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干预对降低中国艾滋病死亡率的意义

王克林

关键词:早期干预, 中国, 艾滋病防治, 死亡率, 有效干预, 死亡人数, 科学家, 感染者, 传染病, 政府
摘要:近几年中国艾滋病法定死亡人数在传染病中一直高居第四,与2004年相比,2005年艾滋病死亡率上升了76.5%.如何对HIV感染者进行有效干预,降低我国艾滋病死亡率,成为各级政府艾滋病防治部门、艾滋病科学家需要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江苏省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006年春季江苏省一起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和毒株的变异情况.方法 对一起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病原体,采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实验对病毒株分型鉴定,对该起疫情的流感毒株进行种系发生分析,并与同一时间的其他地区乙型流感毒株的HAl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此起疫情发病人数为357人,发病率为13.2%,23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16份毒株,病原为B型Victoria株型流感病毒.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证明了它们的HAl基因不同于B/HongKong/330/2001和B/Zhejiang/2/2001病毒.结论 2006年春季江苏省人群中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维多利亚毒株系已发生变异,因此加强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对于防止流感疫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浩;李亮;鲍昌俊;朱凤才;汪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滋病患者的困境需求与社会支持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困境和需求,提出构建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议.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小组讨论、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结果 艾滋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身体状况恶化、资源缺乏、劳动能力丧失和劳动权力被剥夺、歧视和排斥;艾滋病患者的需求主要表现物质、经济、劳动权力、公平对待等方面.结论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广泛合作;完善服务体系.

    作者:余焱明;程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RNA含量的变化分析

    目前,由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血浆中HIV-RNA的定量检测已被公认为可以预估病人病程,并可利用于鸡尾酒疗法的效果评估[1].因此,临床医师可利用检测结果判定病人的进程和进展,及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起监测与指导作用.随州市自2003年7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大规模抗病毒治疗,感染者血浆中HIV-RNA含量的变化如何?笔者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对HIV感染者在不同治疗情况下血浆中HIV-RNA含量进行了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卫华;金晓舟;何华仙;周沛林;张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发硒含量的分析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严重危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我国食管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3.49岁,各年龄段所占比例不同,以55~74岁高.食管癌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1].

    作者:杨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峡坝区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随着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人类不健康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人群中开展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可为预防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三峡坝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三峡大学医学院等于2005年4~10月组织开展了三峡坝区--宜昌市慢性病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青;刘晓俊;苏拥军;徐勇;胡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心理特征分析

    截至2005年底,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54~76万人)[1].HIV感染者/AIDS病人在社会中是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艾滋病病毒的折磨,在心理上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焦虑和抑郁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2].作者在凉山州和大冶市两地共调查9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析其抑郁和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钱足庶;余冬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早期干预对降低中国艾滋病死亡率的意义

    近几年中国艾滋病法定死亡人数在传染病中一直高居第四,与2004年相比,2005年艾滋病死亡率上升了76.5%.如何对HIV感染者进行有效干预,降低我国艾滋病死亡率,成为各级政府艾滋病防治部门、艾滋病科学家需要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克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荆州市乡镇医院诊断X射线机防护情况调查

    为了解湖北省荆州市乡镇医院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掌握X射线机工作场所防护情况,荆州市卫生监督局于2005年6月~10月对该市乡镇医院X射线机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冬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河南信阳农村献血人员HIV、HCV、HB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信阳市献血浆人群HIV、HCV、HBV感染率及其流行因素.方法 对信阳市某县9个乡有偿献血浆人群聚集地村民进行HIV、HCV、HB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村民987人,发现HIV、HCV、HBV感染率分别为5.57%、26.14%、13.07%.其中有偿献血员604人,HIV、HCV感染率分别为8.94%、40.89%,显著高于非献血员的HIV、HCV感染率.结论 豫南局部地区有偿献血浆人群中HIV、HCV感染率较高,在HIV阳性有偿献血浆人群中,HCV感染率很高,而HBV感染率则无此种现象.

    作者:魏卫;刘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进展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高效抗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使艾滋病的治疗前进了一大步.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高效、安全抗病毒药物将不断问世,这些新型抗病毒药物将进一步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抗HIV疗效.

