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太原地区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初步测定

范鑫;崔雪萍;戎建荣;李连青;郭小兰

关键词:太原地区, 淋球菌, 抗生素, 药物敏感性测定, 耐药率, 纸片扩散法, 染色体突变, 质粒转移, 临床用药, 不规则, 治疗
摘要: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临床的不规则治疗、淋球菌染色体突变和耐药质粒转移等原因引起了淋球菌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因此定期对淋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有助于了解其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我们采用纸片扩散法在2007年6月至9月对太原地区35株淋球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的效果观察

    吸宫流产术是计划生育门诊常见手术,也是避孕失败的一种重要的补救手段,而宫颈管坚硬,使手术难度及受术者痛苦均增加.所以术前软化宫颈的准备对手术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既往多采用宫颈管留置导尿管扩张宫颈.本研究采用术前口服米非司酮、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法软化宫颈,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AVM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是比较理想的永久性栓塞材料[1,2].作者就2002年4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NBCA栓塞治疗21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探讨其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

    作者:孙奉刚;许学明;樊庆胜;孙筱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检验科院内感染分析与预防措施

    院内感染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重视,传染病的流行和病毒种类的变异使医护人员感染机会更大,已经逐渐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检验科作为密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高危人群,加强预防和控制势在必行,本文就检验科院内感染的现状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郭晓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从抗生素的滥用谈合理用药

    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吸收、分布等特性及细菌的耐药性,以达到合理应用.

    作者:丁玉莲;杜文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系指因肠系膜血供降低,组织缺乏氧气及营养物质而导致的细胞损伤的一种综合征.

    作者:刘海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指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RA早期诊断对控制病情和防止关节破坏有重要意义,约75%RA患者在疾病早期即有关节破坏的表现,且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侵蚀性改变发生在疾病开始的2年内,因此迫切需要RA的早期诊断.

    作者:范智斌;王峻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皮肤分离48 h后移植成功一例

    患者女,17岁.主因玻璃割下鼻尖部位皮肤约长15 mm,宽7 mm的皮片.48 h后来院,游离皮片已干燥,将游离皮片仔细消毒后放入生理盐水里浸泡约1 h,伤口先行清创术,创面充分止血后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将消毒后的游离皮片完全覆盖于鼻尖伤口,然后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患者术后抗生素静脉滴注7 d,3 d后皮肤颜色、温度大致正常,12 d后表皮自行脱落,真皮层存活,修复良好.

    作者:杨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的探讨与研究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与服务对象的复杂性,铸就了社会人际关系中特殊和复杂的医患关系.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潜在着冷漠对立的发展态势.因而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各级医院管理者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作者:杨艳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护理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护理记录是护士对其护理对象所进行护理观察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病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保证护理文书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笔者对200份护理病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诸多问题予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并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李智英;寇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0例临床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是一种快速型心率失常,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女性多见,通常40岁前发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焦虑、乏力,甚至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有无基础心脏病.

    作者:牛怀明;贾俊彬;韩晓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敏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测定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T2DM的主要致死原因,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AS关系密切,外周血白细胞(WBC)对预测急性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作用[1,2].笔者检测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上述因子水平,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国栋;张靖;庞俊玲;冯俊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管理工作

    就目前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 医院管理者决策思维和管理水平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必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职工、患者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四种关系,使医院发展具有战略性、持续性、协调性和社会责任性,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使医院在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作者:郭永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药品在达到治疗作用,治病救命的同时,也常常会发生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危害.由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自2004年3月15日起施行,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视.

    作者:南月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非洛地平与氯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6例的观察分析

    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效果差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felodipine)与氯沙坦(losartan)联合治疗,降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国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定位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是医院一切再利用物品的处理中心,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1].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提升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怀怀;石丽琴;刘咏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檗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脂肪细胞的增多是由于前脂肪细胞的不断分化引起[1].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成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紊乱的作用,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2],但它是否参与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小檗碱干预小鼠前脂肪细胞观察其对该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可能的途径.

    作者:王鸿;韩红玉;刘彩云;杨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幼女小阴唇粘连50例诊治分析

    小阴唇粘连发生率较低,主要发生于年龄5岁以内的幼女,临床上常因治疗措施不当,对患儿造成危害.我院对50例幼女小阴唇粘连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韩雅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微量元素是人体生理机能和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免疫力及维生素的代谢,因此在临床上及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微量元素的测定和补充微量元素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冯秋玲;尹景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泻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分布的研究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在腹泻大鼠结肠的表达和分布,探讨AQP4与肠道水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20%的甘露醇灌胃制备大鼠渗透性腹泻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大鼠升、降结肠黏膜细胞AQP4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 ①腹泻组和对照组大鼠升、降结肠黏膜都有AQP4表达,且升结肠表达量高于降结肠;②腹泻组大鼠升、降结肠黏膜AQP4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9 h时腹泻严重,AQP4蛋白减少亦显著(P<0.01);③AQP4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胞质仅有少量表达.结论 ①AQP4在升结肠表达高于降结肠,这与肠腔内水分主要是在近段吸收相一致;②腹泻状态下大鼠结肠黏膜AQP4表达下调,导致结肠对肠腔内水分的吸收减少,引起大便稀薄,含水量增加形成腹泻;③AQP4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玲;王俊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的正确用药与健康指导

    近年来高血压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有效地控制血压,并经常性强化健康教育,从而改变社区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郝东霞;范金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