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音乐强迫性障碍一例报道

吴振国;路月英;王金成;赵冉然;王育梅

关键词:音乐强迫性障碍, 音乐幻觉, 病例报道
摘要:音乐强迫性障碍是强迫性障碍的亚型之一,临床上较罕见.作者报道1例,结合文献,总结音乐强迫性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管理方案,旨在提醒精神科医生加强对音乐强迫性障碍的识别,以免误诊而作出不合理的治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平均血小板体积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指标,作为血细胞计数的组成部分,其数值的变化可反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许多研究发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作者针对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发病、严重程度、预后、介入治疗术后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潘扬;丁建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AD患病率急剧升高,但有效治疗却是难题.因此,寻找影响AD的风险因素,探讨其影响AD的机制、早期识别AD高危人群、发现新的干预靶点已经成为AD研究领域的热点.现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和AD均与老龄化密切相关,并且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作者主要围绕糖尿病与AD的关系以及如何干预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清;谢春明;张志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爱惜邦线和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比较5号爱惜邦线(ETHIBOND,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与7号单股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20 例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模型,分为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每组10例,对骨折模型进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测量骨折断端间的压力、500 次疲劳试验后骨折断端的移位,以及静态牵拉试验中弹性模量、断端分离(1 mm和2 mm)时所需载荷、内固定断裂时的极限载荷和移位.结果: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在疲劳试验后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但钢丝组每50个循环次数时小载荷(10 N)对应的骨折断端的移位均小于爱惜邦线组(P<0.05),同时钢丝组骨折固定后断端间的压力、静态牵拉试验中内固定的弹性模量、断端分离时所需载荷、内固定断裂时的极限载荷和移位均大于前者(P<0.05).结论:爱惜邦线和钢丝在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时均能提供良好的固定,但钢丝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作者:殷志鹏;戚晓阳;邱旭升;郑冲;王骏飞;陈一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对行剖宫产术高龄产妇的镇痛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拟行剖宫产术的90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分别给予低、高剂量组产妇0.5%盐酸罗哌卡因2.0、2.5 ml腰硬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前后的镇痛效果、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产妇VAS评分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阻滞效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20 min,低剂量组产妇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无改变(P>0.05),心率升高(P<0.05),高剂量组产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均下降(P>0.05),心率升高(P<0.05),两组产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低于高剂量组的22.2%(P<0.05).结论:对需行剖宫产术的高龄产妇采用低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虽然镇痛效果弱于高剂量,但产妇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并且麻醉效果较高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婷;任静;刘淑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33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IL)-33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细胞骨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癌细胞中β-链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以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肝癌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的表达水平,附壁试验和细胞聚集试验分别检测肝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亲和力以及肝癌细胞的聚集能力,细胞迁移划痕实验和穿透小室法测定IL-33对肝癌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高内涵细胞分析系统免疫荧光法检测IL-33对肝癌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在IL-33的作用下,肝癌细胞中β-链蛋白、MMP-2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 P<0.05) ,并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经IL-33作用后肝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的表达率显著增加,且CD44表达显著下降(P<0.05);肝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亲和力及肝癌细胞聚集程度均降低(P<0.05);实验组肝癌细胞的微丝数量和细胞骨架的面积显著降低,且与剂量相关( P<0.05) .结论:IL-33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且有降低细胞骨架微丝数量和面积的作用.

    作者:李凡;夏兵祥;徐健;张业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两种评估量表对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在脑性瘫痪儿童评估中的相关性和差异.方法: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和Peabody-2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2)两种评估量表分别对65例3~59月龄的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在入院时和综合康复治疗一疗程后进行评估.对综合康复治疗前后两种量表原始分及两者分值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综合康复治疗前后两种量表评估原始分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r=0.976、r=0.975,P<0.001);治疗后分值差异也呈现显著相关性( r=0.805,P<0.01) ,而GMFM-88分值变化高于PDMS-2( P<0.05).结论:GMFM-88及PDMS-2在康复评估中呈高度相关性,均能精确地反映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交换使用被认为是可靠的.但在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评估中GMFM-88分值改变较大,提示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孙垚;朱欢;朱敏;张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呼吸危重症患者血糖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危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初次血糖及24 h内血糖变异度与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综合ICU收治的85例呼吸危重症患者,记录入ICU后24 h内的血糖水平.根据入ICU初次血糖水平分为A组(血糖水平≤6.9 mmol· L-1)、B组(血糖水平7.0~10.0 mmol· L-1)、 C 组(血糖水平 >10.0 mmol· L-1) 3 组,比较3 组平均血糖( GLUave )、血糖标准差(GLUsd)及血糖变异系数(GLUcv),检测降钙素原( PCT)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进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析入ICU初次血糖与以上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组24 h GLUave、GLUsd、GLUcv、PCT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及B组(均P<0.05),A组与B组间GLUave、GLUsd 、GLUcv、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组间APACHEⅡ评分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ROC曲线下面积(AUC)APACHEⅡ评分为0.803,PCT为0.756,hs-CRP为0.711,GLUcv为0.660,GLUsd为0.565,GLUave为0.570.结论:在进入ICU的首个24 h内,呼吸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度、炎症指标与入ICU初次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入ICU初次血糖水平高于10 mmol· L-1的患者血糖变异度大,炎症反应重;在各项指标中,APACHEⅡ对呼吸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炎症指标PCT、hs-CRP的预测价值高于血糖变异指标GLUcv、GLUsd、GLUave.

