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钟祥市2008~2009年居民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郑红

关键词:钟祥市, 居民, 食用加碘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 消除碘缺乏病, 地方性克汀病, 碘营养状况, 中国政府, 智力发育, 有效途径, 微量元素, 人民群众, 大脑发育, 持续改善, 补碘措施, 婴幼儿, 碘元素, 智商, 体重, 疾病
摘要:碘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碘元素缺乏,不仅能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等疾病,还会影响婴幼儿大脑发育、智力发育以及后期的智商[1].长期坚持食用加碘盐的补碘措施是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碘营养状况的唯一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国政府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申请医保补助人员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描述大连市2004年申请企业医疗保险补助人员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慢性病防控及医疗保险补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大连市2004年申请企业医疗保险补助的检诊合格人群中,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3 623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检查结果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49.4%,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病率为30.5%,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和脑卒中呈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肾病在低年龄组人群中患病率较高;高血压并发症男性较女性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女性较男性高.结论 高年龄组的患者应以预防和控制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和脑卒中为主.

    作者:邹飒枫;乔晶;唐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临床分析与心理护理

    铅(Pb)是常见的金属毒物,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Ph2O)并凝集为铅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引起机体多方面的损害.

    作者:毛晓慧;毕勇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2008年4月20日,郑州市某县一农户家因办婚宴发生食物中毒,先后有182人出现以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病例.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调查及病原学检测,确认该次中毒是由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病原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华;胡君平;岳改英;于旭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干预措施对促进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观念效果评价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很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随着各种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为比较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对艾滋病的干预效果,探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学校中对4种健康教育方法进行了效果比较.

    作者:童杨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荆州市2004~2008年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荆州市属湖沼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为了解2004年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以来急性血吸虫病(简称急血)流行特征和规律,对全市2004~2008年有急血152例个案卡和3起突发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付正银;彭孝武;赵耀升;袁梅枝;董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荆门市农村饮水监测结果与对策分析

    荆门市为省辖市,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水资源形成规律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废、污水大量排放和农村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等造成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并波及地下水.

    作者:张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神农架林区小学生及其母亲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为探索山区碘缺乏病重病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评价其效果,2008年4~9月参照<湖北省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神农架林区松柏镇、阳日镇和宋洛乡27个村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活动期间对部分五年级学生及其母亲进行了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雪平;向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生物检验专业实习指导方法初探

    武昌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每年都有指导高校学生实习的任务,实习时间一般是3个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岗位意识,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实验室工作要领,是每个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张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荆州市2005~2008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疫苗的不断开发和推广,疫苗预防接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由于疫苗种类和接种数量增加、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时有发生,AEFI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作者:刘恒武;侯清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荆门市2008年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率监测分析

    预防接种工作是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接种率是反映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接种率进行监测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1],进一步提高免疫预防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全天梅;解华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石市MSM人群行为特征与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指男性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者,包括男性同性恋、双性恋者和在特殊情境下发生同性性行为者[1].MSM人群是艾滋病侵害的主要人群,在2007年的5万新发感染者中MSM占12.2%[2],感染率达到1%~3%,个别地区甚至达到5%[1].

    作者:陈燕;熊馥;解瑞青;陈文胜;熊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悟县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现状调查

    为了掌握湖北省大悟县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工作现状,加强放射防护管理,保障放射诊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维护职业工作人员、就医者和公众的正当权益,大悟县卫生监督局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

    作者:丁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起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1],中毒食品以动物性食品多见[2-3].作者介绍的是一起由植物性食品引起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作者:陈普成;叶恒平;赵淑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用绩效管理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的提高

    为科学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旨在对地方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必将促进地方政府和机构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促进工作绩效不断提高.

    作者:刘家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四种大黄多糖体外抗轮状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4种大黄多糖(A、B、C、D)以及其配伍体外抗轮状病毒(RV)作用.方法 在体外用MTT法检测药物的毒性作用,从抗吸附、直接杀伤和抑制病毒增殖3方面检测4种大黄多糖抗RV的效果;并依中效原理,对大黄多糖A、C进行配伍,研究其体外抗病毒的作用,并探讨适配伍比例.结果 4种大黄多糖体外有预防RV感染和抑制病毒增殖作用.A、C以1:1配伍后,对病毒的直接杀伤的合用效应与合用指数关系:当fa为≤0.68时,CI≤1,两药作用相加或协同.对病毒的增殖抑制的合用效应与合用指数关系:当fa为≤0.57时,CI≤1,两药作用相加或协同.结论 4种大黄多糖体外具有较好地抗RV病毒作用,且大黄多糖A、C合用效果对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和抑制病毒增殖作用优于其单独使用.

    作者:卫飞;刘婧;杨占秋;李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湖北省2006~2008年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湖北省2006~2008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共报告腮腺炎32175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9.28/10万、15.22/10万、21.80/10万.0~14岁组占87.28%;春夏季发病占58.45%.结论 湖北省2006年及2008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

    作者:张发香;郑莉;李琼;蔡碧;孙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潜江市整合社会资源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潜江市属湖沼垸内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流行严重危害人(畜)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2005年以来,潜江市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特点,按照社会系统工程的要求,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卫生、国土、交通等社会资源,结合新农村、生态家园、农村能源、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及土地整治等社会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作者:王晶;熊元强;欧阳婧华;徐春梅;李义斌;孙华山;胡华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分析

    2008年8月3~4日,某学校发生了一起以不明原因发热、头痛、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判定为一起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有林;邓勇;周体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灰色关联与TOPSIS在评价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中的比较

    该文采用灰色关联法和TOPSIS分别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了这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指出各方法的主要优缺点.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湖南省东风公司卫生监督所1997~2004年各年度统计报表与各年度食品卫生工作总结[1].

    作者:曾胜蓝;何穗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探讨与建议

    目的 探索完善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的相关资料,将整个疫情进展过程划分为潜在、溯源、全人群和重点人群四个阶段,结合疾病三级预防措施,并以此阶段划分为基础,充分挖掘各阶段的疾病流行特征和防治特征,概括各国已采取各类防控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完善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结果 甲型H1N1流感各阶段具有不同流行病学和防治特征,为防治策略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初步提出相对合理的防治框架,并针对目前重点人群阶段提出若干具体措施.结论 我国及时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取得积极防治成果;疾病风险评估在防控策略调整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吉广;谭晓东;罗万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