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雷汉生
为掌握痢疾病在恩施州的流行规律及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恩施州1996~2005年痢疾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慈枝;谷忠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HIV/AIDS诊疗机构工作人员,不仅为HIV/AIDS提供治疗及咨询,还担负着健康教育的职责,是防治工作的中坚力量[1,2].他们的知识和对HIV/AIDS的内心感受将不同程度影响到其态度和行为,而后者不仅关系到国家有关政策的顺利实施,也将间接影响HIV/AIDS的生活质量.因此,该研究以HIV/AIDS诊疗机构工作人员为对象,了解其HIV/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HIV/AIDS的态度,结果如下.
作者:孙静;袁艇;谭晓东;Caroline Teter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尤其是流行重组型毒株的种类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 采集93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 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01-AE 4种重组毒株,其中B'亚型数量大71株(占77.2%),CRF01-AE 9株(占9.8%),CRF07-BC、CRF0B-BC各3株(均占3.3%),B、C和CRF02-AG各2株(占2.2%).3个基因区env区变异大,gag和tat相对保守.3种优势亚型中,A/E变异大,B'次之,B'/C保守.结论 山东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众多,各优势毒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山东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应加强防控.
作者:张静;傅继华;王同展;刘学真;苏生利;黄涛;邢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近年来对湖北省建始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进行了定量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该氟中毒病区空气、粮食及氟摄入量方面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氟斑牙患病率、氟骨症患病率与氟日摄入量的关系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蹇曾山;陈思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吸毒人群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吸毒和婚外性行为是吸毒者感染和传播HIV的主要途径[1].近年来的报告显示,因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比例不断上升.截至2005年9月底,在国家累计报告的135 63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40.80%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2].为了解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通过性传播途径的知识、态度及行为,2005年4月笔者在两个不同场所开展了对吸毒人群的问卷调查.
作者:李印东;李玉堂;刘云慧;闫丽;刘小翠;胡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困境和需求,提出构建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议.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小组讨论、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结果 艾滋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身体状况恶化、资源缺乏、劳动能力丧失和劳动权力被剥夺、歧视和排斥;艾滋病患者的需求主要表现物质、经济、劳动权力、公平对待等方面.结论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广泛合作;完善服务体系.
作者:余焱明;程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地传染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危害比较严重.深圳市既往3次调查都证实存在HFRS疫源地[1~3],已引起卫生部门的关注.多年来特区建设迅速,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同时该病疫情呈上升趋势[4],为更好的防治HFRS,宝安区2005年5~6月开展此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智超;黎建明;詹志强;余家麟;黄振宇;周小峰;魏祖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对一起流感局部暴发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并鉴定,研究其变异情况,为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MDCK细胞对病人的咽拭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流感病毒HAl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及抗原分析.还检测了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在22份病人的咽拭标本中,分离到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抗体水平较急性期抗体水平升高4倍.将其中1株的HAl基因测序,与国际代表株进行比较,并与国际代表株进行交叉血抑试验,表明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漂移.结论 这种变异具有流行病学意义,造成甲3亚型流感病毒在湛江地区的局部暴发.
作者:张欣;倪汉忠;郑夔;柯昌文;林锦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起因、感染、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受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此外,HIV/艾滋病的传播与治疗,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行为规范.在非西方国家,艾滋病的传播一般是通过性行为和输血传播.当吸毒、性接触成为艾滋病蔓延的主要途径时,对吸毒和以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干预就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沉重工作.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为预防艾滋病不懈地工作,中国也不例外.有研究证明相同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人之间亲和力明显增大,更容易亲近并进行有效交流[1].在高危人群中,用同伴教育的方式传播性病、艾滋病知识,更有利于转变不恰当态度和不安全行为[2],从而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
作者:尹平;李柯;李新利;张万宏;陆芳;陶芳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艾滋病流行现状《200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流行状况新数据》显示,200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超过了4 000万,由2003年的3 750万上升到了现在的4 030万.自从艾滋病病毒首次被发现(1981年)以来,已经有2 500万人死于艾滋病,从而使艾滋病成为有史以来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2005年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有50多万(57万)是儿童.
