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性肝损害50例临床分析

于娟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 肝脏, 胃肠道吸收, 器官, 口服药物, 回顾分析, 过敏反应, 毒性作用, 代谢产物, 工作者, 诊断, 血液, 物产, 特点, 浓集, 浓度, 临床, 机体, 患者
摘要: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脏内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极易对肝脏造成损害,即为药物性肝损害.现将我科2005-2010年间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50例患者的相关特点回顾分析,借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视.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埃索美拉唑预防曲张静脉硬化治疗并发症的作用研究

    2008年肝硬化曲张静脉出血的诊治指南把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的治疗列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随着硬化治疗的增多,硬化治疗其并发症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旨在研究硬化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硬化后使用埃索美拉唑对于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研究.

    作者:栗凤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情恶化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溶栓和抗血小板治疗偱证医学已充分证实.对于发病机制中存在低灌注和栓塞的扩容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缺血核心部位周围存在保持部分能量代谢的低血流灌注区域,即所谓的缺血半暗带,阻止梗死进展.本研究探讨羟乙基淀粉进行扩容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病情恶化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华;时会军;吴有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瘦素与心血管疾病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obes gene)编码,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主要在白色脂肪组织中表达,此外在心肌、骨骼肌、乳腺、胃黏膜、肺组织等均有表达.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消耗的生物学作用,并参与神经内分泌疾病、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呼吸疾病、肥胖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研究发现瘦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对瘦素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苏春芳;张颜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纵隔支气管囊肿19例临床分析

    总结我院2001-2010年支气管囊肿35例,其中纵隔支气管囊肿19例,占54%.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6~61岁,平均42.5岁.5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14例有症状,表现为胸痛2例、背痛1例、咳嗽5例、咯痰2例、气促4例、胸闷3例、间断呃逆1例、咽部异物感1例、吞咽不畅2例.病史2 d至6个月.上纵隔5例,前纵隔2例,中纵隔2例,后纵隔10例.右侧纵隔10例,左侧纵隔9例.气管旁型6例,隆突下型3例,肺门型4例,食管旁型1例,其他型5例,其中2例位于食管肌层.合并感染5例.

    作者:魏书庆;郭锐;孙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癌60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肾癌的超声表现,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60例被诊断为肾癌的患者资料,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探索肾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超声对肾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丹妮;刘炜;秦冰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前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是以综合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疗法.为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国产)在急性期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将我科治疗的7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总结如下.

    作者:肖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56例临床分析

    我科对临床上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2009年本科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6例,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57~88岁,平均69岁.

    作者:梁静;刘卓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移位骨折难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易发生不愈合,并且常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老年易发生严重的全身并发症.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是提高治疗优良率的关键.我院从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对5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3种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高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消癌平联合5-氟尿嘧啶对Hepa1-6肝癌细胞化疗增效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消癌平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佳增效时间和佳增效浓度,并探讨其发挥化疗增效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消癌平联合5-Fu对Hepa1-6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消癌平作用浓度分别设10、30、50 mg/mL,作用时间分别设5-Fu作用前0、8、16、24 h和作用后8、16、24 h,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测定细胞扩散运动能力.结果 不同浓度消癌平联合5-Fu化疗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5-Fu单药组(P均<0.05),且消癌平的增效作用随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50 mg/mL消癌平于5-Fu作用前8 h加入增效作用佳(P<0.01),消癌平8 h-5-Fu给药组较肝癌细胞组、5-Fu单药组能显著减弱细胞移行运动能力.结论 消癌平以50 mg/mL的浓度于5-Fu作用前8 h加入化疗增效作用佳,消癌平主要通过减弱细胞移行运动能力发挥增加5-Fu的化疗作用.

    作者:张革红;解燕茹;梁利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清学和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合检测在膀胱癌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联合检测对膀胱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10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MMP-2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含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尿脱落细胞表达,20名健康人群标本对照.结果 膀胱癌患者MMP-2水平,荧光原位杂交阳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膀胱癌阳性检出率,降低患者费用.结论 MMP-2水平与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联合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弥补了单独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不足.

