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素心室显像相位分析检测甲亢患者心功能

韦智晓;李俊红;覃伟武;谭晓丹

关键词:核素心室显像, 相位分析, 检测, 甲亢患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性心脏病, 现报道如下, 心脏功能, 心肌收缩, 收缩功能, 协调性, 同步性
摘要:相位分析以心室各部位心肌收缩的同步性、协调性反映心脏的收缩功能.本研究总结了64例甲亢患者在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性心脏病前的核素心室显像相位分析结果,探讨甲亢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重视影像技术在肺栓塞诊治中的综合应用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居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栓塞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房、室的血栓所致者称肺血栓栓塞症(通常称肺栓塞),占绝大多数.愈来愈多的临床资料表明,肺栓塞不仅在西方国家常见,在我国,此病的漏诊率、误诊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

    作者:何作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异常灌注评分法评价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效果的价值

    目的 分析异常灌注评分法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为急性PTE的患者46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行肺灌注显像,2位核医学科医师分别对肺灌注显像图进行定性分析,随后采用异常灌注评分法和Parker创建的肺段评分法进行肺灌注显像结果判读,比较两者在判读结果方面的一致性及其相关性,并比较2种方法所示的治疗后灌注改善率.结果 2位医师对左肺灌注结果判读的一致性为100%(Kappa值为1.0),对右肺灌注结果判读的一致性为91.3%(Kappa值为0.69).治疗前后2种灌注评分结果均有较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57和0.665,P均<0.001).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通过2种评分方法所计算的联合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0和0.771,P均<0.001).肺灌注改善率在2种评分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P=0.128).结论 异常灌注评分法判读简单,是评价PTE治疗效果的较好方法.

    作者:杨媛华;王铁;许晓岩;王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前列腺病变患者45例,按体重静脉注射7.4 MBq/kg 11C-胆碱5 min后行仰卧位盆腔PET/CT显像,可疑转移患者行全身显像.测量前列腺病灶(靶)及肌肉(非靶)组织的高标准摄取值(SUVmax),并计算其比值(P/M).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前列腺良性病变27例,前列腺癌18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P/M比值间差异有显著性(1.87±1.21与4.02±1.88,t=2.07,P<0.01).以P/M比值>2.32为标准,11C-胆碱PET/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性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92.31%.结论 11C-胆碱PET/CT显像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P/M比值比SUV能更好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作者:李昕;王慕文;刘庆伟;朱仁娟;刘理慧;袁宪顺;姚树展;刘松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核素输卵管显像对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功能的诊断价值

    目的 用核素输卵管显像(RNHS)研究输卵管功能正常及异常判断标准,分析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功能受损程度差异.方法 对29例正常对照及126例怀疑输卵管原因的不孕症女性患者,进行改良的RNHS.结果 正常对照组通过子宫腔小剂量分次注入显像剂动态观察,卵巢部位显影的时间为(4.0±2.7)s;宫腔内潴留液较多者,卵巢部位显影时间延迟为(18.0±1.2)s.结合加压注射显像剂第2次动态显像对试验组126例252条输卵管研究分析,将输卵管功能受损情况分为6类.而对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显示输卵管机械性通畅的不孕症患者,RNHS结果显示输卵管功能受损的阳性率为70.5%.原发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功能轻度受损20.3%,重度受损11.9%;继发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功能轻度受损14.9%,重度受损17.9%.结论 改良的RNHS对输卵管功能受损程度及通畅性的判断具有价值.

