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相对离心力加速ELISA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祝卫平;郭红

关键词:相对离心力, 技术, 临床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应用结果, 推广应用, 实验方法, 检测血清, 报告结果, 缩短
摘要:在我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已被广泛推广应用.我们将相对离心力(RCF)用于加速ELISA技术,快捷地把常规ELISA技术检测血清HBVM从包被报告结果的22h缩短到45min,经临床应用结果令人满意,现将实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麻城市创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效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加强免疫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麻城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创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活动,将主要作法和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项维红;彭公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院内肺部感染状况监测分析

    为了解小儿院内肺部感染状况,探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和预防小儿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分别在新生儿科、儿内科、小儿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雷新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妊高征与晚期孕妇三项凝血指标变化的意义

    通过观察正常晚期任娠妇女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血征)孕妇三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妊血征妇女血液纤溶性凝血改变.对58例晚期孕妇、45例妊高征妇女和23名正常未妊娠妇女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并把二者分别和正常妊娠妇女的指标作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淮安市2000~2006年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淮安市自2000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疫情大幅上升.现对江苏省淮安市2000~2006年HIV/AIDS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吴丽萍;胡锦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襄樊市疫苗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在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均有严格的温度要求.自2005年6月1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在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中,发现疫苗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监管,以保证接种的安全有效.

    作者:刘凡;罗文华;钱邦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武汉市青山区1999~2006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和评审,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通过对1999~2006年青山区产科医院14例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评审,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病例,既能评价对孕产妇的服务过程,又能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的技术水平、抢救能力,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

    作者: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湖北三峡地区首次发现袋衣蛾

    2007年3月,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三峡坝区某酒店发现一种昆虫,实验室鉴定为袋衣蛾Tinea pollionalla(Linnaues), 根据文献报道,该昆虫在湖北省尚无记载[1],此次发现为湖北省首次记录[2].袋衣蛾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谷蛾科Tineidae, 以幼虫蛀食干燥动物体、植物体、菌类、皮毛、毛织品等,为一种重要的储藏类害虫.

    作者:朱彬彬;李慧甫;李枝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国际卫生条例(2005)》简介与应对原则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同疾病的对抗中取得的优势日趋明显,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鼠疫等急性传染病仍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频显,中毒、核和辐射损伤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呈波动趋势,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常有发生,各种恐怖威胁(主要指公共卫生方面)的可能仍然存在,自然灾害产生的公共卫生问题负担加重,其它突发事件衍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增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化,传染病国境间传入形势严峻.修改《国际卫生条例》势在必行,现将《国际卫生条例2005》主要内容及卫生系统应对原则简述如下.

    作者:曹闻;周晓蓉;吴少斌;吕桂阳;张亚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与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调查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与转归过程中,既要注重生物学因素,更要注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医护人员和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自2000年始在武汉某医院进行了医护人员与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皓;徐红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焦作市2001~2005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开发,人员流动增加,给公共卫生提出更加严峻的问题.公共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又是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焦作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给焦作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焦作市市管单位5年来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郝翠萍;张会安;李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构建和谐的医院护理服务

    和谐社会是当前党和政府所大力提倡和努力实现的.作为社会服务窗口之一的医院,构造和建设和谐的医院护理服务是实践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端正医德医风的基本要求.

    作者:张红杰;戴利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十堰市托幼机构儿童膳食营养供给情况分析

    托幼机构是集体膳食,幼儿不能自主选择食物,必须由膳食管理人员科学安排,以保证儿童营养的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在对托幼机构膳食营养管理过程中,编制了专门的营养计算软件,设计了调查表格,在十堰市不同级别不同条件的6所幼儿园进行了膳食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龚正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深圳市2005~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对深圳市2005~2006年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两年监测结果的异同.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疫情及常见的非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建立主动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导出2005及2006年的监测数据Excel报表,利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6年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共报告204起,总病例数2 423例,分别较2005年上升89%和51%.2006年暴发疫情仍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暴发疫情多集中发生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峰在春季;与2005年暴发疫情大多类似但略有区别.结论 深圳市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较2005年有明显增加,但流行特征类似.依托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的暴发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是行之有效的,它能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互为补充.

    作者:谢旭;牟瑾;马汉武;吕秋莹;李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建筑行业农民工AIDS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近年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在我国呈蔓延播散趋势,其流行不仅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危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针对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传播的新特点,农民工己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对象.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为进一步搞好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地制定农民工AIDS健康教育规划提供参考.

    作者:叶菁;郑登峰;严子桂;邹欢;毛弟军;熊馥;陈文胜;赵克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冈市医疗卫生机构贯彻《传染病防治法》问题分析和对策

    为了全面掌握黄冈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2006年7~8月黄冈市卫生监督局组织20名卫生监督员对全市134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培训、医疗废物处理等6方面进行了监督执法大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文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当阳市吸毒者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相关危险行为的调查

    2006年,当阳市被纳入18个县(市)吸毒人群针具交换项目试点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当阳市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掌握该市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者所占的比例,注射器共用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注射吸毒者获得针具的途径以及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当阳市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116名吸毒人员进行了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相关危险行为的调查.

    作者:陈发春;汪玉纯;肖海涛;童绪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青壮年.老年人由于椎间盘退变,偶因用力不当也易患此症.其典型症状是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疼痛沿坐骨神经传导,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可伴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武汉市第十二医院应用电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吗啡对外周刺激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吗啡急性中枢应用,对外周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导的海马CA1区LTP及海马痛觉调制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5只雄性SD大鼠200~260 g,随机分为5组.单刺激坐骨神经,各组侧脑室给药后给予强直刺激,观察场电位的变化.结果 单刺激坐骨神经可在海马CA1区诱导出场电位(21.43±4.54) μV,其潜伏期较长(169.94±14.65) ms及阈值较高(平均15 V),据此,推断是C类纤维诱发的;强直刺激后海马CA1区可出现持续时间在2 h以上LTP现象;中、大剂量吗啡侧脑室注射可抑制海马CA1区LTP,纳洛酮可阻断这种作用.结论 LTP是海马痛觉调制的生物学机制之一,阿片受体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吗啡对C-类纤维诱导的海马CA1区LTP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阿片受体实现.

    作者:杨坦;刘萍;舒丹;上官守琴;胡祁生;毕勇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运用大众传媒开展健康教育的优势

    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卫生保健知识教育,要搞好健康教育工作,单靠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各自特长.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在信息的传播上有其它传媒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宣传教育,健康教育作为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也是大众传媒工作任务的一个方面,因此健康教育机构同电视、报纸、广播等宣传部门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加强协作,发挥其传播优势,已成为健康教育机构经常采用的即经济快捷、效果显著的教育途径之一.

    作者:周肖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武汉市食品煎炸油抽检结果分析

    根据卫生部2006年健康相关产品抽检计划安排,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于2006年7月24~28日,对武汉市及周边地区20个餐饮单位食品煎炸油进行抽检,并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龚飞;何静;万方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