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肽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评价

刘锐;张焕

关键词:胸腺肽, 肺结核, 初治菌阳,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给予胸腺肽辅助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病灶显吸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3.8%,93.8%和75.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作为免疫调节剂,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的治疗有效.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139例,均为我院就诊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70例,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损伤、肘关节Mayo评分.结果:(1)研究组骨折愈合率、肘关节Mayo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较少,桡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手术的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与手术治疗相近,但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胆舒胶囊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胆舒胶囊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服用胆舒胶囊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服用消炎利胆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三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而观察组仅为68.8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胆舒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优于消炎利胆片治疗,不良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继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环节管理

    手术室是施行手术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具有涉及面广、人员流动大、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等特点.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手术质量,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环节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作者:杨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精神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就诊的老年病抑郁症患者144例.分为队照及干预组,每各72例,全部患者根据不同原疾病,给予内科疾病常规治疗,一般健康指导咨询及电话随访等,共3个月,同时给予口服抗抑郁剂酸氟西汀.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SDS)及焦率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状况,比较干预前后评分.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SAS总分(43.24±7.71 vs 43.31±7.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A分(43.85±6.97 vs 45.21±4.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SAS总分(39.78±8.86 vs 35.63±9.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SDA总分(38.93±6.35 vs 34.02±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便秘、食欲下降、头晕等,余无特殊.结论:不同次多方面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该措施简单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促进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罗翠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木糖醇注射液残留检测方法分析

    木糖醇注射液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用品,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大输液生产结束清洗水中木糖醇残留若是利用木糖醇鉴别反应,限制7木糖醇的残留量,无法保证木糖醇被清洁彻底.基于此,本文对木糖醇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作者:张燕玉;何宝来;张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析胆囊结石微创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应用技巧

    目的:探完胆囊结石徽创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应用技巧.方法:对我院收治区间为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的9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48例患者为一个小组,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结石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胆囊结石微创切除术,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胆管损伤、肠阻梗、胆漏等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达瓦仓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胃溃疡手术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胃溃疡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共100例,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给予患者常规胃溃疡内科治疗,B组给予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相关疗效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组胃溃疡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溃病患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手术属于有创治疗,在治疗过程要进行密切关注,大限度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黄志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系统健康教育的应用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32例,B组32例.A组采取基础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并发症的情况.结果: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9.38%,明显低于A组的28.13%,两组比较差异颇为显著,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系统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机体尽快康复.

    作者:汪晓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我院收治的62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并且患者治疗后焦虑分值观察组患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为患者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医嘱系统,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肛肠手术围手术期患应用抗生素的6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析抗生素的应用类型、使用率、用药频率等,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100%.其中使用例次多的为喹诺酮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三种抗生素应用例次所占比例约为82.83% (497/600).其中品种排在前5住的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其中单一用药例数为311例,约占51.83%,二联用药例数为289例,约占48.17%,不合理医嘱11份,约占1.83%.表现为用量过大7例,占1.17%,疗程较长4例,占0.67%.结论:我院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较为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索.

    作者:雷绍奎;蒋家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谈提高基础护理学记忆方法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人员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和操作掌握的程度不仅影响护生通过护士上岗证,而且关系到照顾病患的质量.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设立小组长、学生互为评委老师、探讨各种记忆方法、课前背诵课后小测验的方法提高学生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作者:林清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特选取2016年1 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按照医学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给予特定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死亡率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感染率、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特定系统化护理方式应用于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林雪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科临床中分娩镇痛的应用,促进产科治疗与护理水平的提高.方法: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40例分娩产物为对象,并将英随机分成观察组(n=120)与对照组(n=120),对照组行常规处理方式,观察组则行分娩镇痛处理,对比两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应用分娩镇痛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屈慧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本疾控中心接收的900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儿童为实验组,并以同期接收的未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900名儿童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麻疹的发生情况,比较接种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接种率为97.22%,明显此对照组的73.78%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麻疹发生率为0.11%,明显比对照组的1.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开展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可有效减少麻疹发生风险,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

    作者:蒋中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试论危机式护理管理用于子宫全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探讨试论危机式护理管理用于子宫全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全切患者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危机管理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对其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危机管理护理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48%),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46±2.67)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45士2.78),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全切的患者采取危机式护理管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金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育龄妇女人流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人流)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本院行人流:44例,按人流次数分为单次人流组和重复人流组两组,分析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孕产史、流产史、分娩方式和避孕方法等在两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与重复人流的相关性.结果:144例人流病例中,有重复人流80例,占55.55%,年龄、婚姻状态、分娩方式和所采用避孕措施均与重复人流不相关,已生育女性和无避孕中未坚持使用避孕套者与重复人流相关.结论:加强育龄女性中已生育人群的避孕宣传教育及提高选择避孕套作为避孕方式人群坚持使用避孕套的主动意识,对降低育龄女性重复人流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继群;向望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XX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S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微波疗法;观察组45例,采用阿希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玉荣;赵青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院药房药品保管探析

    目的:探究分析医院药房药品保管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分析回顾医院近年来药品保管的措施,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医院药房药品保管措施.结果:在医院药房药品保管中,药品分类杂乱、保质期管理不善、不能很好地抓住药品管理动态是主要问题,因此,加强医院药房药品保管应该从速三个方面出手,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结论:为了提高医院药品管理质量,首先应该依据药品类别,分别管理.其次应该做好有效期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后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药品动态管理.

    作者:杨彩红;刘珊珊;柴立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结合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结合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 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取阿司匹林单纯治疗,B组采取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1)经过不同方法治疗2周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8.33%,明显低于B组的9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6.67%,显著高于B组的3.3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积极采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结合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而且还能降低偏瘫、语言障碍、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沈茹丽;张仲慧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缺血缺氧性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使用后可获得使局部血管疏通、扩张等目的,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具有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特点,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药物保守治疗.本文将探头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新进展,为提高冠心病临床治疗有效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秀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