    作者:王婴云;陶珍;彭海菁;周承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习惯性流产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孕酮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孕酮水平与习惯性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或住院者中至少有2次连续自然流产史的非孕期妇女123例作为习惯性流产组,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123 例(为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育龄妇女123 例(为正常育龄组)作为参考组,对各组EMAb、Hcy、叶酸、孕酮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习惯性流产组的血清Hcy平均值明显高于参考组,叶酸平均值及孕酮值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正常妊娠组Hcy值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459,P=0.012);习惯性流产组Hcy值与叶酸水平呈正相关(r=-0388, P=0.023). (3)习惯性流产组的EMAb阳性率高于两参考组(P<0.05). (4)与<30岁相比,≥30岁习惯性流产患者的Hcy值明显增高,孕酮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孕妇EMAb、Hcy、孕酮、叶酸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董延华;韩宁;许雅娟;李蕾;王鲁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髌腱来源肌腱干细胞体外成脂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髌腱来源的肌腱干细胞( TDSCs)体外成脂分化的潜能,探讨糖尿病对TDSCs成脂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提取大鼠髌腱TDSCs;观察细胞形态,并在体外诱导其成脂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和检测成脂分化相关基因( C/EBP和PPARγ2)的mRNA表达,比较糖尿病组与对照组TDSCs成脂分化潜能的差异.结果:造模后糖尿病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 高于250 mg· dl -1.对照组TDSCs( hTDSCs)形态在镜下表现为均一的细长纺锤型,而糖尿病组TDSCs( dTD-SCs)表现为多突的纺锤型.成脂分化诱导9 d后,经油红O染色,对照组细胞内可见大量的脂滴形成,而糖尿病组细胞内仅有少量的脂滴形成,dTDSCs油红O染色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dTDSCs C/EBP、PPARγ2的mRNA水平也显著低于hTDSCs.结论:糖尿病TDSCs体外成脂分化能力较hTDSCs显著降低,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糖尿病肌腱病变过程中,持续体内高糖环境对TDSCs成脂分化功能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提供了细胞生物学依据.

    作者:徐宏亮;石柳;李荥娟;徐林;王宸;陈辉;芮云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尼可地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NLRP3炎症小体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激活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减轻PCI围术期心肌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入住我院心内科拟行择期PCI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试验组于PCI术前3 d开始每日口服尼可地尔5 mg 3次,于PCI术前及术后24、48 h采集静脉血,比较两组患者NLRP3、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变化.结果:两组PCI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I术后24、48 h的NLRP3、IL-1β、hs-CRP、hs-cTnT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 .结论:术前口服尼可地尔可以减少PCI相关NLRP3炎症小体的释放,减轻PCI术后心肌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心肌.

    作者:李娟;莫凡睿;颜玉鸾;楚罗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红蛋白水平及CAMI-STEMI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b)水平及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接受PCI的STEMI患者36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计算CAMI-STEMI评分、记录Hb值及其他生化指标、冠脉病变程度、随访期间(30 d、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CCE)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入院第1次Hb值分为3组.结果:3组PCI术后30 d、6个月MACCE发生率均随Hb水平的降低而增高.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后,CAMI-STEMI评分是患者术后30 d 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OR为1.225,95%CI为1.067~1.406,P=0.004) ;贫血是患者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OR为2.071,95%CI为1.178~3.461,P=0.011),无糖尿病的患者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较低(OR为0.585,95%CI为0.363~0.944, P=0.028).结论:CAMI-STEMI评分是患者术后30 d 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贫血是STEMI患者PCI术后6个月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贫血的STEMI患者发生MACCE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Hb水平患者;糖尿病是STEMI患者PCI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罗二飞;鄢高亮;钱昊;秦雨涵;刘钜川;马长乐;彭中兴;汤成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肺部磨玻璃结节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手术是目前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因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少,不易触及,给手术者及病理科医生带来诸多困难.通过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定位,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找到病灶.作者对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定位方法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艺洪;薛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T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CT GSI)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50例胃镜确诊胃癌的患者于术前行CT GSI增强扫描;对比低分化组和非低分化组间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 NIC) 、能谱曲线斜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分化组动脉期碘浓度、NIC以及40~70、40~140、70~140 keV各能量区间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非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IC、40~70 keV能量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具有更高的鉴别低分化与非低分化胃癌的诊断效能,当NIC>0.16时,诊断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6.5%;当40~70 keV能量区间能谱曲线斜率>2.87 时,诊断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0.6%.结论:CT GSI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NIC有助于术前评估胃癌的分化程度.