    作者:刘志翔;任春娥;李广宙;李志刚;李琰珉;姜爱芳;董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及雌二醇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测定乳腺癌患者血清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及雌二醇(E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测定5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Lp、E2和sLR水平,并同步测量体重指数(BMI),与20例良性乳腺疾病和2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Lp、BMI和E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分别<0.01、<0.05),sL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Lp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47.27%(26/55例)、特异性为92.50%(37/40例);E2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43.64%(24/55例)、特异性为97.50%(39/40例),而2项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69.09%(38/55例)、特异性为92.50%(37/40例).结论 乳腺癌患者Lp和E2呈过表达现象.测定血清Lp、sLR及E2水平对研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和探讨其与肥胖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钧铭;姜东林;薛敏;胡绍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泪道放射性探针制备及其剂量学分布

    目的 制备泪道放射性探针并探讨其近距离照射治疗的有效剂量范围及安全性.方法 125I粒子内置热塑管中制成泪道放射性探针,对其进行温度、压力、浸泡、冲击试验,应用热释光法测量其在体模及蜡模中的剂量学分布.结果 泪道放射性探针温度、压力、浸泡实验结果示探针无变形,表面放射性污染<185 Bq.冲击实验结果示探针压扁变形,但表面放射性污染<185 Bq.在蜡模及人体等效模型中剂量学测量结果示:在1~12 mm范围内,与探针距离每增加1 mm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2~40 mm范围内,相邻测量组间的吸收剂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泪道放射性探针近距离照射治疗,在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同时,泪道狭窄处组织可获得有效治疗剂量,其有望成为治疗泪道再狭窄的新方法.

    作者:高识;马庆杰;崔衢;郝继龙;谷树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浆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笔者通过测定对照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水平,探讨脂联素和TNF-α在2型DM中可能起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作者:柳江燕;陈雪红;胡金贵;王正江;马冬梅;鲁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31I-2F7抗体在荷小细胞肺癌裸鼠体内分布及其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131I-2F7抗体对荷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在裸鼠体内的分布、靶向性和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氯胺T法制备131I-2F7抗体,制备荷H128小细胞肺癌BALB/c裸鼠模型,15只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2F7抗体7.4 MBq,分别在不同时间测量肿瘤组织及各器官的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将2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①生理盐水对照组,②单纯2F7抗体治疗组,③单纯131I治疗组和④131I-2F7抗体治疗组.尾静脉注射相应试剂后观察24 d,比较肿瘤的体积、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 给药36 h肿瘤组织的放射性强,为(6.45±0.33)%ID/g,此时肿瘤/血液放射性比值为2.63,肿瘤/肝放射性比值为4.13.给药24 d后,肿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为①组:(3.431±0.667)cm3,(6.441±1.234)g;②组:(2.964±0.263)cm3,(5.876±0.620)g;③组:(2.674±0.897)cm3,(5.689±1.605)g;④组:(0.746±0.153)cm3,(1.602±0.194)g.131I-2F7抗体治疗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131I-2F7抗体能有效抑制裸鼠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对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黎;李少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再分化治疗的研究现状

    甲状腺癌虽仅占人类全部恶性肿瘤的1%,但在内分泌系统中是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目前甲状腺癌的人群发病率为1/20万~1/30万,2003年美国新增甲状腺癌患者约22 000例,其中男性约5700例,女性约16 300例[1].甲状腺癌通常有4种病理类型:乳头状癌(占70%~75%)、滤泡状癌(占15%~20%)、未分化癌(占3%~5%)、髓样癌(占1%~3%).前2种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总体分化良好,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多数DTC恶性程度不高,病程缓慢,即便出现局部转移,也可通过手术、131I内照射、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控制病情甚至痊愈.未分化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髓样癌源于滤泡旁C细胞,多数病例的临床进展较快,手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罗琼;陆汉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肺通气/灌注(V/Q)显像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肺栓塞(PE)发病情况,并与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85例DVT患者进行肺通气(Technegas)/99Tcm-聚合白蛋白(MAA)灌注显像和X线胸片检查,其中13例同期进行肺CTA或MRA检查.根据PIOPED诊断标准(1995年修正版),综合分析肺V/Q显像和X线胸片结果,划分为PE高、中、低、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5类,并以低、中和高度PE可能性者为阳性,极低可能性和正常者为阴性.结果 85例患者中,PE高度可能性34.1%,中度可能性8.2%,低度可能性7.1%,极低度可能性1.2%,正常49.4%,共计阳性率49.4%,阴性率50.6%.13例同期进行CTA或MRA检查的患者中,3例V/Q显像和CTA或MRA发现病灶数量和范围一致,10例不一致.肺动脉部分栓塞时,由于血流可通过,肺组织灌注可能正常,V/Q显像往往不能发现病变血管.而外周肺段、亚分段较小肺动脉栓塞时,CTA或MRA容易漏诊.结论 V/Q显像可以提供优良、准确的PE诊断结果,CTA检查与其可优势互补.