    作者:韩永;徐燕杰;黄海燕;许晓光;冯凯;蔡明;石炳毅;郭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亚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和皮肤与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首选治疗均为糖皮质激素,有效率可达70%~90%,如疗效不理想,可考虑脾脏切除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近年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在ITP的治疗中有了较多的应用.

    作者:刘晨;陈玮;张伟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腹部闭合性小肠破裂伤中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上常有腹部闭合性小肠破裂伤延误诊断和处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急诊腹腔镜手术可以对腹部闭合性小肠破裂伤及时快速作出诊断和处理,使一些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现对我科腹腔镜诊疗腹部闭合性小肠破裂伤的19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葛恒发;于仁;陶国全;姜宝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早期脑梗死CT征象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是指发病6 h内的脑梗死.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证实,在梗死发生后的6 h内进行介入溶栓,能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发病6 h内的超早期脑梗死由于神经细胞处于肿胀时期尚未完全坏死,故CT检查常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较难确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确诊为脑梗死,且在发病6 h内行第1次CT检查的病例共计36例,旨在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CT诊断超早期脑梗死的认识.

    作者:李立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胰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30例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1~86岁,中位年龄为64岁.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均为腺癌.按照1987年国际抗癌协会(UICC)制定的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3例,Ⅲ期9例,Ⅳ期3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7例.取同期10例外伤后切除的正常胰腺组织作为对照.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腮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未经治疗的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26例,旨在探讨腮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未经治疗的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26例,诊断均符合2002年修订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并排除糖尿病、高血压、感染等疾病,其中女性20例,男性6例,年龄17~72岁,平均45岁,按照免疫指标的异常及是否出现皮疹再进行分组.24名健康体检者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其中女性14名,男性10名,年龄19~76岁,平均46岁.2组在年龄、性别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申明;孙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静脉血管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静脉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问题.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于我院就治的恶性肿瘤静脉血管并发症患者49例,受累部位:颈静脉3例,上肢静脉8例,上腔静脉24例,下腔静脉5例,门静脉癌栓4例,髂静脉5例.分别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及静脉置管溶栓术、静脉球囊成形及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5~7 d.随访3~12个月.结果 49例患者中,13例行滤器置入及静脉置管溶栓术,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静脉置管溶栓时间7.38 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1例,明显好转2例.36例患者行静脉球囊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94%;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1例,明显好转13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中无出现血管穿孔、破裂等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随访47例,13例患者因原有肿瘤进展而死亡,3例再次出现临床症状,31例患者血管超声提示治疗部位静脉血流通畅.结论 介入技术治疗恶性肿瘤静脉血管并发症创伤小、耐受性好、症状改善明显、技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亮;申景;童家杰;解世洋;魏东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显像对肺部病灶的诊断价值

    18F-脱氧葡萄糖(FDG)已被国内外广泛作为正电子药物用于PET/CT或SPECT符合线路(DHC)显像.DHC可用于鉴别肺部病灶良恶性,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无创检查方法.为了解葡萄糖摄取强度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我们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科接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住院患者的病理结果,分析误诊因素,探讨诊断方法.

    作者:雷智莉;武志芳;刘建中;胡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通常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但两者间是否存在独立的相关性仍有争论.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观察血清尿酸(UA)水平对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雷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都可以通过血液等途径传播,吸毒人群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者不仅是HIV感染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HCV感染的高发人群.共用污染了的注射器具是造成吸毒人群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为了解凭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于2010年5月至6月对250例吸毒人员进行了HC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农丽萍;何波;张建明;黄祖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

    肾盂移行细胞癌多以无痛性血尿前来就诊,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有很大的意义.超声以价廉无创、快速方便、有效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对我院33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超声图像、超声误诊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超声正确诊断率.

    作者:秦冰娜;刘炜;张丹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