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类基于组效关系神经网络模型的中药药效预测方法

赵筱萍;范骁辉;余杰;程翼宇

关键词:中药组效关系, 中药质量评价, 神经网络, 偏最小二乘法
摘要:目的:研究与药效相关的中药质量分析方法. 方法:分别选取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较强的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并与偏小二乘法相结合,建立中药组效关系模型,进而用组效关系模型计算预测药效,据此评价中药质量.结果与结论:将其应用于川芎质量评价,无论在训练误差、预测误差以及相关系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PCR和PLSR方法,具有较理想的训练及预测精度和可信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川芎各化学组分与药效检测指标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发展成为能反映药效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翼首草的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翼首草药材的鉴别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使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进行鉴定研究.结果与结论:确立了翼首草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为翼首草的质量标准制定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关昕璐;阎玉凝;任子和;魏太明;李府垠;张樱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栀子苷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环节探讨

    目的:观察持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及血浆vWF、血清NSE含量的变化,探讨栀子苷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环节.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栀子苷组、三七总皂苷组.使用血管腔内尼龙线栓塞术造成大鼠持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制作缺血12,24 h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脑组织匀浆TNF-α和IL-1β含量与血清NSE含量, 应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vWF含量.结果:缺血12 h与缺血24 h,伴随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升高,血浆vWF、血清NSE含量呈现同步的升高.栀子苷可以明显阻抑缺血12 h和24 h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还可阻抑缺血12 h和24 h血浆vWF含量的升高,但对缺血12 h和24 h血清NSE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栀子苷可阻抑脑缺血损伤后致炎因子TNF-α和IL-1β及血浆vWF的表达,显示出其抗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炎症病理环节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

    作者:朱晓磊;张娜;李澎涛;蒋玉凤;徐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薷药材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香薷药材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95%乙醇超声提取,色谱柱 Inertsil ODS-3,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60∶40∶2),检测波长274 nm.结果:香芹酚在0.23~2.15 μg (r=0.999 9),百里香酚在0.39~2.36 μg (r=0.999 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香芹酚99.9%(RSD 1.4%),百里香酚98.6%(RSD 1.3%),重复性的RSD分别为香芹酚1.1%,百里香酚1.6%.结论:该方法可靠、便捷,可以作为控制香薷药材质量的方法.

    作者:吉力;汪芳;刘元艳;仝燕;李先端;冯学峰;黄璐琦;周国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活性组分筛选中的应用

    中药活性组分的确定是中医药现代化这个系统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阐明中药的活性组分,有利于科学地解释中药的作用机理,制定科学的中药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标准,也有利于实现中药现代剂型的研制及中药的二次开发.传统的中药活性组分筛选的程序是对有效复方或单味药进行化学分离,制备出活性部位或单体,然后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在体药理活性验证,消耗样品量大、使用大量的实验动物,劳动强度高、耗时耗力,并且一次试验筛选样品量有限,不适合成分复杂的中药活性组分的筛选.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以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药物筛选模型为主的,结合组合化学、自动化技术建立的大规模筛选药物的方法,该技术的基本思路是直接观察药物与药物靶标的相互作用,使用样品量少,实验周期短,是更为适合成分复杂的中药活性组分筛选的新型技术.

    作者:李发荣;吴臻;杨建雄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2味中草药体外抗解脲支原体的药敏试验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具有致病性现已得到公认[1,2].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属性传播疾病之一[3],临床多采用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不系统,甚至于滥用,现已发现解脲支原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临床收到较满意的疗效.为了探求中药抗支原体的抗菌作用,笔者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12味中草药对7株解脲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抑制效应,旨在了解中药对解脲支原体的抑菌效果,为临床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治疗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梁学林;田正阳;丁原全;娄志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用RAPD技术对人参栽培群体的遗传分析

    目的:通过对栽培人参不同品系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人参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计算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Between-groups linkage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共筛选出18个10 碱基随机引物用于PCR扩增,17个供试样品共获得145条扩增片段,其中有53条是多态的,占36.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马牙类型内各品系间的亲缘关系近于与二马牙类型各品系样品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根据表征性状对栽培类群进行划分是可行的.结论:RAPD对人参新品种培育进行辅助选择是一种良好的分子标记.

