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菲;李华南;马永利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脑病门诊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后,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痉挛强度差异,采用,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痉挛强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 (12/20);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 (18/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P<0.05).结论 火针与中药联合治疗面肌痉挛能够有效改善面肌痉挛的强度,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孙师静;李斌;张连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火针的治疗机制为使用温热刺激穴位及部位,从而增强正气,抗邪外出,激发经气,温通经脉,活血行气,荣养筋脉[1].《素问》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抗邪无力,亏失荣养,病情难愈,易成顽疾.笔者跟随导师采用火针及结合疗法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顽固性疾病,所见疗效显著确切,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秀菊;李斌;张连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大成》针刺处方运用腧穴的归经情况.方法 选取《针灸大成》所载医案之针刺处方,比照中药处方研究,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比较各经被用腧穴之频次、用穴比率、运用强度和穴均强度.结果 共应用十四条经脉218穴,3 598穴次;奇穴19穴,112穴次;经外穴33穴,73穴次;膀胱经穴位数多,被用穴数及总穴次高,穴位运用强度亦高(1.0);督脉用穴比率高(0.79),其次心和心包经(0.78);穴均强度脾经高(0.31),次为大肠经(0.28),胃经低(0.09);就各经单穴运用而言,以合谷运用次高(187),次为三阴交(105)、曲池(89)、委中(82)、百会(72).结论 以方剂计量学方法分析《针灸大成》针刺处方,能客观总结古代诸多医家经验,为学习经络腧穴理论与针灸临床运用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王苗;周铭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针诱导是否促进展神经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方法 选用健康6月龄Beagle犬24只,建立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神经损伤组、电针处理组及AM1241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分离展神经,术中不进行神经损伤处理,缝合切口皮肤,在电针刺激时进行束缚;损伤组:制作展神经损伤模型,在电针刺激时进行束缚;电针处理组: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连续2周进行电针刺激;AM1241组:展神经损伤+大麻素2型受体激动剂AM1241,展神经损伤后连续2周给予溶剂3 mL/kg进行腹腔注射,在电针刺激时进行束缚.将4组实验动物干预2周,于第7天、第14天取材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展神经小胶质细胞M1特异性标记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2特异性标记蛋白精氨酸酶-1(Argina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进一步观察免疫荧光分析Arginase表达的情况,4组之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组内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术后第7天4组iNOS表达分别为1.370、1.610、0.190、0.105.4组iNOS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64,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iNOS的表达较神经损伤组均降低(Z=-2.89、-2.89,P均<0.05);术后第14天4组iNOS表达分别为1.430、1.990、0.165、0.150.4组iNOS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99,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iNOS的表达较神经损伤组均降低(Z=-2.89、-2.94,P均<0.05).(2)术后第7天,4组IL-1β表达分别为1.255、1.575、0.180、0.160.4组IL-1β3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34,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IL-1β的表达较神经损伤组均降低(Z=-2.90、-2.91,P均<0.05).术后第14天4组IL-1β表达分别为1.245、1.485、0.255、0.185.4组IL-1β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69,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IL-1β的表达较神经损伤组均降低(Z=-2.91、-2.93,P均<0.05).(3)4组均检测到M2特异性标记蛋白(Arginase、BDNF).其中术后第7天4组Arginase表达分别为0.090、0.420、1.795、1.820.4组Arginase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44,P<0.05),且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的Arginase表达均高于神经损伤组(Z=-2.92、-2.93,P均<0.05).术后第14天4组Arginase表达分别为0.165、0.545、1.850、1.930.4组Arginase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52,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的Arginase表达均高于神经损伤组(Z=-2.90、-2.91,P均<0.05).(4)术后第7天4组BDNF表达分别为0.075、0.385、1.715、1.770.4组BDNF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69,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的BDNF表达均高于神经损伤组(Z=-2.91、-2.92,P均<0.05).术后第14天4组BDNF表达分别为0.140、0.485、1.810、1.870.4组BDNF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72,P<0.06),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的BDNF表达均高于神经损伤组(Z=-2.93、-2.92,P均<0.05).结论 电针能够减少Beagle犬展神经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诱导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促进损伤神经修复.同时大麻素2型受体激动剂AM1241可以发挥良好的电针协同作用,但AM1241可能不影响小胶质细胞M2型标记蛋白表达的上调.
作者:王蕾;朱保锋;张毅;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失眠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剧烈,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药治疗失眠近期疗效较好,但此类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不宜长期服用.针灸疗法为祖国医学瑰宝,具有安全、有效、绿色、经济和可长期应用等优势.综合近年来针灸疗法的临床运用,发现包括头针、体针、电针、腹针、针灸及药物结合等多种疗法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张勇;罗婧;陈贵全;吴节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蜂针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连云港附属医院蜂疗门诊及风湿病门诊和住院的R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蜂针组,药物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7.5 mg,每日1次,同时服用甲氨蝶呤,初始计量为5 mg,每周1次,每次增加剂量2.5 mg,逐渐加量到10 mg为止.药物+蜂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蜂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周.治疗2个疗程后采有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有效率,采用t检验比较2组中医证候量表的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后药物+蜂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68,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药物+蜂针组患者关节疼痛度、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t=0.816、-0.569、-1.413、-0.685,P均<0.05),药物+蜂针组(t=-2.594、-0.558、0.064、0.079,P均<0.05).治疗后药物+蜂针组的关节疼痛度、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8、-1.542、0.169、-0.761,P均<0.05).结论 药物+蜂针疗法较单纯药物疗法能更有效的缓解RA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阮强;姚文平;鹿朦;姜明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散发性、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眩晕、痿证、喑痱等范畴.后世医家应用针灸或针药并用方法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将近10年的与MSA相关的文献为据,归纳总结针灸或针药结合等方法在MSA治疗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治则治法,为今后治疗MSA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靖寒;杨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贺普仁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国医大师,贺老根据自身实践及前人经验创立针灸“三通”法,分别为“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贺氏火针归属于“温通法”.周震教授师从贺老,继承其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对其斑秃的治疗深入研究,整理并归纳贺老的理论及贺氏火针治疗斑秃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李悦;周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推拿科及妇科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于治疗3个月后随访并观察复发率.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期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615、36.120,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痛经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39,P<0.05).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完成全部研究的38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愈显率84.21%(32/38);对照组36例患者中治愈1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愈显率41.67%(15/36).2组患者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86,P<0.05).结论 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菲;李华南;马永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从医50余年,不仅在临床、教学中成果卓著,而且在科学研究中也是视野独特、勇于创新,硕果累累.石院士科研思想与方法博大精深,笔者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例,予以概况总结为以下四点:1.突出特色是选题的基本要求,科研选题要突出中医特色;2.临床实践是科研的根本源泉;3.掌握文献是从事研究的前提;4.创新发明是科研发展的内在要求.希望借此阐发对中医脑科学建立的感悟.
作者:郭琳;倪光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患者男,56岁.主因小腹坠痛,小便不畅2月余.于2018年2月10日来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科就诊.患者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腹坠痛,小便不畅,小便色黄、浑浊,尿线分叉,自行服用抗生素1周(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未予重视.2018年2月患者小腹坠痛,小便不畅症状加重,遂来本院就诊.刻诊:小腹坠痛,小便不畅,小便色黄、浑浊,尿线分叉,偶有血尿,便时热痛,纳差,大便可,寐可,舌红,苔黄,脉弦滑.中医诊断:精浊,湿热蕴结型;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针刺选穴:关元、中脘、水道、中极、归来、秩边、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作者:李寒彬;吕福全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