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浸润麻醉致面瘫1例

景葳

关键词:阿替卡因, 面瘫, 浸润麻醉
摘要:患者女,43岁,因左侧上后牙阵发性疼2 d,加重半天于2003年7月13日就诊.查见:面形对称,开口型开口度正常,6深龋洞,近髓,探痛(++)、叩痛(+)、松动(-),牙龈未见异常.X线片示根尖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牙髓炎.
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袋内药物释放特征的体内研究

    目的研究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应用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后的局部药物释放特征.方法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在牙周袋内置入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0.05ml,于置药前及置药后不同时段用滤纸法取龈沟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药物含量,计算置药不同时段龈沟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用HPLC分析标准品盐酸米诺环素的药物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正相关,牙周袋中的盐酸米诺环素浓度可维持>1μg/ml达5 d.结论确定了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应用后的药物释放特征,药物可在牙周袋内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显示它是一种缓释制剂.

    作者:陈武;孙卫斌;耿晓文;李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下颌及颞颌关节的对称性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下颌及颞颌关节的对称性.方法以26例替牙期单侧后牙反(牙合)患儿为试验组,28名正常(牙合)替牙期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摄定位颏顶位片及双侧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进行比较.结果替牙期单侧后牙反(牙合)患儿在下颌骨坐标系中DMP点更靠颊侧.在颅底坐标系中,反(牙合)侧DMP点更靠远中,DMP、MM、DM点更靠颊侧.双侧髁突位置不对称、非反(牙合)侧关节前间隙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结论相对于下颌坐标系,反(牙合)侧第一磨牙位置与对侧相比更靠远中及颊侧.在骨性结构上,未见下颌的不对称.试验组双侧髁突位置及关节间隙有差异,说明下颌发生功能性侧方移动.

    作者:倪琳;丁寅;罗颂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组质粒pcDNA3/sTNFR(p55)转染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瞬时表达检测

    目的检测重组质粒pcDNA3/sTNFR(p55)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方法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并传代,重组质粒用脂质体包裹介导进行体外转染.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重组质粒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产物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p55)]在基因转染24h后开始表达,72 h高,转染组细胞培养液和冻融液中sTNFR(p55)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1周后表达逐渐减弱,2周后仍有少量表达.结论重组质粒pcDNA3/sTNFR(p55)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系中具有表达功能,并且在细胞外及细胞内均具有特异性表达产物.

    作者:徐艳;章锦才;张蕴惠;李谨;刘来奎;江宏兵;马骏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性分化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取材简便,来源丰富,被较多应用于组织工程研究,其中包括骨组织工程和牙周组织工程等,该文从骨髓基质细胞概述及其生物学特性、成骨潜能、成牙骨质潜能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涂小丽;刘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VKS-OC按扣式附着体17例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VKS-OC按扣式附着体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对17例保留残根的牙列缺损患者采用VKS-OC按扣式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结果经过1~6年随访,患者对该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效能基本满意.11例义齿的VKS-OC按扣式附着体帽套老化进行更换,占65%.结论VKS-OC按扣式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效果较好,但附着体帽套需要根据老化情况,随时更换.

    作者:徐春华;耿建平;任煜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后牙牙体折裂417例临床分析

    后牙牙体折裂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现将我科诊治经验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997-2003年我科诊治的417例牙体折裂患者中,男173例,女244例,年龄21~69岁,其中30~49岁居多,有370例.417例患者共发生折裂牙436个,其中,下颌第一磨牙126个(28.9%),下颌第二磨牙107个(24.5%),上颌第一磨牙91个(20.9%),上颌第二磨牙57个(13.1%),上颌第一前磨牙19个(4.3%),上颌第二前磨牙36个(8.3%).