作者:张佳英;郑晓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核酸适配体(aptamer)建立一种检测与疾病有关蛋白质的新方法.方法 用金纳米颗粒(Au NP)修饰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与蛋白质结合,同时另一个生物素化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也结合于蛋白质,构成一个三明治形式的复合物,接着三明治复合物被卵白素结合于酶标板上,利用银离子强化技术对复合物上的蛋白质浓度信息进行放大,然后用酶标仪对吸光度进行检测.结果 (1)本研究可以得到吸光度与PDGF-BB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 fM~1μM),吸光度与PDGF-BB浓度的对数值呈线形相关,决定系数R2=0.9801;(2)本方法可以检测出1 fmol/L的靶蛋白质.结论 本方法有较高灵敏度,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易于操作,是一种新颖而应用前景的蛋白质标志物分析方法.
作者:张迟;李柏生;赵立凡;张丽君;徐顺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高效抗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使艾滋病的治疗前进了一大步.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高效、安全抗病毒药物将不断问世,这些新型抗病毒药物将进一步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抗HIV疗效.
作者:卢洪洲;沈银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征.判定人体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手段是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开展和加强艾滋病强制性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艾滋病病人,防止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与流行.因此,作者就艾滋病强制性检测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作者:王绍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03~2005年间日疟病人复发情况,评估休止期治疗措施在目前疟疾流行水平下的防治作用.方法 收集网络直报疟疾病人疫情资料,分析比较传播期和传播休止期病人发病率、复发率及人群分布.结果 3年共报告9 538例间日疟病人,有复发病人15例,各年复发率分别为0.164%、0.146%、0.152%.3年休止期共发病1 534例间日疟病人,占整个发病数的16%,休止期主要发病对象是农民和学生,占了整个休止期发病数的69.3%.结论 湖北省现症疟疾病人根治措施落实是好的,在间日疟低度流行阶段,实施1年内有疟史者休止期根治措施的作用不大.
作者:袁方玉;陈国英;左胜利;黄光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该研究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均林;陈晶;王春荣;葛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为100%.为控制狂犬病的流行,减少该病对人群生命的威胁,为今后的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现对湖北省荆门市人间狂犬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全天梅;解华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湖北省属非稳定性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三日疟流行.通过几十年的防治,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开展以来,该省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后疟疾发病逐年下降,90年代保持在较低水平,全省已有49个县(市、区)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0年以来,疟疾疫情在嗜人按蚊疟区及其周边部分县市有所回升,枣阳、襄阳、南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暴发流行,经过几年的积极防治,疫情已得到了有效遏制.
作者:裴速建;黄光全;胡乐群;桂爱芳;左胜利;陈国英;刘井元;袁方玉;彭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找出影响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因素,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 根据湖北省2004年和2005年新涂阳病人发现情况,将全省82个县分成2组.Ⅰ组2005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多于2004年,Ⅱ组低于2004年.比较2组综合性医院转诊,结防机构疫情追踪,以及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工作情况;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2组综合性医院转诊到位率分别为30.5%和3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59,P>0.05);转诊未到位肺结核病人的追踪率Ⅰ组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79.0%,75.4%;χ2=39.2,P<0.01),但追踪到位率无显著性差异(37.1%,37.6%,χ2=0.4,P>0.05);乡镇卫生院查痰率和查痰阳性率Ⅰ组均高于Ⅱ组,有极显著性差异(68.7%,60.7%;χ2=106.0,P<0.01;10.7%,3.2%;χ2=84.1,P<0.01).结论 加大综合性医院病人转诊工作力度,加强结防机构疫情追踪,完善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可以有效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
作者:刘勋;赵丁源;杨成凤;熊昌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国家于2003年开始广泛对艾滋病病人实施免费抗逆转录病毒(ARV)治疗,由于该方法在国内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目前有关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价、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多是引用国外资料,国内报道较少.2003年7月,孝感市启动ARV治疗,对符合条件的艾滋病病人实施免费治疗,到2006年5月底累计治疗25人,治疗过程中4人死亡,2人退出治疗.目前正在接受治疗的有19人.为评估治疗效果,了解其毒副作用和规范ARV治疗提供依据,现对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过ARV治疗的病人的各种检验记录、随访记录、病历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国;雷汉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几年中国艾滋病法定死亡人数在传染病中一直高居第四,与2004年相比,2005年艾滋病死亡率上升了76.5%.如何对HIV感染者进行有效干预,降低我国艾滋病死亡率,成为各级政府艾滋病防治部门、艾滋病科学家需要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克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