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D、MMP-9及Lp-PLA2联合检测用于脑梗死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析

郭俊勇

关键词:脑梗死, D-二聚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联合检测用于脑梗死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64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D-D、MMP-9、Lp-PLA2在两组受试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与受试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独诊断、联合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D-D[(779.1±163.5)μg·L-1vs(117.3±52.5)μg·L-1]、MMP-9[(264.4 ±35.8)μg·L-1Us(55.3±7.6)μg·L-1]、Lp-PLA2[(28.7 ±10.2)nmol·L-1vs(11.9±6.4)nmol·L-1]表达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与D-D(r =0.462)、MMP-9(r=0.493)、Lp-PLA2(r=0.592)均存在相关性,D-D、MMP-9、Lp-PLA2三者联用的敏感度(90.6%)、特异性(86.7%)、约登指数(0.77)及曲线下面积(0.898)均高于单独指标或两两指标联用.结论:D-D、MMP-9及Lp-PLA2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脑梗死诊断的准确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在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高频超声诊断50例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与MRI对比并行膝关节镜探查,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的声像图表现为滑膜增厚、回声增强,呈树枝、手指、绒毛状、球形漂浮于关节腔中,压之可变形,CDFI无血流,为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简单的检查方法.能明确滑膜绒毛突起的聚集部位,为关节镜滑膜脂肪瘤的微创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结论:高频超声在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应予广泛开展.

    作者:田晓芳;宓士军;马秀清;周广军;隆全利;孙敬宇;郝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极电凝镊结合电刀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双极电凝镊结合电刀与单用电刀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0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双极电凝镊结合电刀为双极组,单用电刀为电刀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及肿瘤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手足麻木及抽搐、术后声音嘶哑等.结果:双极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手足麻木及抽搐、术后声音嘶哑方面与电刀组存在显著差异(均P <0.05),双极组优于电刀组.在术后引流量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结论:双极电凝镊结合电刀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作用优于单用电刀,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推广双极电凝镊的使用.

    作者:宿士智;李辉;杜彦斌;冯艳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活性氧簇对干细胞更新和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活性氧簇(ROS)是从分子氧衍化而来的活性成分,干细胞为组织工程、药物筛选、疾病模型的重要研究工具,生理水平ROS是干细胞第二信使,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和生存必不可少.需氧生物通过非毒性范围内ROS产生和清除的平衡系统调节ROS含量,一旦平衡被打破,细胞将经受氧化应激而造成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和被杀死,可引起许多疾病.肿瘤干细胞与非肿瘤干细胞相比,产生较少ROS.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ROS积聚更为敏感,因此推测外源性ROS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本综述详细描述了ROS对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的影响,介绍干细胞内ROS量的调控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曹义娟;徐惠;权斌;胡方方;刘小燕;杨亚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GPCOG中文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正常老人的评分比较

    目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和正常老人的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GPCOG)中文版评分进行对比,分析GPCOG中文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区分能力.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老年科门诊随访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48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记忆检测的正常老人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GPCOG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时间定向力、画钟试验、时事、回忆、GPCOG患者部分分数、GPCOG知情者部分分数和GPCOG总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GPCOG总分在对两组进行区分时,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0.0%.结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GPCOG中文版评分明显低于正常老人,GPCOG中文版评分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与正常老人进行区分时效果显著.

