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军;郑杭生;徐莲英;李江英
目的:研究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方法:按不同的pH值,对95%乙醇热提浸膏进行分段处理,柱色谱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绿黄堇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四氢巴马亭(Ⅰ),1,2,3,4-四氢-6-甲氧基-1-[4'-羟基苯基]甲基-7-异喹啉醇(Ⅱ),黄连碱(Ⅲ),巴马亭(Ⅳ).结论:4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赵东保;唐艳丽;汪汉卿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考察妇炎康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和优处方.方法:以分散均匀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妇炎康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妇炎康分散片各项指标[1]合格,溶出度测定表明本品溶出度较普通片快.结论:本法研制的妇炎康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体现了分散片的特点.
作者:陶华明;王隶书;程东岩;徐满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药单体化合物、有效部位、单味药和复方的口服缓释制剂均有研究报道,内容主要是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评价,也有制剂缓释作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以及药动学和药效毒理等方面的研究.随着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中药缓释制剂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亚军;郑杭生;徐莲英;李江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寻找鉴别黄芩的生长年限、区别野生及栽培黄芩的依据,为黄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性状组织学研究方法,对5个省(区)12个产地45个编号共87份不同生长年限的栽培和野生黄芩标本和7个省(区)共22份黄芩商品药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野生黄芩与一、二年生栽培品(商品多见)横切面观的导管排列方式不同.野生黄芩导管为切向排列;栽培一年生品为径向排列,二年生为团状排列.首次发现黄芩根中存在年轮结构.根据主根形状、色泽、栓皮、残留茎基和枯心等性状特征,以及导管的排列方式、木质部木栓细胞环、年轮等组织学特征可区别野生和栽培黄芩并判断其生长年限.结论:建立了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和栽培黄芩的性状组织学鉴别方法,并首次发现黄芩组织中可观察到年轮结构.
作者:杨冬野;蔡少青;王璇;杨文莲;谿忠人;山路诚一;难波恒雄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毛喉鞘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IR,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即14-deoxyco1eon U(1),demethylcryptojaponol(2),α-amyrin(3),白桦酸(4),α-雪松醇(5)和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鞘蕊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运用2D-NMR技术对其碳氢信号进行准确归属,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毛喉鞘蕊花中分离得到.
作者:许玲玲;吕洁;李伟佳;孔令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黄根Prismatomeris tetrandra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1-羟基-2-甲基蒽醌(Ⅰ),2-羟基-3-甲氧基蒽醌(Ⅱ),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Ⅲ),甲基异茜草素(Ⅳ),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Ⅴ)和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Ⅲ为首次从黄根中分离得到.
作者:姜建双;冯子明;张培成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系统生物学是旨在从整体高度理解生物系统的新的研究领域,基于分子生物学对生命体研究的进展,它着重于以系统的联系性来阐释生命现象.作者从中医药与系统生物学的相通性出发,论述了以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结合中药自身特点进行中药现代化的策略,并提出了中药活性成分组学概念.
作者:张继勇;王庆国;王钊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对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EPC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常规采集下肢缺血患者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不同条件下贴壁扩增细胞.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间杂有少量圆形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黄芪中、低剂量组,三七中、高剂量组CD34+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增加.结论:黄芪、三七能促进EPC的转化和增殖.
作者:杨博华;朱陵群;张娟子;牛福玲;崔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建立通光藤中C21甾体糖苷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通光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经ADS-7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以通光藤苷-H为对照品,浓硫酸-甲醇(4∶1)显色,在325 nm处测定通光藤中C21甾体糖苷含量.结果:在10.6~148.4μg吸光度与含量成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n=6),3个含量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97.7%,96.9%,RSD<2.4%(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以作为通光藤药材质量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沈帆;陈道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健胃灵片由厚朴、山楂、陈皮、苍术、白芍、藿香、木香、黄连、玄胡、甘草、神曲11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及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道疾病.该方为本院医院制剂,在临床已应用20多年,但未对其进行定量控制.为更好控制产品质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健胃灵片定量方法的系统研究,提高了该药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邹婵英;刘培洪;李神革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铁棒锤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铁棒锤Aconitum pendulum Busch.和伏毛铁棒锤A.flavum Hand.-Mazz.的干燥子根.别名:铁牛七(陕西)、断肠草、两头尖、磨三转(甘肃)、乌药(青海)、一枝箭、三转半(四川)、一支蒿(宁夏).西北各省及上海市药材标准均有收载.其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归心、肾、脾经;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止痛消肿的功效.多数地区用其子根,个别省份用其地上部分.据报道其子根中含有乌头碱、去氧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纳派林碱、伏乌碱等生物碱[1].为了制药企业投料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作者做了该药材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杨智锋;刘建峰;张红;党秋萍;郑洁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阐明中国药用甘草物种之间的界限,为甘草资源开发和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DNA序列测定、分支分析.结果:获得我国甘草属8种(变种)植物的ITS序列,得到中国药用甘草的系统发育树.结论:支持黄甘草归并入胀果甘草、密腺甘草归并入光果甘草;支持无腺毛甘草为独立的物种.
