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玉娴;张建;贾国荣;余仲飞;杨剑;汪建华;王玉涛;崔斌;左长京
正电子药物常用核素为11C和18F.采用11C标记药物,不会改变标记产物生物学性质,其体内的代谢动力学与原形化合物完全一致.与多肽和蛋白质相比,小分子化合物的标记简单、特异性强、体内稳定性高,对特定肿瘤的诊断或某些指标的监测比广谱类18F-FDG更具优势,在肿瘤诊疗决策中起重要作用.一、小分子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有利于肿瘤诊断
作者:张锦明;田嘉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显像在骨显像脊柱阳性病灶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103例(男49例,女54例,平均年龄62.1岁)注射99Tcm-MDP后180 min全身骨显像有脊柱阳性病灶患者的SPECT、CT及两者同机融合图像资料.以病理结果、影像学检查或随访结果(≥6个月)为诊断依据,分析SPECT/CT显像及平面骨显像对脊柱阳性病灶的诊断能力.结果 103例患者共149处病灶,平面骨显像确诊(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病灶37处,占24.8%(37/149);SPECT/CT显像确诊病灶132处,占88.6% (132/149).与平面骨显像对比,SPECT/CT显像对诊断有帮助者136处,占91.3%(136/149);不确定11处和无帮助2处,共13处,占8.7%(13/149).全身平面骨显像和SPECT/CT显像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7,P<0.05).结论 SPECT/CT显像对脊柱阳性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较平面骨显像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作者:张雪辉;孔飚;肖国有;许梅本;姚少红;高永旺;陈方旎;杨贵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合成18F-2-(5-氟-戊基)-2-甲基丙二酸(18F-ML-10),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布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国产氟多功能模块MF-2V-IT-1自动化合成18F-ML-10,并行质量控制;在雄性昆明小鼠上进行体内分布研究,在雄性SD大鼠上进行microPET显像;6例脑转移瘤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1~68岁),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48 h内进行18F-ML-10 PET/CT凋亡显像,勾画ROI并计算SUVmean和SUVmax;患者于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行MRI检查,计算GTV;比较放疗前后SUV和GTV的变化,评价18F-ML-10对颅脑转移瘤放疗后早期凋亡的评价效果.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18F-ML-10未经校正的合成效率为(26.5±7.3)%,放化纯大于99%,产品质量满足临床研究要求.小鼠体内分布实验和大鼠microPET结果显示,18F-ML-10血液清除快,通过肾脏代谢,心、肝、脾、肺等器官摄取低,睾丸有放射性浓聚,显著高于肌肉组织(P<0.05);6例脑转移瘤患者放疗后SUVmean与SUVmax(5.54±2.72和7.29±3.09)较放疗前(3.81±1.13和4.97± 1.05)显著增加(t=2.670和2.663,均P<0.05),放疗后GTV[(13.14±9.39) cm3]较放疗前[(23.34±18.13) cm3]显著下降(t=3.002,P<0.05).结论 MF-2V-IT-1模块合成18F-ML-10的重复性好、稳定性高,产品质量符合临床研究要求;18 F-ML-10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分布特性,可用于颅脑转移瘤患者放疗后的早期凋亡评价.
作者:张晓军;李云钢;刘健;王伟君;潘隆盛;付华平;张锦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脏18 F-FDGSUV受血液本底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18例行PET/CT肿瘤筛查检查者的18F-FDG PET/CT及肝功能、血糖和血脂等检查资料,将肝右叶及血液的SUVmean记为SUVmean(L)和SUVmean(B),二者差值和商分别记为SUVmean(L-B)和SUVmean (L/B).计算SUVmean(L)、SUVmean(L-B)和SUVmean(L/B)的CV,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三者与SUVmean(B)的相关程度,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三者受血液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 SUVmean (L/B)的Cv(15.1%)低于SUVmean(L)和SUVmean(L-B)的CV(23.2%、40.6%).SUVmean(L)和SUVmean (B)的r高,为0.820(P<0.001),SUVmean(L-B)和SUVmean (L/B)对应的r分别为0.205、-0.376(均P<0.001).回归分析示同时与SUVmean(L)和SUVmean(L/B)相关的血糖浓度、BMI与SUVmean(B)不相关,而同时与SUVmean(L)和SUVmean(B)相关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HDL)与SUVmean(L/B)不相关;脂肪肝与SUVmean(L/B)显著相关(偏回归系数β =-0.047,P<0.001),而与SUVmean(L)和SUVmean(B)都不相关.结论 肝脏背景SUV受血液本底活度的影响;SUVmean(L/B)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消除血液本底活度影响的校正方法,其个体间变异小于常规SUV.
