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张倩;辛军;曹礼;赵珑

关键词:卵巢肿瘤, 性索-性腺间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与其病理特点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沈阳盛京医院经病理证实为SCST的40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 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勾画ROI,计算并比较SUVmax,探讨患者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结构特点的关系.采用两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果 40例SCST患者中,卵泡膜瘤-纤维瘤组肿瘤27例(卵泡膜细胞瘤20例、纤维瘤7例),颗粒细胞瘤(GCTO)12例,支持间质细胞瘤1例.实性肿块24例,部分肿块内伴多少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区;囊实混合性肿物14例,囊性为主肿块伴不规则形或较厚的实性分隔2例.40例患者中,实性与囊实性肿瘤SUVmax分别为2.94±1.64及3.77±1.40(t=2.325,P>0.05).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与GCTO SUVmax分别为3.00±1.42、2.32±1.04和3.68±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6,P>0.05).35例肿瘤的实性部分18F-FDG轻中度摄取(摄取程度低于或等于肝脏),SUVmax为2.96±1.25;另5例18F-FDG摄取不均匀增高,SUVmax为6.31±0.96,分别为实性卵泡膜细胞瘤、囊实混合性GCTO各2例,实性支持间质细胞瘤1例,均由病理证实为恶性或具有恶性潜能.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SCST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其病理结构特点存在一定关联.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18F-FDG PET/CT及常规影像学检查在探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早期、正确找到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的原发肿瘤病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多数CUP患者来说,其诊断及治疗至今仍是临床一大挑战.该文主要综述影像学检查尤其是18F-FDG PET/CT在诊断CUP、指导治疗决策及评估预后中的作用,并展望未来.

    作者:刘红红;兰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核素示踪乳果糖氢呼气试验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目的 通过比较核素和钡剂对乳果糖的示踪效果,探讨核素示踪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科门诊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89例患者[男47例、女42例,年龄(45.7±12.9)岁]及招募的13名健康志愿者[男9名、女4名,年龄(43.3±8.6)岁]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核素示踪LHBT,记录氢呼气值升高0.005‰(体积分数;下同)时间与核素OCTT.其中有4名健康志愿者1周后再行钡剂示踪LHBT,记录氢呼气值升高0.020‰时钡剂到达的部位.对诊断SIBO阳性IBS患者进行利福昔明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比2种示踪剂的示踪效果,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1)4名健康志愿者的氢呼气值升高0.020‰时钡剂均位于小肠内,其中1名延迟摄片钡剂仍未进入结肠;(2)IB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单纯LHBT对SIBO的检出率分别为43.8%(39/89)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716);核素示踪LHBT对SIBO的检出率分别为39.3%(35/89)和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3)13名健康志愿者氢呼气值升高0.005‰的时间为(73±31) min,与核素OCTT相关[(50±19) min;r=0.871,P<0.001];89例IBS患者中,SIBO阴性者54例,氢呼气值升高0.005‰的时间为(83±34) min,与核素OCTT相关[(66±28) min;r=0.735,P<0.001];SIBO阳性者35例,氢呼气值升高0.005‰的时间(36±30) min,与核素OCTT无相关性[(75±30) min;r=0.304,P=0.076].(4)34例SIBO阳性IBS患者利福昔明治疗前腹痛、腹胀频率评分分别为5(4,6)分、4(1,6)分,治疗后分别为4(3,5)分、0(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4.842和-5.388,均P<0.001).结论 单纯的LHBT并不能诊断SIBO,核素示踪LHBT是较理想的SIBO诊断方法.