    作者:董杰;刘松;潘梁;梁静;窦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检测用于评价宫颈癌患者移位卵巢功能的价值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 AMH)水平变化,探讨AMH水平检测用于评价移位卵巢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血清AM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改良Kupperman评分值,分析年龄对AMH水平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不同术后治疗方式对AMH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术前及术后的4次检测中,血清AMH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较FS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结果更早出现异常,其中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术后12个月,除26~30岁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无明显下降,其他3组较术前均显著降低.行卵巢楔形切除术、术后放化疗者术后AMH水平下降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均会影响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血清AMH水平是评价此类患者卵巢功能的敏感可靠指标.

    作者:葛莉莉;叶春萍;余宁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GF-1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氨基酸递质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内氨基酸递质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亚氨基二丙腈诱导建立)及治疗组(建模成功后给予IGF-1) .采用刻板运动评分进行行为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定纹状体内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组织凋亡相关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 、半胱天冬酶-3(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刻板运动评分显著增加,纹状体内Glu和GABA含量明显上升(P<0.05);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组织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经IGF-1处理后,刻板运动评分、纹状体内Glu和GABA水平均明显减小,NF-κB、caspase-3蛋白显著下调(均P<0.05) .结论:IGF-1可能通过抑制纹状体内氨基酸递质水平及凋亡蛋白表达.对多发性抽动症大鼠纹状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伍俊伊;曾晓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筛查的现状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作者从筛查覆盖率、经济效益、意识形态及筛查障碍等方面综述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筛查的现状,从而分析出: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筛查障碍的普遍存在使得降低宫颈癌死亡率面临极大的挑战.人类乳头瘤病毒DNA检测结合巴氏涂片更加有效、可靠,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健康信念模式(HBM)可作为理想的理论指导.未来,宫颈癌疫苗免疫和宫颈癌筛查方案的组合可产生巨大的益处.

    作者:周黎;周怀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丹参酮Ⅰ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酮Ⅰ(T-Ⅰ)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ham+T-Ⅰ组、缺血再灌注( IR)组、IR+T-Ⅰ组4组,术前每组腹腔注射等量T-Ⅰ或玉米油2周,左肾蒂夹闭50 min诱导RIRI,收集术后48 h血清及肾脏标本,比较各组之间的血清肌酐(Cr)水平、尿素氮( BUN)水平、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肾脏组织凋亡比例及肾脏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2)体外实验:用过氧化氢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将HK-2分为对照(C)组、T-Ⅰ组、H2O2组、H2O2+T-Ⅰ组4组;用T-Ⅰ或其溶剂处理24 h,然后用过氧化氢处理2 h,比较各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1)体内实验:与IR组相比,IR+T-Ⅰ组血清Cr、BUN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内SOD活力升高而MDA含量显著下降,肾脏组织凋亡比例显著降低,且IR+T-Ⅰ组肾脏组织学病理评分较IR组显著降低;(2)体外实验:经过T-Ⅰ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过氧化氢处理后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强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结论:T-Ⅰ通过抗氧化活性在RIRI中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高文强;邱雪峰;李凯;陈蔚;赵晓智;李笑弓;郭宏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载脂蛋白A-Ⅰ型淀粉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载脂蛋白A-Ⅰ型淀粉样变性是罕见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和误诊.随着对载脂蛋白A-Ⅰ型淀粉样变性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分子免疫学的发展,该病的诊治有了很大进展.作者就载脂蛋白A-Ⅰ型淀粉样变性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作者:鲁春蕾;左科;王金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瘘在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瘘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和相关指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8例行Miles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58例患者分为吻合器造瘘组40例、传统法造瘘组18例,腹膜外造瘘组32例、腹膜内造瘘组26例,对比分析造瘘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传统法造瘘组比较,吻合器造瘘组患者的造瘘口旁感染发生率低(P <0.05),对造瘘口满意度高(P<0.05);与腹膜内造瘘组比较,腹膜外造瘘组患者的造瘘肠管旁腹内疝发生率低(P<0.05),规律排便出现时间更短(P<0.05),规律排便后每天排便次数少(P<0.05),造瘘口旁疝、造瘘口脱出/回缩、造瘘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法造瘘和腹膜内造瘘,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瘘可减少术后造瘘口并发症,更适用于直肠癌Miles术患者.

    作者:任磊;姚晖;刘春凤;徐林霞;周业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良TLIF结合个性减压术与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TLIF)结合个性减压术与经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手术治疗的93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的资料,分为改良TLIF组47例和PLIF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 、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植骨融合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点腰腿痛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3、6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ILF组术后1个月时腰痛VAS高于改良TLIF组( P<0.05);两组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改良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显著低于PILF组的23.91%(P<0.05).改良TLIF组出现3例神经根损伤、1例脑脊液漏,PLIF组出现4例神经根损伤、2例脑脊液漏、1例硬脊膜撕裂、1例急性尿潴留、3例腰背肌乏力.结论:改良TLIF并个性化有限减压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与PLIF相当,但对组织结构破坏少、内环境干扰小,手术并发症少,符合精准减压与微创理念.

    作者:汪小军;秦入结;任春朋;孙鹏浩;李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