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
美国:计时隔离在美国,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老师都会立下许多“教室规矩”,这些规矩多而繁琐,大到不许打人、骂人、毁坏公物,小到洗手的方法、坐姿、餐桌礼仪、玩具的摆放方式等.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老师会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我要把桂河大桥留给我儿子.”一个老父亲这样对律师说.“桂河大桥是你的吗?”“不是.”“不是,那你怎么有权利让给别人?”律师得到的回答是:“反正我也带不走.”说的也是,人死了以后能带走什么?带不走的情况下,把生前所有物、钱财和房地产分配一下,也是一个好主意.
作者:吴玲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咱们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五十五岁.今天世界上有些地方,像阿富汗,平均寿命四十岁.咱们这一代有多少天灾,多少传染病,多少战争,多少大屠杀!人生一世,活到老不容易.回想一下,小时候跟我们一块儿捏泥巴的,现在还剩几个?跟我们一块儿出操上课的,还剩几个?
作者:王鼎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牙齿矫正,深思熟虑了半年才去拔牙,结果不到两分钟就拔完了,我:“不是吧,这么随意就拔了?”医生:“不随意你还想干啥?举行个仪式,再给它鞠个躬?”之前吃了一种胃药,开药的时候医生说这个药可能会过敏,但发病率极低,他从没见过.结果我就过敏了,去复查,那个医生眼睛发亮地跟我说:“哎哟,小姑娘厉害呀.”还拽着我的胳膊给他科室的人展览.
作者:于开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出差前,妈又打电话来,没听她说什么事,我便向家走去.推门而入,小院内静悄悄的,我以为她去邻居王婶家串门了,于是回拨她的电话,随即屋内响起清脆的和弦乐.我一个箭步迈进门槛,推开里屋的门,父亲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报纸,桌上的茶杯还冒着热气.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天津知青小杜绝对是难得的人才,他不仅多才多艺,满腹经纶,外语还说得特别溜.在看了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之后,他活学活用,把剧中的不少经典台词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现实单调枯燥的生活中,给大家伙带来了许多欢乐.连队食堂的早饭常常有豆浆卖,淡浆2分钱一碗,如果是甜浆就加1分钱.
作者:管寿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我和我的学生们做了很多研究,以探索健康与心理定势之间的关系.我们近做了一项研究,考察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像那些比我们年长或者比我们年轻的人一样生活,那么我们的生理年龄是更接近那些人还是更接近我们的同龄人呢?
作者:埃伦·兰格;丁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乡下的冬天异常寒冷,一受冷,我就咳嗽,昼夜不停地咳.父亲把村里的赤脚医生请到家里,为我诊治.赤脚医生姓王,背一个棕色医药箱,医药箱上印着大大的红十字,上方有五个字:为人民服务.王大夫不苟言笑,每次,一看到父亲带着王大夫踏进门槛,我就浑身发抖.奇怪的是,上气不接下气的咳嗽却立刻止住了.
作者:殷桂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自在很好玩,每个人的一生,都像寻宝贝似的寻找它,遗憾的是,总是寻不到.不自在却像病毒一样,传播得很快.有人说,人之所以不自在,都是因为被生活给套住了.我想,这就错怪生活了.生活是简单的,它不会耍伎俩,也从不会给谁下套,那一套套的套,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
作者:杨福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我赴酒局,若要我来选酒,是从没有低度的,会让服务员挑高度的拿来,不在乎是什么酒什么价,茅台五粮液汾酒三种,我只选汾酒,喜其扑烈之气.在家中,我很少喝酒,或可以说几乎不喝,出去喝酒,一旦主意已定,五到八两也不会喝到发疯.
作者:王祥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堂姐很爱吃烤红薯.不过,烤红薯虽好吃,有时候吃了不太熟的,也会给健康带来隐患.一天晚上,堂姐晚饭没吃饱,就想吃些烤红薯当夜宵.她用微波炉烤了几个,由于拿出来的时候还没完全熟透,不怎么好吃,但基于不浪费的观念,她还是全部吃完了.结果当天晚上快睡觉时,她就觉得腹部一阵灼烧感,一股股酸水往上涌,还有腹胀、反胃、排气不适的感觉,就赶紧打电话向我求救.
作者:胡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医学无法提供一般感冒的解药,更不用说SARS(全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其他病毒引发的疾病.另类疗法也无法做到.这些都只提供了据说能够有帮助的疗法.这是什么意思?到底什么才能治病?答案就是:强健的免疫系统.
作者:蓝宁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我很喜欢厨房里的工作.我尽可能将这份感觉充分发挥,用来获取新鲜的食材.我的田并不大,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因此有些食材取自八重的田里,有些是人家送的,也有些是买来或是自己去山上采摘的.
作者:早川由美;朱信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真正落胃的菜,才具有勾人的食物美——当然,不仅仅是清粥咸菜.出去旅游,想吃落胃的东西,一定要绕过知名旅游城市、知名景区,要去有特色的地方,比如云南瑞丽.如果能找得到落胃食物,那真是幸运,因为太稀有.我在瑞丽待了两天,每一顿都让我惊喜.
作者:邢雨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孙思邈,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是养生的实践家,撰有医学著作《千金要方》.相传他活到141岁才驾鹤西去,百余岁时还耳聪目明,可谓老寿星也.其养生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千百年来,仍久畅不衰.
作者:王兴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生活中到处都有咱们日用而不知的养生诀窍,比如人人都会有打哈欠的时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经常有意识地打哈欠可以补肾这个道理.打哈欠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因为人体内的氧不够了,实际上,您一打哈欠所大吸的一口气,都跑到肾那里去了,这等于做了一次腹式呼吸,所以,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去打哈欠就能起到补肾的效果.
作者:中里巴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现在,我要说说我个人经历的一场灾难了.在长期各种——外部的和自我的压力下,我的身体发生了问题.初出现两个迹象:一是在1979年初冬一个夜里,我埋头在自己抽烟吐出的一团团银白色浓雾里写作时,脑袋忽然有一种异样感.我感觉我对所有东西好像全都隔着“一层”,没有感觉.
作者:冯骥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婆婆右腿静脉曲张,在医院住院做了手术,生活不能自理.我正犹豫着给婆婆烧什么滋补汤,公公打来电话说:“大萍,不用你麻烦了,姨奶奶已经烧好鸡汤端来了.”我听了一阵感动.公公说的姨奶奶,一位姓张,一位姓陈,是我婆婆几年前跳广场舞时结识的.她们一起跳舞,一起玩,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互相以姐妹相称.
作者:孙希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我们知道酒精、咖啡因、尼古丁会上瘾,但你知道各种心理依赖也会上瘾吗,而且90%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依赖强迫症”,美国心理学家把它称作“软瘾”.这些习惯看似没有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需求和感情,使我们渐渐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作者:邓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英格博格·拉波波特出生于德国,母亲是犹太裔钢琴家.在纳粹统治时代,凡是有犹太人血统的女孩,都不允许获得高学历证书.1937年,25岁的拉波波特在汉堡大学医学院完成医学博士学业,撰写了关于白喉疾病的博士论文,并将论文交给评定人鲁道夫·德克维茨.
作者:杨兴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