    作者:侯妮;宁艳丽;陈东方;楼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胰腺癌与胰腺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胰腺癌与胰腺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地对因临床怀疑胰腺病变而行18F-FDG PET/CT检查以及18F-FDG PET/CT常规扫描发现胰腺病变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选取其中实性局限性病变(经病理或临床影像学随访证实为胰腺癌和胰腺炎性病变)的患者入组.并根据胰腺病变大径分为3组:≤2.0 cm组(A组),>2.0 cm且≤4.0 cm组(B组),>4.0 cm组(C组).注射FDG后(60±10)min行早期显像,(120±15)min后行延迟显像,分别测定双时相图像上胰腺病灶的SUVmax,并计算其滞留指数(RI).胰腺癌与胰腺炎性病变的SUVmax早期、SUVmax延迟、RI间差异行Mann-Whitney u检验.通过ROC曲线获得上述3个参数诊断胰腺癌的佳界值及诊断效能,比较AUC(MedCalc软件中方法).结果 终入组的胰腺实性局限性病变患者196例(胰腺癌152例,炎性病变44例).196例患者中,SUVmax延迟的AUC大于SUVmax早期的AUC(0.83和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P<0.01).A组45例,B组96例,C组55例,各组中胰腺癌与炎性病变的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0.39,-1.52,-1.41,均P>0.05).A组和B组中胰腺癌的3个参数均高于炎性病变(z值:-4.59~-3.00,均P<0.01).以SUVmax早期>3.6或RI>0联合诊断较SUVmax早期单独诊断胰腺癌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96.4%(27/28)与75.0%(21/28)]和准确性[95.6%(43/45)与82.2%(37/45)].B组中,SUVmax延迟的AUC大于SUVmax早期的AUC(0.81和0.77,z=2.06,P<0.05);SUVmax延迟诊断胰腺癌的佳界值为5.3,相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4.4%(65/77)、13/19、91.5%(65/71)、52.0%(13/25)和81.2%(78/96).C组中,胰腺癌的RI高于炎性病变:25.0%(15.8%~35.7%)和14.4%(4.6%~18.7%);z=-2.39,P<0.05,佳诊断界值为19.0%,相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68.1%(32/47)、7/8、97.0%(32/33)、31.8%(7/22)和70.9%(39/55).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的SUVmax延迟及RI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效能,胰腺病变大径≤2.0 cm时可用SUVmax早期>3.6或RI>0联合诊断胰腺癌,以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2.0 cm且≤4.0 cm时用SUVmax延迟诊断胰腺癌效能可能更高;>4.0 cm时可用RI诊断.

    作者:刘莉;张建;左长京;余仲飞;杨剑;何超凡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复发风险分层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获益

    131I治疗作为DTC的术后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清除残余甲状腺、辅助治疗潜在的微小残留癌灶甚至远处转移病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31I治疗可降低DTC患者复发率及肿瘤相关死亡率,改善预后,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可从中获益.如何在尽量避免不必要辐射不良作用的同时,使DTC患者取得佳临床转归是困扰131I治疗决策制定的主要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按照ATA指南等确定的复发风险分层制定131I治疗策略,不同风险分层患者经131I治疗后的获益备受关注.笔者综合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证据,主要就不同复发风险DTC患者经131I治疗后的获益进行综述,以期为131I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李娇;林岩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点扩散技术对FDG PET图像质量和SUV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点扩散技术(PSF)的迭代重建方法(True X)对18F-FDG图像质量和SUV的影响, 并与其他重建方法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肿瘤患者[男23例,女14例,年龄(63.38±15.25)岁]共79个高代谢病灶.采用包括FBP、FBP+TOF、迭代法、迭代法+TOF、True X及True X+TOF 6种重建方法对PET图像进行重建,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6种重建方法所得的病灶SUVmax均存在明显差异.引入PSF技术的True X重建方法能将病灶SUVmax提高15%~16%.同时,PSF还能明显降低肝部SUV的离散度.结论 不同重建算法所得的SUV,尤其是病灶SUVmax间存在差异;PSF能提高图像质量,但会使病灶SUVmax明显增加,应加以重视.

    作者:解小芬;牟甜甜;李珺奇;王蒨;米宏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8F-FDG PET/CT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胰腺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77例(男44例,女33例,年龄36~83岁)胰腺癌初诊患者资料,所有患者PET/CT检查前均未接受相关治疗,且在检查后4周内完成手术或活组织检查,均具备病理学结果.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选取诊断界值.结果 约94.8%(73/77)的胰腺癌原发病灶高摄取18F-FDG,其放射性分布水平明显高于周围胰腺实质(即SUVmax>3.0), SUVmax为2.4~13.4(平均6.2±2.4).原发病灶短径≤2.0 cm组与短径>2.0 cm组间SUVmax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1, P<0.05).46例患者进行了淋巴结切除或清扫,平均清扫淋巴结(13.8±9.2)枚,其中56.5%(26/46)患者经病理确认淋巴结转移.当区域淋巴结短径为0.45 cm时,灵敏度为84.8%(39/46),特异性为65.2%(30/46),AUC为0.788;当区域淋巴结SUVmax为2.05时,灵敏度为54.3%(25/46),特异性为80.4%(37/46),AUC为0.759.有18.2%(14/77)的患者经PET/CT额外发现多处转移,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 PET/CT作为一项全身检查,虽然在N分期方面不具备显著优势,但其对M分期的准确评估使相当一部分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更改了治疗方案,获得了优化治疗.

