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早期干预的影响

王子威;卢燕;甄小芳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炎, 早期干预, 活血化瘀, 凉血止血
摘要:目的 观察化瘀止血、凉血止血中药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证属出血兼血瘀证及出血兼血热证,且尿常规检查正常的141例患儿,按不同中医证型分为活血化瘀组和凉血止血组,两组分别采用化瘀止血中药及凉血止血中药治疗8周.观察肾脏损害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生长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D-二聚体(D-dimer,D-D)、免疫球蛋白系列(immunoglobulin,Ig)、尿微量蛋白及尿酶的变化.结果 活血化瘀组肾脏损害发生率为36.2%,明显低于凉血止血组69.4%,肾脏损害出现时间(32.2±10.6)天,晚于凉血止血组(20.0±9.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化瘀组患儿治疗后TGF、D-D、IgA及尿微球蛋白(microglobulin,MG)、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白蛋白(albuminuria,AL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凉血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活血化瘀方法,可以减少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生肾脏损害的机率,具有预防HSPN发生的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早期干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化瘀止血、凉血止血中药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证属出血兼血瘀证及出血兼血热证,且尿常规检查正常的141例患儿,按不同中医证型分为活血化瘀组和凉血止血组,两组分别采用化瘀止血中药及凉血止血中药治疗8周.观察肾脏损害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生长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D-二聚体(D-dimer,D-D)、免疫球蛋白系列(immunoglobulin,Ig)、尿微量蛋白及尿酶的变化.结果 活血化瘀组肾脏损害发生率为36.2%,明显低于凉血止血组69.4%,肾脏损害出现时间(32.2±10.6)天,晚于凉血止血组(20.0±9.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化瘀组患儿治疗后TGF、D-D、IgA及尿微球蛋白(microglobulin,MG)、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白蛋白(albuminuria,AL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凉血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活血化瘀方法,可以减少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生肾脏损害的机率,具有预防HSPN发生的作用.

    作者:王子威;卢燕;甄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AC-1表达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阳明经穴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及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阳明经穴;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PAC-1含量的变化,并采用简化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法评估电针对ACI患者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进行参考值测定.结果 在急性期,ACI患者PAC-1水平较健康人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PAC-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早期存在血小板活化.电针阳明经穴对PAC-1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改善ACI患者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程度,推测电针阳明经穴在ACI早期主要通过调控PAC-1水平,从而延缓ACI患者病情进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

    作者:张炘;谭峰;段传志;方美凤;黄彪;龙霄翱;罗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雷公藤多苷对阿霉素肾病模型鼠肾组织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对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induced nephropathy,ADRN)模型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阐明GTW改善肾小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GS)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15只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TW组.对GTW组和模型组大鼠行右侧肾摘除术,并在4周内2次分别经颈静脉注射0.4 mL和0.2 mL阿霉素(adriamycin,ADR)而建立ADRN模型.造模成功后,GTW组大鼠经口灌胃GTW [50 mg/(kg·d)],并同时以蒸馏水干预模型组,共干预6周.术后第2、4、8、10周称量大鼠体重,并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量,术后第10周处死大鼠,抽取血液,摘除左肾,观察血清生化指标、肾小球形态学特征、肾小球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 型胶原表达等,并且,借助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 检测肾组织内TGF-β1、Smad3、Smad7核酸表达和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结果 GTW减少模型鼠的蛋白尿,改善血清白蛋白,对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没有影响,也未引起肝细胞损害.GTW抑制模型鼠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和胶原沉积,减少α-SMA、I 型胶原表达,改善GS特征性病变.GTW下调模型鼠肾组织内TGF-β1、Smad3核酸表达,同时,上调Smad7核酸表达;GTW还可以下调模型鼠肾组织内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结论 GTW在体内具有改善GS的作用;GTW通过调节肾组织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Smad3、p-Smad2/3核酸或蛋白的表达,干预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减轻ECM沉积,改善GS.

    作者:万毅刚;孙伟;窦晨辉;甄彦君;车晓艳;濮红萍;王朝俊;冯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复制的细胞因子网络[1].在发病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均发生功能异常[2].为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我们对58例不同证型SLE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8两大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华银双;王红梅;李晓莉;徐丽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右前肢腋部皮下移植人胃癌瘤块建立荷瘤模型.造模后的荷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消痰散结组(10只)和多西环素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4周后,脱颈椎处死荷瘤鼠.剥取肿瘤,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计数肿瘤中VM的数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消痰散结组和多西环素组裸鼠移植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消痰散结组和多西环素组VM个数分别为(24.50±3.03)和(14.70±1.34),与模型组(33.10±2.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痰散结组和多西环素组MMP-2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痰散结方可抑制裸鼠移植瘤VM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周伟;李勇进;魏品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转化医学与循证医学及其与中医药疗效评价

    转化医学意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临床应用,该项工作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二是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转化医学提出的背景在于近20年来在医学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的进步影响不大,因而更加关注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转化.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痰瘀论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体会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1].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2].

    作者:孙维峰;张娴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成分及肿瘤标记物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胃液中乳酸、总酸、亚硝酸盐及游离酸和胃液及血中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2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9例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对照组110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胃酸的含量,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胃液和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临床病理有效率为83.2%(99/119),对照组为60.9%(67/110),两组病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显著提高胃液中总酸和游离酸的含量并降低乳酸及亚硝酸盐的含量,且能显著降低胃液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72-4,CA72-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 化浊解毒方能刺激胃黏膜的分泌功能,提高胃液总酸度和游离酸的含量;通过降低胃液中乳酸及亚硝酸盐的含量和胃液及血清中CEA、CA19-9、CA72-4、CA125的含量,阻止胃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佃贵;杜艳茹;郭敏;张纨;张金丽;刘雪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试谈痛风的分期分型辨证治疗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造成其氧化代谢产物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痛风石形成等.

