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保锋;张栋;闫峻;王惠珍;张悦红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临床的不规则治疗、淋球菌染色体突变和耐药质粒转移等原因引起了淋球菌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因此定期对淋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有助于了解其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我们采用纸片扩散法在2007年6月至9月对太原地区35株淋球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范鑫;崔雪萍;戎建荣;李连青;郭小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腹症腹腔需氧菌感染的菌种变迁、药敏,细菌和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①标本及来源: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0~14岁的急腹症患儿160例,均经手术获取腹腔细菌标本.②实验步骤:标本→接种→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③指标及判定:观察相关临床项目(体温、血象、白蛋白、菌检结果、脏器有无穿孔、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药敏试验,依据CLSI/NCCLS法判定.结果 小儿腹腔细菌感染仍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肠球菌为主.各病种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病脏器有穿孔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未穿孔组(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为应变量,其他临床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穿孔与否、白细胞总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有相关关系.结论 ①小儿阑尾炎发病率高(76%);②小儿急腹症多数合并细菌感染(64%),需氧菌感染的致病菌谱与成人相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值得重视;③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效果较好;④穿孔与否及白细胞总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有关系.
作者:张戊寅;李崇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系指因肠系膜血供降低,组织缺乏氧气及营养物质而导致的细胞损伤的一种综合征.
作者:刘海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患者群逐渐年轻化,在我国是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
作者:武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T2DM的主要致死原因,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AS关系密切,外周血白细胞(WBC)对预测急性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作用[1,2].笔者检测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上述因子水平,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国栋;张靖;庞俊玲;冯俊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增多,导管介入、器官移植、静脉营养等治疗手段的普及以及化疗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支气管肺念珠菌感染在临床上日渐增多,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1].同时,由于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大量使用,使真菌耐药性迅速发展,由于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品种有限,研究真菌的耐药性并控制其耐药性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对我院呼吸内科2004-2007年间呼吸道标本分离的459株念珠菌的感染类型进行研究,同时对念珠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绍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7年3月,我科收治1例因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后出现药物性肝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改莲;吴永芬;郭亚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精神分裂症是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害.近年来青少年发病率日益增多,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和不安定.因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损害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缓慢起病、早期症状不鲜明,常不被人们识别,检查无生物学指标,所以不被家长注视,常被延误治疗,给预后带来不利.故对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症状、临床特征进行调查,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误诊.
作者:张苏霞;张家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对亚硫酸钠的细胞毒性研究提供实验参考,探讨不同浓度的亚硫酸钠(Na2SO3)对正常人肝细胞HL-7702的影响.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的Na2SO3对HL-7702染毒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比色法(MTT法)测定Na2SO3对肝细胞的活性抑制率.结果 随着NaSO3染毒剂量的增加,对细胞的活性抑制率逐渐增高,其中0.625 mmol/L组和2.5mmol/L组与对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2SO3对肝细胞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明衡;白剑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阴唇粘连发生率较低,主要发生于年龄5岁以内的幼女,临床上常因治疗措施不当,对患儿造成危害.我院对50例幼女小阴唇粘连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韩雅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院内感染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重视,传染病的流行和病毒种类的变异使医护人员感染机会更大,已经逐渐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检验科作为密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高危人群,加强预防和控制势在必行,本文就检验科院内感染的现状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郭晓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微量元素是人体生理机能和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免疫力及维生素的代谢,因此在临床上及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微量元素的测定和补充微量元素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冯秋玲;尹景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是眼外伤中较常见一种合并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累眼外肌的功能障碍导致眼球运动的受限,产生复视,常见的为眼内直肌的损伤(常伴有眶内壁的骨折),外直肌损伤多发生在外力作用较大的情况下出现,我院眼科2004-2005年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的患者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为人工合成的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近年加替沙星销量增长迅速,不良反应报告有上升势态,其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1].
作者:汪军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在腹泻大鼠结肠的表达和分布,探讨AQP4与肠道水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20%的甘露醇灌胃制备大鼠渗透性腹泻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大鼠升、降结肠黏膜细胞AQP4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 ①腹泻组和对照组大鼠升、降结肠黏膜都有AQP4表达,且升结肠表达量高于降结肠;②腹泻组大鼠升、降结肠黏膜AQP4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9 h时腹泻严重,AQP4蛋白减少亦显著(P<0.01);③AQP4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胞质仅有少量表达.结论 ①AQP4在升结肠表达高于降结肠,这与肠腔内水分主要是在近段吸收相一致;②腹泻状态下大鼠结肠黏膜AQP4表达下调,导致结肠对肠腔内水分的吸收减少,引起大便稀薄,含水量增加形成腹泻;③AQP4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玲;王俊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脂肪细胞的增多是由于前脂肪细胞的不断分化引起[1].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成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紊乱的作用,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2],但它是否参与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小檗碱干预小鼠前脂肪细胞观察其对该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可能的途径.
作者:王鸿;韩红玉;刘彩云;杨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不典型胸痛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常见的临床症状.虽然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高(93%~95%)[1],但特异性很低,所以只有40%的患者能被证实或排除[2].目前临床上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分析了41例不典型胸痛患者运动心肌灌注显像(MPI)特点,以评价其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茜;李思进;张迎伟;阎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但常规的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耗时长,成本高,废弃的甲醇和冰醋酸还可造成对实验室和周围环境的污染.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种非常省时、成本很低并且对环境无污染的染色方法.
作者:于保锋;张栋;闫峻;王惠珍;张悦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Axin和β-连环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0例大肠癌标本中Axin和β-连环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β-连环素的细胞膜表达降低率为80.0%,细胞核表达率为26.0%.高、中分化和低分化大肠癌中,β-连环素的表达降低率分别为70%(35/50)和90%(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中大肠癌β-连环素表达降低率分别为87%(48/55)和7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Axin的阳性表达率为48.0%,高、中分化和低分化大肠癌中Axin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和36%(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β-连环素核表达阳性的病例中,Axin阳性表达率为15.4%(4/26),低于β-连环素核表达阴性病例的60%(44/74)(P<0.01).结论 β-连环素的膜表达降低与大肠癌的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相关,Ax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低分化和β-连环素的细胞核蓄积呈负相关.
作者:郭秀丽;姚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AVM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是比较理想的永久性栓塞材料[1,2].作者就2002年4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NBCA栓塞治疗21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探讨其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
作者:孙奉刚;许学明;樊庆胜;孙筱璐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