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发硒含量的分析

杨春艳

关键词:食管癌高发区, 居民, 恶性肿瘤, 平均死亡年龄, 中老年人, 生命安全, 人类健康, 各年龄段, 常见病, 四位
摘要: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严重危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我国食管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3.49岁,各年龄段所占比例不同,以55~74岁高.食管癌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津巴布韦艾滋病防治教育和健康促进经验与启示

    1 艾滋病流行现状《200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流行状况新数据》显示,200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超过了4 000万,由2003年的3 750万上升到了现在的4 030万.自从艾滋病病毒首次被发现(1981年)以来,已经有2 500万人死于艾滋病,从而使艾滋病成为有史以来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2005年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有50多万(57万)是儿童.

    作者:张佳英;郑晓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男男性行为者的性病感染与控制

    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处于社会生活边缘,艾滋病打破了这个群体的掩蔽状态,也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新理念、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曹宁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示波极谱法测定地面水中微量氰化物方法探讨

    测定地面水中氰化物目前常用比色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比色法灵敏度不高,故采用示波极谱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线低,重线性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武运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嘉鱼县1981~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掌握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及其变迁,对制定防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湖北省嘉鱼县1981~2005年传染病疫情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耀辉;王刚;曾凡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起由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局部流感暴发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 对一起流感局部暴发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并鉴定,研究其变异情况,为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MDCK细胞对病人的咽拭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流感病毒HAl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及抗原分析.还检测了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在22份病人的咽拭标本中,分离到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抗体水平较急性期抗体水平升高4倍.将其中1株的HAl基因测序,与国际代表株进行比较,并与国际代表株进行交叉血抑试验,表明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漂移.结论 这种变异具有流行病学意义,造成甲3亚型流感病毒在湛江地区的局部暴发.

    作者:张欣;倪汉忠;郑夔;柯昌文;林锦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山东省HIV-1流行株多基因区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尤其是流行重组型毒株的种类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 采集93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 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01-AE 4种重组毒株,其中B'亚型数量大71株(占77.2%),CRF01-AE 9株(占9.8%),CRF07-BC、CRF0B-BC各3株(均占3.3%),B、C和CRF02-AG各2株(占2.2%).3个基因区env区变异大,gag和tat相对保守.3种优势亚型中,A/E变异大,B'次之,B'/C保守.结论 山东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众多,各优势毒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山东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应加强防控.

    作者:张静;傅继华;王同展;刘学真;苏生利;黄涛;邢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氟中毒患病率与氟摄入量的关系

    笔者近年来对湖北省建始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进行了定量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该氟中毒病区空气、粮食及氟摄入量方面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氟斑牙患病率、氟骨症患病率与氟日摄入量的关系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蹇曾山;陈思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婺源县2005年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报告

    为了解江西省婺源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强该县计划免疫工作,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12月9日至12月11日,组织人员对全县进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

    作者:詹漫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滋病患者的困境需求与社会支持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困境和需求,提出构建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议.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小组讨论、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结果 艾滋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身体状况恶化、资源缺乏、劳动能力丧失和劳动权力被剥夺、歧视和排斥;艾滋病患者的需求主要表现物质、经济、劳动权力、公平对待等方面.结论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广泛合作;完善服务体系.

    作者:余焱明;程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同伴教育对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影响

    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起因、感染、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受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此外,HIV/艾滋病的传播与治疗,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行为规范.在非西方国家,艾滋病的传播一般是通过性行为和输血传播.当吸毒、性接触成为艾滋病蔓延的主要途径时,对吸毒和以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干预就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沉重工作.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为预防艾滋病不懈地工作,中国也不例外.有研究证明相同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人之间亲和力明显增大,更容易亲近并进行有效交流[1].在高危人群中,用同伴教育的方式传播性病、艾滋病知识,更有利于转变不恰当态度和不安全行为[2],从而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