    作者:朱敏捷;肖世富;林翔;严峰;季曹珺;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骨增量技术在上颌前牙区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评估不同骨增量技术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3 ~2016年内行上颌前牙延期种植患者33例,共植入51枚种植体.根据植骨术的不同分为3组:A组,钛网植骨;B组,自体骨外置植骨(Onlay植骨);C组,常规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锥形束CT(CBCT)对术区牙槽骨进行扫描测量与分析,评估植骨术后牙槽骨水平向骨增量(L1)、种植术前较植骨术后的牙槽骨吸收量(L2)和种植术后1年的牙槽骨吸收量(L3)等.结果:CBCT评估显示A组术后L1[(5.17±0.37) mm]与B组[(5.31±0.36) mm]相比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大于C组[(3.87 ±0.57)mm];但A组L2[(0.07±0.05) mm]小于B组[(0.38 ±0.12)mm]和C组[(0.35 ±0.09)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种植体植入后1年随访有微量的骨质丧失,A组大于B组或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BR采用钛网在上颌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可提供令人满意的水平骨增量效果.相比于采用可吸收膜的常规GBR可以增加更多的骨量,并且可提高GBR适应证范围.该术植骨后植骨材料吸收较缓慢,优于Onlay植骨术和常规GBR手术.

    作者:董衡;周娜;朱艳香;陈琳;吕昊昕;牟永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远端缺血预处理及创伤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目的:通过单独运用远端缺血预处理和远端创伤预处理及两者联合运用的方式给予大鼠不同的预处理措施,再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而评估两种方法单独运用和联合运用的优劣.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远端创伤缺血预处理组、远端创伤预处理组和远端缺血预处理组5组.腹部正中切开腹壁2 cm作为创伤预处理,双侧股动脉阻断作为缺血预处理,然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血压情况,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测定大鼠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心肌损伤标记物,并取心脏标本染色后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3个实验组血清氧化抗氧化指标、心肌损伤标记物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心肌肌钙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乳酸脱氢酶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运用缺血预处理和创伤预处理或者两者联合使用均能诱导产生心肌保护作用,但是联合使用并没有显示出更强的保护作用.基于这个结果,对行腹部大手术的病人可以不必再给予缺血预处理来保护心肌;而对于行其他非腹部大手术和微创手术的病人,远端缺血预处理对保护病人脏器功能是有益的.

    作者:柴青;张可贤;唐育民;李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食管静脉曲张择期内镜下套扎及硬化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择期采用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和硬化术(EI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择期行EVL及EIS二级预防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后随访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内套扎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硬化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6周内套扎组有2例出现再出血,硬化组有6例出现再出血,两组在6周内出现并发症及再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静脉曲张复发率套扎组为66.67%(28/42)、硬化组为38.10% (32/84),随访至12个月结果显示静脉曲张复发率套扎组为83.33% (35/42)、硬化组为51.19% (43/84).6个月后两组食管静脉曲张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VL及EI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短期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和早期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EIS治疗静脉曲张的再发生率明显低于EVL.

    作者:庞雪芹;冯璜;陈彦君;陈卫昌;朱兰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左心室大小对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心室大小对行二尖瓣球囊形成术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16例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患者实施随访,其中80例为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组),136例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组),通过回访对影响早期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左房平均压、二尖瓣口面积、LVEDDI、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出现二尖瓣反流事件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VEDDI是心房颤动者独立危险因素,且LVEDDI> 36 mm·m-2较≤36 mm·m-2更易发生早期危险事件.结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对LVEDDI≤36 mm·m-2的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齐贺文;陈晓伟;房秋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常规CTA检查以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的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42例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种影像学技术的检查结果.结果:在成像图像质量对比中,常规CTA扫描时的Ⅰ级图像质量比例为92.86% (39/42),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Ⅰ级图像质量比例为88.1%(37/4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图像减影时间分别是(8.54±0.43) mSv、(76.13±5.47)s、(27.59±3.52)s,相比采用常规CTA检查的(11.38±0.78) mSv、(97.07±9.67)s、(48.14±5.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介入治疗后的影像复查中,可以采取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方便放射科医师读片,同时相比常规的CTA技术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以及更短的扫描时间,对患者的损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凯敏;杜希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人肾损伤分子1(KIM-1)浓度,结石清除率及残留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均有下降,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GAL及KIM-1浓度均有升高,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GAL及KIM-1浓度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清除彻底,减少了肾脏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保障.

