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

刘韶;秦勇;杜方麓

关键词:冬青属, 苦丁茶, 化学成分
摘要:目的:研究苦丁茶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Ⅰ); 3β-羟基-羽扇-20(29)-烯-24-羧酸甲酯[3β-hydroxyl-lup-20(29)-ene-24-methyl ester](Ⅱ);羽扇-20(29)-烯-3β,24-二羟基[lup -20(29)-ene-3β,24-diol](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熊果酸(ursolic acid)(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甘露醇(mannitol)(Ⅶ).结论:Ⅰ,Ⅲ,Ⅵ,Ⅶ为该属植物首次得到.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血脉通胶囊中葛根素和栀子苷的含量

    血脉通胶囊为苗族验方,由野鸦椿、葛根、栀子、泽泻、川芎等多味药材加工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补中益气、利水逐邪之功效,用于瘀血闭阻引起的胸痹.经检索,未见有关血脉通胶囊定量控制的文献报道,为有效控制其质量,参照文献[1,2]的方法,采用HPLC对其主要药味葛根中的葛根素和栀子中的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刘智;王丽;李雯;黄勇;陈玲;张钰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不同产地正伪品沙苑子HPLC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沙苑子真伪品的指纹图谱,为沙苑子质量控制及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RP-HPLC法对不同来源沙苑子及伪品的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进行指纹图谱研究. 结果:不同来源的正品沙苑子HPLC指纹图谱十分相似,而与2种伪品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指纹图谱特征. 结论:HPLC指纹图谱特征可以作为沙苑子质量评价和药材鉴别的依据.

    作者:张玉杰;张建军;闫兴丽;唐渝;刘颖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微波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在生物、环境样品及天然产物提取中已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微波萃取技术具有快速,效率高,耗能少以及有利于环保等特点,是一种提取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应用于生产,将极大地推动中药制药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作者:傅荣杰;冯怡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脑塞通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脑塞通对动物脑血流量、脑栓塞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家兔和大脑中动脉(A)栓塞模型及双侧颈总A结扎大鼠以及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血栓模型,预防或治疗给药7d,观察脑塞通对这些模型的影响.结果:脑塞通1.0,2.0,4.0 g*kg-1 3个剂量均能显著增加麻醉家兔的脑血流量;明显减少大脑中A栓塞模型大鼠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缺血再灌大鼠的体征指数,并可明显降低脑含水量,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GPx,CAT的活力;降低LPO和LD含量;能明显缩短角叉菜胶诱导血栓模型大鼠体内血栓长度,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结论:脑塞通能增加家兔脑血流,改善缺血再灌大鼠的脑水肿、脑组织损伤以及神经体征,减少局灶性脑血栓引起的脑梗死范围,延缓体内血栓形成,并具有抗缺氧的作用,对实验性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贵友;赵雍;曹春雨;王秀荣;崔海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风轮菜属药材分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应用于风轮菜属中药的鉴定研究.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提供药材的内在成分信息,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风轮菜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及鉴定.结果:色谱数据的系统聚类结果得到了预期效果,这对于研究风轮菜属药材的类别及近缘性提供了依据.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等优点.

    作者:张雪辉;陈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贵州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头花蓼中总黄酮的动态变化研究

    头花蓼为蓼科蓼属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Ham.ex D.Don的全草.主产于贵州[1],为贵州地道苗药药材,贵州苗族人民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2].

    作者:张丽艳;杨玉琴;高言明;叶晓鸣;谭启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宽叶缬草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组织内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宽叶缬草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宽叶缬草对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TGF-β1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宽叶缬草有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和血肌酐的作用,肾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宽叶缬草在降脂同时,能减轻肾小球系膜病变和细胞外基质产生,降低肾组织内TGF-β1和Ⅳ型胶原表达.结论:宽叶缬草对高脂血症肾脏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肾组织内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司晓芸;贾汝汉;黄从新;丁国华;刘红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熟地黄对动物学习记忆障碍及中枢氨基酸递质、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熟地黄对动物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氯化铝(AlCl3)拟痴呆小鼠模型和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毁损下丘脑弓状核大鼠模型,通过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熟地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薄层扫描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tanate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含量;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one,NMDAR1)和GABA 受体( GABAR )在海马的表达.结果:熟地黄能延长痴呆动物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缩短水迷宫实验寻台时间;调节痴呆模型动物脑Glu和GABA含量,提高NMDAR1,GABAR在海马的表达.结论:熟地黄有改善AlCl3小鼠和MSG大鼠学习记忆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脑Glu和GABA含量,提高MSG大鼠NMDAR1,GABAR在海马的表达有关.