作者:刘春生;王朋义;王文全 刊期: 2005年第22期
乳腺癌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探索、发掘高效、低毒、多作用靶点的中药以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下综述了中药提取物、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在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主要以体外实验为主,其在体内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方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周瑞芳;刘鹏熙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传统的药用部位仅限于其子实体.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技术和孢子破壁技术的发展,使得灵芝孢子(粉)作为灵芝的又一药用部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对灵芝孢子粉的研究日益增多.大量的研究表明[1],灵芝孢子粉具有抗癌、提高免疫、保肝、降血脂、降血糖、抗缺氧、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为了解灵芝孢子粉对动物的长期毒性,做了以下研究.
作者:欧棋华;林蔚;林健 刊期: 2005年第22期
丰海能果糖注射液具有与葡萄糖注射液相当的安全性,它对血糖波动影响较小,减轻了病人的代谢负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可作为替代葡萄糖的有效输液.本试验观察了果糖注射液与14种常用中药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溶液的pH和浊度变化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余黎;朱荃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对广西不同产地壮药土垅大白蚁菌圃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2批不同产地土垅大白蚁菌圃的总氨基酸类成分.分离柱(4.6 mm×40mm),柱温57℃;缓冲液流速0.4mL·min-1,茚三酮流速0.3 mL·min-1.结果:12批样品的指纹图谱中共检出18个共有指纹峰,各样品重叠率为89.4%~100.0%,7批样品中8个主要峰的相对总面积均>52%.结论:广西不同产地土垅大白蚁菌圃药材的氨基酸组分非常相似,大部分样品的品质较优.指纹图谱可为土垅大白蚁菌圃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黄瑞松;孔桂毫;莫建光;劳燕文;苏青;黄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给予4种剂量砒石治疗,检测血浆8-Isoprostane水平变化,探讨砒石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42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建立哮喘模型,予地塞米松、砒石治疗,检测肺功能、血浆8-Isoprostane水平及BALF中WBC计数.结果:砒石治疗组小鼠t呼/t总和Pmax降低(P<0.05),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经地塞米松和不同剂量砒石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01);哮喘组血浆中8-Isoprostane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经地塞米松和不同剂量砒石治疗后均显著下降;8-Isoprostane下降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性.结论:哮喘小鼠机体存在氧化应激状态,砒石能够减轻其气道阻塞,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
作者:黎东明;谢佳星;梁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在传统中药中有不少处方含有砷化合物如雄黄等,其砷总量超过有关重金属限量.砷的药理及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均依赖于其在中药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对中药中砷的分析已不限于测定砷总量,开始转向砷形态分析.作者对中药中砷的形态分析方法及可能应用的技术加以总结,以助于人们找到佳方法,从而正确评价中药中砷的作用.
作者:罗丽云;王旗;张天蓝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朱砂为传统中药,具有镇定安神、解毒抗惊等作用.药典收载的含朱砂的成方制剂品种逐年增多,到2000年版达40余个之多.药典规定朱砂主成分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测定方法为加热消解后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滴定[1].目前市场朱砂样品中硫化汞含量有差别且不断发现有伪品朱砂,作者以纯品硫化汞为对照,用药典方法测定了10种国内不同产地朱砂中的硫化汞含量,并对其中的朱砂伪品进行了初步鉴别.
作者:张宁宁;梁国刚;张启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柴胡为常用中药,具解表和里、疏肝解郁、升提中气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腹痛及月经不调等.
作者:杨瑶珺;阎玉凝;刘玉法;于密密;尚宏芳;王君 刊期: 200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