    作者:邵爱娟;李欣;黄璐琦;魏建和;林淑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白术、茯苓归经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中药的归经理论.方法:以脾虚小鼠为模型,给小鼠连续灌服白术、茯苓后,测定动物各脏器组织MDA,SOD,NO的水平,观察比较中药对组织器官选择性的影响,进而与传统医学归经理论加以比较.结果:白术、茯苓无论对正常小鼠还是脾虚模型小鼠的各脏器组织的MDA,SOD,NO含量或活性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结论:白术、茯苓的选择性影响和作用与传统归经理论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王树荣;王欣;胡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藏药抗缺氧作用的初步研究

    缺氧影响机体各种氧化代谢,终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因供氧不足而产生许多高原性疾病,所以缺氧严重影响人体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从传统藏药中开发研究抗缺氧药物很有意义.本实验对一些老藏医推荐的几十种传统藏药如愈心冲剂、八味沉香散、十六味杜鹃花散、如意珍宝丸等对小鼠实验性缺氧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作者:杨梅;格日力;周晓梅;杨全余;多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饮片超微粉碎前后主要有效成分溶出量的对比研究

    当归为常用中药,是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润燥、滑肠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贫血、经闭、崩漏、产后腹痛、血虚肠燥便秘、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证.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无机元素以及糖类甾醇等成分组成,并主要对于子宫、心血管等具有较强药理作用[1].

    作者:王宏洁;司南;边宝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三分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萝摩科Asclepiadaceae娃儿藤属Tylophora植物为缠绕或攀援灌木,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或直立灌木.世界上大约有6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大洋洲.我国产32种,2个变种,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1].娃儿藤属植物富含菲骈吲哚里西啶类化合物,该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2,3],但对该属植物非生物碱部位研究报道较少.为深入全面研究娃儿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作者对该属植物三分丹进行了研究.三分丹(毛果娃儿藤)Tylophora atrofolliculata Metc.别名蛇花藤、黎针,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是我国传统的有毒中草药,根入药[1],对三分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未见报道,继从三分丹中分离得到2个菲骈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后[4,5],作者又从三分丹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三萜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作者:黄学石;郜嵩;范丽华;庾石山;梁晓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百令胶囊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实验性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冬虫夏草为我国名贵的滋补强壮中药,中医主要用于肾虚精亏和肺虚劳损等病证的治疗,现已发现其对肾脏疾病有治疗作用[1];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ACEI)在肾脏病的应用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对于冬虫夏草和ACEI对肾脏作用的实验单独研究的很多[3,4],并已分别证实了2药均有保护肾脏的功能,而二药联合应用后对肾功能有何影响则很少有人涉及,本实验通过百令胶囊(冬虫夏草菌粉)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来观察其对实验性肾病大鼠的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雪芹;熊功友;林玲;龚帧;刘建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民间药物黑面神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为阐明黑面神的有效成分,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鉴定为aviculin [(+)-isolariciresinol-9′-rhamnopyranoside,1]、木栓醇(friedelan-3β-ol,2)、无羁萜(friedelin,3)、arborinone(4)、isoarborinol(5)、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4′-trimethoxy flavone,6)和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2,4-dihydroxy-6-methoxy-3-methyl-acetophenone,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面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aviculin也是首次从大戟科中分离得到.