    作者:李蓓蕾;陈绍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结节病18F-FDG PET/CT显像误诊为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48岁,1年前发现左颈部淋巴结增大,服用羟氨苄青霉素后缩小.6个月前发现双侧颈部、腋窝淋巴结进行性增大,无其他不适.体格检查:颈部增大淋巴结质软、活动、无压痛,局部皮肤色泽、温度无异常.为明确诊断行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图1,2)示双侧颈部及腋窝多发增大淋巴结,边界清楚,代谢明显增高,标准摄取值(SUV)约15,考虑为淋巴瘤.腋窝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示肉芽肿病变,诊断为结节病.

    作者:张悦;高硕;李祖贵;李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99Tcm-MIBI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价值

    目的 研究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显像(G-MPI)判断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76例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3~12个月行负荷和静息G-MPI,随后2周内行冠脉造影(CAG),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在76例患者共107支行支架术的冠脉中,随访CAG示27例(35.5%)共32支(29.9%)冠脉出现再狭窄.②按经治疗冠脉数计算,G-MPI诊断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4%、90.7%和88.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4%、93.2%.③G-MPI诊断再狭窄的灵敏度略好于非门控心肌显像(NG-MPI),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84.4%与78.1%,χ2=0.41,P=0.522);G-MPI诊断再狭窄的特异性明显优于NG-MPI(90.7%与78.7%,χ2=4.16,P=0.041).结论 G-MPI诊断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准确、无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建林;李殿富;程旭;李建华;徐兆强;曹克将;黄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ET/CT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方法学建立和应用

    目的 探讨用PET/CT制定生物靶区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可行性,并判断放疗疗效.方法 用Siemens Biograph Sensation 16型PET/CT仪和Varian clinical 600c和Nomos Peacock系统放疗计划系统(TPS)进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设计研究.64例肿瘤患者,根据不同放疗部位制作放疗体模,应用激光线和自行制作的3个金属点源进行定位,将采集的PET/CT图像通过光盘存储,送至TPS进行治疗计划制定,由放疗物理师和医师根据PET和CT资料应用计划系统的图像融合软件,使图像达到融合标准后制定放疗计划靶区.治疗期间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及早期放射反应,放疗结束后3个月再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建立了PET/CT和Peacock适形调强放疗系统实用融合图像方法学;64例受试患者中25例(39.0%)治疗计划通过PET/CT显像发生了改变,其中20例计划靶区体积(PTV)范围增加(20/64例,31.2%),5例(5/64例,7.8%)PTV范围减小;64例患者经过PET/CT技术定位放射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建立在适形调强放疗系统的PET/CT融合图像方法学是完成治疗的首要问题,该方法的应用将提高制定生物靶区体积的精确性.