    作者:于江媛;李囡;范洋;陈菩芸;张岩;赵伟;杨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降钙素的实验研究及免疫检测影响因素

    降钙素(CT)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人体血钙的生理代谢调节,但可能不是钙磷代谢调节的关键因素.血清CT检测可采用多种免疫标记方法,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检测方法间的差异较大.笔者就CT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免疫检测的影响因素作简要概述.

    作者:单凤玲;陆汉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降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辐射剂量的方法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评估和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1世纪初叶中期开始,随着MPI应用的急剧增加,其不合理运用以及显像相关辐射暴露的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各专业学会相继制定了MPI合理运用的标准,与此同时,新显像技术、传统显像仪器图像重建软件的革新以及心脏显像专用仪器的出现推动了低和(或)极低显像剂剂量MPI的诞生.该文阐述了用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实现低剂量MPI的实践方法.

    作者:Sharmila Dorbala;Ron Blankstein;Hicham Skali;Mi-Ae Park;Jolene Fantony;Charles Mauceri;James Semer;Stephen C.Moore;Marcelo F.Di Carli;潘青青;罗亚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叶酸受体分子探针folate-NOTA-Al18F的制备及microPET/CT显像研究

    目的 探讨正电子显像探针folate-NOTA-Al18F(18F-FNA)作为叶酸受体阳性表达的KB鼻咽癌显像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氟化铝配位标记法制备18F-FNA,考察相转移催化剂K2.2.2的加入是否可以提高标记率;取20只KB荷瘤鼠注射3.7 MBq 18F-FNA,并分别于注射后10、30和90 min处死,取各脏器称质量并测定放射性计数,计算放射性摄取值(%ID/g);观察生物学分布,计算肿瘤对肝脏、大脑、肺、心、骨骼、肌肉的T/NT比值.另取3只KB荷瘤鼠注射18F-FNA后40 min行microPET/CT显像,观察肿瘤摄取情况.结果 加入K2.2.2可提高分子探针的标记率.18F-FNA为无色澄明溶液,放射化学产率大于98%,放化纯大于99%,37 ℃保温4 h放化纯大于98%.荷瘤鼠体内生物学分布结果显示,肿瘤和肾脏摄取较高,注射后30 min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1.37±0.20)与(5.12±0.58) %ID/g],KB荷瘤裸鼠microPET/CT显像示肿瘤组织对18F-FNA明显高摄取.结论 加入K2.2.2可明显提高18F-FNA的标记率,18F-FNA T/NT比值较好,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作者:陈泽乐;尹吉林;王成;王欣璐;姜丽莎;张蓉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糖及糖代谢相关因素对肝脏摄取18F-FDG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糖及糖代谢相关因素对肝脏摄取18F-FDG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44例(男384例,女160例,年龄24~73岁)PET/CT受检者资料,测量肝右叶SUVmean,探讨SUVmean与年龄、注射剂量、血糖、血清T3、T4、FT3、FT4、BMR和BMI间的相关性.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男、女受检者肝脏SUVmean分别为1.89±0.42和1.92±0.38(t=0.693,P>0.05);SUVmean在不同BMI组患者间差异显著(F=3.056,P<0.05).年龄、血糖和FT3与肝脏SUVmean相关(r′值:0.108、0.140和0.105,均P<0.05),是预示肝脏SUVmean的独立因素(β=0.006,0.070和0.088,均P<0.05),其中血糖的预测效能大(β′=0.154,P<0.001).结论 血糖及糖代谢相关因素可影响肝脏18F-FDG摄取,年龄、FT3、血糖是影响肝脏SUVmean的独立因素,临床评估肝脏18F-FDG摄取状况时需考虑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呼岩;刘国兵;李艳丽;肖杰;石洪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差异,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亚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2月95例(男66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42岁)经病理学确诊的T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从病灶的18F-FDG摄取高低、肿瘤对结内外病灶的侵犯及分期等方面分析、比较不同病理亚型患者的差异.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不同病理亚型T和NK/T细胞淋巴瘤在SUVmax、淋巴结侵犯、淋巴结病灶分布、结外器官侵犯及分期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7,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1;H=19.883, P<0.01). NK/T细胞淋巴瘤多数侵犯鼻腔及鼻咽部,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均存在肠道侵犯,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也均存在皮下侵犯,此3 种亚型在病变侵犯部位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特殊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大多为Ⅳ期患者,其中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均表现为淋巴结全身广泛侵犯,同时易于侵犯脾、腮腺和浆膜(在7种亚型中易侵犯腮腺和浆膜);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也主要表现为淋巴结侵犯,但结外侵犯脏器分布上较散在,缺乏特征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灶18F-FDG摄取比除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外的其他5种淋巴瘤亚型低,病变分布较散在,在结内外病灶分布上也缺乏特征性.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呈现为Ⅳ期者较少,病灶的18F-FDG摄取在7种亚型中高,病变分布以骨髓(骨骼)和淋巴结侵犯为主,但一般不累及脾脏.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的T和NK/T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分析这些影像差异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各种亚型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伍杨;吴湖炳;王全师;周文兰;李洪生;田颖;董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MiR106a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小RNA(miR)106a 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株8505C和PTC细胞CGTH-W3为研究对象,利用慢病毒载体实现细胞内miR106a的过表达及抑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上述细胞的增殖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检测各组细胞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活性,并采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iR106a在8505C细胞中的表达高于CGTH-W3(t=10.28,P<0.01).成功构建并分别稳定转染miR106a抑制物基因、无义寡聚核苷酸基因、miR106a基因的细胞株8505C-miR106a(-)、8505C-control、CGTH-W3-miR106a(+)、CGTH-W3-control.8505C细胞在抑制miR106a后,其增殖活性明显下降,8505C、8505C-control、8505C-miR106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0,P<0.001);凋亡比例明显升高,细胞中caspase-9活性明显升高,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7.8、804.3、19.2、100.3,均P<0.01).CGTH-W3过表达miR106a后,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CGTH-W3、CGTH-W3-control、CGTH-W3-miR106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P<0.01);凋亡比例下降,细胞中caspase-9活性下降,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升高(F=12.3、19.6、13.3、622.8,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505C细胞在抑制miR106a后, MEKK2及p-ERK1/2表达明显下降,而CGTH-W3过表达miR106a后,MEKK2及p-ERK1/2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MiR106a在甲状腺癌细胞中发挥着癌基因的作用,即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增加其侵袭及迁移能力并抑制凋亡.

