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宏
目的:对两种材料的儿童乳牙根管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接受乳牙根管治疗的患儿76例(100颗乳磨牙),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9例48颗)和治疗组(37例52颗),观察国产根管糊剂和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的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愈率为67.3%,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31.3%和66.7%,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应用于乳牙根管治疗中的效果确切,预后效果相对国产根管糊剂更好,是临床上用于乳牙根管治疗中理想的充填材料之一,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琦雯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为了不断满足广大女性日益增长的生育需求,近2年来,我院产科不断探索具有人性化的产科特色服务,通过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护理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国红;孟凡蕾;王宇红;刘超维;徐彩霞;肖红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属于妊娠期所独有的一种病症,其危害性为威胁产妇与围生儿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在维持与调整微循环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近年来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中,血液流变学逐渐成为关注重点,有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中母体血流变学的改变.文本将对近几年关于正常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流变学变化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理论进行综述.
作者:许芳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双盲法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40).参照组应用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联合应用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率97.5%,参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5%,数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2.5%,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与替硝唑联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治疗安全性价值突出.
作者:徐兵;余国芳;肖秋双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共计306次.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其中胆漏1例,腹腔内出血1例,心血管损伤1例,发生率为0.0098%(3/306).讨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虽然手术小、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好,但对于位于靠近肝门部、临近器官组织以及肿瘤数量多、肿瘤体积大、治疗时间长的肿瘤患者危险性还是非常大的,术前充分的准备,全面的评估,良好的心理辅导,术中认真细致的动态观察,术后的密切关注是减少并发生发生的关键.
作者:曹慧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胎盘血管前置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产科行产检的孕产妇27375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检查资料,记录胎儿血管前置的发生情况.并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 为参照,分析胎儿血管前置的发生率及图像特点.结果:临床病理检查证实27375例孕妇中共发生血管前置12例,发生率为0.044%.产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11例,检出率为91.6%(11/12);漏诊1例,漏诊率为8.3%(1/12).1例漏诊的患者均在晚孕期再次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选择自然分娩,胎儿均死亡.超声图像特点:宫颈矢状切面条状血管跨越宫颈内口上方,纵切面呈条管状无回声,可见沿宫颈内口或接近宫颈内口的胎膜下穿行的脐带血管,其接近或者跨越宫颈内口.PW检可见查血管搏动与胎心率一致.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胎儿脐带血管前置,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4例≥60岁的急性PT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采取抗凝治疗,2例溶栓治疗,22例经治疗后好转,1例发展至慢性肺栓塞栓塞症,1例死亡,4例出现出血事件.结论:老年急性PTE起病隐匿,病死率高,抗凝治疗相对安全,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张雪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骨科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300例骨科清洁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护理方式.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可知,出现感染的因素包括:局部血肿、出血和牵拉等.300例手术中5例感染患者中急诊手术3例,手术时间长的患者2例,调查可知,主要影响因素以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为主.结论:对骨科清洁手术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能大程度降低感染几率.
作者:陈进;吕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段科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护理关怀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关怀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评价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关怀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景琦;米明珠;路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措施的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名,护理人员将10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急诊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为传统的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长(10.38±2.53)d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长(15.83±2.58)d,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52±2.67)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2.04±2.38).结论:将急诊护理措施运用于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科室以及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气管食管瘘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类.获得性气管食管瘘是由于气管内导管的压迫、摩擦,使气管壁发生坏死,并向后穿透气管壁,形成气管后壁与食管前壁间的异常通道 [1],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是一种严重的先天发育畸形,早产未成熟儿多见.多伴有食道闭锁,诊断较容易,而单纯的先天性食管气管瘘非常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科于2017年9月16日收治一例单纯气管食管瘘气管插管患儿,经过治疗护理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琴;张小超;黄燕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产后出血患者时使用宫腔球囊填塞的效果.方法:收集产后出血患者共6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B-lynch缝合治疗,观察组接受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将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均更优,P均<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宫腔球囊填塞的操作更加简单,且患者的出血量更少,止血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存质量和满意度,加快了身体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作者:邓晓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和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患者仅使用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乙组患者则实施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总体治疗率明显高于甲组,且组间对比存在巨大差异,P<0.05.乙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的概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并无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术后血管通畅恢复率好,对疾病的临床救治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马勤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病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称是急性病毒性脑炎.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脑炎,常见的病原多为肠道病毒、水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等 [1].
作者:蒋晓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6例,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者18例,A组患者进行奥美拉唑治疗,B组患者进行雷尼替丁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后,A组治疗有效率为94.4%,B组治疗有效率为85.7%,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对比时,A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1.1%,虽较低于B组发病率22.2%,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门诊中,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奥美拉唑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比雷尼替丁治疗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肖敬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8例的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显效6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9%.结论:伴有胃黏膜糜烂的胃炎,其溃疡样疼痛症状明显,可短期选用西药抑制胃酸药.对于活动性的Hp相关性胃炎,可按要求选用抗Hp的联合用药,同时加用中药辨证论治.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对我院在围手术期间使用I类抗菌药物是否符合我院标准.方法:通过调查我院近几年的相关病例,对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持续时间、用药时机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有效对比.结果:发现我院1类清洁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运用,并且使用情况也逐渐合理,但使用率依旧较高.
作者:郑燕纯;梁裕华;王怡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方法是找出发生原因,确定合理的应对方案,从而预防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本文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的分析模型、方法和工具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概述了国内外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作者:曹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