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直肠癌40例临床分析

王永;冯守信;李忠喜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直肠癌, 手术患者, 恶性肿瘤, 术后复发, 放射治疗系统, 淋巴道转移, 远处转移, 外科技术, 邻近脏器, 局部, 伽玛射线, 心脏病, 消化道, 糖尿病, 生存率, 前列腺, 高血压, 伽玛刀, 复发率
摘要: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尽管肿瘤外科技术有长足进步,但直肠癌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仍在50%[1],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单纯手术的局部复发率可高达20%~50%[2].直肠癌早期播散方式主要为直接浸润和淋巴道转移,较易侵及膀胱、前列腺、子宫及骶骨等周围邻近脏器和组织,造成肿瘤固定无法手术.直肠癌患者常出现肝、肺、骨及其他部位远处转移,或由于高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宜手术.对直肠癌术后复发及不宜手术患者,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OUR-QGD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俗称伽玛刀)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4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是急诊外科的常见病,其特点是入院急,损伤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1].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接诊颅脑外伤患者13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并探讨相关因素以提高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护理水平.

    作者:王秀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影像医师继续教育形式的创新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较传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医学影像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医学影像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影像医学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先从医学院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现今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学影像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要能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自觉地接受和进行继续医学教育,跟上医学影像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图像,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加强与临床医师的密切联系,达到影像学检查的优化选择,努力获得科学的诊断,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陆大军;张向阳;袁为标;阮以荣;叶新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可引起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多脏器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病理学研究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时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本研究以血浆D-二聚体测定为观察对象,旨在了解这些指标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守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氧明与阿托品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低血压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增多,如何保证围手术麻醉期间母婴的安全是每一个麻醉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是椎管内麻醉,而低血压又是椎管内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剖宫产术中发生低血压是威胁母婴安全常见的因素之一[1],多种因素均可引起不同程度低血压的发生,究其防治措施也是多种多样.本研究旨在比较甲氧明及甲氧明与阿托品联合静脉滴注治疗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血液酸碱平衡影响的差异,为临床麻醉中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用药方法.

    作者:程连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骶髂关节斜冠状位高分辨率CT的临床应用

    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复杂、涉及病变较多,传统X线检查诊断的价值不大.常规CT轴位扫描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探讨了骶髂关节斜冠状位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旨在提高对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郑显平;刘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场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膝关节外伤中的价值分析

    在骨与关节外伤性疾病中,膝关节外伤属常见多发性疾病,诊断时除症状和体征外,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随着低场磁共振设备在基层医院的普及使用,膝关节外伤后X线、CT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已作为常规辅助检查手段.因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特点,尤其是脂肪抑制序列,能敏感地反映骨髓异常信号变化,有效地显示骨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发现X线、CT 不能明确的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挫伤等,能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是膝关节外伤后较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积春;石敏琴;马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直肠癌40例临床分析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尽管肿瘤外科技术有长足进步,但直肠癌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仍在50%[1],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单纯手术的局部复发率可高达20%~50%[2].直肠癌早期播散方式主要为直接浸润和淋巴道转移,较易侵及膀胱、前列腺、子宫及骶骨等周围邻近脏器和组织,造成肿瘤固定无法手术.直肠癌患者常出现肝、肺、骨及其他部位远处转移,或由于高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宜手术.对直肠癌术后复发及不宜手术患者,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OUR-QGD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俗称伽玛刀)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4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冯守信;李忠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很高,且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并趋向年轻化.随着医学的发展,其放射治疗有所下降,但致残率达到70%~80%,以运动功能障碍常见.康复护理是针对患者的障碍情况,采用医学的、社会的治疗手段,通过反复练习各种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使障碍者的功能尽可能恢复到高水平,提高生活自理水平,改善心理状态,确保生活质量.