    作者:席勇;吴云剑;聂明;尹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通过压力导丝法测定有IMR和离子交换法测定(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数据的患者224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一组4.0%≤HbA1c <6.0%;糖尿病患者按照HbA1c水平分为4.0%≤HbA1c<6.0%、6.0%≤HbA1c<7.0%、7.0%≤HbA1c<8.0%、HbA1c≥8.0%4组.比较5组患者HbA1c水平与IMR的关系,探讨HbA1c对糖尿病患者IMR的影响.结果:5组比较结果显示,HbA1c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非糖尿病患者的IMR低于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中,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IMR值也会升高(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IMR,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患者IMR升高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亮;杨松;陈燕春;季燕妮;庄乾;孙俊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糖尿病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糖尿病对血管、神经和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已经被研究的较为深入,但较少涉及女性生殖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女性卵巢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远高于非糖尿病女性,且1型和2型糖尿病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作者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对育龄期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展开综述.

    作者:杨蕊芳;刘昊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结肠癌差异DNA甲基化位点初筛及粪便样本细胞中RUNX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谱构建

    目的:研究粪便样本细胞中RUNX3异常甲基化谱.方法:使用850K芯片对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进行分析,初步筛选RUNX3中的差异性甲基化位点.进而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做进一步组织样本验证及新鲜粪便样本的检测,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患者癌组织中存在较多高甲基化位点,共筛选出RUNX3等10个差异显著的甲基化基因位点.MSP结果表明,癌组织RUNX3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新鲜粪便样本中结肠癌患者RUNX3启动子的甲基化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01).结论:新鲜粪便样本细胞中RUNX3甲基化水平可以用于结肠癌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

    作者:吴鹏;吴平平;马常兰;施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肠道细菌与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失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可破坏肠黏膜机械屏障,致病物质入血,进而导致多种疾病.肠黏膜机械屏障由肠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及覆盖于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共同构成.作者从肠道细菌影响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角度,分别对肠道细菌及代谢产物与黏液层、肠上皮细胞及紧密连接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方晶;薛博瑜;方南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第3代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检测胸腰椎骨髓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名胸腰椎外伤患者的DECT和MR图像.在syngo via后处理工作站中使用Bone Marrow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检测和评分,同时测量椎体虚拟去钙后的CT值(VNCa)和常规CT值(rCT),并测量椎体MR信号强度与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比值(VDR).以MR图像作为“金标准”,评估主观评分(VS)和各测量结果对胸腰椎骨髓水肿的检测能力.结果:共分析了147个椎体,骨髓水肿和无骨髓水肿椎体的VNCa、rCT间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 =0.00),各CT测量参数均与VDR呈显著相关并存在线性关系(均为P=0.00).VS、VNCa、rCT均可诊断胸腰椎骨髓水肿,其中VS、VNCa的检测效能高于r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VS、VNCa对椎体骨髓水肿的检测效能间无显著性差异(P=0.68).结论:第3代DECT虚拟去钙技术可显示胸腰椎椎体内的骨髓水肿,从而为临床区分椎体陈旧性或新鲜骨折提供参考.

    作者:王林;陈佳佳;龚沈初;崔志明;阮席武;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iRNA沉默FoxO1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L-1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抑制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L-1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oxO1、IL-1β表达.HRCECs按照处理方式分为空白对照组(Mock组)、阴性对照组(NC-FoxO1组)和si-FoxO1组(si-FoxO1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FoxO1、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FoxO1、IL-1β、p-P38、p-JNK、p-ERK蛋白表达.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DM组、si-FoxO1转染组(LV-si-FoxO1组)和空病毒转染组(LV-NC组),DM组、LV-si-FoxO1组、LV-NC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向大鼠玻璃体腔注射LV-si-FoxO1或LV-NC慢病毒载体,注射12周后分离视网膜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FoxO1、IL-1β表达.结果:与5 mmol·L-1葡萄糖浓度组比较,15 mmol·L-1浓度组FoxO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mol·L-1浓度组FoxO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5 mmol·L-1浓度组,而35 mmol·L-1浓度组FoxO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FoxO1组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FoxO1组和Mock组(P<0.05),NC-FoxO1组和Mock组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LV-NC组FoxO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LV-si-FoxO1组(P<0.05),LV-NC组与Control组FoxO1、IL-1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LV-NC组FoxO1、IL-1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FoxO1组p-P38、p-JNK、p-ER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FoxO1组和Mock组(P<0.05),NC-FoxO1组和Mock组p-P38、p-JNK、p-ER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能够诱导HRCECs FoxO1、IL-1β表达增加,抑制FoxO1表达可能是通过降低MAPK磷酸化下调HRCECs细胞IL-1β表达实现的.

