藿定A分别为4.120,3.397,0.401,0.257;朝藿定B分别为:3.645,3.135,0.990,0.434;朝藿定C分别为:3.114,2.882,0.688,0.470;宝藿苷Ⅰ分别为2.324,2.398,1.529,1.045.淫羊藿苷在大鼠肠道会被水解产生2个代谢产物,朝藿定A,B,C各自会被水解产生1个代谢产物,宝藿苷Ⅰ无代谢产物.结论:5个黄酮成分在大鼠肠段不同部位吸收存在差异,各化合物的回肠和结肠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肠段,淫羊藿苷,朝藿定A,B,C的肠道代谢产物与其结构与肠黏膜上的酶相关,并且在十二指肠、空肠代谢较多;在回肠、结肠代谢较少.

    作者:陈彦;谭晓斌;范晨怡;Hu Ming;HU Ming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1:2配伍治疗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L-ENK和β-END、血浆SP、血清IgG、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IL-2,IL-10)的含量,电镜下观察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1:2配伍可以减轻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升高下丘脑L-ENK和β-END的含量,降低血浆SP、血清Igc、血清IL-1β、血清IL-6的含量,升高血清IL-2的含量,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功能的异常亢进.结论: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或白芍多糖配伍治疗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中枢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抑制P物质合成和释放入血浆,调节血清细胞因子的紊乱,抑制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减轻滑膜细胞异常亢进的分泌功能.

    作者:李晋奇;彭成;姬洁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SPE-HPLC测定复方吴茱萸巴布膏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SPE-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透皮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方法:Kromasil C_(18)(4.6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四氢呋喃-冰醋酸(51:48:1:0.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35℃,以氯氟舒松为内标溶液,崮相萃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浆浓度.结果:透皮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吴茱萸碱主要药动学参数Ka 224 h~(-1),Ke0.114 h~(-1),C_(max).0.211 mg·L~(-1),L~(-1),T_(peak)6.132h,吴茱萸次碱主要药动学参数K_a0.220 h~(-1),Ke0.118 h~(-1),C_(ma)×0.272 mg·L~(-1),T_(peak)6.102 h.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透皮给药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殷文光;李曼玲;刘淑芝;康琛;王彦礼;周钟鸣;仝会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草珊瑚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浸种时间、光照、温度对草珊瑚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到种子萌发的佳条件,为草珊瑚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草珊瑚种子形态、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和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草珊瑚种子平均长度约为3.86 mm,宽度约为2.98 mm,长宽比约为1.30,千粒重平均约为15.02 g,含水量为10.27%,种子生活力达到97.12%.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草珊瑚种子在浸种24 h后发芽率高;在浸种时间、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草珊瑚种子在黑暗培养下的发芽率要高于光照培养下的发芽率,但差异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草珊瑚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不同发芽床对草珊瑚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84.67%)和纸问发芽率(80.33%)均显著高于沙中发芽率(74.67%).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黑暗条件,适宜草珊瑚种子的萌发.

    作者:张益锋;何平;胡世俊;李桂强;张春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朱砂的药理及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疗效确切,其有毒无毒的问题自古争论至今仍无定论.早期文献综述较多报道朱砂药效或毒性的作用结果,少有关于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探讨朱砂药理及毒理作用机制,以评价朱砂的安全性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药效学必要性.本文对2000年以来国内外朱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评述.

    作者:周昕睿;王旗;杨晓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关于规范《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的建议

    为了搞好<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规范及相关配套书目<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药材及饮片)的编写工作,作者在分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规范<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订建议.

    作者:高学敏;张伯礼;钟赣生;张德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