    作者:管一晖;左传涛;赵军;陈香;华逢春;黄喆慜;盛晓芳;汪洋;孙蕾;薛方平;林祥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随访川崎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笔者通过对川崎病恢复期患儿行心肌灌注显像,结合运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恢复期后心肌缺血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长德;张玉娟;陈绍亮;曾纪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99Tcm-DTPA直接肠道灌注检测肠胆反流

    目的 探讨用放射性核素检查判断T型管引流术后患者是否存在肠胆反流及其与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胆道术后留有T型管患者78例,用99Tcm-DTPA判断是否存在肠胆反流,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反流组及对照组,随机选取53例用胆道镜测量患者的十二指肠压(DP)、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收缩波幅(SOCA)、收缩频率(SOF)、收缩间期(SOD)及胆总管压(CBDP).结果 78例患者中,有28例检测到十二指肠胆道反流(35.9%),反流组SOBP、SOCA、CBDP[分别为(-2.48±7.85)、(32.63±25.22)和(-1.34±5.18)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65±10.88)、(91.54±63.21)和(6.38±7.26)mm Hg,P<0.001].结论 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不良与肠胆反流的发生密不可分.

    作者:吴硕东;张振海;孙韶龙;金俊哲;王伟;石刚;苏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99Tcm-MAA肺灌注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疗效

    目的 应用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PTH)疗效,并与电子束CT(EBCT)进行对比.方法 9例CPTH患者,于手术前、术后早期(6~30 d)和术后远期(6~12个月)分别进行肺灌注显像,对图像进行逐个肺段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肺血流灌注的变化,并与EBCT进行逐个肺段的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99个肺段显示灌注异常,术后早期42个(42.4%)恢复正常,28个(28.3%)部分改善;术后远期完全恢复的肺段为69.7%(69/99个).术前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平均为(60.8±6.5)%,术后早期下降为(46.1±11.8)%(P<0.01);术后远期进一步下降为(13.3±13.5)%(P<0.01).按肺段统计,手术前后肺灌注显像与EBCT结果均符合为60.3%.结论 99Tcm-MAA肺灌注显像是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疗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纬;史蓉芳;刘秀杰;吴清玉;潘世伟;宋云虎;何作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ET/CT临床应用优化选择的思考

    PET/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昂贵的检查,但其在某些疾病尤其是肿瘤早期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已得到公认,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已成为临床上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屈婉莹;郑建国;林嘉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医学成像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同步辐射技术用于医学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的空间相干性、准直性、高亮度等特性进行成像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4W1A束线上,使用衍射增强技术(DEI)对肝、肾等组织进行成像,部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使用白光技术对大鼠冠状动脉进行成像.2种技术的分辨率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结果 成像结果均具有较高的衬度和分辨率,显微放大法获得的分辨率为微米量级.通过白光技术获得的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图像可显示到二级分支结构,部分可达三级结构.结论 DEI和白光技术等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可显示弱吸收组织及血管等微细结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彭屹峰;陈绍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肺栓塞疗效的评价

    目的 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观察肺栓塞(PE)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对65例抗凝和溶栓治疗的PE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给予99Tcm气体37~74 MBq和99Tcm-聚合白蛋白(MAA)148~185 MBq后行8个体位V/Q显像;并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多次重复V/Q显像.结果 44例PE患者296个受损肺段,单纯抗凝治疗1年半内,V/Q显像显示106个肺段恢复正常(35.8%),69个受损肺段改善(23.3%),121个肺段无改善(40.9%).21例PE患者165个受损肺段,溶栓结合抗凝治疗后V/Q显像示有85个肺段恢复正常(51.5%),有29个肺段改善(17.6%),有51个肺段无改善(30.9%).其中在PE发病7 d内治疗效果佳,单纯抗凝治疗7 d与14 d疗效之间比较及溶栓结合抗凝治疗7 d与14 d疗效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9和56.31,P<0.05和<0.01).结论 V/Q显像能较好地评价PE抗凝和溶栓治疗效果.

    作者:左书耀;马超;王叙馥;王国明;张勤;武凤玉;田志远;咸雨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核素心室显像相位分析检测甲亢患者心功能

    相位分析以心室各部位心肌收缩的同步性、协调性反映心脏的收缩功能.本研究总结了64例甲亢患者在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性心脏病前的核素心室显像相位分析结果,探讨甲亢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智晓;李俊红;覃伟武;谭晓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