    作者:赵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激光焊接对钛耐应力腐蚀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激光焊接对钛耐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组激光焊接铸钛试样焊缝区加载后浸入37℃人工唾液中,浸泡90d.实验前、后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焊接试样熔区表面形貌.在万能材料实验机上作拉伸实验,测出拉伸负荷,计算抗张强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不进行应力腐蚀试验的激光焊接铸钛试样作为对照组.结果应力腐蚀试验后,激光焊接钛试件表面无变色,扫描电镜观察无腐蚀裂纹及腐蚀产物,实验组抗张强度为(657.06±54.04)MPa与对照组(609.81±37.24)MPa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激光焊接对钛的耐应力腐蚀性能无影响.

    作者:何惠明;朱娟芳;王少海;莫三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3种不同金属烤瓷修复体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镍铬合金、含钛镍铬合金及金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病例134例,其中47例患者制作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53件,45例患者制作含钛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51件,42例患者制作金合金烤瓷修复体55件.修复完成时和完成后12个月随访,检查修复体颜色、颈缘变色、颈缘适合性、瓷损坏及探诊深度、牙龈指数(G1)6项指标.结果金合金烤瓷修复体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在3种烤瓷修复体中,金合金烤瓷修复体性能佳.

    作者:朱亚君;钱冬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锥形双套冠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锥形双套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牙列缺损患者,设计、制作锥形双套冠,并和活动义齿作比较.结果锥形双套冠具有美观、舒适、咀嚼效率高等优点.结论锥形双套冠为牙列缺损理想的修复体.

    作者:原双斌;秦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癌中D9S1752微卫星位点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口腔白斑、红斑)及口腔鳞癌组织中染色体D9S1752微卫星位点改变的情况.方法使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DHPLC)对35例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15例口腔鳞癌D9S1752位点上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进行分析.结果50例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组织中10例标本出现LOH,9例标本出现MSI.经统计学处理,不同临床诊断及病理学分型之间的LOH或MSI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发生时D9S1752微卫星位点已经出现了改变,可能在部分口腔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文梅;林昱;王亚平;张晓梅;段宁;黄政;黄晓峰;蒋文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周期性牵张面颌致成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牵张引起的成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探求口腔正畸功能矫形治疗中肌肉改建机制.方法采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使体外培养的SD大鼠面颌部成肌细胞发生牵张变形后,测定加力后不同时段及在镜下给予乙酰胆碱(Ach)后成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牵张引起的成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升高明显高于Ach的作用,并且在经历了体外的牵张加力后,Ach刺激并未使成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出现预先设想的叠加效果,在各个不同的实验组中Ca2+荧光强度反而略有下降.结论牵张引起的骨骼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的机制不同于肌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出现的Ca2+浓度升高,Ca2+作为第二信使引发的细胞内各种结构和功能蛋白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肌肉改建过程.

    作者:车晓霞;罗颂椒;李小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浸润麻醉致面瘫1例

    患者女,43岁,因左侧上后牙阵发性疼2 d,加重半天于2003年7月13日就诊.查见:面形对称,开口型开口度正常,6深龋洞,近髓,探痛(++)、叩痛(+)、松动(-),牙龈未见异常.X线片示根尖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牙髓炎.

    作者:景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激光扫描在面部畸形三维重建及测量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开发建立一套面部三维结构重建、测量及诊断分析系统.方法应用系统建立标准石膏立方体试件以及石膏头像三维计算机模型并进行定点、测量,测量值与标准值比较获得系统建模误差以及定点误差范围;2例面部畸形患者进行了面部三维扫描建模,应用系统对患者面部计算机模型进行了定点、线距、角度测量以及初步对称性分析.结果三维计算机模型的建模误差在0.2 mm以内,定点误差在0.5 mm以内.应用本系统可以完成三维计算机模型的定点、线距、角度测量及对称性分析工作,基本能够达到临床要求.结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颌面部畸形患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重建和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精确、高效的方法.