    作者:马俊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两台凝血分析仪凝血常规的比对分析

    近年来检验医学迅速发展,功能各异的凝血功能自动化检测仪器不断推出,目前已成为临床凝血功能检测与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定期对科室凝血分析仪进行稳定性和准确性等评价,并进行比对,以保证科室两台凝血分析仪发出报告的可比性[1,2].本科室两台凝血分析仪均来自日本Sysmex公司,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具有机械性能好、故障率低,检测速度较快等优点.两台仪器检测原理与检测方法相似,但购进时间不同,维护、保养和使用不同,两台仪器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应定期进行比对.

    作者:邓香萍;杨镇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凝血酶Ⅲ测定的临床意义

    抗凝血酶Ⅲ(AT-Ⅲ)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80%.AT-Ⅲ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

    作者:李灵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周围神经鞘瘤的CT磁共振表现分析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是起源于胚胎期神经脊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周围神经鞘瘤占全身良性软组织肿瘤的5%.关于周围神经鞘瘤影像表现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认识有限[1].本研究通过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16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神经鞘瘤影像表现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艳梅;周洁;梁治平;陈松;钟敏芝;曾旭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对比分析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快速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渗透,已从过去原始手工操作逐步迈向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1].新的检验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出来,如何选择适宜技术进行项目检测,已经成为检验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对2种方法学进行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攀;李雪;喻荣华;吴雁;郑家深;杨昌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在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原发性肝癌(P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致死率高,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CT动态增强是诊断小肝癌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肝动脉期扫描,可以很好地反映肝癌的动脉血供特点.本研究主要探讨小肝癌在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

    作者:亢世栋;李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母亲婴儿的母胎期干预和新生儿护理

    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由于受孕母高血糖影响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为降低IDMS的并发症发生率,自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与妇产科联合,从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母控制血糖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到进入新生儿监护病房进行规范护理进行流程化管理,在降低IDMS的新生儿并发症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卵管系膜囊肿的漏误诊分析

    输卵管系膜囊肿在妇产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但因其缺乏特异性表现,对超声诊断医生在术前诊断该疾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通过本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输卵管系膜囊肿的65例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总结漏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输卵管系膜囊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现分析如下.

    作者:蔡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临床输血反应的分析探讨

    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时常发生.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血液质量、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及配血技术等因素相关.近年由于血型免疫学和血库检验技术的发展,输血反应已经大为减少,但仍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的情况,现对我院2008-2012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吴敏华;刘棋枫;邓志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胆囊癌超声误诊八例分析

    胆囊癌并不少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0.3%~6.0%[1],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胆囊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无特异性.临床确诊者已多属中晚期,手术疗效差,切除率低,预后差.超声检查被公认为胆囊癌的首选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为 63%~82%,但误诊及漏诊仍较多,主因绝大多数胆囊癌患者合并结石和息肉或胆泥淤积等改变,早期缺乏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因其早期发现困难,病情进展较快,转移出现早,确诊时多属晚期.本研究收集 2008-2012年在我院诊治的各种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106例,其中胆囊癌13 例,8例为术中或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误诊率达61.5%.分析误诊者临床资料,就其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蓉;杨学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小培养法及制备真菌标本片的临床应用

    近2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学治疗药物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1,2].感染的真菌谱也有所改变,以往真菌感染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有所下降,研究表明非白色念珠菌及曲霉菌感染呈上升趋势[3,4].快速、准确地给临床提供微生物学证据来帮助诊断,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蒋幸新;焦梅;徐新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银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而抑制病毒复制是控制病情进展的基础[1].我们应用国产拉米夫定(银丁)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了抗病毒治疗的观察,并以同期保肝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锐;窦婷婷;郑帮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移动式数字摄影系统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临床工作的需要,移动式数字摄影系统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危重患者及其他原因不能到放射科检查的患者需要放射科技术人员到病房进行床边摄片.床边摄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依据,方便了患者,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影像检查方法.然而,床旁摄片的图像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照片质量有待提高.本文结合我院床边摄片的实际应用,重点分析影响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图像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陈德华;赵家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