作者:刘国兵;李艳丽;呼岩;谭辉;石洪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合成模块,建立68Ga标记合成PSMA抑制剂PSMA-11的新方法,研究其生物分布及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 向4ml含185~555 MBq GaCl3溶液中加入5μg PSMA-11,调节pH值至4.0,常温或90℃反应10 min,HPLC检测其放化纯、产率,评价68Ga-PSMA-11的体外稳定性.利用22RV 1和PC-3细胞考察肿瘤细胞与其结合能力.MicroPET/CT动态显像及解剖观察68Ga-PSMA-11在正常小鼠及荷瘤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勾画ROI,获得血液、肿瘤和各主要脏器的TAC,并考察其在血液中的代谢动力学特点.结果 常温或90℃反应条件下,产物放化纯均在99%以上;90℃加热时未校正的产率为(95±2)%,高于常温时的(89±3)%.PSMA阳性的22RV1细胞对该标记化合物的摄取明显高于PSMA阴性的PC-3细胞.68Ga-PSMA-11血液清除快,主要经肾脏排泄,肠道有部分放射性摄取,肝脏和肺放射性摄取少.MicroPET/CT显像示,68Ga-PSMA-11对PSMA阳性肿瘤有很好的靶向性.加热条件下清除半衰期更短.结论 68Ga-PSMA-11的生物分布理想、血液清除快,主要经肾脏排泄,小肠、肝、肺放射性摄取很少,清除很快,是优良的PSMA靶向显像剂.加热条件下制备的68Ga-PSMA-11产率更高、血液清除更快.
作者:崔璨;邵国强;徐志红;臧士明;罗瑞;姚晓晨;王俊;贾瑞鹏;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6-18F-Py-AMD3465,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并进行荷瘤裸鼠的microPET/CT显像.方法 通过18F直接标记AMD3465的季铵盐前体,经亲核、水解、中和3步反应得到6-18F-Py-AMD3465,产物经HPLC分离纯化,测定其标记率和放化纯.取正常小鼠15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6-18F-Py-AMD3465各5.55 MBq,于注射后5、20、40、60、120 min各处死小鼠3只,取组织测质量及放射性计数,计算放射性摄取值(%ID/g).将示踪剂注入A549荷瘤裸鼠体内,进行microPET/CT显像.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成功制备6-18F-Py-AMD3465,合成时间约为60 min,标记率为(9.0±2.0)%,放化纯>98%.正常小鼠静脉注射6-18F-Py-AMD3465后,其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肾、膀胱,说明主要经过肾排泄.荷瘤裸鼠的体内分布情况与正常小鼠类似,40 min时的肿瘤/肌肉比值为5.0,但肿瘤部位的放射性摄取值[(8.05±0.35) %ID/g]低于正常肺组织的(9.33±0.66) %ID/g(t=5.26,P<0.05).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6-18F-Py-AMD3465在荷瘤裸鼠体内仍然在肾、膀胱处存在高摄取,而肿瘤摄取值在45 min时达到大(SUV 0.67).结论 6-18F-Py-AMD3465合成简单,制备方便.但其在肺癌中的摄取比正常肺组织低,将其直接用于肺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刘楠;尤强;冯悦;万强;陈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明确诊断及尽早行外科手术等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1-2].99 Tcm-MIBI是一种亲脂性阳离子物质,已被有效地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并得到临床广泛认可[3].99Tcm-3P4-RGD2是一种与整合素αvβ3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含有RGD三肽序列的新型环状二聚体显像剂,其在诊断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及恶性脑胶质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4-6].