    作者:刘林;许天民;张益;高涛;王勇;查红彬;冯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口腔治疗区微生物分布及构成的研究

    目的了解口腔内科治疗区微生物的主要分布及菌种构成情况.方法牙椅后、治疗台、距治疗台2 m处及近墙壁处分别放置普通琼脂平板及牛心脑浸出液培养基(BHI)平板,用自然况降法收集5 min,进行需氧与兼性厌氧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治疗台与距治疗台2 m处菌株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牙椅后与治疗台、距治疗台2 m处与近墙处菌株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诊室内菌种构成主要为:链球菌60.7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2%,肠球菌7.95%.结论操作者前后区域微生物分布浓度高于远离操作区域,须加强职业防护.

    作者:俞雪芬;陈民栋;王芳;戴莉;吴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头帽式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26例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头帽式肌激动器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患儿26例,年龄9~12岁,采用Van Beek改良型头帽式肌激动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制取分析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正侧位照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26例患儿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颜面侧貌明显改变,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SNA角平均减小1.3.,SNB角平均增大2.9.,U1-SN平均减小8.6..结论早期应用头帽式肌激动器可以有效治疗替牙期和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阻断重度上颌前突的发生.

    作者:王世兴;赵俊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彩色不锈钢弓丝和托槽的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彩色弓丝和托槽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HGF)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彩色的和未染色的两种弓丝和托槽的浸提液与HGF细胞接触后,用MTT法测定各孔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用六级毒性分类法评级.结果培养期不同浓度的两种材料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均大量增殖,毒性评级为0~1级.两种材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种彩色弓丝和托槽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胡芳;樊新民;龚爱秀;顾永佳;邵胜;陈文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孟氏溶液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孟氏溶液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随机选择需拔除下颌两侧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20例,分次拔除,一侧为观察组,拔牙创内放入浸有孟氏溶液明胶海绵,一侧为对照组,拔牙创常规处理后咬消毒棉卷.结果观察组120例拔牙创未见干槽症发生,对照组120例拔牙创有13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10.8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氏溶液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效果良好.

    作者:卓建;吴新;夏金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固定义齿修复老年人(牙合)重度磨耗的咀嚼效能分析

    目的观察(牙合)重度磨耗的老年患者一次性升高咬合,固定修复后的咀嚼效能变化.方法17例患者采用吸光度法在修复前及修复后3、6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能定量分析.结果(牙合)重度磨耗经修复治疗后,其咀嚼效能均高于修复前,且随着戴牙时间的延长,咀嚼效能亦逐渐提高.结论对(牙合)重度磨耗且修复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可以在正确的颌位上一次性适当增加咬合高度.

    作者:刘根娣;牟永斌;李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改良小平导在深覆(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改良小平导的设计和使用.方法56例深覆(牙合)患者,采用改良小平导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进行矫治.结果青少年组平均戴用时间少于成年组,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小平导可用于多种深覆(牙合)的矫治.

    作者:李玉如;徐芸;刘爱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牵张成骨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数量的定量检测

    目的定量检测牵张成骨(DO)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的数量,初步探讨DO过程中血管生成的时空模式.方法用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将12只成年雄性山羊双侧下颌骨以1 mm/d的速率延长10 mm,在牵张开始当天,牵张第5天,牵张结束当天,固定第10、20和30天分别处死2只动物,另选取2只山羊不实施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获取牵张区骨组织标本并作相应的组织学处理后作JC70免疫组化染色,并用Chalkley血管计数法对血管生成数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①在间隙期末已有大量血管生成,牵张至第5天时达到峰值,随后呈梯度递减的趋势.②牵张结束时,血管密度由骨小梁形成区带(MCF)向纤维区带(FIZ)递减;随着固定时间延长,各区带血管密度均呈梯度减弱;固定后期,MCF阳性染色基本消失,血管密度由FIZ向MCF递减.结论在牵张成骨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与新骨形成密切相关,两者具有空间联系性;牵张早期微血管的大量生成是向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再生提供充足血供的组织结构基础.

    作者:李继华;胡静;王大章;祝颂松;应彬彬;韩立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