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施星辉;吴煜农
目的 探讨上颌前部弓形在其深度与宽度一定时,其形态的不同对牙弓弧长的影响.方法 选用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悬链形和多曲余弦函数弓形来模拟上颌前部牙弓的形态.在前部弓形的深度与宽度一定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前部弓形深度与宽度不变时,采用不同形状的弓形所获得的前牙弓弧长是不同的.由大到小的依次排序为:多曲余弦函数、圆形、椭圆形、悬链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结论 使用不同形态的弓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牙弓弧长,从而可能影响牙弓的拥挤度.
作者:宋宇;于艳玲;周彦恒;林久祥;王子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不同舌重建术式的舌癌患者手术前后语音功能.方法 30例舌癌患者据重建术式分组:前臂皮瓣修复组,直接拉拢缝合组,胸大肌皮瓣修复组,对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及6个汉语单元音前3个共振峰频率(F1、F2、F3)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各个组的评价结果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 前臂皮瓣修复组患者元音/o/F1、/i/F1、/u/F1、/ü/F1、/ü/F2变化与直接拉拢缝合组相比,其变化值有统计学差异;语音清晰度下降值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前臂皮瓣修复组/a/o/f3,/o/f3,/e/f2,/e/f3,/i/f2,/i/f3、/u/t2、/u/f3、/ü/f2、/ü/f3;直接拉拢缝合组/a/f3、/e/f3、/i/f3;、/u/f1、/u/f3、/ü/f2、/ü/f3,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组/i/f2与清晰度变化相关性较好.结论 半舌以内进行舌切除的舌癌患者,不同的修复方式之间语音功能无差异,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与频谱分析结果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周伟;施星辉;吴煜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整体铸造、分瓣铸造和插销式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严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80例患者的193颗后牙残冠、残根,在修复前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其中87颗采用整体铸造桩核冠,56颗采用分瓣铸造桩核冠,50颗采用插销式铸造桩核冠的方法修复后牙严重牙体缺损.通过对修复后2年的复查结果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3组铸造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整体铸造、分瓣铸造和插销式铸造桩核冠用于修复后牙严重牙体缺损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世莲;刘丽;曹明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们自2001年5月-2006年5月以碘仿、替硝唑和樟脑酚调成糊剂做根管充填剂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120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宝伟;刘为玲;马金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侧后牙锁(牙合)者在下颌前伸、后退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单侧后牙锁(牙合)患者24例和个别正常(牙合)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下颌前伸、后退运动时髁突的运动轨迹.结果 实验组在下颌前伸、后退运动过程中髁突轨迹曲折、不流畅、重合性差,两侧髁突运动不对称、侧方位移增大;其锁殆侧在矢状方向和空间位移上以及髁突矢状面倾斜度小于非锁殆侧(P<0.05),锁(牙合)侧髁突矢状面倾斜度较对照组小(P<0.05),在髁突位移5mm处水平面髁突倾斜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后牙锁(牙合)者下颌前伸、后退运动时两侧髁突运动不对称,侧方位移增加.
作者:陈军;邓锋;范小平;李建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固定斜面导板引导下颌向前骨矫形作用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 13例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经固定斜面导板进行Ⅰ期矫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开始、治疗中、治疗后拍摄双侧TMJ的姗片进行描绘和测量.结果 13例患者MRI片上均可见到髁突后上部发生改建,有新骨形成的表现;治疗前后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 固定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刺激髁突产生适应性改建,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受矫治器的影响.
作者:刘丽;段银钟;刘岚;葛雅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以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大面积根分叉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成骨条件培养液培养实验犬骨髓基质细胞(13MSCs)至第3代并以1×106/cm2的密度与猪的脱矿冻干骨(fdDBM)复合培养后回植于犬磨牙根分叉骨缺损区(2.0cm×1.0cm×0.8 cm).术后3个月与6个月取实验开窗区骨制作组织切片或2mm厚的骨磨片,观察新生骨组织形态及骨钙素与Ⅰ型胶原表达情况并作骨磨片的骨密度分析.所得数据用SAS6.12软件作t检验.结果 6个月及3个月实验侧骨缺损完全修复.骨切片显示实验侧开窗区新生骨与正常骨无明显区别且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表达亦同正常.X线骨密度数据显示回植后6个月实验组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及回植3个月者.结论 以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面积根分叉骨缺损是可行的.
作者:汪饶饶;王小平;林娟;刘海江;黄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应用MEAW技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殆畸形的患者16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 与矫治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2.08°,SNB角平均减少1.49°,L6-FHV平均减少3.12mm,16-MP角平均减少9.83°,OJ平均增加4.92mm.结论 MEAW技术可以有效矫治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
作者:牟明奎;侯禄;展望;王传军;费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釉基质衍生物是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对促进牙周再生、创面愈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其在这方面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作综述.
作者:肖博;潘勇;韩岩;郭树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们用Cortisomol与Vitapex糊剂作根管充填材料联合应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取得了明显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法国碧兰公司生产的Cortisomol根管充填材料和日本森田公司生产的Vitapex注射型糊剂.临床选择68例恒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牙片示根尖周阴影,共86颗牙.其中男45例,年龄14~72岁,共56颗牙,女23例,年龄21~65岁,共30颗牙.