笔者比较了99 Tcm-3P4-RGD2及99Tcm-MIBI SPECT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马庆杰;陈滨;高识;纪铁凤;温强;宋研;朱雷;续哲莉;柳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18F-FDG PET/CT研究PD认知功能障碍(PD-CI)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分析PD-CI的进展过程及认知功能变化与脑代谢显像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37~77岁)原发性PD患者,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PD-NC)组(MOCA评分>26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组(MOCA评分21~26分)和痴呆(PDD)组(MOCA分<21分),同时以12名(男7名,女5名,年龄40~76岁)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NC)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受检者按体质量静脉注射5.55 MBq/kg的18F-FDG后行PET/CT显像,采用MIMneuro软件分析图像,比较各组间脑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差异和相关性.采用Pearson和S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间相关性.结果 (1)PD各组与NC组比较:PDD组与NC组相比出现广泛皮质代谢减低;PD-MCI组与NC组相比在枕叶、顶叶等后部皮质出现代谢减低,额叶、颞叶也有部分区域代谢减低;PD-NC组与NC组相比脑代谢未见明显减低.(2)PD各组间脑代谢比较:相比于PD-NC组,PDD组在枕叶广泛皮质、颞叶、部分顶叶及后扣带回出现代谢减低;相比于PD-MCI组,PDD组在后部皮质中的枕叶、颞叶和顶叶出现代谢减低;相比于PD-NC组,PD-MCI组在右侧缘上回及左侧海马旁回出现代谢减低.(3) PD-CI患者脑代谢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与视觉皮质区、角回、顶上小叶代谢均成正相关(r=0.535、0.443和0.395,均P<0.05),延迟回忆与颞横回代谢成正相关(r=0.337,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客观反映PD-CI的进展过程,由其测得的脑代谢改变同MOCA量表的评估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浦兰兰;解敬慧;冯洪波;刘美辰;张延军;梁战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男,22岁,主因进行性肢端肥大6年、双膝关节疼痛1年余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末端进行性增粗增大,伴有皮肤增厚,面容改变,额纹增大增深.4年前曾就诊外院,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不明显.1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蹲下、起立等体位改变时双膝关节疼痛加重.患者不规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欠佳.既往体健,否认肺癌等恶性病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孕期无用药史、顺产,其兄面容及四肢末端改变与患者相似.
作者:解朋;黄建敏;张芳;刘晓梅;傅鹏;高建青;景建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68Ga-DOTA-环RGD(cRGD),评价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并进行荷肺腺癌裸鼠的靶向显像.方法 以HEPES为缓冲体系(pH值5.0),水浴合成68Ga-DOTA-cRGD.采用HPLC法测定其标记率及放化纯,观察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建立荷A549肺腺癌裸鼠模型,并行68 Ga-DOTA-cRGD microPET显像,勾画ROI,计算T/NT比值.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αvβ3表达水平.结果 68Ga-DOTA-cRGD的标记率为(97.8±0.1)%,标记后2h其放化纯仍高达95%.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显示,该标记化合物血液清除迅速,5和120 min血液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1.65±0.85) %ID/g和(0.06±0.02) %ID/g,主要经肾脏排泄,肝、胃和肠道摄取较少.荷肺腺癌裸鼠microPET显像可见肿瘤部位有放射性浓聚影,注射68Ga-DOTA-cRGD后60 min的T/NT比值高达5.93±0.43.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均提示,肺腺癌瘤组织中有αvβ3表达.结论 68 Ga-DOTA-cRGD的标记率和放化纯高,体外稳定性好,生物分布特性良好,对αvβ3阳性肺腺癌具有较好的靶向诊断性.