    作者:林昌松;王笑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外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素(emodin)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对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影响.方法 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经不同浓度大黄素(0、10、20、40、80、160 μmol/L)分别作用 24、48、72 h;及大黄素(40 μmol/L) 联合吉西他滨(20 μmol/L)作用72 h.应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大黄素及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xPC-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大黄素对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浓度和时间依赖性,40 μmol/L大黄素作用于BxPC-3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9.39%、46.35%、45.44%;大黄素(40 μmol/L) 联合协同吉西他滨(20 μmol/L)作用72 h后胰腺癌BxPC-3细胞的存活率仅为26.62%,与吉西他滨组(42.78%)及大黄素组(47.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40 μmol/L)和吉西他滨(20 μmol/L)单独作用于BxPC-3细胞24 h后,诱导胰腺癌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70±1.54)%和(11.20±1.41)%,与联合组[细胞凋亡率为(20.60±3.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可显著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大黄素有效增强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协同作用以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方式为主.

    作者:曾勇;刘岸;童洪飞;邱麦轩;林胜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强化降糖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作者:魏军平;鲍冠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建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难点与对策思考

    中医药学的临床疗效是其长期存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基础.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医药学对外传播与交流的深入,中医药学的临床疗效评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相信中医药学的干预手段对治病有效的同时,质疑当前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是否科学.这种质疑已经使中医药学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建立符合中医药学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随之成为当务之急[1].

    作者:卢传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扶正健脾中药对不同类型实体瘤化疗患儿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应用中药改善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已在成人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3],近年来,我们应用扶正健脾中药对不同类型实体瘤化疗患儿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证实扶正健脾中药可减轻其化疗不良反应,改善贫血、白细胞减低,提高生活质量[4],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学;刘正茂;田莉;祝秀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丹酚酸B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D14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对四氯化碳(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和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Cl4模型组(简称模型组)、丹酚酸B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的同时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基质染色法测定血清内毒素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D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血浆TNF-α含量及CD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降低(P<0.01).结论 丹酚酸B能拮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肝组织CD14的表达、阻滞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刘建国;丁艳蕊;杨胜兰;黄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证候分类和复杂干预措施是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问题

    随着国内外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疗效得到认可[1],同时,随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得到广泛开展.从多种临床试验的实施到不同方法学的尝试,对客观、正确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吕爱平;赵静;姜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内容与研究策略的思考

    目前国内的中医临床研究中,除了针灸疗法治疗痛症等获得世界医学界认可外[1],中医药疗法尚一直没有太多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对此状况,不少学者认为疗效评价是中医临床研究的关键和核心问题[2,3],更有学者提出以疗效为先导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策略[4].

    作者:温泽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与其受体RAGE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以及抗氧化剂银杏叶提取物(EGb)、α-硫辛酸(ALA)对其的作用.方法 链脲菌素(STZ)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DN组(12只,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EGb组[14只,给予EGb(300 mg/kg)隔天口服治疗]和ALA组[12只,给予ALA(35 mg/kg)隔日腹腔注射],另外10只大鼠以腹腔注射柠檬酸(60 mg/kg)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第12周和第20周处死动物.检测体重、血糖、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结构改变,分光光度仪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AGEs含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RAGE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12周和20周DN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病理组织染色示肾小球系膜扩张、基质增生、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等改变.肾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尿中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增加,过氧化物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下降.血清及肾组织匀浆AGEs含量增加,RAG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EGb组和ALA组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病理病变减轻,MDA和8-OHdG水平下降,CAT和GSH增加,AGEs含量减少,RAGE表达下调.结论 DN时循环和肾组织局部AGEs含量增高,RAGE表达上调.EGb和ALA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而抑制AGEs生成及下调RAGE表达,进而改善DN大鼠肾组织结构和肾功能,在防治DN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雪竹;严海东;王俊;江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天蚕壮阳散对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模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stAR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天蚕壮阳散对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aging male,PADAM)模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环磷酰胺造成生殖系统受损、雄激素部分缺乏的PADAM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丙酸睾酮组、天蚕壮阳散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睾丸指数等改变以评价大鼠自身状况,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清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stAR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环磷酰胺造模后,大鼠血清TT、FT水平下降(P<0.01)、行为学(悬尾试验)部分改变,基本类似PADAM,说明造模成功.两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清TT、FT的含量较治疗前及模型组治疗后均显著提高(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经治疗后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力竭游泳实验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延长(P<0.05).stAR蛋白灰度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天蚕壮阳散可阻止PADAM模型大鼠血清TT、FT的下降,提高stAR蛋白活性,改善抑郁状态和肌张力,其作用与丙酸睾酮相当.

    作者:周兴;何清湖;刘朝圣;唐雪;李天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80例,简称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80例,简称常规组),另设健康对照组50名,分别检测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并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在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上述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及ET-1显著升高(P<0.01),NO及FMD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vWF因子又较术前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常规组和通心络组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vWF因子、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NO和FMD增加(P<0.05,P<0.01).与常规组比较,通心络组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以及ET-1的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P<0.01),NO和FMD的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6个月与本组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常规组6个月发生心绞痛7例,心力衰竭6例,室速/室颤3例,猝死发生2例,而通心络组6个月仅发生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无室速/室颤和猝死的发生.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用于ACS患者介入治疗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陈章强;洪浪;王洪;尹秋林;陆林祥;赖珩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多年生藤本植物的全株,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炎症、抗增殖、抗肿瘤、抗生育等,对它的研究和利用几乎涉及了大部分医、药基础和临床学科[1].

    作者:周栋;张露;孙伟;熊宁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