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观察

王新荣

关键词: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不同阶段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儿按发热时间长短分为A组(热程≤10d)、B组(热程>10d)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率.结果与结论疾病早期(热程≤10d)应用丙球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痛变的发生率.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实验组微波治疗后加用干扰素栓阴道给药,隔日1粒,15次为1疗程.对照组单纯微波治疗.于2个疗程后复查.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8.7%,实验组治愈率为46.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为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立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可发生在胆管任何部位,以胆管远端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4:1).其为先天性胆总管壁发育异常所致.本院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1例,报告如下:

    作者:袁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98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的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应用亚甲蓝拮抗药物,采用催吐、导泻措施,消除毒物,给予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本组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亚甲蓝是针对性的有效拮抗剂,及时催吐、导泻、清除毒物、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

    作者:邓平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试述护患矛盾及对策

    目的分析护患关系的诸多矛盾与对策.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护理人员对护患双方的矛盾意识大大提高,增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念.结论护士通过重视专业理论学习,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的良好实施,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姬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给予同样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加用穿琥宁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明显的退热、止咳、祛痰作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李春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生脉针加川芎嗪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生脉针和川芎嗪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306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心衰标准用药的基础上,随机分成观察组152例加用生脉针和川芎嗪针,并与常规治疗的154例患者(对照组)作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137例,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93例,有效率61.5%.X2=14.02,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脉针加川芎嗪针可广泛应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副作用,这一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毅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双J管在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我院自1996年以来,在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中应用国产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3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8~36岁,平均年龄24岁.术前均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或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明确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并决定手术治疗,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解除梗阻.术前进行常规检查.

    作者:赵新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抚触对新生儿健康作用的临床观察

    抚触是一种成本低、安全、无副作用、简单易行的医疗技术,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意义.其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官的温和刺激,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益处.

    作者:康青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0例报道

    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治疗组60例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3~94岁,平均63.8岁,有高血压病史43例,入院时血压(150~241)/(90~140)mmHg(1mmHg=0.133kPa),手术时间发病4~24h24例,24~48h 31例,2~3d51例.对照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3.2岁,有高血压病史4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作者:狄剑秋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大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后强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强化巩固治疗.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和支持治疗的加强,近20年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60%~85%,但约半数患者会在短期内复发,因此减少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无病生存期(DFS)的关键是进行有效的缓解后治疗.阿糖胞苷(Ara-C)是治疗成人AML方案的基本组成药物.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对难治、复发AML有明显的抗白血病活性,从而推测HD-Ara-C可克服耐药.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不断摸索与调整Ara-C剂量,HD-Ara-C已广泛应用于诱导缓解和缓解后强化巩固治疗,使AML的DFS有了明显提高.我院1997年6月~2001年10月对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后应用HD-Ara-C与原诱导方案交替进行强化巩固治疗,以探讨HD-Ara-C对AML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和HD-Ara-C的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岩;张鲁勤;葛晋源;郭世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min内完全恢复,超过2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传统的TIA定义时限为24h内恢复.我科自2001年来,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47例TIA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还原型谷光甘肽联合维生素E对尿毒症贫血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外源性还原型谷光甘肽联合维生素E对尿毒症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尿毒症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2000u,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12周.治疗组患者同时静脉给予外源性还原型谷光甘肽(GSH)1200mg,每周5次,同时联合维生素E(VitE)10mg/kg.d-1口服,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r-HuEPO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HCT水平显著上升(P<0.01).GSH联合VitE治疗组Hb、RBC和H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上升明显(P<0.05),治疗组Hb、RBC和HCT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还原型谷光甘肽联合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r-HuEPO治疗尿毒症贫血的疗效.

    作者:陈振峰;牛文革;许玉良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31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另一重要因素.临床治疗COPD以控制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我科2004年1月~2005年5月对31例COPD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作者:汤艳丽;赵满红;葛国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异舒吉与红花注射液联用治疗心绞痛82例分析

    目的探讨异舒吉与红花注射液联用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0月~2004年3月本院心绞痛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每日用异舒吉20mg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静滴1次,对照组单用异舒吉每日20mg静滴1次.记录症状、体征及副作用,每周2次心电图检查.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异舒吉与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孙习明;张守栓;吉信宾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的预防

    急诊科的特点是随机性强,病人病情急、重、危,病种复杂,病人及家属常有焦虑、恐惧心理,希望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在就诊的过程中,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或医护人员言语不慎,极易引起投诉甚至纠纷的发生.在急诊工作多年,分析以往病人投诉的原因,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尽量减少病人的不满甚至纠纷的发生.

    作者:吕东霞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及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是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病人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间.围术期发生的心律失常,通常并不严重,但当损害心肌功能,进一步影响心肌供氧平衡或转变为潜在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时则相当严重[1].本文总结了63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分析原因,采取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的体位、呼吸道管理等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瑞丽;刘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临床用药中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

    因为治疗需要,临床药物在使用中常几种联合应用.因此,几种药常因相互之间作用可出现药效加强、副作用减轻,也可出现药效减弱或毒副作用加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有益相互作用对比所出现的不良相互作用仅占很少比例,所以,临床药物联用时要重点预防由于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邵焕芬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50例疗效观察

    目的临床分析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对小儿造成的危害.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患儿96例,按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的(50例)和对照组(46例),以临床观察治疗后两组的大便及全身症状改善的情况、疗效判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思密达治疗组总有效率86%,腹泻停止时间(3.4±0.6)d;对照组总有效率52.2%,腹泻停止时间为(6.2±0.8)d,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思密迭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可靠、安全,符合WHO对抗腹泻药制定的六条标准,避免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

    作者:文元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围生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窒息新生儿复苏后尽早应用纳洛酮治疗,以期减轻新生儿脑损伤,1998年1月~2001年10月我科收治HIE患儿76例,其中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纳洛酮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燕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流产药物的应用体会

    药物流产用于终止妊娠49天的宫内早孕,流产成功率达90%以上[1],但与人工流产相比较仍存在完全流产率低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长、继发宫内感染、不孕等问题.为了提高流产的成功率,减少药流术后的并发症,我院门诊对106例药物流产的用药方法、剂量及使用范围作了改进,并对同期100例流产者作了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凤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