作者:王龙;唐军;刘增礼;王峰;黄洪波;姚晓晨;邱樊;立彦;黄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男,58岁,因“发现肝硬化3年余,呕血伴昏迷20d”入院.患者乙肝病史多年,3年前因肝硬化行脾脏切除,1年前曾因“肝性脑病”昏迷入院,20余天前自行停服抗病毒药物,2d后出现意识不清伴呕血,再次入院,门诊以“肝性脑病”收住院.住院期间查腹部增强CT:肝脏多结节灶,首先考虑肝癌;肝硬化,脾缺如,腹腔积液;胸部螺旋CT平扫:左下肺感染性病变,两侧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括号中为正常参考值):AFP 11.1(0.0~20.0) μg/L,CEA 7.0(0.0~5.0) μg/L,CA125 403.4(0.0~35.0) kU/L,铁蛋白1 505.3(7.0~323.0) μg/L;白细胞计数4.2× 109/L[(4.0~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6.3% (50.0% ~ 70.0%),单核细胞百分比22.9%(3%~10%).为明确肝内病变性质及评估全身情况行18 F-FDGPET/CT(德国Siemens Biograph16)检查,结果示:肝硬化,肝右叶膈顶团片状FDG代谢增高灶,大小约2.9 cm×3.6 cm,SUVmax约3.4;右肺中叶结节状FDG代谢增高灶,延迟3h、4.5h显像FDG代谢仍增高,常规显像(注药后1h)及2次延迟显像的SUVmax分别约23.4、23.2和24.1,CT上相应部位未见异常密度影(图1);PET/CT诊断:肝癌(高中分化可能);右肺中叶结节状FDG代谢增高灶,延迟3h、4.5 h显像FDG代谢仍增高,建议结合CT增强密切随访.
作者:林丽莉;王国林;董孟杰;孙美龄;刘侃峰;赵欣;王华涛;赵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并鉴定正电子显像剂18F-5-氟-N-[2-(二乙氨基)乙基]吡啶甲酰胺(18F-5-FPN),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其特异性靶向恶性黑色素瘤的能力.方法 合成标记前体5-溴-N-[2-(二乙胺基)乙基]吡啶甲酰胺,对其进行紫外光谱(UV)、核磁谱(NMR)和质谱等结构表征.利用FX-XN合成模块,经亲核取代反应由前体制得产物18F-5-FPN,然后通过HPLC对产物进行纯化及鉴定.用产生黑色素的B16F10细胞和不产生黑色素的A375m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摄取实验,用2种细胞各自对应的荷瘤鼠进行PET静态显像,观察8F-5-FPN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UV、NMR和质谱等结构表征确定了标记前体的结构.18F-5-FPN的标记率为5% ~ 8%,比活度为100~120 GBq/ μmol,放化纯>95%.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显示,B16F10细胞对18F-5-FPN的摄取率[(9.80±0.46)%、(10.34±0.32)%和(7.27±0.26)%]在30、60和120 min均明显高于A375m细胞[(1.36±0.14)%、(1.75±0.12)%和(1.54±0.09)%;t=30.3、46.8和38.4,均P<0.05],2种细胞均在60 min时达高细胞摄取率.PET静态显像示,B16F10荷瘤鼠肿瘤部位有明显放射性浓聚,1h放射性摄取值为(18.20±3.21) %ID/g,T/B比值为19.17±10.03;而A375m荷瘤鼠肿瘤部位未见放射性浓聚.生物分布结果显示,18F-5-FPN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快速排泄.结论 18F-5-FPN具备特异性靶向黑色素的能力,具有体内清除快、T/B比值高等特点,可作为无创性分子探针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显像.