    作者:崔瑛;颜正华;侯士良;常章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常规抗心律失常方法.结果:大豆苷元(3.0,5.0 mg*kg-1)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大豆苷元(0.8,1.0 mg*kg-1)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大豆苷元(0.2,0.3 mg*kg-1)还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大豆苷元(0.03%,0.05%)能明显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大豆苷元(0.8,1.0 mg*kg-1)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具有预防作用,且能明显的降低大鼠的死亡率.以上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豆苷元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内流或Ca2+内流及与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作者:叶和杨;邱峰;曾靖;姚新生;赖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材基地建设应遵循的自然和经济规律

    中药材基地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不能理解为简单地掌握了某一种药材的栽培技术就能搞成功一个药材基地.笔者根据20余年的学习和实践,投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研究及药材基地建设,在北京郊区大兴怀柔房山建有60 hm2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在全国协助地方建有100余个药材基地,总面积达2 000 hm2.

    作者:周成明;周风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清消颗粒中梓醇的含量

    清消颗粒是由地黄等药材经提取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等作用.地黄在方中为君药,梓醇为其有效成分之一.梓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1]、薄层比色法[2]和高效液相色谱法[3].

    作者:和健;王建国;穆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黄芪、当归配伍后促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药效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不同配伍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观察应用黄芪与当归5∶1配比的含药血清后CAM血管生成的情况.结果:黄芪与当归合用后,在血管生成表现以及血管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其他配比组.结论:黄芪与当归按5∶1配伍具有较好的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表明当归补血汤原方配比为佳组合,提示中医自古倡导的方剂配伍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作者:雷燕;王军辉;陈可冀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GAP质控下栽培丹参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的制备和表征

    目的:用GAP质控下栽培的中药丹参作为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研究其制备和表征方法.方法:采用四川中江GAP栽培条件下的丹参制备标准物,经浓硝酸-过氧化氢微波消解体系处理后用ICP-MS测量其重金属含量,方法准确、可靠.结果:用国家一级标准参考物质检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回收率大部分在90%~110%,精密度小于5%.结论:经过不同实验室测试和不同时期稳定性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内控标准重金属含量的数据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丹参中药材重金属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也可作为其他中药GAP规范管理中有毒元素的内部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

    作者:黄志勇;庄峙厦;王小如;Frank S C Lee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医药结合,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在复方研究中,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以利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王阶;荆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河套向日葵茎髓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向日葵茎髓Helianthus annuus L.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茎髓,又名向日葵茎芯。其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消肿、通淋泻浊之功效。

    作者:杨树平;温爱平;吴冬梅;李俊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人参皂苷保护脊髓神经元与NO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保护脊髓神经元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鼠胚脊髓神经细胞,划痕法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用Griess法间接测定NO含量.结果:损伤组的NO含量比非损伤组高,损伤时人参皂苷培养组的NO含量比常规培养基组的含量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时NO含量增高,人参皂苷保护神经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O释放实现的.

    作者:潘树义;潘晓雯;王苏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基层中医院经营发展的探索

    浙江省杭州拱墅区中医院是一家二级乙等基层中医院,近年来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勇于探索,找准定位,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现简介如下.

    作者:刘英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前列回春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Fa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回春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Fa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去势后注射丙酸睾酮引起前列腺增生法造模,灌胃给药30 d后,处死大鼠取前列腺组织并称湿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Fas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观察细胞凋亡峰.结果:前列回春各组前列腺组织湿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前列回春各组和雌二醇组前列腺组织中Fas表达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P< 0.01);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前列回春和雌二醇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前列回春可增加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中Fas的表达,促进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胞凋亡,降低大鼠前列腺组织的重量,而且呈明显量效关系,表明前列回春可抑制前列腺增生.

    作者:段登志;于玲;张鸿青;杨玉琪;陈黎明;段呈玉;曹继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有效成分理化性质分析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与基本方法

    生物活性与理化性质是筛选中药有效成分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从研究与制剂和临床相关的理化性质入手,筛选出适合制剂和临床应用的化学成分,再从中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效率大为提高.现代先进的测试研究手段,给这一筛选途径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这一研究途径在国际上正被广泛采用并日臻完善.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关系到药物制备工艺和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可对中药的整个开发研究过程以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作预测,对其可发展性进行评估,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俭;谢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乌苏里藜芦的化学成分研究

    乌苏里藜芦Veratrum nigrum L. var. ussuriense Nakai产于辽宁,我们进行了其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具有抗血栓、降血黏度等作用[1,2],并进行了生物碱成分的化学研究,曾报道了部分生物碱的化学结构[3],本文报道2种生物碱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和棋盘花胺(zygadenine)的结构及二维核磁共振数据的全归属.

    作者:赵伟杰;孟庆伟;王世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