    作者:卢洪洲;沈银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滋病诊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分析

    HIV/AIDS诊疗机构工作人员,不仅为HIV/AIDS提供治疗及咨询,还担负着健康教育的职责,是防治工作的中坚力量[1,2].他们的知识和对HIV/AIDS的内心感受将不同程度影响到其态度和行为,而后者不仅关系到国家有关政策的顺利实施,也将间接影响HIV/AIDS的生活质量.因此,该研究以HIV/AIDS诊疗机构工作人员为对象,了解其HIV/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HIV/AIDS的态度,结果如下.

    作者:孙静;袁艇;谭晓东;Caroline Teter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津巴布韦艾滋病防治教育和健康促进经验与启示

    1 艾滋病流行现状《200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流行状况新数据》显示,200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超过了4 000万,由2003年的3 750万上升到了现在的4 030万.自从艾滋病病毒首次被发现(1981年)以来,已经有2 500万人死于艾滋病,从而使艾滋病成为有史以来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2005年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有50多万(57万)是儿童.

    作者:张佳英;郑晓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建筑工人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且难于管理,在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1].由于农民工自发频繁的流动性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弱势地位,容易与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2].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低、男性和经济收入低的农民工应成为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3].在男性农民工较为聚集的建筑工人群体中,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作者:许辉;王育斌;宋世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市宝安区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调查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地传染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危害比较严重.深圳市既往3次调查都证实存在HFRS疫源地[1~3],已引起卫生部门的关注.多年来特区建设迅速,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同时该病疫情呈上升趋势[4],为更好的防治HFRS,宝安区2005年5~6月开展此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智超;黎建明;詹志强;余家麟;黄振宇;周小峰;魏祖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北京市不同场所戒毒人员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知信行现况调查分析

    吸毒人群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吸毒和婚外性行为是吸毒者感染和传播HIV的主要途径[1].近年来的报告显示,因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比例不断上升.截至2005年9月底,在国家累计报告的135 63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40.80%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2].为了解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通过性传播途径的知识、态度及行为,2005年4月笔者在两个不同场所开展了对吸毒人群的问卷调查.

    作者:李印东;李玉堂;刘云慧;闫丽;刘小翠;胡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峡工程宜昌库区二期蓄水库底卫生清理效果评价

    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已有很多的教训.为了减少和控制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在工程二期蓄水前进行了库底的卫生清理,现将宜昌段库底卫生清理情况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会明;余枫华;刘立平;曾涛;彭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暗娼的艾滋病血清调查与干预模式探讨

    对暗娼开展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延缓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有效策略之一[1].2004年6月,襄樊市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启动以来,干预工作由浅表走向深入.2005年7月至10月,对市区部分暗娼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特征问卷调查,个人访谈,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邱兴庆;叶恒波;李少平;龚文胜;琚兆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黄石市晚发型煤工尘肺流行病学研究

    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是指煤矿工人因吸入矽尘或煤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2].晚发型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脱离煤尘作业后发生的尘肺病.黄石市脱尘煤矿工人较多,诊断尘肺病人中晚发型煤工尘肺所占比例较大,为全面摸清黄石市晚发型煤工尘肺病的流行规律,该文对黄石市脱尘煤矿工人的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俐娜;张红娣;万松泉;赵焕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同伴教育对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影响

    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起因、感染、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受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此外,HIV/艾滋病的传播与治疗,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行为规范.在非西方国家,艾滋病的传播一般是通过性行为和输血传播.当吸毒、性接触成为艾滋病蔓延的主要途径时,对吸毒和以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干预就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沉重工作.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为预防艾滋病不懈地工作,中国也不例外.有研究证明相同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人之间亲和力明显增大,更容易亲近并进行有效交流[1].在高危人群中,用同伴教育的方式传播性病、艾滋病知识,更有利于转变不恰当态度和不安全行为[2],从而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

    作者:尹平;李柯;李新利;张万宏;陆芳;陶芳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仙桃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仙桃市作为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基地,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其产品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解仙桃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质量,于2005年对全市的部份生产企业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普成;肖军涛;叶恒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