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消毒剂合理应用的因素

林爱红;梁焯南

关键词:消毒剂, 预防医院感染, 医疗卫生单位, 应用分析
摘要:目前,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单位,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使用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对影响消毒剂合理应用分析如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消毒剂合理应用的因素

    目前,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单位,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使用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对影响消毒剂合理应用分析如下.

    作者:林爱红;梁焯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武汉市部分学校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监测报告

    学校游泳池主要用于在校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同时也是广大青少年每年暑假期间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为了加强学校游泳池在对社会开放期间的卫生监督管理,于2000年对武汉市学校游泳池水质进行了监督监测,针对余氯普遍不能达标现象,对某学校游泳池水投入消毒药品后,水中余氯损耗时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实验观察,并提出了每日第2次投加消毒药品的佳时限,为加强学校游泳池卫生监督管理和正确指导游泳池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基本参数,现将检测和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柳振安;李泉;谢曙光;郭子英;李国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肿瘤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特点和预防

    肿瘤外科病人医院感染主要是指肿瘤手术病人在医院内接受诊疗、手术,护理过程中并发的感染.虽然其症状有轻有重,但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病人医疗费用的支出.严重的肿瘤外科医院内感染使病人不能达到预期疗效或使手术失败,甚至产生难以治疗的后遗症或死亡.因此,防止肿瘤外科病人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建意;陈常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武汉市铸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武汉市铸工尘肺的发病情况,加强防治.方法:按照<全国尘肺病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对武汉市全民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1999年底以前确诊的铸工尘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铸工尘肺累积患病率为0.95%,发病高峰出现在80年代,70%以上的病例是40、50年代开始接尘而患病的.Ⅰ期铸工尘肺平均发病工龄为27.58年,Ⅰ期→Ⅱ期平均年限为7.45年.铸工尘肺结核合并率为11.59%,病死率为27.50%,平均死亡年龄为61.42岁,平均病程年限为9.62年,直接死因主要是肺结核、肺心病、肺癌和心血管病.结论:90年代以来武汉市铸工尘肺防治工作逐步取得成效.

    作者:姜文质;张本延;薛宝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松滋市性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性病在松滋市曾广泛流行,经过积极防治,在60年代初已基本消灭.但时至80年代末期性病沉渣再度泛起,且呈直线上升趋势,为探讨松滋市性病流行特点,制定控制性病流行策略,现将松滋市1991~1999年性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作者:周传发;熊淑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社区管理初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自1989年开始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畴,对所辖预防保健地段内学龄前儿童全方位乙肝疫苗接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11年来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报道如下.

    作者:陈宁;龚飞跃;周树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浅谈在医务人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其关键在于预防.但我国公众对艾滋病普遍缺乏预防知识,且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尚不能提供规范的艾滋病诊疗服务,所以,对医务人员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杨淑红;刘珍莲;余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东风汽车公司急性传染病变化趋势分析

    为了解东风汽车公司传染病的流行动态,掌握公司内疫情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防疫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对近6年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家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蚊类抗药性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蚊类是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和黄热病等的主要传播媒介.迄今为止,化学防制仍是蚊虫防制的主要手段,而抗药性又是化学防制的重要障碍.抗药性监测是测定蚊虫抗药性的频率、强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它所积累的基本数据和资料是抗药性研究的基础,可以用于评价和检验抗性,它将有助于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和综合防制体系的有效实施,也是为阻止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生而采取的先行措施.多年来,WHO一直对蚊类抗药性监测相当重视,抗药性监测方法也在不断地得到改进.

    作者:付在凤;余品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护理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也是致盲的原因.视网膜脱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以原发性为主,多因高度近视眼,眼球挫伤,玻璃体变性等引起,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多需手术治疗,术后的病情观察及体位护理等直接影响手术预后,故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护理十分重要,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1997年1月至今已收治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患者64例,其中男35例,女29例,大年龄65岁,小年龄15岁,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护理情况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亚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起城市自来水酚污染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2000年6~8月,荆州市城区居民投诉自来水有异味,荆州市卫生监督部门对此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云华;罗传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接比重法测定蒸馏酒乙醇浓度

    蒸馏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卫生标准系以酒精度60°(%,V/V)蒸馏酒为标准浓度,高于或低于60°需要进行折算,因此,乙醇浓度测定在蒸馏酒的理化卫生检验中显得较为重要.GB/T5009.48-1996规定蒸馏酒乙醇浓度的测定方法是将酒样蒸馏后,用酒精比重计测量.采用直接比重法测定蒸馏酒(不含糖类、色素等添加物)的乙醇浓度,快速、简便,与GB/T5009.48-1996规定的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滨;周东升;张道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命质量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生命质量(QOL,Quality of Life)是一个与健康有关的多变量指标,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综合,其概念是美国学者30年代提出的,初用于社会学,70年代引入医学领域.我国有关生命质量的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以社会学界开展的工作多,在医学界开展较多的为生命质量调查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疾病谱的转变,医学界更关心健康生活、生命的质量及相关正向特质[1],这一变化使生命质量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

    作者:邓玲;陈冠民;谭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990~1999年英山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为评价英山县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方法:对英山县1990~1999年10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1999年全县总人口基本稳定,人口出生率由18.19‰降至6.71‰,199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婴儿死亡率(MMR)、新生儿死亡率(NMR)分别为28.23‰、27.86‰、17.83‰,比1990年分别下降44.34%、34.31%、31.61%.结论:新生儿、婴儿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人群;新生儿疾病、感染性疾病是英山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分类死因.

    作者:苏锦友;舒霞;张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6例鱼胆中毒分析

    急性鱼胆中毒是一种并不少见的急症,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自1981~2000年共收治了36例食用鱼胆而致中毒的患者,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惠玲;汪冬萍;林光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某研究院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分析

    为掌握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以提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措施,对某勘测设计院45~50岁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动态观察结果作了较系统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玲娣;陈冬峨;韩定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卫生管理领导者的素质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

    对卫生管理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主要有政治思想、品格作风、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六个方面.其素质与非权力性影响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素质是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的基础,素质通过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来体现,素质状况影响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要从个人主动学习提高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提高卫生管理领导者的素质,增强其非权力性影响力.

    作者:陈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口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分析

    为了解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的转归,渝水区卫生防疫站对1996~1999年收到辖区内有机磷农药中毒报告432例作了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振邦;周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颈癌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因此,重点加强宫颈癌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普遍提高广大群众对宫颈癌的健康教育认识,促使形成健康行为,能使宫颈癌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陈常先;王建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携带者60例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在我国发病率达10%~15%.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指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但HBV血清标志物呈阳性.经肝穿活组织检查,发现20%HBV携带者发展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中约5%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目前治疗主要采取抗病毒、免疫抑制剂等联用,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但由于疗效低,医疗费用高而难以为普通人所接受.采用四联法治疗HBV携带者60例,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且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古群山;田勇;谢保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