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纳米颗粒修饰寡核苷酸适配子对蛋白质进行比色检测方法

张迟;李柏生;赵立凡;张丽君;徐顺清

关键词:寡核苷酸适配子, 蛋白质, 纳米颗粒, 银离子强化
摘要:目的 利用核酸适配体(aptamer)建立一种检测与疾病有关蛋白质的新方法.方法 用金纳米颗粒(Au NP)修饰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与蛋白质结合,同时另一个生物素化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也结合于蛋白质,构成一个三明治形式的复合物,接着三明治复合物被卵白素结合于酶标板上,利用银离子强化技术对复合物上的蛋白质浓度信息进行放大,然后用酶标仪对吸光度进行检测.结果 (1)本研究可以得到吸光度与PDGF-BB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 fM~1μM),吸光度与PDGF-BB浓度的对数值呈线形相关,决定系数R2=0.9801;(2)本方法可以检测出1 fmol/L的靶蛋白质.结论 本方法有较高灵敏度,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易于操作,是一种新颖而应用前景的蛋白质标志物分析方法.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病门诊求诊者艾滋病血清学和行为学调查

    近年来,在我国通过异性性传播HIV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多数国家的经验,预计异性性接触传播HIV将成为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1].而性病患者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其自身感染及传染给性伴的风险性均较高.为了解性病门诊求诊者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行为,选择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皮肤病性病防治院进行调查.

    作者:胡锦流;范炜;葛恒康;张兆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恩施州1996~2005年痢疾疫情分析

    为掌握痢疾病在恩施州的流行规律及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恩施州1996~2005年痢疾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慈枝;谷忠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1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1.1 流行现状从全球来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05年12月,累计活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3 940万.仅2004年,就有490万新感染者,死亡310万.

    作者:曾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护理

    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早见于1981年Carter的报道.近10年广泛用于临床,其突出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不需麻醉,并发症少,随诊发现对未来妊娠影响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成功率在81%~98%[1].

    作者:张继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嘉鱼县1981~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掌握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及其变迁,对制定防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湖北省嘉鱼县1981~2005年传染病疫情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耀辉;王刚;曾凡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湖北省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

    湖北省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推广普及使用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疫苗.在疫苗使用初期,由于缺乏冷藏设备,只能利用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的气候条件安排预防接种工作.大量易感儿童因接种机会少而不能获得免疫保护,百日咳的发病未得到控制.1984~1987年湖北省分期分批建立冷链系统,DPT的接种由过去的一年一次改为按月接种或隔月接种,改变了使用DPT疫苗前自然流行状况.DPT的接种率不断提高,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为了进一步探讨百日咳发病的流行规律,制定控制和消灭百日咳措施.现将湖北省百日咳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发香;孙静;郑莉;李书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西柳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柳州市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柳州市1997~2005年HIV/AIDS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5年柳州市累计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 562例,AIDS病人366例,检出的HIV/AIDS逐年增多,死亡65例;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3.16:1.三种传播途径共存,传播途径以吸毒为主,吸毒传播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93.75%降至2005年的30.92%.性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0.00%上升到2005年的20.44%.流行涉及全市6县4城区,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结论 柳州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进入快速增长期,需加大防制力度,遏制艾滋病蔓延.

    作者:俸卫东;翁毓秋;韦琳;韦启后;单桂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IV人群中结核菌隐性感染的诊断与进展

    多个世纪以来,结核病(Tuberculosis,TB)持续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世纪中期抗结核药物的发现使人们认为结核病已经得到了控制.随着全球结核病监测的放松、社会状况与经济状况的停滞与恶化,终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结核病的复燃.与此同时,HIV的流行及其与结核病的密切关系也向全球卫生系统和结核病控制部门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在HIV/TB双重感染高流行的地区,结核病的预防性治疗已被纳入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议事日程,而HIV人群中结核感染的诊断是结核病控制的关键.Williams的数学模型显示,如果没有国家结核病控制修订规划(RevisedNationalTB Control-Program,RNTCP)的实施,在1990~2015年间,HIV将使印度的TB患病率上升1%,发病率上升12%,死亡率上升33%;而在RNTCP的控制之下,有望将TB患病率下降68%,发病率下降41%,死亡率下降39%[1].

    作者:刘凤仁;叶临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峡坝区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随着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人类不健康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人群中开展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可为预防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三峡坝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三峡大学医学院等于2005年4~10月组织开展了三峡坝区--宜昌市慢性病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青;刘晓俊;苏拥军;徐勇;胡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山东省HIV-1流行株多基因区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尤其是流行重组型毒株的种类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 采集93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 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01-AE 4种重组毒株,其中B'亚型数量大71株(占77.2%),CRF01-AE 9株(占9.8%),CRF07-BC、CRF0B-BC各3株(均占3.3%),B、C和CRF02-AG各2株(占2.2%).3个基因区env区变异大,gag和tat相对保守.3种优势亚型中,A/E变异大,B'次之,B'/C保守.结论 山东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众多,各优势毒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山东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应加强防控.