    作者:尹平;李柯;李新利;张万宏;陆芳;陶芳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IV/AIDS家庭护理项目护士骨干培训班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HIV/AIDS是当代社会发展中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若艾滋病蔓延的趋势得不到强有力的遏制,至2010年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1 000万[1].湖北省HIV/AIDS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全国的前几位[2],并且HIV感染人群和AIDS发病人群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农村[3].护士作为大的医疗辅助专业人群,处在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前线,她们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不但影响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而且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据调查,很多护士对艾滋病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知识还比较肤浅,不够全面深入,而且大部分护士对艾滋病的态度还不十分确定[4,5].这将对开展AIDS护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及其他行为干预、生活关怀等基本上都在家庭内进行.开展以护理理论为指导,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在其家中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的家庭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斯俭;Marcia; P;余立平;裴先波;邱艳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5例艾滋病患者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评估

    国家于2003年开始广泛对艾滋病病人实施免费抗逆转录病毒(ARV)治疗,由于该方法在国内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目前有关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价、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多是引用国外资料,国内报道较少.2003年7月,孝感市启动ARV治疗,对符合条件的艾滋病病人实施免费治疗,到2006年5月底累计治疗25人,治疗过程中4人死亡,2人退出治疗.目前正在接受治疗的有19人.为评估治疗效果,了解其毒副作用和规范ARV治疗提供依据,现对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过ARV治疗的病人的各种检验记录、随访记录、病历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国;雷汉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护理

    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早见于1981年Carter的报道.近10年广泛用于临床,其突出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不需麻醉,并发症少,随诊发现对未来妊娠影响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成功率在81%~98%[1].

    作者:张继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IV感染者心理应激状态与应对方式研究

    该研究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均林;陈晶;王春荣;葛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心理特征分析

    截至2005年底,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54~76万人)[1].HIV感染者/AIDS病人在社会中是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艾滋病病毒的折磨,在心理上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焦虑和抑郁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2].作者在凉山州和大冶市两地共调查9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析其抑郁和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钱足庶;余冬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北京市不同场所戒毒人员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知信行现况调查分析

    吸毒人群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吸毒和婚外性行为是吸毒者感染和传播HIV的主要途径[1].近年来的报告显示,因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比例不断上升.截至2005年9月底,在国家累计报告的135 63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40.80%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2].为了解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通过性传播途径的知识、态度及行为,2005年4月笔者在两个不同场所开展了对吸毒人群的问卷调查.

    作者:李印东;李玉堂;刘云慧;闫丽;刘小翠;胡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荆门市1981~2005年人间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为100%.为控制狂犬病的流行,减少该病对人群生命的威胁,为今后的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现对湖北省荆门市人间狂犬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全天梅;解华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医政处罚案件中违法主体的认定

    2005年4月以来,按照卫生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全国各地、各部门按照专项行动方案确定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重点,认真组织落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了一大批医政违法案件,在打击非法行医过程中,因医疗机构的组成方式和性质的多样化,易造成违法主体认定的错误,造成行政处罚错案发生.现就进行医政案件违法主体认定问题予以简要分析,以期规范医政案件行政处罚工作.

    作者:杨洋;刘颖;王海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RNA含量的变化分析

    目前,由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血浆中HIV-RNA的定量检测已被公认为可以预估病人病程,并可利用于鸡尾酒疗法的效果评估[1].因此,临床医师可利用检测结果判定病人的进程和进展,及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起监测与指导作用.随州市自2003年7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大规模抗病毒治疗,感染者血浆中HIV-RNA含量的变化如何?笔者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对HIV感染者在不同治疗情况下血浆中HIV-RNA含量进行了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卫华;金晓舟;何华仙;周沛林;张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湖北省2005年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报告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供人类预防控制疾病所使用的疫苗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日益提高,预防接种副反应(Adven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3].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实施安全,改善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做好免疫规划工作.2005年,湖北省作为全国10个试点省、直辖市之一,按照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一要求,率先开展了AEFI的监测工作.现将湖北省AEFI监测试点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李书华;郑景山;张发香;王运超;周红俊;严毅;邓万霞;顾琼;黄璟;潘洁;刘爱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