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产地正伪品沙苑子HPLC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张玉杰;张建军;闫兴丽;唐渝;刘颖

关键词:沙苑子, 指纹图谱, 药材鉴别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沙苑子真伪品的指纹图谱,为沙苑子质量控制及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RP-HPLC法对不同来源沙苑子及伪品的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进行指纹图谱研究. 结果:不同来源的正品沙苑子HPLC指纹图谱十分相似,而与2种伪品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指纹图谱特征. 结论:HPLC指纹图谱特征可以作为沙苑子质量评价和药材鉴别的依据.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医药结合,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在复方研究中,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以利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王阶;荆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常规抗心律失常方法.结果:大豆苷元(3.0,5.0 mg*kg-1)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大豆苷元(0.8,1.0 mg*kg-1)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大豆苷元(0.2,0.3 mg*kg-1)还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大豆苷元(0.03%,0.05%)能明显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大豆苷元(0.8,1.0 mg*kg-1)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具有预防作用,且能明显的降低大鼠的死亡率.以上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豆苷元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内流或Ca2+内流及与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作者:叶和杨;邱峰;曾靖;姚新生;赖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有效成分理化性质分析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与基本方法

    生物活性与理化性质是筛选中药有效成分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从研究与制剂和临床相关的理化性质入手,筛选出适合制剂和临床应用的化学成分,再从中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效率大为提高.现代先进的测试研究手段,给这一筛选途径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这一研究途径在国际上正被广泛采用并日臻完善.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关系到药物制备工艺和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可对中药的整个开发研究过程以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作预测,对其可发展性进行评估,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俭;谢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材基地建设应遵循的自然和经济规律

    中药材基地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不能理解为简单地掌握了某一种药材的栽培技术就能搞成功一个药材基地.笔者根据20余年的学习和实践,投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研究及药材基地建设,在北京郊区大兴怀柔房山建有60 hm2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在全国协助地方建有100余个药材基地,总面积达2 000 hm2.

    作者:周成明;周风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口服决明子后血清及尿液中的蒽醌类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动物(人)口服决明子后吸收入血的蒽醌类.方法:用HPLC法对口服决明子后的大鼠血清和尿液、健康人尿液中的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进行测定.结果:大鼠和人对决明子粉及其煎液中的蒽醌类只能部分吸收入血,且所吸收的蒽醌种类存在差异;在决明子蒽醌类的吸收及代谢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结论:决明子蒽醌类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筛选应以所研究的动物(人)吸收入血的蒽醌类为切入点.

    作者:李续娥;马伟;郭宝江;曾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吉林产西洋参的皂苷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吉林产西洋参根中的皂苷成分.方法:西洋参根的甲醇提取物用氯仿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和RP-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化合物.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单体皂苷,分别鉴定为24(R)-假人参皂苷RT5(1),人参皂苷Rg1(2), 20(R)-人参皂苷Rg3(3), 24(R)-假人参皂苷F11(4),人参皂苷Re(5),三七皂苷K(6),人参皂苷Rd(7),人参皂苷Rc(8),人参皂苷Rb1(9),以及人参皂苷Rb2(10).结论:对吉林产西洋参的皂苷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分离鉴定10个单体皂苷,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

    作者:苏健;李海舟;杨崇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乙肝欣泰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目的:对乙肝欣泰颗粒进行了定性定量方法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柏、丹参、苦参、水飞蓟素进行了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栀子所含栀子苷的含量测定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结果:本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1.3%(n=5);乙肝欣泰颗粒中栀子苷平均含量为每袋17.4 mg.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回收率高,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孙明玉;李明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基层中医院经营发展的探索

    浙江省杭州拱墅区中医院是一家二级乙等基层中医院,近年来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勇于探索,找准定位,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现简介如下.

    作者:刘英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苦参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相关研究报道,综述苦参碱单体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苦参碱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结论:苦参碱应用前景广阔,应更有效地研究开发.

    作者:刘梅;刘雪英;程建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脑塞通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脑塞通对动物脑血流量、脑栓塞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家兔和大脑中动脉(A)栓塞模型及双侧颈总A结扎大鼠以及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血栓模型,预防或治疗给药7d,观察脑塞通对这些模型的影响.结果:脑塞通1.0,2.0,4.0 g*kg-1 3个剂量均能显著增加麻醉家兔的脑血流量;明显减少大脑中A栓塞模型大鼠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缺血再灌大鼠的体征指数,并可明显降低脑含水量,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GPx,CAT的活力;降低LPO和LD含量;能明显缩短角叉菜胶诱导血栓模型大鼠体内血栓长度,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结论:脑塞通能增加家兔脑血流,改善缺血再灌大鼠的脑水肿、脑组织损伤以及神经体征,减少局灶性脑血栓引起的脑梗死范围,延缓体内血栓形成,并具有抗缺氧的作用,对实验性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贵友;赵雍;曹春雨;王秀荣;崔海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贵州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头花蓼中总黄酮的动态变化研究

    头花蓼为蓼科蓼属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Ham.ex D.Don的全草.主产于贵州[1],为贵州地道苗药药材,贵州苗族人民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2].