作者:冯洪燕;兰晓莉;夏晓天;柳轻瑶;肖莉;孙开旭;张永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18 F-FDG PET/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有椎体溶骨性或混合性骨质破坏的125例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男70例,女55例,平均年龄44.3岁,其中研究组(脊柱结核)32例,50个病灶,对照组(其他疾病)93例,150个病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逐步向前LR法,筛选出对诊断脊柱结核有统计学意义的PET/CT征象,并计算这些征象及其组合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脊柱结核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优势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椎旁“冷脓肿”(优势比20.790)、存在放射性“冷区”(10.528)、椎间盘病变(5.394)、连续椎体受累(3.493),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22.0% (11/50)、99.3%(149/150),70.0% (35/50)、90.0%(135/150),82.0% (41/50)、83.0%(125/150),82.0%(41/50)、78.0%(117/150).脊柱结核多出现2种及以上的征象,“连续椎体受累+椎间盘病变”多见,其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0% (39/50)和88.7%(133/150),“连续椎体受累+椎间盘病变+存在放射性‘冷区’”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8.0% (29/50)和96.0% (144/150),4种征象同时出现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4.0% (7/50)和100%(150/150).结论 回归分析表明,18F-FDG PET/CT诊断脊柱结核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为:椎旁“冷脓肿”、存在放射性“冷区”、椎间盘病变、连续椎体受累,多数征象及其组合对诊断脊柱结核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作者:郑劲松;马莉;付正;李现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CA19-9是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对于既往无肿瘤病史的患者,如果血清CA19-9升高则需考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需要临床进一步检查来判定是否确有恶性病灶.PET/CT显像是目前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之一,具有全身性探查恶性肿瘤的能力.为了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血清CA19-9升高者中筛查恶性肿瘤的价值,笔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东栋;楼岑;牟达;孙达;于军;任春玲;李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地与肿瘤相关抗原结合,以该药物为基础的RIT和RII用于肿瘤治疗和诊断,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多的RIT和RII相关药物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笔者对目前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曾永龙;邓启民;刘媛媛;王邦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使用不同方法对2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和评估.方法 以临床样本批内CV(CVW%)、批间CV(CVB%)、偏倚不确定度(CVbias%)和校准不确定度(CVcal%)为分量,选择4种合成方法对美国Abbott公司的Architect i2000SH检测系统和美国Backman 公司的DXI800检测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第1种方法以CVW%、CVB%和CVBias%为分量合成U1%,第2种方法以CCB%、CVcal%为分量合成U2%,第3种方法以CVW%、CVB%和CVcal%为分量合成U3%,第4种方法以CVW%、CVB%、CVBias%和CVcal%为分量合成U4%.采用Pearson和Spearman 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Architect i2000SR检测系统,U1%、U2%、U3%和U4%均相关(r=0.727~0.988,均P<0.05),U3%与U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6.88,P<0.05),U4%与U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6.21,P<0.05);其检测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与CVW%、CVB%、CVBias%和CVcal%均有良好的相关性.按同样方法评估DXI800系统,U1%、U2%、U3%和U4%均相关(r=0.608~ 0.975,均P<0.05),U3%与U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1.33,P>0.05),U4%与U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1.04,P>0.05);其检测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与CVW%、GVB%和CVBias%分量相关(rs=0.653~0.912,均P<0.05),而与CVcal%无相关性(rs=0.548,P>0.05).结论 对于Architect i2000SR检测系统,宜使用第4种方法合成不确定度,对于DXI800检测系统使用第1种方法合成不确定度更为合适;根据不同分量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大小,可以通过降低不精密度和偏倚,为相关检测工作的质量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魏衍财;石燕;李淑湘;朱晨露;朱耿超;杨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NHL和广泛淋巴结转移癌(WLNMC) 18F-FDG PET/CT显像中的淋巴结影像特征,以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0例NHL患者(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岁)和42例WLNMC肿瘤患者(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岁)的18F-FDG PET/CT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采用x2检验分析2组患者淋巴结分布、密度、形态的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间淋巴结大小和SUVmax的差异.