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程慧琳

关键词:PTCA术, 拔管综合征, 护理
摘要:为探讨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对40例行PTCA术病人拔管后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拔管综合征8例(占20%).分析其原因,其中精神过度紧张及疼痛的3例,低血容量2例,空腔脏器剧烈扩张和回缩2例,穿刺部位有血肿1例.强调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而准确的局部麻醉,补充血容量,提高心率,及时有效地维持有效循环,预防胃肠道及膀胱剧烈扩张和回缩,以及预防穿刺部位血肿等措施,能降低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率.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满足老年患者情感需求的护理新模式

    在医学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拓展了护理工作的范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其安全的需要始终被列为对老年患者护理的重中之重而倍受关注,实际上没有完全脱离生物医学模式功能制护理的框架,我认为老年患者情感需求的满足,恰恰是维护其健康极为重要的环节,那么作为一个当代新型护士应该认认真真地去深入了解认识老年患者的情感需求,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邓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奥扎格雷钠、心血通合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甚至心性死亡.我们采用奥扎格雷钠及心血通注射液合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2例,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崇杰;李冬梅;单桂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氰咪胍致阳萎1例

    我院于2000年4月5日因静滴甲氰咪胍致阳萎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花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都可喜辅助治疗大脑冠状循环危象型心肌梗塞疗效观察

    大脑冠状循环危象型心肌梗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死率高[1],作者应用都可喜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大望;高素梅;王秀丽;崔皓;张富生;史亮;孙艳霞;孙永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布加氏综合征的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是由于各种病因造成的肝静脉回流受阻,肝窦状隙血管压力升高,阻塞了肝静脉血的流出道,导致了门静脉压升高,在临床上表现为肝肿大、腹水等一系列门脉高压症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孙明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剖宫产中合并输卵管系膜囊肿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输卵管系膜囊肿在妇产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但是在剖宫术中发现的输卵管系膜囊肿较为少见,组织学特点显示胚胎残余性囊肿(午非管囊肿).笔者利用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并做了免疫组织化学雌、孕激素受体的观察.

    作者:杨广英;张穗;李军;孙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抽血,可减少穿刺次数,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痛苦小,并发症少,尤其像急性心肌梗塞等急症病人,多通道连续输液、采血更有意义,可以做到抢救及时、用药方便,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病人沟通,符合整体护理的要求.

    作者:朱小芳;畅晓艳;石志君;邢强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应用库存血方法探讨

    由于国家对采血的规定,基层医院很难用到新鲜血液制品,为了了解库存血的存放时间与其内胆碱酯酶的关系,我们对所输库存血的胆碱酯酶进行了测定.

    作者:张淑珍;李俊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围麻醉期护理体会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中深受欢迎,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完善,麻醉作用弹性大,能够满足手术时间延长和术后和术后镇痛需要等优点.

    作者:尚翠萍;李作菊;朱平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钢针张力带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

    我院于1994年4月~2001年10月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共21例,经6~18个月随访,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现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已有报道,并已取得较好疗效,但不同剂量LMWH治疗UA的疗效观察尚未见报道.近五年来,我院应用两种不同剂量LMWH治疗UA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为探讨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对40例行PTCA术病人拔管后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拔管综合征8例(占20%).分析其原因,其中精神过度紧张及疼痛的3例,低血容量2例,空腔脏器剧烈扩张和回缩2例,穿刺部位有血肿1例.强调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而准确的局部麻醉,补充血容量,提高心率,及时有效地维持有效循环,预防胃肠道及膀胱剧烈扩张和回缩,以及预防穿刺部位血肿等措施,能降低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程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三种不同静脉全麻药在妊高征子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妊高症子痫病人多合并重要器官损害,并发症多,因此围麻醉管理对母婴安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硬膜外麻醉下围术期不同静脉全麻药辅助麻醉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岳志香;张社会;汪庆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迁延性腹泻患儿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的临床分析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特别是慢性迁延性腹泻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常危及患儿的生命.人体需要14种必需微量元素如锌、铁、钙、铜等.

    作者:王胜辉;王松侠;谢贵阳;李传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鼻腔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疼痛是机体防御性机能反应.其疼痛的性质、程度和特点往往可反映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缓急,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疼痛既是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工作中常遇见的症状.

    作者:曹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对老年人肺炎的疗效.方法:经X线确诊的老年人肺炎共220例,分为两组,每组110例,一组给予氧氟沙星0.4g静滴,每日一次;另一组给予先锋霉素Ⅴ5.0g静滴,每日一次,疗程均为7~10天,于第4~10天分别观察症状、X线片、体征好转情况.结果:氧氟沙星组的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及X线片体征好转率优于先锋霉素Ⅴ组,P<0.05.结论:氧氟沙星对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先锋霉素Ⅴ.

    作者:仇海兵;朱庭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联合用药高流量药氧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用全乐宁、爱喘乐、普米克联合高流量药氧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曼;胡臻华;李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超误诊阔韧带肿瘤为子宫肌瘤1例

    我院于2002年2月18日因B超误诊阔韧带肿瘤为子宫肌瘤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6岁.闭经6年,半年前偶然触及下腹部一包块,近来有下坠、便秘感,且时有腹痛,曾在当地卫生院抗炎治疗无效.于2002年2月18日来我院体检.

    作者:苏连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临床分析

    我们将2000年1月~200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咳嗽持续1个月以上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平喘药物和抗过敏药物试验性治疗.其中30例治疗有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毓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Fibrinogen bound sialicacid,FSA)是纤维蛋白原多肽链N-末端糖链上边缘的成份.它的变化是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F和ADF诊断和分类的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1].测定原理:与纤维蛋白原(Fbg)结合的唾液酸(SA)经硫酸铵作用,与Fbg一起沉淀,在沸水浴中酸化水解,SA由结合型变成游离型.再经过碘酸氧化裂解成β-甲酰丙酮酸,后与硫代巴比妥酸(TBA)缩合成桃红色化合物,以唾液酸的含量表示结果.

    作者:王传芳;刘昌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