    作者:张丽艳;杨玉琴;高言明;叶晓鸣;谭启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熟地黄对动物学习记忆障碍及中枢氨基酸递质、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熟地黄对动物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氯化铝(AlCl3)拟痴呆小鼠模型和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毁损下丘脑弓状核大鼠模型,通过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熟地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薄层扫描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tanate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含量;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one,NMDAR1)和GABA 受体( GABAR )在海马的表达.结果:熟地黄能延长痴呆动物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缩短水迷宫实验寻台时间;调节痴呆模型动物脑Glu和GABA含量,提高NMDAR1,GABAR在海马的表达.结论:熟地黄有改善AlCl3小鼠和MSG大鼠学习记忆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脑Glu和GABA含量,提高MSG大鼠NMDAR1,GABAR在海马的表达有关.

    作者:崔瑛;颜正华;侯士良;常章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姜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细胞DNA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姜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DNA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姜油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用比色法检测对人红细胞溶血和兔肝匀浆丙二醛(MDA)生成的影响;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对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姜油可明显抑制本底的发光强度;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和DNA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抑制兔肝匀浆MDA的生成,抑制率为48.16%.结论:姜油具有较强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防护DNA损伤的作用,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作者:路萍;赖炳森;梁萍;陈镇童;孙树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RP-HPLC法测定芒果叶中芒果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芒果叶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和月份芒果叶中芒果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内标法定量,Shim pack CLC-ODS柱分离,流动相:甲醇-0.05 mol*L-1H3PO4(三乙胺调pH为3.5)65∶134,检测波长258 nm,柱温为室温,流速1 mL*min-1.从广西南宁市、钦州市和田阳县分别采集芒果叶供试品;测定南宁市1~12月份同一株芒果树的芒果叶中芒果苷的含量.结果:所建立的RP-HPLC含测方法平均回收率99.2%,RSD=1.05%(n=5).不同产地和月份的芒果叶中芒果苷的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RP-HPLC含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快速,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南宁市和田阳县芒果叶中芒果苷的含量相差不大,均明显比钦州的高.7~10月份的芒果苷含量较高,高的为9月,低的为2月份.

    作者:黄海滨;李学坚;梁秋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毅爱迪胶囊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毅爱迪胶囊为西洋参茎叶皂苷加工制成的胶囊剂,为国家级二类新药,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逆转,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作者:周春玲;张满来;王伏燕;杨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血脉通胶囊中葛根素和栀子苷的含量

    血脉通胶囊为苗族验方,由野鸦椿、葛根、栀子、泽泻、川芎等多味药材加工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补中益气、利水逐邪之功效,用于瘀血闭阻引起的胸痹.经检索,未见有关血脉通胶囊定量控制的文献报道,为有效控制其质量,参照文献[1,2]的方法,采用HPLC对其主要药味葛根中的葛根素和栀子中的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刘智;王丽;李雯;黄勇;陈玲;张钰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苦丁茶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Ⅰ); 3β-羟基-羽扇-20(29)-烯-24-羧酸甲酯[3β-hydroxyl-lup-20(29)-ene-24-methyl ester](Ⅱ);羽扇-20(29)-烯-3β,24-二羟基[lup -20(29)-ene-3β,24-diol](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熊果酸(ursolic acid)(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甘露醇(mannitol)(Ⅶ).结论:Ⅰ,Ⅲ,Ⅵ,Ⅶ为该属植物首次得到.

    作者:刘韶;秦勇;杜方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人参皂苷保护脊髓神经元与NO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保护脊髓神经元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鼠胚脊髓神经细胞,划痕法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用Griess法间接测定NO含量.结果:损伤组的NO含量比非损伤组高,损伤时人参皂苷培养组的NO含量比常规培养基组的含量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时NO含量增高,人参皂苷保护神经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O释放实现的.

    作者:潘树义;潘晓雯;王苏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乌苏里藜芦的化学成分研究

    乌苏里藜芦Veratrum nigrum L. var. ussuriense Nakai产于辽宁,我们进行了其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具有抗血栓、降血黏度等作用[1,2],并进行了生物碱成分的化学研究,曾报道了部分生物碱的化学结构[3],本文报道2种生物碱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和棋盘花胺(zygadenine)的结构及二维核磁共振数据的全归属.

    作者:赵伟杰;孟庆伟;王世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RP-HPLC法测定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 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 的干燥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含有多种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皂苷,其中水不溶性皂苷主要为薯蓣皂苷元(diosgenin,C27H42O3)与不同糖类而成的薯蓣总皂苷[1].

    作者:徐雄良;张志荣;柯尊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