    作者:沈晨天;邱忠领;魏伟军;宋红俊;罗全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NK/T细胞淋巴瘤累及肺及肠道病变一例

    患者男,42岁,因发热2个月余就诊,高体温 38.0 ℃,有时伴畏寒、寒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7(4~10;括号中为正常参考值,下同)×109/L,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G试验、血隐球菌抗原均正常,超敏C型反应蛋白51.3 (0~3.0) mg/L,结核菌素T细胞斑点试验140(0~24)斑点形成细胞/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血CA125 525 (0~35) kU/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及不规则囊性病变,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曾给予盐酸莫西沙星、伊曲康唑等药抗感染治疗,患者发热无好转且发热峰值升高,并逐渐出现左侧腹部疼痛,伴腹胀,查大便潜血阳性.

    作者:潘青青;罗亚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与其病理特点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沈阳盛京医院经病理证实为SCST的40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 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勾画ROI,计算并比较SUVmax,探讨患者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结构特点的关系.采用两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果 40例SCST患者中,卵泡膜瘤-纤维瘤组肿瘤27例(卵泡膜细胞瘤20例、纤维瘤7例),颗粒细胞瘤(GCTO)12例,支持间质细胞瘤1例.实性肿块24例,部分肿块内伴多少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区;囊实混合性肿物14例,囊性为主肿块伴不规则形或较厚的实性分隔2例.40例患者中,实性与囊实性肿瘤SUVmax分别为2.94±1.64及3.77±1.40(t=2.325,P>0.05).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与GCTO SUVmax分别为3.00±1.42、2.32±1.04和3.68±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6,P>0.05).35例肿瘤的实性部分18F-FDG轻中度摄取(摄取程度低于或等于肝脏),SUVmax为2.96±1.25;另5例18F-FDG摄取不均匀增高,SUVmax为6.31±0.96,分别为实性卵泡膜细胞瘤、囊实混合性GCTO各2例,实性支持间质细胞瘤1例,均由病理证实为恶性或具有恶性潜能.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SCST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其病理结构特点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张倩;辛军;曹礼;赵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