    作者:廖洪霞;魏艳丽;朱晓燕;叶剑;周琦;吕红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番茄红素减轻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目的:探究番茄红素(Lyc)对高糖诱导小鼠肾足细胞(MPC5)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PC5细胞,使用高糖和不同剂量(3.125、6.25、12.5 μmol·L-1)Lyc处理细胞,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和胞内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损伤标志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MPC5细胞活性降低,胞内ROS含量增加(P<0.05).Lyc可增加高糖状态下MPC5的细胞活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Lyc还可清除胞内ROS,诱导自噬增加,改善细胞损伤,活化PI3 K/AKT通路,均与高糖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高剂量Lyc组比较,LY294002处理后细胞中PI3 K/AKT通路蛋白表达被抑制,细胞自噬降低,细胞损伤增加(P<0.05).结论:Lyc可通过降低胞内ROS增强自噬,减轻高糖诱导小鼠MPC5损伤,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PI3 K/AK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黎妮;黄巧;贾琳;刘昌璇;黄娟;李永霞;陈文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七片结合运动”疗法创新干预MTSS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片结合运动疗法对特警学员胫骨疲劳性骨膜炎(MTSS)的疗效.方法:MTSS患者154例,随机分为三七片组、运动组和结合干预组3组.运动组采用维持原有训练的方法,三七片组应用口服三七片并停止训练的方法,结合干预组采用边维持训练边口服三七片的方法.对比3组学员在学期末MTSS愈合率和干预前后的胫骨平均骨密度、腰椎T评分、左右腿肌肉量、疼痛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愈合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结合干预组、三七片组和运动组;结合干预组的干预后主观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学期均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下肢肌肉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三七片结合运动干预降低训练过程NRS、促进MTSS愈合的效果佳,可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作者:刘昱欣;戴建国;黄玉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d.胆瘘7例,均保守治疗治愈;肠管损伤5例,腔镜下完成修补.无胆管损伤、出血、肠瘘及胆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3年复发胆总管结石5例,3例再次行腔镜手术,另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行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较开腹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沈健;董小刚;张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α-促黑细胞刺激素与S100B蛋白在钝性胸部外伤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分析

    目的:研究钝性胸部外伤患者血清中α-促黑细胞刺激素(α-MSH)和S100B钙结合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住我院的钝性胸部外伤患者42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α-MSH、S100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2)入院时以及入院后1、4、7d的含量,分析钝性胸部外伤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各指标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各指标在钝性胸部外伤疾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后对α-MSH和S100B与疾病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钝性胸部外伤患者血清中α-MS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17.236,P=0.036),随着病程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患者血清中S100B和TNF-α的水平与α-MSH具有相同的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患者入院1d时达到峰值.在钝性胸部外伤患者中,血清中α-MSH、S100B和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8、0.748、0.633.与对照组相比,钝性胸部外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α-MSH和S100B蛋白与钝性胸部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钝性胸部外伤患者血清中α-MSH及S100B蛋白水平能够反映病情的发展,且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密切相关,对临床上钝性胸部外伤疾病的早期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波;樊汉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