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刘清娟;王永侠

关键词:罗哌卡因, 硬膜外腔镇痛, 分娩镇痛, 产程及分娩方式, 自愿接受, 镇痛效果, 产程进展, 临产妇, 局麻药, 自控, 选择
摘要:我院选择自愿接受分娩自控硬膜外腔镇痛(PCEA)的临产妇40例,观察此局麻药的镇痛效果以及其对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新生儿死亡产科原因分析

    本文分析我院近10年中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从中找出与产科的相关因素,以便吸取经验与教训,为进一步提高围产医学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而努力.

    作者:杨秀宽;董秀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合同制护士的聘用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医院的服务越来越规范,合同制护士作为医疗行业的补充力量,越来越多进入护理系统,缓解了医院护士缺编的问题,但电对医院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现将我院对合同制护士的使用与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与同仁共同商讨.

    作者:郑建梅;陈瑞红;李文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气管导管气囊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气管导管气囊的护理,避免因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而出现的多种并发症.方法通过严格的交接班、按时检查、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未发生因气囊护理不当而发生的并发症.结论气管插管术后气囊的护理是关系到病人痊愈和减少多种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琚文汇;侯凤娟;张风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的综合防治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较常见的微血管病变,在IDDM中,DN发生率约为35%,而在NIDDM中因种族差异约为15%~60%.据统计资料显示,DN在西方国家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的首位原因.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微量白蛋白尿期,经治疗病情还可以逆转,一旦进入临床肾病,病情就不可逆转.如果不治疗,其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按每月1ml/min的速度下降,平均7年左右进入终末期肾衰,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作者:孟荷;孟玉雯;贾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消化道合并症的预防

    新生儿颅内出血目前仍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疾病,该病的抢救成功率与之发生的并发症有直接关系,消化道出血及胃肠功能衰竭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增加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抢救难度及死亡率.因此,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消化道并发症尤为重要.为探索有效的预防方法,我们尝试应用思密达对20例颅内出血进行预防,并与未使用思密达的18例患儿进行对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22例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术的护理

    我科在2002年~2003年,对严重软组织损伤应用各种皮瓣进行修复共122例,成活117例,失败3例,成活率97.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景荣;卜令梅;张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护理工作对人文关怀的召唤

    目的随着社会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像其他社会领域一样,在医学领域,人本主义日渐突显,人文社会医学成为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本文提出了人文化护理对护士素质的四种要求,并把护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指出了各个阶段人文化护理的不同内容.

    作者:赵艳琴;马志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7例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体会

    随着性传播疾病(STD)的增多,女性生殖道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是妇科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1].女性感染CT、UU的原发病灶绝大多数位于尿道口和子宫颈,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及子宫颈炎.近年来,欧美国家中NGU已超过淋病而位居STD首位[2],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3].感染该种病原菌可引起尿道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可导致不孕、不育,并与输卵管妊娠相关[4],在孕妇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等.2002年3月~2002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采用PCR方法,对207例UU检测阳性病人,进行局部治疗加口服司氟沙星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杨瑶;刘海霞;李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药物与代谢性酸中毒

    人体正常体液的pH为7.34~7.44,稳定这一变化范围很小的弱碱性体液环境,便是酸碱平衡.在临床用药时如果不注意药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就有可能破坏酸碱平衡,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使病情复杂化、严重化、甚至死亡.各类药物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变化是血浆中HCO3减少剩余碱呈负值,标准碳酸氢盐、缓冲碱、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均降低.代偿失调时pH值降低,机理如下:

    作者:余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改进方法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是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但由于灌肠液量多、肛管较粗、进液快,对肠道刺激性大,拔管后甚至在操作中即出现便意、很快排出灌肠液,疗效欠佳.为此,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云;崔燕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DVIU治疗和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1988~1998年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患者28例行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DVIU).结果21例治疗痊愈出院,6例改善,1例失败.结论护理是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一环.

    作者:刘伟婷;王永捷;白朝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我院选择自愿接受分娩自控硬膜外腔镇痛(PCEA)的临产妇40例,观察此局麻药的镇痛效果以及其对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作者:刘清娟;王永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种不同心肌保护方式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是监测心肌缺血和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并且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和损伤程度[1].本研究旨在观察冷晶体液灌注和温血灌注停跳以及心脏空跳3种不同心肌保护措施的心电图变化.

    作者:景卫山;凤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巨大多发性子宫肌瘤1例

    患者女,40岁,农民.因阴道出血12d,出血量增多2d,于2004年4月1日人院,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年3月7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形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如孕6个月大小,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妇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肥大,轻度糜烂,宫体、附件因肿块巨大,充满腹腔无法触及.

    作者:韩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眼外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由于眼球的位置暴露,结构极为精细脆弱,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经常发生眼意外伤,外伤后往往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各种负担.我们通过对11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发现患者心理反应尤为复杂.这些心理活动可影响手术的效果和疾病的康复.

    作者:王香;周轶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螺旋CT在微小眶内异物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微小眶内异物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提高眶内异物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15例眶内异物的CT表现结合临床手术中摘取异物的准确性,分析螺旋CT眶内异物定位的意义.结果时15例病人,18枚异物分别做螺旋CT扫描,并行立体重建,其中眼球内异物13枚,球壁2枚,其中一枚位于视乳头周球壁,因手术危险性大放弃外,其余14枚均顺利取出异物.3枚球外眶内异物均亦顺序取出.结论 螺旋CT在微小眶内异物定位正确率达95%以上.

    作者:冯玉生;贾西中;张勇;田春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已非少见,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现综合分析3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病人,旨在减少误、漏诊率及病死率.

    作者:李鸣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70例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自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1989年获得正式命名以来,有关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nmoniae,CPn)的研究已日趋深入,本文对确诊的70例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用希舒美(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季晓明;刘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36例临床分析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突然,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因此如何早期确诊并积极防治心脏破裂及濒临破裂者,已成为心血管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院1997年6月~2003年8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978人,死亡135人(11.1%),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心脏破裂36人(26.7%),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两种置胃管法对急诊洗胃的影响

    洗胃是抢救各种药物中毒病人首选的治疗措施.能否在短时间内顺利置入胃管,及时有效地排除毒物,阻止毒物进一步被吸收,对减轻病人中毒程度十分重要.为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笔者2年来将经口与经鼻置胃管进行比较,结果示用胃镜咬口经口置管洗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尚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