    作者:张静;傅继华;王同展;刘学真;苏生利;黄涛;邢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婺源县2005年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报告

    为了解江西省婺源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强该县计划免疫工作,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12月9日至12月11日,组织人员对全县进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

    作者:詹漫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湖北省艾滋病救助对象与救助标准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艾滋病家庭的生活状况及现行救助办法的落实情况,明确湖北省艾滋病救助对象及救助标准.调查了十堰市和襄樊市及所辖县市,共调查地级市2个,县(市、区)7个,目标单位包括当地卫生局、财政局、教育局、民政局等共计36个单位,目标家庭共34户.结合全省的实情制定出台统一的救助管理办法,明确救助对象,确定救助标准.

    作者:王育斌;许辉;宋世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峡工程宜昌库区二期蓄水库底卫生清理效果评价

    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已有很多的教训.为了减少和控制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在工程二期蓄水前进行了库底的卫生清理,现将宜昌段库底卫生清理情况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会明;余枫华;刘立平;曾涛;彭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国艾滋病强制性检测政策分析及立法建议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征.判定人体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手段是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开展和加强艾滋病强制性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艾滋病病人,防止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与流行.因此,作者就艾滋病强制性检测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作者:王绍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金纳米颗粒修饰寡核苷酸适配子对蛋白质进行比色检测方法

    目的 利用核酸适配体(aptamer)建立一种检测与疾病有关蛋白质的新方法.方法 用金纳米颗粒(Au NP)修饰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与蛋白质结合,同时另一个生物素化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也结合于蛋白质,构成一个三明治形式的复合物,接着三明治复合物被卵白素结合于酶标板上,利用银离子强化技术对复合物上的蛋白质浓度信息进行放大,然后用酶标仪对吸光度进行检测.结果 (1)本研究可以得到吸光度与PDGF-BB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 fM~1μM),吸光度与PDGF-BB浓度的对数值呈线形相关,决定系数R2=0.9801;(2)本方法可以检测出1 fmol/L的靶蛋白质.结论 本方法有较高灵敏度,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易于操作,是一种新颖而应用前景的蛋白质标志物分析方法.

    作者:张迟;李柏生;赵立凡;张丽君;徐顺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乙型流感病毒分子检测中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 优化乙型流感暴发监测中分子鉴定的实验条件.方法 分别以病毒RNA提取试剂盒手工提取和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提取江苏省暴发标本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看家基因核糖核酸酶P(RNaseP)和乙型流感核蛋白(B-NP)基因;分别以本实验室建立的RT-PCR扩增体系和进口商品化RT-PCR扩增体系,对乙型流感基质蛋白(B-M)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看家基因RNaseP能有效监测采样和RNA纯化的有效性;手工提取RNA的效率高于自动提取;进口商品化RT-PCR体系的扩增M基因效果较好.结论 以手工法提取RNA,以real-timeRT-PCR检测B-NP基因和以进口商品化RT-PCR扩增体系检测B-M基因,能相对客观地反映病毒流行现状.

    作者:韩卫宁;孙圆圆;潘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发硒含量的分析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严重危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我国食管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3.49岁,各年龄段所占比例不同,以55~74岁高.食管癌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1].

    作者:杨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暗娼的艾滋病血清调查与干预模式探讨

    对暗娼开展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延缓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有效策略之一[1].2004年6月,襄樊市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启动以来,干预工作由浅表走向深入.2005年7月至10月,对市区部分暗娼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特征问卷调查,个人访谈,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邱兴庆;叶恒波;李少平;龚文胜;琚兆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找出影响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因素,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 根据湖北省2004年和2005年新涂阳病人发现情况,将全省82个县分成2组.Ⅰ组2005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多于2004年,Ⅱ组低于2004年.比较2组综合性医院转诊,结防机构疫情追踪,以及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工作情况;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2组综合性医院转诊到位率分别为30.5%和3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59,P>0.05);转诊未到位肺结核病人的追踪率Ⅰ组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79.0%,75.4%;χ2=39.2,P<0.01),但追踪到位率无显著性差异(37.1%,37.6%,χ2=0.4,P>0.05);乡镇卫生院查痰率和查痰阳性率Ⅰ组均高于Ⅱ组,有极显著性差异(68.7%,60.7%;χ2=106.0,P<0.01;10.7%,3.2%;χ2=84.1,P<0.01).结论 加大综合性医院病人转诊工作力度,加强结防机构疫情追踪,完善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可以有效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

    作者:刘勋;赵丁源;杨成凤;熊昌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早期干预对降低中国艾滋病死亡率的意义

    近几年中国艾滋病法定死亡人数在传染病中一直高居第四,与2004年相比,2005年艾滋病死亡率上升了76.5%.如何对HIV感染者进行有效干预,降低我国艾滋病死亡率,成为各级政府艾滋病防治部门、艾滋病科学家需要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克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