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彬彬;李慧甫;李枝金
陕西省咸阳市所辖兴平市1998年以前有约8 000人从事有偿献血,献血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该市境内,一部分人同时在邻近地市从事献血.为了解该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及肝炎病毒(HBV、HCV)感染状况,2003年7月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了1998年以前有偿献血史的人员,以便开展有效预防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茹山城;宋友民;张焕然;张军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宜昌是举世闻名的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也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随着出入境人员的增多,也增加了传染病流行和传入新传染病的隐患.为了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防止传染病传播流行,同时对出入境人员身体状况做出评估,为其旅行提供健康咨询,对2004~2006年宜昌市出入境人员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解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对生理卫生常识及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中央民委于2007年3月对所属7大民族院校的2006级新生(女)进行了问卷调查,为探索少数民族院校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开发,人员流动增加,给公共卫生提出更加严峻的问题.公共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又是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焦作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给焦作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焦作市市管单位5年来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郝翠萍;张会安;李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解随州市城区餐饮、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布特点,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随州市对2006年城区餐饮、公共场所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郭芳;刘晓辉;刘骏;蒋冰;杨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卫生监督执法是卫生系统的特殊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领域,较之其他职业活动,有着特殊的社会职能,卫生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是代表国家和政府来行使公共卫生执法权,对职业道德素质和水准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卫生监督执法者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卫生监督执法者的行为不仅仅影响个人的形象,而且影响公众对卫生监督执法职业、对法律正义的认知和评价.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中的实践,就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作者:高润娥;周水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甲醛超声雾化消毒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方法 通过物表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检测甲醛超声雾化消毒器对污染于玻璃载体表面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结果 在试验条件下,当空气中甲醛初始浓度达到737 mg/m3时,薰蒸60 min,能够完全灭活污染于载体上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结论 甲醛超声雾化消毒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可靠的灭活效果.
作者:彭明军;江永忠;彭长华;郑立国;岳木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7年3月,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三峡坝区某酒店发现一种昆虫,实验室鉴定为袋衣蛾Tinea pollionalla(Linnaues), 根据文献报道,该昆虫在湖北省尚无记载[1],此次发现为湖北省首次记录[2].袋衣蛾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谷蛾科Tineidae, 以幼虫蛀食干燥动物体、植物体、菌类、皮毛、毛织品等,为一种重要的储藏类害虫.
作者:朱彬彬;李慧甫;李枝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通过观察正常晚期任娠妇女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血征)孕妇三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妊血征妇女血液纤溶性凝血改变.对58例晚期孕妇、45例妊高征妇女和23名正常未妊娠妇女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并把二者分别和正常妊娠妇女的指标作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解黔东南州计划免疫冷链系统现况和需求,进一步提高全州预防接种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国家更新冷链设备及设备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年2月对全州16个县(市)的冷链设备及其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涛;潘宏;周峻;唐德亮;肖坤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为彻底消灭湖沼垸内钉螺,为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提供更为有效的灭螺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泥管道及砖砌两种方法硬化渠道.结果 硬化24条有螺渠道,钉螺面积22.65万m2,灭光钉螺渠道16条,钉螺面积17.81万m2,分别占66.67%、78.63%.水泥管道硬化11条,水泥砖砌硬化13条,水泥管道硬化灭光钉螺渠道9条.水泥砖砌硬化灭光钉螺渠道7条,分别占81.82%、53.85%,灭光钉螺面积分别占 97.88%、55.66%.结论 硬化有螺渠道是一种环保型的有效灭螺方法,水泥管道硬化灭螺效果优于水泥砖砌硬化灭螺.
作者:李世山;洪汉望;余丙新;刘净;秦中海;李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同疾病的对抗中取得的优势日趋明显,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鼠疫等急性传染病仍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频显,中毒、核和辐射损伤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呈波动趋势,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常有发生,各种恐怖威胁(主要指公共卫生方面)的可能仍然存在,自然灾害产生的公共卫生问题负担加重,其它突发事件衍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增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化,传染病国境间传入形势严峻.修改《国际卫生条例》势在必行,现将《国际卫生条例2005》主要内容及卫生系统应对原则简述如下.
作者:曹闻;周晓蓉;吴少斌;吕桂阳;张亚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全世界分布广泛[1],我国人群感染率也较高[2],尤其是儿童.该虫引起的贾第虫病的危害性正逐步受到重视,对其深人研究有赖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国内外学者先后建立了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的长爪沙鼠[3,4]、B细胞缺陷小鼠[5] 、C57BL/6N小鼠[6]、家猫[7]和家犬[8]等感染模型,家兔实验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用人源贾第虫人工感染家兔,观察了其病理变化、滋养体分布和排囊规律,摸索出提高感染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肖少玉;谭苹;张国华;张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解小儿院内肺部感染状况,探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和预防小儿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分别在新生儿科、儿内科、小儿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雷新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00%安全套使用项目(100% condom use programme,100% CUP)指的是在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以减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100%的娱乐服务场所(提供商业性性服务的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100%的性工作时间里用安全套,100%的暗娼(commercial sex workers,CSW)在商业性关系中用安全套[1].
作者:姚中兆;罗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2000~2004年义乌市共报告流脑病例5例,无死亡病例,2005年及2006年义乌市每年各报告流脑病例14例,并出现死亡病例.流脑在义乌市出现流行趋势,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楼灵巧;吴因平;贾巧娟;陈劲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赣江流域源水及鄱阳湖水质微囊藻毒素(MC)污染状况.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赣江及鄱阳湖采样点水样中MC的含量.结果 春夏两季赣江源水MC检出结果呈阳性,水样MC浓度7月高于4月;鄱阳湖水域样品(MC)浓度变化不大.测出赣江水样MC浓度范围在0.04~1.36 μg/L 之间,水厂未检出MC.结论 赣江流域均受到不同程度MC污染.应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赣江流域和鄱阳湖湖区MC的污染.
作者:金静;刘小真;李明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加强免疫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麻城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创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活动,将主要作法和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项维红;彭公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鄂州市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方法 采用《中国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全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库,通过磁卡识别系统进行接种.结果 共建立儿童接种档案31 062人,占应建人数的99.86%,流动人口已建222人,占应建的96.10%,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u=3.37, P<0.05),常住儿童接种率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但流动人口接种率与信息化管理前接种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u=8.14, P <0.05).结论 实施网络化管理后提高了流动人口儿童接种率,有效地解决了流动人口异地接种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先进的服务系统及时为儿童家长提供接种信息,有效地防止了漏种、错种和重复接种现象的发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也是我国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王步还;廖学舟;刘松;李光弟;张隆明;洪孔清;汪洋松;陈敬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孕产妇死亡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和评审,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通过对1999~2006年青山区产科医院14例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评审,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病例,既能评价对孕产妇的服务过程,又能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的技术水平、抢救能力,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
作者: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