结果 (1)NHL淋巴结以肾形为主(47.2%,142/301),WLNMC淋巴结以类圆形为主(47.6%,140/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61,P<0.05).(2) NHL淋巴结密度多均匀无坏死(51.8%,156/301),WLNMC淋巴结多密度不均(20.4%,60/294)或合并坏死(32.3%,9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66,P<0.05).(3) NHL组和WLNMC组淋巴结互相融合分别占30.6%(92/301)和36.1%(106/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9,P>0.05);NHL组和WLNMC组边缘清晰淋巴结分别占28.2%(85/301)和19.4%(57/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3,P<0.05).(4) NHL组和WLNMC组对称分布淋巴结分别占52.5%(158/301)和42.2%(124/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7,P<0.05).(5) NHL组和WLNMC组淋巴结大小分别为(2.08±0.65) cm与(1.97±0.81)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6,P>0.05).(6) NHL组和WLNMC组淋巴结SUVmax分别为9.02±3.97和6.9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70,P<0.05).结论 在18F-FDG PET/CT影像上,NHL和WLNMC的淋巴结在形态、分布、密度及代谢等特征上有一定差异,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青青;王振光;王楠;于明明;李大成;刘思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8F-FDG PET/CT在甲状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初仅局限于血清Tg或TgAb升高而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DTC患者的再分期.随着18F-FDG PET/CT临床应用的普及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其在甲状腺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范围也明显拓宽.笔者主要就18 F-FDG PET/CT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武凤玉;王振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 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和代谢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病理证实为SPTP的16例患者(男3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6岁)PET/CT及临床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密度及代谢特征,测量病灶大小、SUVmax;对10例行双时相显像患者的早期SUVmax与延迟SUVmax进行配对t检验,并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 16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外生性生长,边界较清楚.肿瘤长径1.2~ 10.4(4.0±2.7) cm,短径1.0~8.6(3.3±2.2) cm.4例实性病灶中,2例为均匀高代谢灶,1例不均匀高代谢灶,1例FDG摄取与正常胰腺实质相仿;12例囊实性病灶表现为不均匀高代谢区(内见代谢明显增高壁结节)与不规则轻度代谢和(或)摄取缺损区混杂,缺损区可位于肿瘤中心或边缘.16例患者SUVmax为7.3±6.8(2.4~29.1);10例双时相显像患者早期SUVmax为6.0±3.4(2.4~14.1),延迟SUVmax为6.4±3.2(2.3~ 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8,P>0.05);RI为6.9%(-4.2%,13.6%).16例中5例病灶侵犯胰管或胰周器官,对应病灶SUVmax为6.7±4.1(3.4~13.1),无侵犯病灶的SUVmax为4.4(2.6,7.6).结论 SPTP多表现为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向胰腺外突出且伴有钙化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病灶代谢特征多样,实性部分FDG多为高摄取,延迟显像后FDG摄取无明显变化.
作者:蒯玉娴;张建;贾国荣;余仲飞;杨剑;汪建华;王玉涛;崔斌;左长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合成N端标记新型肿瘤亚氨基酸类PET显像剂N-(2-18F-氟丙酰基)-L-谷氨酰胺(18F-FPGLN),并进行正常小鼠及荷PC-3前列腺癌裸鼠体内生物学分布研究.方法 首先在18F多功能合成仪中合成辅基2-18F-氟丙酸对-硝基苯酯(18F-NFP),18F-NFP经半制备HPLC纯化后,与L-谷氨酰胺叔丁酯耦联,生成18F-FPGLN叔丁酯,再经HCI水解,NaOH中和后得到18F-FPGLN.分别在正常昆明小鼠及荷PC-3前列腺癌裸鼠体内进行生物学分布研究.结果 经多步反应,成功制成18F-FPGLN示踪剂,其未衰减校正放化产率为10%~ 15%,放化纯大于96%,总放化合成时间约为130 min.昆明小鼠体内生物分布表明,18F-FPGLN主要经肾脏代谢,5、120 min时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35.0±1.2)和(1.5±0.3) %ID/g.肝、肺、心、小肠等器官放射性摄取相对较低,胰、肌肉、脾、胃、脑放射性摄取很少,其中脑放射性摄取低,30 min时仅为(1.5±0.3) %ID/g.荷PC-3前列腺癌裸鼠生物分布结果表明,静脉注射18F-FPGLN后60 min,肿瘤对18F-FPGLN的摄取明显高于肌肉组织,肿瘤/肌肉比值为2.07.结论 成功制备了具备良好药代动力学特性的18F-FPGLN,为后续肿瘤PET显像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唐彩华;唐刚华;高思远;刘少玉;文富华;聂大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