作者:钟政钧;张金华;陈剑云;张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2个月前患者在做口腔检查时发现左上颌智齿,医生将其拔除.手术顺利,但术后牙创一直未愈合,自感术创常有液体流出,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异味.在此期间患者两次前去复诊,均未做口腔详细检查,只给予口服消炎药,但症状始终未见好转且有加重.患者2007年11月7日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见8伤口未愈,拔牙创表面有肉芽组织覆盖,触之易出血,牙槽窝较深,不能触及牙槽窝底部.
作者:葛晓玲;张红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9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和白斑(OLK)共8例,OLP、OLK伴异常增生22例,OSC19例中Stat3的表达.结果 Stat3阳性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OSCC中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1/9)、12.50%(1/8)、59.09%(13/22)和84.21%(16/19).OSCC与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常增生与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单纯增生和正常口腔黏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at3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Stat3表达的研究将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检测和OSCC的早期诊断.
作者:汤根兄;吴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根管消毒封闭与否对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210例急性根尖周炎病例随机分成2组,A组110例在炎症消除,根管预备后樟脑酚(CP)开放3d,再用Cortisomol加牙胶尖根充;B组100例在炎症消除,根管预备后用甲醛甲酚(FC)封闭消毒1周,再用同法做根充.比较2种方法1周的疼痛发生率和1年的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1周疼痛发生率A组为13.64%,B组为13.00%,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疗效A组为92.47%,B组为87.2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根管消毒封闭与否对根管治疗的术后疼痛及术后1年的疗效不产生影响.
作者:陈文英;谷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病损大小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髓腔直接暴露法建立SD大鼠根尖周炎模型,分别通过X线测量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对照组、术后1、3、7、14、21d时根尖病损的大小和TNF-α免疫组化光密度值的变化.结果 1根尖病损面积自术后3d开始增大,呈时间依赖关系,21d达到峰值.②TNF-α表达量在开髓术后1d即有少量增加,7~14d增强,14d达到峰值,在21d降低.结论 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急性炎症性破坏中TNF-α的表达量与根尖病损发展呈正相关,提示TNF-α和根尖周炎骨质破坏关系密切.
作者:顾明燕;毛慧忠;张娟;王珏;梅予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鼻中隔软骨联合Medpor人工骨植入矫治唇腭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方法 将切取的自体肋软骨修整成形后植入鼻中隔软骨尾端两侧,以延长鼻中隔,再将松解移位的鼻翼软骨及软组织复位至正常解剖位置,重构外鼻支撑,充分调动和利用皮肤软组织及鼻衬里(黏膜)的活动性和弹性,改善鼻背长度、提升鼻尖高度、延长鼻小柱,联合Medpor人工骨对患侧鼻翼基部植入,一次性完成对复杂鼻畸形的整复.结果 矫治3例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及1例双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的患者,短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本法能有效地改善唇腭裂继发鼻畸形.
作者:杨乐;郭军;常财旺;黄锦华;谭赵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面颈和颈胸旋转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这2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共计25例.结果 1例皮瓣前端静脉淤血,表皮坏死,其余均成活.结论 该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重建中仍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孙长伏;李瑞武;葛淑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氟化泡沫在酸性环境下抑制牙釉质脱矿的作用.方法 样本制备后,实验组样本用氟化泡沫处理,对照组藻酸盐印模封闭处理.显微硬度计分别测定人工龋蚀前后样本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甲基麝香草酚蓝法测定样本酸蚀钙溶出量.结果 实验组钙溶出量和釉质显微硬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氟化泡沫能抑制酸性环境下的牙釉质脱矿,能防止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釉质脱矿.
作者:徐芸;冯慧;穆锦全;陈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用氟保护漆来预防老年人根面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7例老年人用氟保护漆来涂布根面,每半年涂布1次,2年后观察根面龋的患龋率、龋均的变化.结果 用氟保护漆涂布后根面龋患龋率和龋均低于预防前(P<0.01).结论 用氟保护漆来预防老年人根面龋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茅海东;朱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20例临床下颌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进行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光栅投影测量法获取20例下颌牙列缺损患者石膏模型的三维数据,按照临床设计原则,利用3D Max、Geomagic和RapidForm等软件分别构建卡环、(牙合)支托、舌杆、舌板和加强网等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各部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组合完成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并构建了支架及其部件数据库.结果 成功构建了20例临床患者下颌可摘局部义齿的个性化计算机三维支架模型.结论 通用三维设计软件可以实现个性化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作者:耿崎峰;蔡玉惠;戴宁;张倩;葛志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完全性腭裂患儿腭部形态特征.方法 分析测量比较替牙期腭裂患儿术前与同年龄正常儿童上颌牙弓腭部的长度、宽度、深度和坡度值差异.结果 2组的腭部深度和坡度数值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长度及宽度无差异.结论 替牙期完全性腭裂患儿术前腭部多呈高拱状.
作者:陈光;陈佩强;李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