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莉
目的:探讨经皮测胆红素(TCB)在科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监测血中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应用及观察.方法:收治新生儿黄疸患者68例,分别用经皮胆红素测试仪检测法、血清胆红素测定法,再对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经皮胆红素测试仪的准确性.结果: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数据相关性较好(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较血清胆红素测定,无创伤,操作简便、快捷、能准确地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观察、判断疗效,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的初筛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马国义老师是甘肃省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40多年,擅长使用中药散剂治疗咳嗽,现将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杨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诊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实施综合社区护理干预,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遵医行为等.结果:通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遵医行为以及并发症预防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生活质量明显好转,积极的预防并发症出现,提升了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曹晴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评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选用中药制剂300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不同年龄和用药方法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针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不同用药方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不同药物种类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用药方法和不同药物种类在患者的皮肤黏膜、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上均具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方法,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发挥佳药效.
作者:潘新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职的20名消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4月为节点,分析病区管理中层级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层级护理模式应用前20名护士工作倦怠总分(84.75±5.25)分,应用后工作倦怠总分(45.50±5.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可显著降低护士工作倦怠感,值得在今后病区管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方杭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手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4例,进行皮瓣修复手术,并随访6~36个月.结果:除4例患者皮瓣边缘有少许坏死,经过换药后而痊愈,其余患者手指均恢复正常.结论: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缺损情况,对缺损部位采取不同的皮瓣修复术,避免可较大瘢痕的产生,促进损伤部位外形和功能的恢复,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信心.
作者:澈力格尔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VitC加头孢呋辛钠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儿实施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退热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刘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护理人员是我国医疗服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我国人们医学理念以及健康意识地增强护理人员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以往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护理活动例如伤口换药、肌肉注射、静脉点滴以及配合医生监督病人遵照医嘱进行用药等等,如今护理人员除了这些基本职能外其在健康教育当中也同样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很大程度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要比医生和书本的教学效果更好.本文将对护理人员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较为充分地阐述.
作者:李春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作用于小儿哮喘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4月接收的40例哮喘患儿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双盲法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哮喘发作次数,患儿及家长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及家属的疾病掌握知识及治疗效果,并显著减少患儿在住院期间的哮喘发生次数,方法经验证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王萍;刘凤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急性左心衰是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室负荷加重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病急,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2],如不及时救治,不但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严重时可危急生命.硝普纳通过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扩张静脉,以减少回心血量,从而改善心功能,因此时治疗心衰的必备药品,我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输液泵泵入硝普纳治疗心衰98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喻莲;刘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癃清片与阿夫唑嗪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根据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夫唑嗪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癃清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癃清片与阿夫唑嗪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均有一定的疗效,两者相比,癃清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的疗效更佳,患者各项症状的改善程度更好,安全性和治愈率更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彦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究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病人9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6例,观察组中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尿蛋白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治疗中,缬沙坦在降低血尿酸、尿蛋白排泄方面优于非洛地平,但是在降低血压方面比非洛地平差.
作者:周莹;楼利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滥用情况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统计我院2006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发生过利巴韦林注射液应用不良事件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滥用情况,分析利巴韦林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病例一般资料、用药剂量、合并用药情况、反应治疗及预后等.结果:滥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后的不良反应复杂多样,主要有过敏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多个器脏或循环系统,本院收集50例患者中经过停药、减慢低速、治疗等方法处理后,均得以恢复,没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为解决医院利巴韦林注射液滥用问题,首先应严格用药监督,其次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到密切观察,才能及时发现患者不适、滴速过快等问题,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保障病人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万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对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几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00例儿科门诊接诊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管穿刺部位的选择以及是否无菌操作和留置针种类的选择以及护士的心理素质和穿刺技术以及送管及固定的方法和封管液的选择及封管方法和患儿家长的配合程度、药物刺激对血管壁的损伤都是影响幼儿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静脉留置针应用影响因素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几率,并且延长其留置时间,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袁运鸿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胸部创伤患者临床开展胸腔镜手术治疗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4月~2017年03月126例胸部创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对胸部创伤患者分组;对照组:开胸手术;观察组:胸腔镜手术;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切口疼痛率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同对照组胸部创伤患者比较,临床手术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效果显著(P<0.05);临床手术出血量减少程度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1.54%)低于对照组胸部创伤患者(13.85%)尤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胸部创伤患者于临床合理开展胸腔镜手术治疗工作,患者表现出的疼痛程度较为轻微,在将系列手术指标加以改善的前提下,成功优化胸部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於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系统诊治.方法:选取我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5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行以妈富隆和倍美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控制和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出血控制时间(25.004.00)min、止血时间(40.009.20)min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止血成功25例多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妈富隆能加快止血速度、减少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9.20)min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止血成功25例多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妈富隆能加快止血速度、减少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顾啸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品质链护理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规护理;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68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作为品质链组,在实施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塑造起搏器术后品质链护理模式,即专科品质护理项目:路径化护理、护理思维导图、症因分析速查表、创新研究、系列康复操、同质化培训等.结果:品质链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质链为患者提供了高品质的专科护理特色服务,深化了优质护理内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专业价值感,有效朔造了专科护理服务品牌.
作者:莫莉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探讨风险护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中选出80例纳入研究领域,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组,观察组40例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护理风险意识评分.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头针脱落、反复穿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态度、意向、处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风险处理能力.
作者:洪洁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胰岛素给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9—2016年8月在医院进行胰岛素治疗的1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胰岛素的给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76例患者应用胰岛素进行常规的皮下注射,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76例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性皮下输注进行治疗,命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就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低,低血糖发生率低,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泵注胰岛素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惠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25mg/d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子宫肌瘤大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后子宫肌瘤均明显较治疗前缩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皮疹、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米非司酮12.5mg/d的治疗剂量对子宫肌瘤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应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