    作者:浮光苗;徐增莱;余伯阳;朱丹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双参通冠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TNF-α,ICAM-1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参通冠方(SSTG)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结扎/放松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STG高、低剂量组,N-BT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范围,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ICAM-1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区重量明显异常,血清中TNF-α,ICAM-1含量增高(P<0.05).SSTG处理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梗死重量减轻、梗死/心室(心脏)百分比降低,血清中TNF-α,ICAM-1含量下调(P<0.05).结论:受缺血再灌注刺激时血清中TNF-α,ICAM-1含量增加,双参通冠方可能通过抑制TNF-α,ICAM-1的过量分泌而保护受损心肌,表现为心肌梗死面积减小、梗死区重量减轻及梗死/心室(心脏)百分比降低.

    作者:韩笑;刘建勋;马晓斌;王杨慧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HPLC测定金莲花制剂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金莲花制剂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Hypersil C18 ODS色谱柱,流动相乙腈-1%醋酸溶液(15∶8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0 nm.结果:荭草苷在8.42~84.2 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3%,RSD=0.8%;牡荆苷在8.07~80.7 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1.7%.结论: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金莲花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智;王丽;李雯;黄勇;许祖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大孔树脂在川芎嗪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根茎,川芎中含有川芎嗪.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川芎嗪作为心脑血管药物,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血黏度及血红细胞变形,抑制血栓素A2(TXA2)的生物合成,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方法从川芎中提取川芎嗪工艺存在提取纯度低,提取精制过程周期长等缺点.作者进行了大孔吸附树脂对川芎嗪的吸附性能研究.

    作者:徐伟泉;陈登利;马润宇;王艳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一类基于组效关系神经网络模型的中药药效预测方法

    目的:研究与药效相关的中药质量分析方法. 方法:分别选取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较强的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并与偏小二乘法相结合,建立中药组效关系模型,进而用组效关系模型计算预测药效,据此评价中药质量.结果与结论:将其应用于川芎质量评价,无论在训练误差、预测误差以及相关系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PCR和PLSR方法,具有较理想的训练及预测精度和可信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川芎各化学组分与药效检测指标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发展成为能反映药效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赵筱萍;范骁辉;余杰;程翼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对湿生扁蕾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常压硅胶柱和薄层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Ⅱ),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Ⅲ),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焕弟;谭成玉;杜昱光;白雪芳;陆海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黑白双金饮治疗高脂血症65例疗效观察

    自2002年始笔者用自拟黑白双金饮治疗高脂血症65例,并与辛伐他汀组32例对比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在正常饮食情况下,1周内2次测血清胆固醇(TC)均≥6.0 mmolL-1,或甘油三脂(TG)≥1.54 mmolL-1,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 mmolL-1,女性≤1.17 mmolL-1,即可确诊.

    作者:郭兴旺;王东;毛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榄仁叶提取物对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目的:研究榄仁叶提取物(TCE)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体实验,建立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lN)肝损伤模型,检测TCE对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影响,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肝线粒体肿胀度.离体实验,建立原代小鼠肝细胞D-GalN损伤模型,运用MTT法检测TCE 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测定细胞上清AS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结果:在体实验,一定剂量TCE能有效抑制D-GalN引起的小鼠血清AST及ALT活性的显著上升(2.95,3.35倍),明显减轻D-GalN损伤引起的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破坏并抑制线粒体对外加Ca2+诱发肿胀敏感性的下降.离体实验,不同浓度TCE可剂量依赖性抑制D-GalN引起的MTT下降,抑制甚至完全对抗D-GalN引起的原代肝细胞上清AST的显著上升(1.9倍)及SOD的明显下降(48.0%).结论:TCE对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效的防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对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及肝细胞有关.

    作者:汤新慧;高静;窦环;王燕萍;徐力致;祝增荣;徐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雪莲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研究雪莲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以紫丁香苷为对照品,应用HPLC,色谱柱 DiamonsilTM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0 ℃,检测波长 270 nm,分析时间60 min,流速 1.0 mLmin-1.结果:标示出雪莲注射液的11个特征指纹峰.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雪莲注射液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苗爱东;孙殿甲;彭燕;朱国强;王本富;胡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